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清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孟子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將這句話用在山東諸城劉氏家族身上最合適不過了。劉氏家族即劉統(tǒng)勛、劉墉家族,他們家一共出了兩百多個做官的,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兩百多個劉家子弟中,竟無一人是貪官污吏。
我們知道,清代不是盛產清官的王朝,說十官九貪可能有點夸張,但貪官的數(shù)字至少占了一半以上。劉氏家族的這兩百多個官吏當中竟無一害群之馬,可以說是清代官場中的一個奇跡。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劉氏家族子弟如此清廉呢?兩個字概況就是——家風,四個字概況就是——道德傳家。
劉氏家族從明晚期至清末,共出了11個進士、42個舉人、149個監(jiān)生、59個庠生,共計261個科名。尤其是劉家的第七世劉棨,他生了十個兒子,個個都是有才之士,被譽為“十子成才”。他的十個兒子中,八個中舉人,八個舉人中又有三位中進士,其中名氣最大的就是劉統(tǒng)勛。
劉氏家族第一個入仕為官的是劉必顯,即劉統(tǒng)勛的爺爺。他做官就十分廉潔,在他督理中南倉時,以身作則,在衙門內種蔬菜自給,常常數(shù)日不食肉,物質生活節(jié)儉樸素,不追求錦衣玉食。正是劉必顯的這種作風,奠定了劉氏家族后世的清廉傳家。
劉統(tǒng)勛是劉家官職最顯赫的(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曾被乾隆帝稱為“真宰相”。他身居高位數(shù)十年,以清廉自厲,朝中無人敢去登門賄賂,他的宰相府上竟然門可羅雀,連乾隆都對她的清廉儉樸贊不絕口。其后的劉墉、劉镮之、劉喜海等人都官居高位,但都繼承了劉氏清廉的家風,身后除了書卷以外別無他物。
劉氏子弟在外為官,許多甚至都清廉到了貧窮的地步,如劉棨,從寧羌州的知州離任,回鄉(xiāng)奔母喪時,竟然連路費都沒有。最后還是靠四弟劉棐賣掉自己的良田才得以回鄉(xiāng)。而另一位劉氏子弟劉塒在任上病逝,連棺材本都沒留下,還是靠著同僚們資助才得以魂歸故里。
以上的這些絕非是個例,而是是普遍現(xiàn)象。劉氏家族二百余位為官子弟,全都能秉持家風,清廉持正。很難想像,這樣的家族集體鑄成的這股清廉之氣得有多大的感染力,在封建社會歷史上極為罕見。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僅以家風來影響家族后人,顯然又有些蒼白。畢竟為官清廉是個很高的標準,要想終其一生履行絕非易事,當官為財本是天性,至少要在物質生活能夠保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
顯然,劉氏家族在這方面也是十分注重的。為了讓家族中的為官者沒有后顧之憂,劉氏家族在祠堂后面設有劉氏義舍,一是給那些在外為官卻貧不能置產者退休后居住,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底氣;二是免得本族親人為衣食發(fā)愁,遭世人恥笑。
我國在宋代以后,為本族貧寒學子提供就學機會的義學、為贍養(yǎng)族人或貧困者而設置的義田,甚至為過往行旅免費提供食宿的義舍都屢見不鮮,但這種專門為給貧困歸里的仕宦子弟準備的“義舍”卻十分罕見,從已知史料中僅有劉氏家族有此記載。
有了義舍作為保障,劉氏子弟在外為官就沒了后顧之憂。清代官場有一個現(xiàn)象,很多官員人生大部分時間里都能保持清廉的作風,但到了離任之前,卻容易出問題,往往會乘著最后的機會撈上一點,理由無非是讓自己退休后生活有所保障,又或是為了給子孫后代留點積蓄。
劉氏家族在竭力保持家風的同時,又給在外當官的貧困者設立了義舍,保障了他們的物質生活,這無疑也為他們在任上保持一貫的清廉打消了顧慮。因此,劉氏家族無論官職高低,無論任職長短,始終保持著廉潔自律,共同塑造了家族聲望。
據(jù)統(tǒng)計,在清朝276年的歷史中,獲得過象征最高榮譽的?文正?謚號的臣子,一共加起來只有八個人,劉墉(劉羅鍋)的父親劉統(tǒng)勛,便是這八人中的其中之一。
不僅如此,在這八個人之中,有五個人主要是因為他們是皇帝的老師,才被尊予?文正?謚號。只有三人是憑借自己對國家的功勞而獲得,劉統(tǒng)勛正是這三人中的一員,剩余兩位分別是曹振鏞和曾國藩。
從這層意義上說,在清朝的官方評價中,劉統(tǒng)勛是足以和曾國藩一較高下的人物。
劉統(tǒng)勛,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700年2月11日),陜西羌州人,父親劉棨是康熙朝進士,生劉統(tǒng)勛時擔任羌州知州,后調任四川布政使。劉統(tǒng)勛的祖父劉必顯也是進士出身,曾任戶部廣西司員外郎。劉統(tǒng)勛由于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便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康劉統(tǒng)勛17歲時,他便考中舉人。
六年后,劉統(tǒng)勛又考中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在雍州執(zhí)政期間,劉統(tǒng)勛主要在南書房、上書房等文職機構歷練。這些職務雖然多是文字工作,但因為有機會閱讀和書寫國家文件,因此對國家大事多有知曉,算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等到乾隆繼位后,屬于劉統(tǒng)勛的時代終于到來。在乾隆上位之初,因為政治經驗欠缺,加上父親雍正皇帝又留下一班政治強人,所以乾隆只能先繼續(xù)重用這班老臣。
但是,年輕的乾隆肯定不愿意一直這樣,所以他開始有節(jié)奏的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政治班底,而年輕有為的劉統(tǒng)勛,很榮幸的進入到乾隆皇帝的視線里,成為他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
乾隆元年,36歲的劉統(tǒng)勛被乾隆破格提拔為內閣學士,隨后他跟隨浙江總督嵇曾筠到浙江學習海塘工程和治水之法。此時的劉統(tǒng)勛并不知道,他這一次的選擇,將改變他一生的命運。此后他的后半生,都將與治水結下不解之緣。
在浙江的兩年時間里,劉統(tǒng)勛悉心請教,認真學習,尤其是在老師傅嵇曾筠的教授下,他很快就掌握了治水原理,成為一名出色的治水專家。乾隆三年,完成學業(yè)的劉統(tǒng)勛回京述職,本打算大干一場,結果他的老母親突然病逝,劉統(tǒng)勛只好回老家丁憂三年。
丁憂期滿后,劉統(tǒng)勛被乾陵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jiān)察朝廷官員言行,結果剛上任的劉統(tǒng)勛屁股還沒坐熱,就參了張廷玉和訥親各一本。
當時,張廷玉是三朝元老,乾隆皇帝最為倚重的師傅,朝堂之上,乾隆皇帝本人都從不直喚張廷玉之名,而是稱先生,可見乾隆皇帝對張廷玉之優(yōu)渥。
至于訥親,他是滿洲貴族出身,正是當時的政治新星,不但背景深厚,而且還是乾隆皇帝重點栽培對象。劉統(tǒng)勛剛上任就把他們兩個各參奏了一本,說他們倆相互勾結,為官舉薦時互相包庇。一時間,整個朝野為之震動,劉統(tǒng)勛簡直是在捅打老虎的屁股。
后來,乾陵經過查證后,發(fā)現(xiàn)劉統(tǒng)勛的上奏都屬實,于是下令將張廷玉和訥親都給革職,并將劉統(tǒng)勛直言敢諫的奏疏公開給眾臣看,劉統(tǒng)勛由此名聞朝野,成為有名的?打虎英雄?。
乾隆十一年(1746年),46歲的劉統(tǒng)勛出任漕運總督,正式開啟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當時的劉統(tǒng)勛,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因為當時山東、河南等地的水利治理十分糟糕,當?shù)氐陌傩諅儽凰计茐牡梅浅乐亍?/p>
劉統(tǒng)勛接手后,一方面身先士卒認真落實科學治水之策,另一方面積極打擊、彈劾在治水過程中貪污腐敗的官員,甚至連乾隆皇帝的老丈人高斌都敢于參劾。在這種背景下,山東、河南等地的水患很快被治理完畢,劉統(tǒng)勛也因此被乾隆倚重,升任軍機處行走,從此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
之后劉統(tǒng)勛因為年事已高,主要以掌管文事為主,但乾隆還是多次委派他前往地方治理水患。而劉統(tǒng)勛每次授命之后,都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因治理水患功勛卓著,多次得到乾隆皇帝嘉獎。在乾隆三十八年時,劉統(tǒng)勛突然病逝于上班途中的轎子內,享年76歲。
乾隆聞訊后,親自前往劉家吊唁,沒想到劉家門楣低矮,皇帝的轎子竟然無法通過,無奈拆了轎頂皇帝才勉強進入劉家院落。吊唁之后,乾隆回到乾清門的門口時,忍不住扶柱痛哭,對隨行大臣們說:?劉統(tǒng)勛真不愧為真宰相,朕至此失一肱骨?。隨后他下令將劉統(tǒng)勛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謚號文正。
劉統(tǒng)勛是清朝山東諸城人,他也是后宰相劉墉的父親。劉統(tǒng)勛出生于書香門第,他中進士后一直官從刑部尚書至宰相。
劉統(tǒng)勛一生做過很多造福百姓之事,是一位一身正氣的好官。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劉統(tǒng)勛治水防患。
乾隆十一年,劉統(tǒng)勛被調任漕運總督。負責監(jiān)修河道,治理水患。乾隆十三年期間,因為運河河水猛漲,造成下游水災泛濫。劉統(tǒng)勛作為漕運總管,前去山東運河一帶查驗災情。他根據(jù)當時的情形,上書請求通過浚聊城引河分流,將運河之水引出大海;并將德州哨馬營和東平戴村兩處堤壩的高度降低。等到入秋后,再將沂州江楓口兩處堤壩的高度提升,使得河水有所阻截。
乾隆十八年,江南邵伯湖減水二閘和高郵車邏壩決口,水災嚴重危機到周圍百姓的安全。劉統(tǒng)勛聞訊立刻協(xié)同尚書策楞到受難地方查看。從這場水災中劉統(tǒng)勛查出管理江南邵伯湖的河道總管高斌和協(xié)辦河務巡撫張師載嚴重貪污,導致治理河道的賬目虧空,延誤治水導致災難泛濫。
劉統(tǒng)勛將實情上奏,并將周圍一帶和水災有關的貪官污吏都嚴厲查辦。劉統(tǒng)勛親自駐守在銅山監(jiān)督賽河,直到治水工程結束才離開。
在乾隆二十一年,銅山縣孫家集黃河漫溢,河務總督因無能被撤職。劉統(tǒng)勛暫代其位,監(jiān)督修筑堤壩。乾隆二十六年,河南祥符和楊橋等處黃河漫溢,洪水退后河道官吏卻百般推辭修筑堤壩。劉統(tǒng)勛一眼便看出其中有問題,于是他微服私訪發(fā)現(xiàn)河道官吏因為索賄不成,拒收修筑堤壩的干草。
劉統(tǒng)勛治水之功造福了無數(shù)百姓,就連乾隆皇帝都對他加以贊賞。劉統(tǒng)勛為人正直,直言敢鑒,在治理河道水患的三十余年也查辦了很多貪官污吏,造福于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黃忠是什么結局他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 為什么說馬超是三國時期被低估的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