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筆者很佩服他的氣概,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答案卻是肯定的。直到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的局面才被打破。
科舉制度的出現(xiàn)打破了中國自古選官制度對出生的限制,寒門子弟通過十年寒窗苦讀也可以一躍龍門。
因此,出現(xiàn)了很多窮苦百姓寒窗苦讀幾十年,一生都在備戰(zhàn)科舉,卻無疾而終。
他們的一生都在等待著一個契機,但是寒門子弟那么多,能夠脫穎而出中舉的卻是少數(shù),范進中舉喜極而瘋足以見得。
科舉制度成熟后分為六級:童生(第一級縣試)、秀才(第二級府試)、舉人(第三級院試)、貢士(第四級鄉(xiāng)試)、進士(第五級會試)、探花(第六級殿試第三名稱探花)、榜眼(第六級殿試第二名稱榜眼)、狀元(南宋以后,殿試第一名稱狀元)。
那么古代狀元、榜眼、探花是現(xiàn)在什么文憑?大學(xué)生比得上狀元嗎?
首先筆者強調(diào)一下,所謂的狀元、榜眼、探花絕不是官職,這只是你考試的一個名次而已。
官職和品級還是得看皇帝的心情,皇帝覺得你有能力或者皇帝比較欣賞你,那封賞你的職位就高。
而且現(xiàn)在很多言情小說和電視劇胡編亂造,一般男主角中了狀元,隨即皇帝就會把公主下嫁給他。這是不可能的,皇帝不會因為一時興起就把公主下嫁給狀元的。
狀元,一般出任翰林院修撰,是從六品官。官職還是比較低的,但是在翰林院特別容易升遷,從長遠發(fā)展看還是很有前景的,升官發(fā)財也是比較容易的。不過一般狀元是很難做到宰相這一職位的。
有人拿現(xiàn)在的大學(xué)生和狀元作比,其實不要說大學(xué)生,就是博士也是比不上狀元的。狀元的數(shù)量是極其稀少的,差不多相當于如今的院士。
現(xiàn)在大學(xué)生已經(jīng)相當普遍了,從大學(xué)生到院士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而且一般院士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還在國際或者至少國內(nèi)要有一些顯著的成果。大學(xué)生與狀元相比可見一斑。
榜眼和探花,一般可能被封為翰林院編修,是正七品官職。同樣也是特別容易升遷的,不過有些榜眼也會被封為縣令,這就有點運氣不佳了。一旦被封為縣令,可能累死累活的,也不見得能升官。
正常情況下,狀元、榜眼、探花會在翰林院工作。翰林院的士人群體在社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當今就相當于中央黨校以及中科院和社科院??梢哉f,狀元、榜眼、探花在當今就應(yīng)該是院士級別的人物。
而現(xiàn)在普通大學(xué)生,以他們的知識儲備,放到古代可能只能考中秀才。大學(xué)生的選拔涉及多種科目,和秀才的選拔差不多,但是古代的秀才知識儲備在現(xiàn)今就可能是研究生。
也有人說在古代中了探花,是比中了狀元還要開心的。這話在唐代還是有一點的可信度的,早期的探花是選取于同榜進士中最為出色的兩位,英俊而又有才華。(不看名次看長相)
當時高中的人,朝廷會給他們舉辦一場探花宴。從這群高中的人里面挑選一個長得最俊俏的一個(被稱作是探花郎),從園子里面摘一朵花,由他親自頒給考試成績最好的一個人。
說考試成績最好,其實他們這些人之間相差并不大。很多一些富貴人家會提前派人,在探花宴旁邊守著。
等到探花宴結(jié)束之后,探花郎會被富貴人家接走,或者是提前留個心眼?;厝ブ蠛团畠荷塘恳幌?,有的直接就把女兒許配給了探花郎。
這才有了中了探花郎要比中狀元還要高興的原因了。
但是到了南宋后期,探花就代表著殿試第三名了,這怎么能比中狀元高興呢?就好比你考試,得了第3名,怎么會比得了第1名更加喜悅呢?不能一概而論。
科舉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職的控制,造福了寒門子弟,也為朝廷選拔了真正有才能的人。當然,我國的科舉制度也對國外的一些教育事業(yè)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