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陶澍主動找左宗棠結(jié)親家,左宗棠竟然拒絕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會試失敗后,從北京回鄉(xiāng)途中,經(jīng)過南京時拜訪了一名重要人物。
這位重要人物就是兩江總督陶澍。
陶澍,字子霖,于1779年出生于湖南安化縣小淹鎮(zhèn)陶家灣。1802年春天,陶澍參加了當(dāng)年的壬戌科會試,金榜題名考中進(jìn)士,因此成為湖南安化縣歷史上第一個進(jìn)士。這一年,陶澍才23歲。
陶澍步入仕途后,歷經(jīng)嘉慶、道光兩朝,官至兩江總督,干出了不少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績。我認(rèn)為,陶澍對晚清貢獻(xiàn)最大的,是挖掘、培養(yǎng)了一批頂尖人才。林則徐、左宗棠、胡林翼、魏源、賀長齡、李星沅等晚清杰出人物,都是陶澍推薦、提拔、發(fā)掘出來的。
對于陶澍發(fā)揮的伯樂作用,連《清史稿》都專門拿出來提上一筆:“陶澍,用人能盡其長,所撥多方面節(jié)鋮有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鹽,并賴王鳳生、俞德淵、姚瑩、黃冕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識之未遇,結(jié)為婚姻,后俱為名臣。”
左宗棠為什么會去拜訪陶澍呢?因為他們是老相識了。
1836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撫吳榮光的邀請,到醴陵淥江書院做主講。淥江書院的規(guī)模雖然比不上岳麓書院、城南書院等名校,但也是當(dāng)?shù)匾凰鶜v史悠久、規(guī)模很大的學(xué)校。左宗棠在這里教了兩年書,嚴(yán)格要求學(xué)生,還親自帶領(lǐng)學(xué)生登山學(xué)習(xí)地理實學(xué)。
就在左宗棠主講淥江書院期間,陶澍來了。
這一年,陶澍前往江西閱兵時,順道去了一趟湖南老家省親祭祖,期間經(jīng)過醴陵。地方上來了這么大一個官員,醴陵縣的知縣非常重視,請左宗棠在陶澍下榻的公館前寫一幅對聯(lián),表示歡迎之意。
左宗棠對于陶澍的大名,也是久仰。一方面,他的恩師賀長齡做過陶澍的下屬;另一方面,他的好朋友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因此,左宗棠懷著敬仰的心情,給陶澍寫了一幅對聯(lián):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陶澍到了醴陵后,看到這幅對聯(lián),贊嘆不已,連忙問對聯(lián)的作者是誰。
陶澍為什么如此激動呢?原來,這幅對聯(lián)里提到的“印心石”,是有典故的。陶澍老家的門口,有一口綠潭,潭中藏著一枚印心石。有一年,道光皇帝召見陶澍時,問了一些陶澍從前的事情。陶澍說:“臣幼時讀書,書屋前潭中一石聳立,形如印章。”道光皇帝很感慨,親筆寫了“印心石屋”4個大字,作為陶澍書屋的牌匾。
皇帝親題書屋牌匾,是陶澍引以為豪的一件事。如今左宗棠舊事重提,當(dāng)然會讓陶澍分外高興。
于是,在醴陵縣知縣的介紹下,左宗棠前往公館,拜見了陶澍。一見之下,陶澍見左宗棠見識不凡,“目為奇才”,將他留下來,“縱論古今”。不僅如此,陶澍原計劃第二天就要離開醴陵縣,如今他推遲了出行計劃,決定次日與左宗棠游歷醴陵。
離別時,陶澍一再叮囑左宗棠:“但凡有機(jī)會,便來家里做客?!?/p>
就這樣,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會試失敗后,回鄉(xiāng)經(jīng)過南京時,專程到兩江總督府拜見陶澍。
陶澍熱情周到地接待了左宗棠。左宗棠在兩江總督府一住就是十多天。兩人相談甚歡。一次,陶澍置辦了酒席,邀請左宗棠赴宴。左宗棠欣然前往。酒過三巡,陶澍趁著酒意,提出要與左宗棠結(jié)為兒女親家的請求。
從年齡上看,陶澍生于1779年,左宗棠生于1812年,陶澍大了左宗棠33歲。不過,陶澍雖然妻妾較多,先后共娶七房妻室,但直到1832年才晚年得子,生了獨子陶桄,時年6歲。而左宗棠長女左孝瑜剛好5歲。陶澍有認(rèn)為左宗棠是一個人才,有意籠絡(luò),便有了結(jié)為兒女親家的想法。
沒想到,左宗棠婉拒了,連聲說:“不敢高攀?!?/p>
陶澍說:“君毋然,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吾老而子幼,不及睹其成立,欲以教誨累君,且將以家事相付托也?!边@是什么意思呢?陶澍安慰左宗棠,不必妄自菲薄,你將來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F(xiàn)在我年紀(jì)老了,兒子卻還幼小。我想請你教誨兒子的重任,將來還要以家事相托。
這樣一說,左宗棠就不好再拒推辭了,只好答應(yīng)下來。
“倒插門”即男方嫁到女方家來,現(xiàn)在也被稱為“上門女婿”。而在歷史上,也是有許多“上門女婿”。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李白了吧,但左宗棠和完顏函普在歷史上也是“倒插門”女婿。
李白,被稱之詩仙,他結(jié)婚多次,其中有兩次都是“倒插門”。第一個妻子娶得是宰相的孫女,女方實力雄厚,而那時的李白也不過資質(zhì)平平。這一樁婚姻,李白曾親口承認(rèn)過,是宰相家招他上門。結(jié)果后婚姻美滿,兒女雙全。但李白四十歲的時候,第一任妻子去世。五十歲時,李白還是“倒插門”,但這任妻子對于李白來說意義非凡,在李白陷入困境時,妻子利用多層關(guān)系才將李白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
完顏函普,聽名字比較陌生,但說起金始祖,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倒插門”皇帝,他剛開始并不是完顏部人,他是娶了完顏部落一個賢女,才成為完顏部人。
而名族英雄左宗棠,也是“倒插門”女婿。他早點不得志,屬于大器晚成,因母親去世,為母親守孝,在守孝期間他熟讀各種課外書籍,也在這個時候他對地理有了新的認(rèn)識,為他后來的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母親去世,姐姐出嫁,家里錢財散盡,現(xiàn)在連一個最普通的茅草屋都沒有,為了養(yǎng)活自己,他決定做一個“倒插門”女婿。在結(jié)婚后,他依舊致力于地理的研究,這為他的偉大功績奠定的夯實的基礎(chǔ)。
這與左宗棠年輕時的一段遭遇有關(guān)。
1840年,左宗棠經(jīng)歷了3次落榜后,回到家鄉(xiāng),與兩江總督陶澍結(jié)為兒女親家。陶澍去世后,左宗棠來到陶澍家,為他扶養(yǎng)子女,料理家務(wù)。就在這時候,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打響了。
古老的中國,稀里糊涂地與來自萬里之遙的英國打了一仗,又稀里糊涂地連吃敗仗。心懷天下的左宗棠,對這些深感痛心。而更讓他感到憂憤的是,他歷來仰慕、尊敬的欽差大臣林則徐,被道光皇帝當(dāng)作“替罪羊”,革除職務(wù)、發(fā)配新疆!左宗棠不無憤慨地在家書中說:“自去年廣東禁煙啟釁,而少穆制軍竟革職戍新疆矣,是非顛倒如此,可為太息!”
對于中英戰(zhàn)事,左宗棠寫了《感事四首》詩。第一首就是:“愛水昏波塵大化,積時污俗企還淳。興周有誥拘朋飲,策漢元謀徙厝薪。一怒永維天下祜,三年終靖鬼方人。和戎自昔非長算,為爾豺狼不可馴?!痹谶@首詩歌里,左宗棠將英國侵略軍斥責(zé)為“財狼”,毫不掩飾自己對他們的厭惡和憎恨。
第二首是:“司馬憂邊白發(fā)生,嶺南千里此長城。英雄駕馭歸神武,時事艱辛仗老成。龍戶舟橫宵步水,虎關(guān)潮落曉歸營。書生豈有封侯想,為播天威佐太平。”在這首詩里,左宗棠一邊仰慕林則徐等愛國英雄,一邊表示自己將來不為封侯只愿保天下太平。
然而,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最終以一紙《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為句號。在《中英南京條約》中,清朝被迫向英國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等,堪稱喪權(quán)辱國。得知《中英南京條約》簽訂的消息后,左宗棠憤然寫道:“時局如斯,彼謀國者之肉寧足食乎!夢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吾既不能蹈海而亡, 則惟有買山而隱耳?!?/p>
后來,左宗棠果然在老家柳家沖買了70畝田地,舉家遷往,過上了隱居生活。
這是英國人給左宗棠留下的第一印象。毫無疑問,這個第一印象是很惡劣的。左宗棠走上仕途后,又與英國人打過幾次交道,這些經(jīng)歷讓左宗棠很是不爽。這樣一來,左宗棠對英國人懷有刻骨銘心的“偏見”。因此,他在辦理洋務(wù)運動時,堅決不雇傭英國人。
不僅如此,左宗棠還與英國人正面“扛”過。
據(jù)記載,左宗棠在任職兩江總督時,曾經(jīng)到揚州、鎮(zhèn)江、常州、蘇州、上海等地查看防務(wù)情況。在上海,左宗棠經(jīng)過英國租界,有人告訴他:“按照洋人租界章程,凡帶刀持械者,必須先到租界工部局取得照會,方能通過?!?/p>
左宗棠說:“上海本中國地,外人只租借爾。以我中國軍人行中國地,何照會之有?”他率領(lǐng)護(hù)衛(wèi)們,荷槍實彈,刀劍出鞘,浩浩蕩蕩地行走在英國租界。
租界工部局得到消息后,告誡下屬說:“左公乃中國名將,今以馳驅(qū)王事過此,慎勿犯其怒也?!苯Y(jié)果,他們不但沒有干涉,還命令巡捕沿途開道,并升起黃龍旗。
網(wǎng)絡(luò)時代炒作無處不在,然其實,古人也很重視炒作。唐代的杜甫就是一個炒作高手,他一生給李白寫詩數(shù)十首,顯示自己與名人不一般的關(guān)系。李白只回給他一首打油詩。 到晚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談,好論時事、兵事、外事,以顯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風(fēng)盛極一時。 但這些手法在一個人眼里卻只是小兒科,他就是左宗棠,如果要評大清第一炒作高手的話,非左宗棠莫屬。 左宗棠這個人,無疑都是大名人,然而,細(xì)細(xì)疏理,卻只能得出一個令人驚詫的結(jié)論:左公之暴得大名,得益于他善于炒作。 任何時候,一個人要想早出名,最好的辦法是有故事。左公是個有故事的人。 早在學(xué)生時期,左公就「 ”好大言,每成一藝,輒先自詫”。左先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己驚詫一番:怎么寫得這么好?。‰y道真的是我寫的嗎?其場景頗令人啞然。 聯(lián)系到后來左宗棠到軍機(jī)處上班,讀到李鴻章的奏折時,「 ”每展閱一頁,每因海防之事而遞及西陲之事,自譽(yù)措施妙不容口,幾忘其為議此折者,甚至拍案大笑,聲震旁室。明日復(fù)閱一葉,則復(fù)如此……凡議半月,而全疏尚未閱畢”。讀一頁即故意拍案大笑,半個月都沒讀完。此情形和學(xué)生時代如出一轍。 成年后,左宗棠更是深諳這個道理:編故事。 第一個故事,道光十年(1830),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丁憂回湘,年僅十八歲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農(nóng)村知識青年左宗棠拜訪他,即為其才氣所驚,「 ”以國士相待”,與他盤旋多日,談詩論文,還親自在書架前爬上爬下,挑選自己的藏書借給他看。 此事載于《左文襄公年譜》,問題是二人見面的事,其他人怎么知道的呢?無他,左公自己創(chuàng)作或傳播出來的。 賀長齡是晚清大學(xué)者,對于同鄉(xiāng)才俊譽(yù)為「 ”國士”乃極平常,再加上賀長齡之弟賀熙齡是左宗棠在城南書院的老師,他非常喜愛左宗棠,稱其「 ”卓然能自立,叩其學(xué)則確然有所得”,也僅此而已。 第二個故事,道光十七年(1837),回家省親的兩江總督陶澍見到二十多歲的舉人左宗棠,「 ”一見目為奇才”,「 ”竟夕傾談,相與訂交而別”。不久又和他訂下了兒女親家。 這個故事較之前一個更是「 ”別有用心”。陶澍愛才,左宗棠在得知陶大人回鄉(xiāng)必然經(jīng)過醴陵,故而事先寫下一幅對聯(lián):「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上聯(lián)「 ”印心石”隱含了陶澍一個引以為豪的故事,看到此聯(lián),自然心花怒放,引為知音;下聯(lián)更 *** 裸地拍了陶大人一記舒服的馬屁??傊?,一幅對聯(lián)輕輕擊中了一個傳統(tǒng)士大夫官僚內(nèi)心柔柔的軟肋,竟然不顧年齡和輩份懸殊,與之結(jié)為親家,這本身也有留故事的意圖在。 第三個故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云貴總督林則徐回家途中,也因為聞聽左的大名,特意邀左到湘江邊一敘。林則徐「 ”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宴談達(dá)曙乃別”。 這個故事不明內(nèi)情者更是津津樂道,林則徐啊,這個名字讀過小學(xué)的無不知道,在我們的教科書里可謂聞人。 其實,林則徐見左宗棠,并非「 ”聞聽”其大名,而是緣于陶澍。陶林二人關(guān)系不淺,左又是陶的親家,陶在信中早已向林大人介紹過許多故事。左公拜見林大人,也是因為陶親家的授意。林大人樂得給陶公一個面子,自然不惜美言。 那么,三個故事都聚焦在左宗棠的「 ”奇才”上,此時的左公到底露出過什么奇才來?我們誰都不知道。憑常識判斷,無非是左宗棠的口才。至于詩文之才,我以為左公不如李鴻章。其他才能憑初識一面是難以判斷的。 為了抬高故事中的人物,左宗棠也毫不吝惜對他見過的名人的抬舉,如林則徐在左宗棠心目中被視為「 ”天人”。林則徐是不是「 ”天人”,懂歷史的人都知道。 更關(guān)鍵的是,這些故事一般限于二人交往之間,外人之所以得知,無非是當(dāng)事人的對外傳播。于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反正都變成了故事。 因此,《清史稿》說得非常直白:「 ”(左公)喜為壯語驚眾,名在公卿間。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稱之,謂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狂人歷史上很多,左公無疑算是一個佼佼者。他自稱「 ”今亮”,本身就深諳炒作學(xué)的一個原理,要想讓人記住,就得給自己一個標(biāo)簽。就好像今天有人自我標(biāo)榜為「 ”大師”一樣。簡單、好記、驚世! 至于胡林翼稱贊左宗棠,更是平常不過。因為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再加上胡公很會做人。 還有一個經(jīng)典段子,說的是長沙發(fā)生劣幕事件,左宗棠被人告發(fā),受到追查,有個叫潘祖蔭的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說:「 ”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备菍⒆蠊У教焐?。 潘祖蔭只是一個詹事,他的一道奏折果真如此管用嗎?非也非也,左宗棠之所以被赦,完全得益于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等人的保救。 而潘祖蔭的這句話或許是真的,也是為了保左宗棠而夸大,且未載于《清史稿》,倒是在民間廣為流傳,湖南人難道不尷尬嗎?這將那么多湖南人置于何地?其所以流布者,無非是左公有意炒作。這與左公「 ”喜為壯語驚人”的秉性極為相得。因此,左宗棠后來完全抹殺曾國藩的救命之恩,即令時人感覺不公,為之抱不平。 左公擅長炒作,其手法其實很容易一眼看穿。什么湖南巡撫張亮基派人三顧茅廬;什么「 ”制軍于軍謀一切,專委之我;又各州縣公事票啟,皆我一手批答”等等話語,都出乎左公書信。好在幾任湖南巡撫都還大度,否則這些話將一介地方大員置于何地?這不明擺著是舉報巡撫尸位素餐嗎? 左宗棠有才有謀不假,但他為人識人其實大有問題。他攀附賀長齡、陶澍、林則徐等人,固然能依托他們之大名成就自己的名氣,但這些人對他事業(yè)并無什么幫助。相反,他瞧不起「 ”才具稍欠開展”的曾侍郎,才是他真正的伯樂、恩主。 曾國藩對此看得很清楚,晚年的他曾對幕僚趙烈文說:「 ”左季高喜出格恭維。凡人能屈體已甚者,多蒙不次之賞。此中素叵測而又善受人欺如此?!币徽Z道破天機(jī)! 選摘自:《歷史只露半邊臉》作者:劉緒義,出版:九州出版社 歷史只露半邊臉 ¥45 購買 這是一部輕松解讀歷史的作品,所選文章均來自《南方都市報》歷史評論專版。 本書主要圍繞著一些廣為人知的歷史事件、文化史上一些熟悉的學(xué)術(shù)問題進(jìn)行了重新考察與分析,提出了新的觀點,糾正了歷史的誤讀,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5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備為什么要攻打劉璋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