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李憲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詳細介紹。
自古以來,皇帝的兒子總是不容易的,因為權(quán)勢滔天的皇位,多少親兄弟自相殘殺,“冷血無情”也成了皇子們身上常見的標簽。再者,從商周時期開始,嫡長子繼承制就已經(jīng)形成,并隨著歷朝歷代發(fā)展不斷沿襲,“立嫡立長”早已成了老祖宗留下來的規(guī)矩,多少人擠破了頭皮想成為嫡長子,從而獲取榮登大寶的資格??墒窃谔绞⑹赖奶瞥?,有一位嫡長子卻心甘情愿讓出皇位,竭力扶持弟弟李隆基,自己做一個快意自在的逍遙王爺,演繹了一番“兄友弟恭”的歷史佳話。這個人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長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長兄,李憲。
李憲,本名李成器。后人提起他的名字,多半是和“讓皇帝”掛了鉤。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從沒做過半天皇帝,死后卻被封為皇帝封號的王爺。就連“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也曾給予他高度評價:“廢長而立少,雖圣賢猶難之,憲與玄宗兄弟相安,終身無間言焉,蓋古今一人而已乎!”
那么作為唐睿宗的嫡長子,李憲到底是因為什么,心甘情愿讓位于李隆基呢?
一、“兄友弟恭”是有真實依據(jù)的
早年由于武則天當政,當時的唐睿宗李旦雖然被立為皇帝,卻只不過是武皇的傀儡。不久后,李旦被廢,連帶著當時已經(jīng)被立為皇太子的李憲也被廢,自然而然地跟著降身份為皇太孫。
在被廢時期,李旦一家人經(jīng)歷了共患難,有一段非常和睦相處的難得時光。李旦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李成器、李成義、李隆基、李隆范、李隆業(yè),據(jù)說五王王府都建造在同一條街上,五王分院而居,再加上沒有明顯權(quán)勢的誘惑,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下,李憲兄弟相比其他的皇家兄弟,更多了一份“共患難”的情誼。在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也對幾個兄弟都很好,他的兄弟都是歷史少有的“得以善終”,這也和他們年少時住在一起有很大聯(lián)系。
李隆基確實是在哥哥李憲的輔佐下成功登基,因此在此后的數(shù)十年里,他始終對哥哥李憲留存了一份感激與尊重。尤其在大哥李憲面前,李隆基從來不稱朕,都以“弟隆基”自居,每次給大哥李憲寫書信,李隆基都會寫上“弟隆基白”。
在李憲去世后,李隆基認為普通謚號不足以表達自己對兄長的心意,一定要追封其為“讓皇帝”。李憲的兒子汝陽王李琎誠惶誠恐,上疏奏明父親平生志向,不敢接受“皇帝”稱謂,但李隆基堅決不準,出殯當天還送去天子衣服,親筆手寫祭文,祭文自稱“隆基陳述”。李憲這一生雖然政治功績不突出,卻活得非常值,因為主動讓賢,贏得了生前富貴、死后榮光。
雖然晚年的唐明皇李隆基荒唐頹廢,但青年時的他卻也是一代好皇帝,在他的統(tǒng)治下出現(xiàn)愈加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在這樣的和平盛世背景下,哥哥耐心輔佐,弟弟做個好皇帝,他倆堪稱是兄友弟恭,被后世譽為皇家兄弟典范。
當然這個“兄友弟恭”的真實依據(jù),也不過是個很小的原因,真正決定李憲心甘情愿讓位的,還是在于李憲自身。
二、李憲很有自知之明
在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中,李隆基是主角,帶頭鏟平韋后勢力,平定太平公主之亂,對于穩(wěn)固李唐政權(quán)有著卓越的貢獻。
平定時局叛亂中,李隆基貢獻卓越,政治才能過人,但李憲卻并未過多表現(xiàn)這方面的天賦。甚至深究李憲的一生中,基本也沒什么突出的功績值得歌頌。
在平亂后,李旦重登皇帝位,按理說這時候應該重新確立嫡長子李憲為太子。但經(jīng)過唐隆政變,就數(shù)李隆基功績最為卓越,朝堂上對立李隆基為太子的呼聲很高,關(guān)于“立誰為太子”這個話題朝中大臣分成了兩派,一方支持嫡長子李憲,另一方支持才能卓越的李隆基。這件事也讓唐睿宗李旦著實苦惱。他還考慮到,李隆基手中掌握著很大的兵權(quán),假如再依照祖制“立嫡立長”的原則立李憲為太子,那么無疑也為兄弟相殘埋下隱患。
察覺到父親唐睿宗李旦的苦惱與糾結(jié),李憲主動站出來,表示要將太子之位讓給弟弟李隆基。在滿朝堂驚訝之余,他也說出了自己讓位的理由:“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茍違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大意就是說,國家安居樂業(yè)、安穩(wěn)太平可以立嫡長子,但國家危亂需要立功勞大的一個,而平王李隆基功勞最大,理應立他。在李憲極力勸說和誠意讓賢下,唐睿宗最終決定立李隆基為太子,不久后李旦退位,李隆基榮登大寶,兄長李憲進封宋王。
主動讓賢,其實李憲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他深知,即便叛亂被平定,大唐也不如以往那般繁榮盛世,爛攤子還需要新繼任的皇帝來收拾。他深知自己不是當皇帝那塊料兒,于是就主動請讓,一則是巧妙躲避新皇帝的壓身的重任,避免成為三弟隆基的“絆腳石”,二則是能讓弟弟李隆基的才能得到發(fā)揮,對李家、對朝堂都是大有裨益的,三則還能賣弟弟個面子,假如李隆基是個知情分、懂感恩的人,只要自己下半輩子不做“出格”的事兒,安安穩(wěn)穩(wěn)輔佐,那么一生榮華富貴都是有保障的。
三、志不在此,外加明哲保身
雖然沒有突出的政治才能,但李憲卻對藝術(shù)方面展現(xiàn)出不一般的天賦。有史料記載,李憲喜好聲色,少年時才氣過人,成年后精通音樂,尤其對西域龜茲樂章有獨到的見解。如此喜愛音樂,在政治上也不急于表現(xiàn)自己,想必是個不喜爭搶的淡然性子,所以李憲對于皇位,可能確實也沒多大興趣。
除了對音樂確實熱愛之外,李憲整日沉浸于聲色中,其實也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式。他深知三弟李隆基是個厲害角色,即便自己主動讓賢,他也不一定會對自己消除戒心,必定時時提防自己。如果跟他斗自己也不是對手,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李隆基徹底信任:我是真心想讓位于你,我對皇位一點興趣都沒有。
于是他整日待在家里,奏樂縱飲、擊球斗雞,或者讀書畫畫,從不結(jié)黨營私和卷入朝廷紛爭,讓自己徹底避開李隆基產(chǎn)生懷疑的可能。即使如此,李隆基也不放心,常常會派人暗中監(jiān)督大哥李憲的動靜。有一次,手下人來報,說李憲天天沉迷于古書之中,李隆基擔心大哥暗中研究兵法韜略,于是再令人加強窺探,發(fā)現(xiàn)李憲孜孜不倦看得是古樂譜,這樣李隆基才漸漸放下戒心來。
對于沉浸聲色這件事,不管李憲是真喜歡也好,是作為幌子明哲保身也罷,總之他做得實在厲害,展現(xiàn)了他所特有的“大智慧”。
相比起歷朝歷代,多少皇族子弟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的皇位,不顧親情自相殘殺,斗個你死我活,讓皇帝李憲可謂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駕馭不了的不去奢望,所擁有的就好好珍惜,盡心盡力輔佐弟弟李隆基,同時也獲得弟弟的信任與尊重,一生榮華富貴、瀟灑快意,也難怪清朝文人何亮基都要感慨一句“宮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間作讓皇?!?/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此女六次做皇后,羊獻容的一生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