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諸侯說的是誰?英年早逝錯過了逐鹿天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我國三國時期,諸侯林立,很多人都認為,在整個三國時期混蛋最好的肯定就是曹操了,因為他最后成為了北方的霸主,并且自身實力非常的強大,就算是名門之后的袁紹在他面前也是落的個失敗的結局。不過今天小編要說到的是另外一位更加厲害的諸侯,若不是因為他英年早逝,那么逐鹿天下的主角有很大可能就是他了。即便是有曹操,但是在他面前也不值得一提,這個人就是孫堅。
要知道這位在年少的時候就是一個狠角色,在他17歲那年跟隨自己的父親出遠門,恰巧碰見了一群水賊正在行兇。而還是少年的他,便利用自己的計謀,讓這些水賊誤以為是官兵前來圍剿,并且成功提到斬殺了一名水賊,就此解救一方,并且名聲大振。而在他的名聲傳出去之后,便獲得了一個縣尉的職位,要知道縣尉只是一個小官,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并沒有什么名貴的出身,也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典型。
不過對于他來言,有沒有背景并不重要,因為在黃巾起義的時候,他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官。但是當時的討賊中郎將,卻向朝廷發(fā)表了一番言論,推薦瞬間做自己的副手。而就算是韓遂張溫也都十分欣賞孫堅的才能,并且都向朝廷推薦過,想要將它調到軍中,掌管軍務。而等到黃巾失敗之后,而眾人圍剿董卓之時,他已經(jīng)成為了一方出名的諸侯。
而提到眾多諸侯圍剿董卓一事,就不得不說說歷史上著名的三英戰(zhàn)呂布溫酒斬華雄。我們都知道這是演義的情節(jié),而這兩個情節(jié)中的主角便是劉關張三兄弟。比如說關羽輕輕松松殺掉了華雄,為自己三兄弟爭來了第一口名氣。而后呂布出山,大戰(zhàn)諸侯手下的眾多武將無人能敵,此時他們?nèi)值芤黄鹕详?,才將呂布打跑。在這里我們要注意一點,劉備在馬上用劍,在實際上馬背上耍劍簡直就是毫無用處,更何況劉備本身的武功并不是很高,也正是因為如此,呂布才能夠從劉備手中突圍出去。所以三英戰(zhàn)呂布,不過是劉備上去討一個彩頭,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之上,這和劉備三兄弟可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不論是殺掉華雄還是打敗呂布,全部都是孫堅的事情!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真實歷史之上的他絕對是一個悍勇之將!
而在擊敗董卓之后,他進軍洛陽。當時洛陽城內(nèi)很多墳墓都被董卓派人挖掘,其目的就是取內(nèi)部財寶,已補軍用。而中間見此情景,便命令自己的手下將所有墳墓填平,并且將受到破壞的帝王墓也給修繕了一下。而他正在前線和敵軍奮戰(zhàn),并且做義舉之事時,袁紹卻派自己的部下,直襲豫州,要知道這可是孫堅的地盤。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他徹底失去了忠于漢室的想法,最后成為真正的一方諸侯。不過可惜的是,年僅36歲的他在討伐黃祖的時候,卻被亂箭射死而亡。
要知道他和劉備曹操是同年代的人,當他已經(jīng)成為一方諸侯,打的董卓叫苦連連的時候,曹操還只是一個小角色,一直被徐榮追的滿地跑。而劉備更是不值一提,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他本人的實力,絕對要強過于曹操劉備。更何況他還是從一個小角色走過來的!
我覺得如果提起一個三國中的名人的話,那么我覺得必是諸葛亮,三國的本質就是魏蜀吳三國鼎立,成為了三國時代,而這個大時代完全就是諸葛亮締造的,也就是說諸葛亮締造了三國時代。
一、三國前期
東漢末年,饑荒不斷,民不聊生,朝堂之上,宦官當政、禍亂朝綱,后靈帝駕崩,董卓進京,不尊遺詔,廢新君立傀儡,排除異己,整日在皇宮快活,侮辱皇妃。后袁紹召集十八路諸侯進行決戰(zhàn)。董卓自知不敵,后挖皇陵,遷都長安。最后被張允用美人計,殺害。從此天子跌沛流離,天下諸侯紛爭開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jù)北方。劉備居無定所,寄他人籬下度日,東吳孫堅,小霸王孫策相繼離世,孫權繼位。這就是三國前期的天下情況。
二、火燒赤壁定三國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漢室中興,躬耕于南陽的諸葛亮,為劉備規(guī)劃出隆中對的宏偉藍圖,里面的核心思想就是聯(lián)吳抗曹,三分天下,占荊州,進益州廣積糧,求發(fā)展,危難之時,不惜以身犯險,出使東吳,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八十萬大軍。后派關羽鎮(zhèn)守華容道,故意放走曹操,從此三國勢成。
三、白帝托孤、北伐明心
后來,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呂蒙砍了首級,劉備不獨斷專行,強攻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最后白帝托孤,蜀國危已,諸葛亮力挽狂瀾,力求發(fā)展,七次北伐,在絕境中求生存。最后五虎盡失,張苞、關平皆死。諸葛亮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出師表傳頌天下,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綜上我認為三國最應該想到的應該是諸葛亮,諸葛亮締造了三國時代,如果沒有火燒赤壁,沒有三足鼎立,那么三國時期將不復存在,可能就是魏吳爭霸。
郭嘉(170—207),字奉孝,著名軍事家、謀士。世人稱他為“鬼才”。
東漢末年效力于一代梟雄曹操帳下。隨操征戰(zhàn)十余年,大小戰(zhàn)役建功無數(shù)。他的生平事跡大家都該知道,沒必要一一列舉了。也有很多人寫過品過評過郭嘉,但不可否認的是,郭奉孝乃是真名士也。
郭嘉對我的震撼,其實在其死后。奉孝輔佐曹操逐袁術、敗張繡、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又起兵北征烏桓,因不服水土而死于征途。當是中國北方只剩下荊州劉表未破,實則大局已定。而在此時郭嘉去世,時僅38歲,真是天妒英才!試想一下,若郭嘉早去幾年或晚去幾年,三國的歷史必將重寫,因為郭嘉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曹操的命運,可以說曹操最驍勇平定北方的時候,大小良策幾乎都出于郭嘉,沒有郭嘉,曹操不可能輕易的征服北方。
郭嘉死后,曹操大哭曰:“奉孝死,乃天喪吾也!”足見郭嘉在曹操心里的地位。直至郭嘉死后多年,曹操舉兵南下,被周瑜和孔明龐統(tǒng)等設離間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大敗于赤壁,若不是關云長蒙舊情放之一馬,曹操當命喪于華容道。故赤壁戰(zhàn)后,曹操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令當時手下眾多謀士皆汗顏之至。
郭嘉死的同年,劉玄德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出山以助其成就大事。就因時間上的巧合,眾多網(wǎng)友戲稱孔明是因為郭嘉已死才敢出山,若郭嘉尚存與世,孔明則不敢出山與之抗衡。當然這只是我們對郭嘉的一種景仰,沒有任何歷史考證。但也足見郭嘉在后世心目中的地位,試問:在三國眾多謀士之中敢和諸葛亮一較高下的能有幾
人?且在我們的心里,孔明尚不及郭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