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和燕丹從玩伴到仇人,除了立場不同其實還有私仇?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使召公之廟不祀忽諸,罪孰大焉,而論者或謂之賢,豈不過哉!——(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戰(zhàn)國,不只是指相互攻伐的諸侯國,更是一個時代的代名詞。
紛爭不斷、戰(zhàn)爭迭起的表象下,隱藏著即將發(fā)生的社會大變革,新制度取代舊制度的過程,往往布滿血腥和暴力,這是因為舊制度下的統(tǒng)治者會不顧一切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戰(zhàn)國時代的舊貴族亦是如此。
在舊貴族統(tǒng)治的奴隸制度下,極少的一部分人掌握了幾乎全部的社會財富,已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更能適應生產力的新制度也即將應運而生。
這個新制度就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亦或者可以稱為封建制度。
秦國是這個新制度的奠基人,因為統(tǒng)一六國后的它,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性的大帝國,秦朝,秦王政也成為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但秦王政攻滅六國的過程并不順利,因為它們?yōu)榱似堁託埓乩^續(xù)生存,會想盡一切辦法抵擋,比如燕國的太子丹就想到了一個十分極端的主意,那就是刺殺嬴政。
但燕丹和嬴政曾經同在趙國為人質的時候,卻是十分要好的玩伴,那么問題來了,燕丹為何想殺死嬴政?其實不單單是為了保存燕國,還因人格受到了侮辱。
從兒時玩伴到不死不休,嬴政和燕丹僅是因立場不同?其實還有私仇,嬴政對燕丹的戲耍,也讓太子丹決定用嬴政的人頭來平息心中的怒火,這件事我們慢慢說。
燕太子丹成了人質專業(yè)戶。
燕王喜一位十分昏庸的君主,屢屢想在趙國背后捅黑刀,結果卻被趙國揍得遍體鱗傷,因為他是燕國最后一任國君,所以連個謚號都沒有混上,雖然燕王喜不中用,但是卻有一個相當不錯的兒子,也就是太子丹。
太子丹的履歷可以說是相當豐富,因為早年就被燕王喜送去了趙國當人質,也就在此時他遇到了同為人質的秦質子嬴異人,但是說來奇怪,因為太子丹和嬴異人的兒子嬴政卻十分要好,后來嬴異人回國即位,嬴政母子在趙國東躲西藏的時候,燕丹也沒有疏遠小嬴政。
再后來,嬴政母子被秦莊襄王接回了秦國,燕丹也被趙國釋放回了燕國,自此燕丹和嬴政這兩位兒時要好的玩伴分開了,并且此后十余年未曾見面。
嬴政繼位為秦王,平定國內嫪毐之亂和收回了趙太后和呂不韋的權力之后,東出攻伐六國之勢已經銳不可當,燕國為了和秦國結好,燕王喜又把燕丹又送到了秦國當人質,燕丹儼然成為了人質專業(yè)戶。
嬴政立下了和燕丹永不分離的“誓言”。
燕丹到了秦國當人質,本以為自己曾經的發(fā)小會善待自己,畢竟兒時最純真的友情,那可是不摻雜任何雜質的,這顯然是燕丹自以為是的想法,因為當上秦王的嬴政可不是這么想的,他滿腦子里都是如何統(tǒng)一華夏大地。
嬴政也知曉自己的這個玩伴,有一腔報國的熱血,遠遠要比燕王喜難對付,又怎么會輕易放走太子丹呢,但是面對玩伴屢屢向自己訴說想回燕國看看的請求,嬴政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于是嬴政想了一個辦法。
他對太子丹說,你想回燕國可以啊,但得有條件,那就是你得讓午后的太陽再回到日中事后,天上不下雨直接下粟米,讓馬頭上長個角,或者干脆讓木象長出肉腳(《論衡校釋》記載: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
這乍一看就是情侶間的無敵告白,但燕丹聽到嬴政的“誓言”,覺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因為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也就是嬴政想要把自己困死在秦國,想要回燕國,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老老實實在秦國當人質。
燕丹刺殺嬴政失敗,惹火燒身。
燕丹聽了兒時玩伴的“告白”之后,那叫一個憤怒,再看著秦國東出不斷攻伐,統(tǒng)一六國之勢幾乎快成為了定局,燕丹認為不能繼續(xù)坐以待斃,因為一旦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必然岌岌可危,于是就在秦王政專心對付韓,趙兩國的時候,燕丹從秦國跑了。
伴隨著太子丹跑回燕國,韓國、趙國相繼被秦國吞并的消息,也傳到了燕國,燕丹決定謀劃一件大事來阻擋嬴政兼并六國勢頭以及撫平自己憤怒的心,于是在田光的出謀劃策之下,一場刺殺嬴政的行動就應運而生。
這場行動在歷史上很有名,就是荊軻刺秦王,關于這場刺殺,我們后期會有大篇幅來敘述,這里暫不論細節(jié),只說一個結果,結果就是荊軻刺秦王失敗,太子丹也受到了牽連,只有暫避鋒芒。
但嬴政的怒火可是不容易平息的,他命令王翦大舉進攻燕國,攻破了燕國首都薊城,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但是秦軍依然窮追猛打,燕王喜覺得都是自己好兒子刺殺秦王惹的禍,于是殺死了太子丹,并且把燕丹的首級送給了嬴政,以平息其怒火。
燕丹為何想殺死嬴政?不單單是為了保存燕國,還因人格受到了侮辱,有句話是“士可殺不可辱”,嬴政不放走曾經的玩伴燕丹,并且在言語上戲弄了他,這讓燕丹覺得異常憤怒,從而對嬴政咬牙切齒。
從兒時玩伴到不死不休,嬴政和燕丹僅是因立場不同?其實還有私仇,本來私交不錯的兩個人,面對秦國和燕國的利益沖突,而變得不死不休,其實他們兩個在自己的立場上都沒有錯,只不過他們的友情成了國家利益的犧牲品而已。
不過話又說回來,燕王喜把自己兒子的頭顱獻給嬴政,真的阻擋了秦國的鐵蹄了嗎,其實并沒有,即使沒有燕丹策劃的刺殺,秦國還是要滅燕國的,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燕王喜把秦國要滅燕國,歸根到太子丹的刺殺上,也足見其是多么的愚昧,燕國在燕王喜的統(tǒng)治下走向覆滅,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昏庸的君王,又怎能阻擋強秦兼并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