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太宗的“應(yīng)夢賢臣”是薛仁貴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電視劇《薛仁貴傳奇》中:
唐太宗李世民被渤遼官追殺,危難之際被一白袍小將救之,原來是噩夢一場。軍師徐茂公解夢,說夢中白袍小將是未來的國家棟梁,此“應(yīng)夢賢臣”是山西龍門縣的薛仁貴。被唐朝冊封為渤遼王的渤建王,受兵馬大元帥鐵世文的挑撥和威逼,不甘守居在渤遼,欲擺脫朝廷,興兵作亂,自立為王,稱霸中原。為剿賊平叛,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征,并舉國招兵,命總先鋒張士貴到山西以招兵方式尋找“應(yīng)夢賢臣”薛仁貴。
在征剿渤遼叛軍過程中,薛仁貴武藝高強,率火頭軍先鋒開路,所向無敵,屢建奇功,受到李世民的青睞。薛仁貴屢建奇功,無奈張士貴搶功、計害薛仁貴。在忠臣徐茂公、程咬金、尉遲恭等的幫助下,李世民終于見到“應(yīng)夢賢臣”薛仁貴,真相大白。李世民班師回朝,論功行賞。薛仁貴被封為一字并肩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
那么歷史上薛仁貴是怎么受到李世民的關(guān)注的呢?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于洛陽出發(fā)出征高句麗。此時薛仁貴也在軍中。三月,在遼東安地戰(zhàn)場上,唐朝將領(lǐng)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lǐng)人頭,將頭懸掛于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于是撤軍,劉君邛被救。此役過后,薛仁貴名揚軍中。
同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句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句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扎,抗拒唐軍。李世民視察地形后,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zhàn)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單騎沖陣,唐軍大舉跟進,高句麗軍大敗。戰(zhàn)后,李世民召見還只是小兵的薛仁貴,賜馬二匹,絹四十匹,生口十人為奴,并提拔為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
后唐軍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獻策派兵偷襲平壤,以調(diào)虎離山之計將安市城高句麗軍引向平壤一線,以攻取安市城。因為李世民在軍中,長孫無忌極力勸阻,恐李世民安危,不敢偷襲平壤,未成。加之李勣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nèi)軍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此后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朕舊的將領(lǐng)都老了,不能承受戰(zhàn)地指揮的繁重工作,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lǐng),沒有比得上你的,我不高興于得到遼東,我高興得到你啊?!辈⑻岚窝θ寿F為右領(lǐng)軍中郎將,鎮(zhèn)守玄武門。
后來薛仁貴四處征戰(zhàn),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唐朝貞觀年間,山西絳州的薛仁貴從小拜師高人李靖學文習武,天資聰慧,且食量驚人,力大無窮,行俠仗義。薛仁貴十八歲時父母雙亡,房屋被燒,所有家財化為灰燼。在窮困潦倒之時,薛仁貴求助叔父遭拒絕,幸得王茂生夫婦救助,薛王結(jié)拜為兄弟,王茂生介紹薛仁貴到柳員外家做苦力謀生。
柳家千金柳銀環(huán)被薛仁貴的俠義情懷感動,對薛暗中相助相愛,并不顧父親反對,兩人逃離柳家在寒窯喜結(jié)良緣。
唐太宗李世民被渤遼官追殺,危難之際被一白袍小將救之,原來是噩夢一場。軍師徐茂公解夢,說夢中白袍小將是未來的國家棟梁,此“應(yīng)夢賢臣”是山西龍門縣的薛仁貴。
被唐朝冊封為渤遼王的渤建王,受兵馬大元帥鐵世文的挑撥和威逼,不甘守居在渤遼(今遼寧渤海灣一帶),欲擺脫朝廷,興兵作亂,自立為王,稱霸中原。為剿賊平叛,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征,并舉國招兵,命總先鋒張士貴到山西以招兵方式尋找“應(yīng)夢賢臣”薛仁貴。
皇爺李道宗與徐茂公等瓦崗派功臣老將素有嫌隙,恐“應(yīng)夢賢臣”威脅其地位,故采納愛妃張美人計謀,命其岳丈張士貴對薛仁貴“近則拉攏,遠則宰之”。
剛剛成家以射雁度日的薛仁貴,經(jīng)好友周青指引報名從軍,但由于奸臣兵馬總先鋒張士貴的阻攔,薛仁貴三次曲折投軍,最后在魯國公程咬金幫忙下才如愿,但被張士貴安排在火頭軍職位。薛仁貴雖然文韜武略,但英雄無用武之地,在軍中受盡奸人張士貴、何宗憲和張志龍的欺凌陷害,歷經(jīng)磨難,然而他胸懷大志,忍辱負重,能屈能伸。
渤建王千金昭陽公主欲制止渤遼舉兵反唐,與渤遼兵馬大元帥鐵世文結(jié)怨。昭陽公主暗殺鐵世文失敗,只好帶著有渤建王意旨的議和書和丫環(huán)靈采兒潛出王府,直奔大唐朝廷。
羅通被昭陽公主的美貌征服,有意為她效勞,請世叔程咬金幫忙,使昭陽公主得以面奏李世民,昭陽公主感激羅通,但未有情愛之意。
鐵世文得知昭陽公主到大唐朝廷議和,派出殺手一路追殺,公主慌亂中遇山賊李慶紅,李慶紅欲抓昭陽公主當壓寨夫人,幸遇薛仁貴相救,從此薛昭種下情根。薛仁貴先后降服李慶紅等七名山賊,并結(jié)義金蘭,一起從軍。
在征剿渤遼叛軍過程中,薛仁貴武藝高強,率火頭軍先鋒開路,所向無敵,屢建奇功,受到李世民的青睞。但張士貴將薛仁貴的功勞全記其婿何宗憲所有,設(shè)計“應(yīng)夢反臣”讓薛仁貴不敢暴露身份,埋名在兵營中老實當一名做飯的火頭軍。李世民急于見“應(yīng)夢賢臣”,按軍師徐茂公計謀通過“龍門陣”和“平渤論”試出“應(yīng)夢賢臣”在軍中,但因張士貴弄虛作假而未遂心愿。
柳銀環(huán)生下龍鳳胎,男叫薛丁山,女叫薛金蓮。銀環(huán)全力支持丈夫薛仁貴為大唐平叛保國,挑起生活重擔,含辛茹苦養(yǎng)兒育女,并得王茂生夫婦救助。
李世民平叛途中被元帥鐵世文圍困鳳凰山,隨路護駕的二十六路總兵全死于鐵世文的“九葉飛刀”。為解鳳凰山之困,火頭軍全中鐵世文之妻梅麗的蜈蚣毒,雖然昭陽公主盡力相救但未見成效,李慶紅和姜興本殉難,薛仁貴等其他兄弟幸遇高人李靖及時施救才逃過劫難。與此同時,唐軍在三江越虎城誤中空城計,全軍被困,幸秦懷玉和羅通二路兵馬趕至,化險為夷。
薛仁貴康復(fù)智取鳳凰山,救出遇難的唐天子李世民,鐵世文敗陣逃生。薛仁貴率領(lǐng)周青等火頭軍乘勝追擊,三箭定天山,勇破摩天嶺,巧取白玉關(guān)。鐵世文最終死于薛仁貴的“龍門陣”下,叛軍殲滅。
張士貴搶功、計害薛仁貴的陰謀被軍師徐茂公識破。于是張士貴下毒手殺人滅口,欲在天仙谷燒死薛仁貴,被薛仁貴巧妙逃脫。在忠臣徐茂公、程咬金、尉遲恭等的幫助下,李世民終于見到“應(yīng)夢賢臣”薛仁貴,真相大白。張士貴陰謀敗露,起兵造反,兵圍長安,但徐茂公運籌帷幄,暗派薛仁貴奔赴長安,張士貴戰(zhàn)敗并被擒拿刑之于法。叛亂平定,天下統(tǒng)一。
李世民班師回朝,論功行賞。薛仁貴被封為一字并肩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周青等火頭軍被封為御總兵。薛仁貴衣錦還鄉(xiāng),終于和告別十三年的妻子柳銀環(huán)、義兄王茂生團聚。薛仁貴重情重義,聘王茂生為將軍府大管家,且以德報怨,善待岳父柳員外。得唐天子李世民賜婚和銀環(huán)的通達,昭陽公主亦成為薛仁貴的妻子。
被正法的奸臣張士貴之女——皇叔李道宗的寵妃張美人,要李道宗為其父兄報仇。李道宗假造圣旨,設(shè)圈套陷害薛仁貴,使薛仁貴被打入天牢……
見過的,唐太宗見薛仁貴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小兵,并且因為薛仁貴在打仗過程中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異,所以說把他提升為了將軍。只不過真實的歷史和電視上演的并不一樣,歷史上的張士貴并沒有屢次假裝取代薛仁貴,所以說,小說和歷史總是會有一些不一樣的。
并且,當唐高宗即位的之后,因為下暴雨導(dǎo)致發(fā)水,眾大臣紛紛落荒而逃,只有薛仁貴一個人擔心著皇上的安危??梢哉f,如果沒有薛仁貴敢冒死驚醒皇上,那么皇上就會被這場洪水淹沒,也就是因為他救了高宗皇帝,所以在他戰(zhàn)敗的時候,高宗皇帝并沒有把他處死,而是僅僅把他貶為了庶人,因為皇帝一直想著他對自己的救命之恩。
在龍朔元年的時候,薛仁貴被派去穩(wěn)定邊境,他領(lǐng)兵攻擊鐵勒于天山,連射三箭命中三人,因為這一點,把敵軍嚇壞了,然后他們就全部都投降了。即使這樣,薛仁貴仍然沒有罷手,把13萬人鐵勒人全部就地斬殺,可以說,當時震驚了,全部與唐朝為敵的人。甚至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令人震驚的兇降暴行,薛仁貴在當時非常的有名氣。
后來,在攻打吐蕃的時候,薛仁貴帶領(lǐng)十萬大軍,結(jié)果卻全軍覆沒,連他自己也被抓了,因為沒有任何辦法,所以說,他只能夠和吐蕃人進行議和。只不過他是自己帶著枷鎖,進京向皇帝請罪的,雖然說之后變成了平常人,但是仍然心系國家,后來,國家危難的時候,又一次挺生而出,可以說,薛仁貴這個人的一生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一生。
薛仁貴則是唐初有名的軍事將領(lǐng)。很久以前,民間就流傳著唐二主征東或薛仁貴征東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貴則是唐初有名的軍事將領(lǐng)。唐太宗為了收復(fù)遼東,統(tǒng)一天下,征討蓋蘇文弒逆,援救新羅,曾三次出兵征討高句麗。至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薛仁貴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虜高句麗王高藏,高句麗滅亡。唐在高句麗故地設(shè)置9個都督府、42個州、100個縣,設(shè)安東都護府統(tǒng)轄,以左武衛(wèi)將軍薛仁貴總兵鎮(zhèn)之。薛仁貴征東就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它是薛家將故事的一部分。另有中國香港出品的同名電視連續(xù)劇和清代如蓮居士著的同名通俗小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6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