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殺胡令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人像冉閔這樣富有爭議,對于他的一生所為,一直到現(xiàn)在也還沒有確切定論。冉閔所在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混亂和血腥的時代。早在漢代就開始內(nèi)附、在中原地區(qū)積累了相當實力的諸多胡人部落,乘著司馬家諸多廢物王爺大肆內(nèi)耗、西晉政權(quán)軍事力量嚴重衰退的檔口,紛紛反叛,進入中原。這些胡人以匈奴、鮮卑、氐、羯、羌為代表,對中原大地的原住民:漢人,進行慘無人道的掠奪與屠戮。
當時進入中原的胡人都是相當野蠻的,他們肆意劫掠、屠戮漢人,把漢人稱作“兩腳羊”,認為漢人是他們的奴隸,甚至是食物。他們所到之處,屠城滅寨,殺人盈野,直殺得人頭滾滾,甚至有“食人”的事件發(fā)生,他們肆意的殺戮踐踏漢人。使得中原的漢人人口迅速從近兩千萬降到了四百萬,神州陸沉,慘不忍睹。這個情況,一直到冉閔建立冉魏政權(quán),才有所改觀。
冉閔的父親,曾經(jīng)是漢族流民武裝的成員,后來被后趙石虎所收服。冉閔從小就得石虎的喜愛。他也憑借自己的軍功,在后趙政權(quán)中占據(jù)了比較高的地位。但漢人出身的冉閔,是不可能得到后趙掌權(quán)者真正的信任的,他和羯族高層的矛盾越來越大,同時他也痛恨胡人對漢人的屠殺,心中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很快,冉閔派兵占據(jù)了鄴城,把后趙反對他的人屠殺一空,建立了漢人“冉魏”政權(quán),隨即發(fā)布一紙“殺胡令”,鄴城周圍的胡人幾乎被殺戮一空。隨后更是率軍多次大敗其他胡人部落,極大的鼓舞了漢人的士氣,漢人從此群起反抗胡人的殘暴統(tǒng)治,胡人們也看到了漢人反抗的力量,再不敢肆意妄為。這樣,才為中原漢人留下了有生力量。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到今天還有如此大的爭議,有人認為他是民族英雄,有人則持相反觀點,以至于歷史教科書上都甚少提及他的名字。這是為什么呢?小編認為,大概有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冉閔畢竟出身于石趙,卻不僅反叛,而且滅亡了后趙,還把石家殺戮一空,這多少有些惹人非議。第二,冉閔所發(fā)布的“殺胡令”,盡管號召了漢人的反抗,但更多的是為了維護自己冉魏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因為他明白,胡人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但后來他也有任用投降胡人的經(jīng)歷。第三,冉閔殺得人太多,并且有許多是濫殺無辜。一紙“殺胡令”,殺得不僅有胡人侵略者,還有許多老幼婦孺,甚至于漢人中許多“高鼻多胡須”的人也被濫殺。第四,就是冉閔的“殺胡令”,以暴制暴,激化了民族矛盾,在當下我們講究民族團結(jié)的和諧社會里不太適合。當然,不管冉閔怎么樣,他號召漢人反抗,為漢族保存了火種是既定的事實,這是我們所不能反駁的。
殺胡令在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它結(jié)束了五胡亂華的局面。五湖則分別指的是,羌、氐、羯、
匈奴和鮮卑。其中羯族在殺胡令頒布后,幾乎在中原地區(qū)就被滅了族。
其實殺胡令的頒布也是事出有因的。這是漢族在忍無可忍之下做出的決定。在殺胡令頒布前很長一段時間,少數(shù)民族趁著中原四分五裂,對中原進行了大肆地燒殺,掠奪。據(jù)統(tǒng)計,當時經(jīng)過戰(zhàn)爭和這些少數(shù)民族人的殺戮,漢族的數(shù)量減少到了四五百萬,并且這種減少還在持續(xù)的進行著。
當時中原的一些各個小國家,為了爭取地盤就依靠胡人,所以即使胡人這樣爛殺無辜,他們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進行阻止。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漢人實在無法生存,所以他們便團結(jié)起來反抗胡人。這時出現(xiàn)了一個叫做冉閔的大將,他們家世代都是將軍,他也是一個軍事奇才。
后來冉閔領(lǐng)導著這些漢人殺盡胡人。冉閔頒布了是在殺胡令,主要是報復羯族人的。殺胡令主要有三道,第一道是殺所有拿著兵器的胡人。第二道是留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任其各自離開。第三道命令則是所有的漢人,只要是斬殺一個胡人的,都可以憑借他們的頭來封賞,這最后一道命令是十分的有威力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第三道命令發(fā)布后,僅在一天內(nèi)就殺死了數(shù)萬胡人。殺胡令是一個維護漢族地的一道指令,它是由漢人心中對湖人侵略的仇恨所派生出來的,在基本消滅胡人后,冉閔就自稱為帝,史稱為冉魏。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shù)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shù)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yè),屠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討胡檄文
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于中央,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向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huán)顧胡夷者,無不以怨報德,搶吾漢地,殺吾漢民。中原秀麗河山,本為炎黃之圣地,華夏之樂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shù),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奸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余萬。太興元年,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種種,罄繡難書!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shù)屠殆盡。天地間,風云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于世。青天于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因為不利于民族和諧的主題,五胡亂華時期,他傾向于向所有胡人復仇,血債血償,要殺盡胡人。
現(xiàn)在的教科書,連五胡亂華都不提,兩晉南北朝是一筆帶過,更不要說冉閔了,高中以前的歷史書基本上是沒什么寫這個的,很多初中畢業(yè)生可能都不知道有五胡亂華及十六國的事,甚至連晉怎么到隋都不知道,可能認為朝代順序表只是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其它的五代十國估計也是不知道的。
至于民族英雄嘛,中國幾千年歷史中,雖然漢奸很多,但民族英雄也大把,不需要特別突出冉閔,更何況儒家寫的史書一向不喜歡過多的描述武將。所以冉閔就這樣被掩蓋了。
《殺胡令》是冉閔頒布的。
原因:
五胡亂華時期,原來居于中國周邊的各少數(shù)民族大舉侵入中華大地,大肆的對漢人進行著屠殺和奴役。出于報復,漢人領(lǐng)袖冉閔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國,否則將把漢人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統(tǒng)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
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匈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華夏后裔,白奴則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冉閔正規(guī)軍殺絕。
《殺胡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殺胡令》是冉閔在鄴城幽禁后趙皇帝石鑒后頒布的,號稱“內(nèi)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
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這道令看似簡單,其實絕難理解,如何才是與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說明,誰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正確執(zhí)行,只好聽憑自己所想。
第三道《殺胡令》: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
《殺胡令》是冉閔最為著名的政令,它的原文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傳下來的大致如下:暴胡欺辱漢家數(shù)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飶蜐h家基業(yè),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擴展資料:?
雖然后來閔冉不幸被鮮卑慕容氏所滅,但經(jīng)歷了漢人血腥報復的諸胡卻再也不敢殘暴對待漢人,而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拉攏漢人士族、主動融合進漢人等手段。
百年之后,僅占北方漢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以鮮卑為主的胡族徹底溶入北方漢族。于是,漢人子孫最憑借著強大的文化力和生存力同化了入侵的五胡,為后來楊堅恢復中華奠定了基礎(chǔ)。
可以說,漢族在歷史上最為危險的時候,閔冉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于既倒。閔冉死后,鮮卑人敬其勇,為其謚號“武悼天王”以祭之!
閔冉的行為拯救了漢民族,但是他由于其不合理的殺戮遭到了后世的遮掩,以至于被世人所遺忘。
但歷史上對于閔冉的評價不一,有的學者認為他是民族英雄,也有的學者認為他是窮兵黷武的武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冉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8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