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怎么差點提前統(tǒng)一天下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秦國和趙國之間展開了兩次大戰(zhàn)。第一次是長平之戰(zhàn),趙國和韓國兩國的聯(lián)軍被秦軍擊潰后,秦軍窮追不舍,一共殲滅了四十五萬趙軍。第二次是邯鄲之戰(zhàn),此戰(zhàn)一直處于膠著狀態(tài),前前后后一共持續(xù)了一年零五個月。
最終,趙國、魏國和楚國三國的聯(lián)軍堅持到了最后,不僅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國,還收復(fù)了大片的失地。后世之人在論及這兩次戰(zhàn)斗時,總是將長平之戰(zhàn)看的很重,而將邯鄲之戰(zhàn)忽略了。其實,邯鄲之戰(zhàn)對各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如:魏無忌、白起、范雎等,都與此戰(zhàn)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公元前二百六十年,秦國大將白起向親昭襄王要兵要糧,想攜長平之戰(zhàn)的勝利之威,一舉蕩平趙國。但是,秦國的宰相范雎中了趙國的離間計。他見白起越戰(zhàn)越勇,害怕自己的地位會受到威脅,于是,他向秦昭襄王進言,想要制止白起的進攻。秦昭襄王一直對宰相言聽計從,他立即向白起下令,明他速速回國。白起撤走了,可是,秦國其余的將士仍在攻趙。
在長平之戰(zhàn)中元氣大傷的趙國,面對秦國的步步緊逼毫無對策,趙國的上黨地區(qū)(今山西省的東南部)和太原地區(qū)(今山西省的西北部)很快便陷落了。秦軍愈戰(zhàn)愈勇,甚至,占據(jù)了趙國的武安(今河北武安縣)。邯鄲是趙國的首都,萬萬不能有失。而武安距邯鄲只有六十多里,可以說,秦國旦夕之間便可兵臨趙國城下。
但是,趙國畢竟立國多年,是一個擁有著深厚底蘊的古國。雖然被秦國打的抬不起頭來,可是,它也一直在奮力抵抗。秦國在占據(jù)了武漢后,已很難再前進一步。而且,秦國百姓已經(jīng)很難負擔起秦軍的巨大開銷。秦昭襄王一方面擔心激起民變,一方面擔心楚國和魏國等國將會出兵援救趙國。斟酌再三之后,秦昭襄王決定同趙國議和。
沒有一舉將趙國蕩平,秦昭襄王感到非常遺憾。于是,他在和談中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甚至,要求趙王必須來秦都咸陽。趙國群臣聞之,一個個嚇得說不出話來。此情此景,都與四十年前的楚懷王十分相似。當年,楚懷王接受秦昭襄王的邀請來到秦國。不料,秦國背信棄義,竟然將楚懷王囚禁。此事一出,各國都認為秦國之言斷不可信。
但是,趙王明白趙國如今危在旦夕,除了入秦談判之外別無他法。趙王視死如歸,親自前往秦國談判。最終,趙王和秦昭襄王達成合約,決定割讓趙國的五縣之地給秦國,以換取秦國的罷兵。趙王回國后,群臣們聽到各地的消息后一片嘩然,以趙國大臣虞卿為首的反秦派更是堅決反對這一做法。
虞卿認為:占據(jù)上風的秦國之所以要議和,正是因為它已經(jīng)無力再戰(zhàn)了。秦國已露疲態(tài),此時如將土地送給齊、魏等國,然后和它們一起攻打秦國,定能收復(fù)大片失地。而且,就算是將土地給秦國,也難保秦國明年不會再次侵略。虞卿的話有理有據(jù),一下子便將趙王點醒了。深思熟慮后,趙王決定撕毀合約,堅持與秦國斗到底。
趙王認為,胡服騎射之后,趙國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時雖然危機四伏,但誓死血戰(zhàn),未必就沒有生還的機會。自此,趙王宵衣旰食,勤于政務(wù)。對內(nèi),趙王操練兵馬,加固城池。對外,趙王與燕、魏聯(lián)姻,和齊、楚建立同盟,以求護佑。為了進一步獲取他國的支持,趙國將靈丘(今山東省滕州)送給了楚國的宰相,建立了趙、楚聯(lián)盟。
秦昭襄王見趙國拒不割地,勃然大怒。他下令讓秦軍進軍,兵鋒直指邯鄲。
秦軍已經(jīng)疲憊不堪,若要他們攻破邯鄲,則必須要有一名經(jīng)驗老到的主帥坐鎮(zhèn)。想來想去,秦昭襄王決定派白起前去。恰巧當時白起有病在身,而且,老將白起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思前想后,秦昭襄王并未勉強白起,而是決定讓王陵擔任主將。王陵率軍向邯鄲發(fā)起猛攻,但在趙國將士的拼死抵抗下,秦軍勝少敗多,僅剩下的一點精兵也被趙軍給打沒了。
無奈之下,王陵只好向秦王要兵。援軍到達后,王陵硬著頭皮再次發(fā)動進攻。這次,他將手中的兵力都用上了,想要一舉攻破邯鄲。不過,王陵還是低估了趙國。攻城之戰(zhàn),向來是攻擊一方占劣勢。何況,邯鄲乃趙國命門,墻高溝深,不是用蠻力就可以征服的。攻城戰(zhàn)持續(xù)了很久,秦軍在損失了數(shù)萬的兵士后,仍未攻下邯鄲。
看到攻城之戰(zhàn)進入膠著狀態(tài),秦昭襄王也是騎虎難下。此時如果罷兵,就給了趙國喘息的機會。之后如果再想攻破邯鄲,則更加困難。
兩相權(quán)衡之后,秦王決定再請白起出山。白起身上的病已經(jīng)好了很多,但是他身經(jīng)百戰(zhàn),這次戰(zhàn)斗的難度,他心知肚明。在白起看來,秦軍遠離家鄉(xiāng)來攻打他國的國都,本就很難取勝。而且,如果趙國說動其他國家攻打秦國后方的話,秦國必定失敗??吹桨灼鸩⒉幌氤稣?,秦昭襄王派丞相范雎前去勸說。
令秦王沒有料到的是,范雎不僅沒有說動白起,反而起了反作用。當年,秦軍士氣正旺之時,白起曾想一鼓作氣攻下邯鄲。可就因為范雎的讒言,秦王將白起罷斥。君命不可違,無奈之下,白氣只好含恨而返。如今情況危急,秦王竟然又派自己來收拾殘局。而且,派來的人正是當時誹謗自己的范雎。
白起越想越生氣,于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去推辭,最后干脆稱病不出,表示不想趟這渾水。
秦昭襄王正為邯鄲之戰(zhàn)忙的焦頭爛額,聽說白起不愿意出戰(zhàn),頓時惱羞成怒。他直接說道:“沒有白起,難道秦國就不能滅了趙國嗎?”震怒之下,秦昭襄王命王龁接替王陵,令他速速出兵滅趙。王龁將邯鄲圍得水泄不通,可用盡全力攻城仍然無法成功。秦軍死傷慘重,邯鄲城仍然巍然不動。而且,趙國時不時地偷襲秦軍的糧草,令秦軍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在對待邯鄲之戰(zhàn)的態(tài)度上,也開始左右搖擺起來。秦國與趙國開戰(zhàn)的前期,齊國和魏國都表示支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魏國開始站在了趙國這一邊。
當時,魏國的君王是魏安僖王,也就是信陵君的哥哥。魏安僖登基的時候正值風華正茂之年,當時的他躊躇滿志,勢要壓秦國一頭。因此,他派人四處聯(lián)絡(luò)各國,最后甚至和趙國、魏國一起集結(jié)了十五萬大軍一起攻打秦國。當時,魏安僖王和秦軍在華陽(今河南新鄭)展開激戰(zhàn)。但是,經(jīng)驗尚淺的魏安僖王低估了秦軍的實力,被秦軍打的潰不成軍。
自此之后,魏安僖王行事越來越穩(wěn)重,再不敢有冒險之舉。這樣做,雖然穩(wěn)定了魏國的局勢,可也讓趙王自己變得謹小慎微,畏手畏腳起來。秦國同趙國開戰(zhàn)的前期,魏安僖王抱著隔山觀虎斗的心態(tài),也樂得從中漁利??墒?,看到秦國圍攻邯鄲,決心滅趙后,魏安僖王也不禁膽寒,生怕自己遭遇唇亡齒寒之禍。于是,他派遣大將晉鄙率軍十萬,前去援救趙國。
秦昭襄王看到趙國想要橫插一手,勃然大怒。他威脅魏安僖王道:“秦軍馬上便可以攻下邯鄲,誰敢救援趙國,我先發(fā)兵攻打他?!笨吹窖鄧晚n國都按兵不動,一向保守的魏安僖王也不禁猶豫起來。于是,他令魏軍停止前進,靜觀局勢。不料,信陵君迫不及待地想要援救趙國。他不顧哥哥的命令,派人偷走了兵符,強行派兵救趙。
與此同時,趙國也說動了楚考烈王出兵。楚、魏、趙三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看到聯(lián)軍的勢力不斷擴大,信陵君的信心越來越足。他看準時機,主動向秦軍發(fā)動進攻。秦軍早已疲憊不堪,面對三國的聯(lián)軍更是無力應(yīng)對,只好在死傷慘重中艱難撤退。白起看到局勢發(fā)展成這樣,無奈地嘆息道:“秦王不聽我的話,看看現(xiàn)在成了什么樣子!”
白起自知無力回天,于是,說自己的病情越來越重,堅決不出。秦昭襄王感覺自己的威望受到了挑戰(zhàn),于是,將白起貶為小卒,并將他派往陰秘(今甘肅靈臺)。白起為秦國出生入死,一直忠心耿耿。如今看到秦王竟然如此對待自己,頓感悲涼。他以老將的身份,以自己的病重為由,拒不前往陰秘。
秦昭襄王為了安定人心,也不好強行讓白起離去。于是,他同意讓白起留在咸陽養(yǎng)病,以表示自己對老將的敬重。秦軍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憑借自己強大的實力,尚能且戰(zhàn)且退。王龁收拾殘卒后,鼓舞士氣,再次與聯(lián)軍展開大戰(zhàn)。聯(lián)軍雖然聲勢浩大,可是,面對堅持抵抗的秦軍,一時也沒有好的辦法。此戰(zhàn)持續(xù)了三四個月,仍未分出勝負。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王龁率領(lǐng)大軍前去奪取汾城(今山西省襄汾縣)。汾城是秦軍糧草運輸中的重要地點,如果,汾城攻不下來,那么,秦軍就很難進行長時間的作戰(zhàn)。這個道理,聯(lián)軍同樣明白。在兩方的作戰(zhàn)中,汾城都被當做主要目標。汾城幾經(jīng)易手,最終還是被聯(lián)軍牢牢占據(jù)。自此,秦國已失去了繼續(xù)戰(zhàn)斗的能力,只得撤兵。
這場秦趙大戰(zhàn),最后以秦國的失敗收場。
秦昭襄王聽到王龁失敗的消息后,非但不僅沒有檢討自己的失誤,甚至,還將怒火發(fā)泄到了白起的身上。他再次催促白起,令他馬上離開咸陽,不得再以病推遲。白起看到堂堂一國之君居然如此行事,只得冷笑著前往陰秘。此時,宰相范雎再次在秦王面前說白起的壞話。秦王對白起一直不滿,聽了范雎的話后更加生氣,認為之所以失敗,都是因為白起不肯出戰(zhàn)。于是,他下旨令白起自盡。
可憐一代名將,沒有在沙場上馬革裹尸,最終,到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此次失敗后,秦軍元氣大傷,短時間內(nèi)再也無法展開大規(guī)模的作戰(zhàn)。從之后的歷史來看,這場戰(zhàn)爭推遲了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步伐。
參考資料:
【《趙國史話》、司馬遷·《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司馬遷·《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傳》】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出現(xiàn)了無數(shù)驚艷世人的人物,這些人如同歷史河流中最為璀璨的星星閃耀在深邃而神秘地歷史隧道中。
其中,有一個時代曾涌現(xiàn)出眾多叱咤風云的人物,雖然每個朝代都會有那么幾個代表性的人物,但那個時代確實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驚艷的時代,它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
這個時候中國文化出現(xiàn)了極大的繁榮,各種思想家、政治家、變法家等等層出不窮,為那個時代乃至未來兩千多年的中國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中,秦國也是出現(xiàn)了眾多的名家名相和名將,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有商鞅、白起、王翦、李斯、蒙恬等。上述幾人都在歷史上面留下了不朽的功績,但是每個人的下場卻都一場凄慘,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講一下白起,這個將軍可了不得,如果不是早死,至少可以讓秦國早統(tǒng)一30年。
白起
白起一生戎馬戰(zhàn)場,其戰(zhàn)功卓越無人能及,殺人如麻這個詞語用到他的身上也一點都不為過。白起出身平民,完完全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干才走到了秦朝至高的位置上,所以,白起自身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晚年受到了秦昭襄王的記恨,所以才落得一個自殺的下場。
秦昭襄王對于白起一直都是十分的信任,所有的戰(zhàn)爭全部都交由白起全權(quán)負責,白起也異常勇猛,凡是他經(jīng)手的戰(zhàn)役,從來沒有失敗過。如果說秦國虎狼之師的威名名震天下,那么白起就是這支軍隊的締造者。白起為了秦國立下了無數(shù)的汗馬功勞,而且白起的性格似乎也和別人不一樣,他從來不參與政治爭端,只負責打仗,這樣的人無論到了哪兒都會受到國君的喜歡。一個既有能力,又對政治沒有野心的人,是君王手中最好用的利劍了。
秦昭襄王
這也是為什么秦昭襄王把對趙國的長平之戰(zhàn)交由白起全權(quán)指揮的原因,這個時候我們也能看出秦昭襄王對于白起絕對的信任,幾十萬大軍全部交由一個人手里面,這本事就是一種認可。
那么到底是什么時候,秦昭襄王才對白起有了意見呢?這事還得從長平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后說,長平大戰(zhàn)白起滅掉了戰(zhàn)國四十余萬精銳部隊,可以說秦軍的聲勢還有威勢都已經(jīng)到達了一個頂峰。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能夠正面和秦國抗衡的國家,只剩下了趙國,而趙國此時被秦國擊殺的完敗,所以說白起認為這是個一舉攻破趙國的好機會。
于是,白起立馬請求繼續(xù)進攻,爭取一鼓作氣攻破趙國,消息傳到秦昭襄王手中的時候,秦昭襄王一開始也覺得有道理,但是后來經(jīng)過朝臣的分析,認為此時攻打趙國未必是一個好機會,便下令白起撤兵。白起收到命令后雖然心有不甘,但是沒有辦法,只好班師回朝。
回到咸陽之后,白起就告病在家休假了。后來秦昭襄王又想請白起領(lǐng)兵攻打趙國,可是白起認為最好的時機已經(jīng)過去了,就用病給推脫了。秦昭襄王只好換將領(lǐng)去打仗,于是接連敗了幾仗。
白起劇照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shè),如果秦昭襄王當時沒有下令撤兵,而是按照白起的意思去繼續(xù)攻打趙國會有什么結(jié)果。首先我們要相信白起對于軍隊的判斷力和把握力,畢竟他可是一生從來都沒有打過一場敗仗,所以,按照當時白起的性格,如果說是真的上書秦昭襄王要打,那么就有著必然的信心一舉攻破邯鄲。
變法后的趙國一直以來都是秦國最為強勁的對手,那么趙國一旦被秦國滅掉,可以說整個天下到時候都會陷入到人人自危的地步。秦國通過滅掉趙國,不僅僅會收獲巨大的財富,還有遼闊的疆域,更重要的是會迅速補齊自己的軍事力量。相信在白起這樣卓越將士的帶領(lǐng)下,很快秦軍便能再次訓(xùn)練出一支無敵之師。到了那個時候,其它的幾個國家更是都沒有辦法和秦國抗衡。所以秦國所統(tǒng)一的時間至少提前三十年。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白起也為了他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三番兩次的拒絕秦昭襄王,也徹底的激怒了這個君主,于是白起便被貶為庶民流放了。對于白起來說,這一輩子都是在軍營中度過的,突然間自己被流放了,這種落差一時間很難讓人接受。白起的性格素來都是殺伐決斷,于是便用自盡讓自己在史冊上留下最為鮮紅的一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8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人出門旅行,到底又應(yīng)該住在哪些地方···
下一篇: 諸葛亮為什么沒有除掉譙周是害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