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蕭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邦還沒起兵造反之前,是沛縣的亭長,可他的名聲并不好,屬于好吃懶做的混混,整日惹是生非,而且還借錢不還,吃喝嫖賭樣樣都做,想必之下蕭何名聲卻是極佳,當時蕭何是主吏掾,也就相當于擔任縣長的秘書。
蕭何在沛縣很有名望,當紅四沛縣的許多重大活動,都是由蕭何主持的,比如呂太公過壽宴時,就是蕭何主持的,劉邦卻來這里白吃白喝,還白撿了個老婆,既然蕭何名望和人緣都比劉邦好,為了后來沛縣起兵時,大家卻不擁戴蕭何當老大呢?
當時全國各地農(nóng)民起義數(shù)不勝數(shù),沛縣的縣令害怕被起義軍殺死,也打算起義反秦,可他有拿不定主意,于是蕭何對他說:"你是秦國官吏,你起義沒人跟隨,我們還是請劉邦回來吧。"當時劉邦押送囚犯,途中囚犯逃跑了,他干脆把囚犯全部釋放,自己也躲芒碭山不敢回家了。
沛縣縣令聽了蕭何的建議,請劉邦回來,正當劉邦準備回來時,縣令又反悔了,他覺得造反風險太大了,便把蕭何抓起來,阻止劉邦回來,眾人見縣令反復無常,就把他給殺了,救出蕭何,迎接劉邦回來,劉邦回來之后,就自然而然成為了眾人的頭目。
其實但是的劉邦只是個地痞,而且品行是很差,沒幾個真心朋友,就算有朋友也是狐朋狗友之類的,為什么大家會一致?lián)碜o他呢,品行聲望更好的蕭何,為何卻不被眾人擁戴?其實《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
也就是說,蕭何、曹參等人都是為官,比較愛惜自己的名節(jié)和性命,擔心萬一造反不成,秦朝就將他們滅族,所以眾人把當老大的機會讓給劉邦,這樣看來,并非眾人不擁戴蕭何,而是蕭何膽小怕死,并不敢當眾人的老大。
蕭何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造反這事風險系數(shù)太大,成功了還好,要萬一失敗了,必將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便把劉邦抬出來,如果當真造反失敗,有劉邦在頂著,自己一條性命可以保住,如果造反成功的話,自己也能跟著喝湯吃肉,這就足夠了。
其實劉邦也是聰明人,他知道眾人故意讓他當老大,就是為了提前找個替罪羊,但當時的劉邦已是馬入夾道——不可回頭了,因為他在芒碭山放跑了一群囚徒,這已經(jīng)是死罪,反正橫豎都是死,只能奮力一搏,求取一線生機了。
假如當年蕭何膽子足夠大,他不把機會讓給劉邦,自己當了造反眾人的頭目,想必劉邦最多能當個將軍之類的,這樣一來歷史也就改寫了,恐怕漢朝也不會有了,也許蕭何能擊敗項羽,建立個"蕭朝"或"何朝"之類的,你覺得呢?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明白當時劉邦身上所具有哪些君王相,也就是劉邦具有那些可以讓他成為君王的氣質(zhì),而蕭何身上的哪些氣質(zhì)不符合君王的特點。
首先我們知道劉邦這個人讀過一點不多的書,而且喜歡喝酒玩樂并且喜歡跟莽夫酒鬼交往,這些似乎不符合一個好君王的特點,但是當我們看史記中的記載時,會發(fā)現(xiàn)蕭何這個人雖然名望高,但是并沒有一個君王該有的氣質(zhì)而劉邦反而更符合。
蕭何這個人是官場出身也是當時名士,所以也就具有古代文人氣質(zhì),很看重自己的氣節(jié)名望,這樣的人,有所顧慮個牽掛,必定不會像劉邦那樣可以豁的出去。造反無論何時都是重罪,一旦失敗就是滅族的罪,而蕭何就比較謹慎怕事,這種性格的人是無法帶領(lǐng)造反這種將姓名名聲置之度外的事情。
而劉邦他與蕭何就完全不同了,當時的劉邦整天游手好閑,只知道吃吃喝喝,更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如果說好聽的呢就是豪爽,說不好聽就是無賴。但是當時他娶了呂公的女兒,這在眾人心中就有了一定的改觀,也積累了一點名望。于是當時的百姓們也就覺得劉邦這樣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豁的出去的人帶領(lǐng)起義也許就是更加合適的。
而且在此之前劉邦還放走了一幫征調(diào)的民夫,這已經(jīng)是重罪了,再加上起義這個罪名也不多,于是就擁戴他當老大了。
因為當時瀟何非常愛惜自己的名聲,擔心會失敗,加上瀟何膽子小,承擔不起后果,就推出了劉邦當老大。
蕭何愛惜自己的名聲
歷史上有這樣的一段記錄,是這樣說的:"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 這段話也是告訴世人,瀟何原本就是當官的,很珍惜自己的名聲,在古代起兵就是造反,瀟何擔心不成功就會給秦朝殺了,還可能會給滅族,風險實在是太大了,瀟何膽子非常小,大家也是一樣膽小不敢出風頭,他們商量一下,就推出劉邦出來,這樣劉邦才上位的。
蕭何是個聰明人
蕭何非常聰明,知道造反風險系數(shù)太大,如果自己做頭,要是失敗第一個死的是自己,還沒有退路,但是推出劉邦不同,要是失敗有劉邦頂著,自己可以保住性命,要是成功了自己也可以吃香喝辣的,所以推出劉邦對瀟何來說,無論成敗他都沒有什么危險。是最安全的選擇。
劉邦騎馬難下
劉邦也不是傻,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吃的,大家都推薦他,無非就是想找一個替罪羊,要是出事了他就要承擔責任,可是劉邦一定要接下了,做這個起兵的老大,因為他之前已經(jīng)放跑了很多囚徒,這樣的行為對朝廷來說就死罪了,他這是為自己奮力一搏,看看能不能找一線生機,自己不用死。
總結(jié)一下,劉邦是無奈上位,但是劉邦也是一個膽子大的人,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知道怎么選擇最適合自己。所以最后劉邦成功了,給自己一線生機,創(chuàng)造了一個漢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8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