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嘉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嘉慶是清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在嘉慶時期清王朝由盛轉(zhuǎn)衰,清政府許多官員昏庸腐敗,而民不聊生。
在嘉慶的執(zhí)政生涯里沒有什么大作為,能使百姓對他稱贊的,也沒有做過什么昏庸無能之事使百姓記恨,所以他成了人們心里最“中庸”的皇帝。
和田玉并非因新疆和田而命名,而是以透閃石成分達98%以上稱為和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來,各個朝代對和田玉的開采非常之多,但一直到清朝1883年,才真正被命名為和田玉。
和田玉名品“皇后之璽”,珍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是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可想而知,和田玉是極其珍貴的。
和珅曾經(jīng)于1798年,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命人將一塊大玉石艱難運送府邸。而嘉慶卻于1799年下令,停止了從乾隆末年就開始搬運的三塊和田玉工程,這是為何呢?
乾隆時期,國力強盛,而乾隆本人對器玉十分喜愛,宮中有許多專門從事琢玉之人,為皇室刻出各種精美的玉器。
乾隆聽聞,在新疆葉城縣西南地區(qū)的密爾岱山又發(fā)現(xiàn)眾多玉石,非常高興,于是派遣數(shù)千人前去開采運輸。
密爾岱山上的和田玉,玉體雖好但卻非常難開采。但是耐不住財大氣粗,在乾隆的大力支持下,許多馳名中外的玉雕作品被雕刻而成。
《大禹治水圖》、《秋山行旅圖》等稀世玉雕國寶均產(chǎn)于密爾岱,全部都是巨型青玉雕琢而成。
《大禹治水圖》玉器被運回京城不久,在密爾岱山又挖出了幾塊大型和田玉料。
據(jù)說最大的高達四噸,最小的也有一噸之多。乾隆得知非常高興,立即命人把這些玉石通通運回宮中。幾千民工又開始了艱辛的運輸工程。
乾隆下達命令容易,但是要把總共將近十噸的和田玉料全部運回北京城,談何容易。密爾岱山位于棋盤河上游昆侖山深處,玉石堅韌難采。加上昆侖山海拔高,地理條件與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加劇了開采難度。
而密爾岱山距離葉城縣棋盤鄉(xiāng)又有一定的距離,就算是現(xiàn)在從棋盤鄉(xiāng)到達密爾岱山也需要騎馬6小時才能到達玉礦山下。
路途遙遠條件艱辛,使得被派遣去運輸?shù)拿窆た嗖豢把裕乔s只要結(jié)果。這幾塊大玉石一直到乾隆去世都沒運回北京城,因為運石隊伍可謂寸步難行。
有史料記載:“……曰密爾岱山,距城四百余里,崇削萬仞……人跡所不至……”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又有史料記載運輸行程:“……日行五里、七八里……”可見,運輸工程是多么艱巨。
嘉慶三年(1798年),玉石還沒有運出新疆省,但是各知府已經(jīng)怨氣沖天。在運輸?shù)倪^程中,民夫們在夏天招致暴曬,在冬天受到寒風(fēng)侵襲。
不過好在是公派出去干活,上面可是貴為天子的皇帝。因此每到一縣城,官員必須好生招待,并且給這些農(nóng)夫生活必需品補給。由于人數(shù)之多,運輸工程又慢,沒到一處縣城都是耗資巨大。
烏什辦事大臣都爾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后,趕緊上書嘉慶,述說詳情。嘉慶聽聞實情,感覺這樣下去可不行,我又不喜歡玉石,拉回來也沒用。
于是在1799年,下旨停止運輸,并且給這些民工足夠的盤纏,派送他們回鄉(xiāng)。而這幾塊大玉石,就被丟棄在了烏什塔拉荒山野嶺之中。
據(jù)道光二十四年,也就是1844年,林則徐被調(diào)遣新疆路過此地還曾看見玉石完好無損。但是到了上世紀初,北洋政府派遣謝彬前去新疆考察時,路過此地僅見一塊殘留的玉石。
玉石應(yīng)當(dāng)是被路過的人一點一點鑿開帶走的。嘉慶雖不能使清王朝興盛,但是也不昏庸,體恤百姓,努力改變清王朝還是值得贊賞的。雖然嘉慶執(zhí)政能力沒有康乾強,但是依舊改變不了清王朝轉(zhuǎn)衰的命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9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