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宋朝真的只隔了幾十年?為什么看起來像隔了幾個世紀?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說起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事實上整體來看并沒有太大變化,社會依然是王朝社會,政治依然是皇權政治,經濟依然是農耕經濟,文化依然是禮治文化。就算是農耕經濟,清末的時候,也依然是兩千年前刀耕火種的那種方式,農業(yè)技術水平沒有太大的提升。
不過,當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卻又有一個感覺:宋朝和明朝中間只隔了幾十年,但是宋朝和明朝卻又感覺是相隔很遠的朝代,似乎兩個朝代完全不一樣。
從總體來感覺,我們會覺得整個封建社會前后都沒什么大的變化,單獨看宋朝和明朝,卻反而覺得兩個朝代隔得太遠,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劇照)
我們先來說說,宋朝和明朝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一、君臣關系不同。
宋朝的宰相分成政府和軍隊兩套系統(tǒng)。政府有左相右相,還有參知政事等副宰相。軍隊有樞密使還有樞密副使。這樣一合起來,宰相就非常多。雖然在南宋時期,出現了秦檜、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等獨掌朝政的宰相。但大多數時候,整個朝廷事務還都是處在集體決策的狀態(tài)下。
相對來說,宋朝的皇帝在朝政事務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不是特別大。而且宋朝的皇帝可以貶謫大臣,但幾乎沒有殘殺過大臣。
明朝的君臣關系和宋朝完全不一樣。朱元璋廢除宰相后,明朝就沒有宰相了。雖然后來由于皇帝貪玩,不想處理那么多朝廷事務,又設置了內閣。但是內閣大學士和宰相是完全不一樣的。內閣大學士只是皇帝的傳聲筒,把皇帝的命令傳遞出去就行了。他們有意見,也只能給皇帝說,不能直接發(fā)號施令。
我們看見明朝的內閣以及大臣似乎搞得非常熱鬧,比如嘉慶皇帝時期的“大禮議”風波,萬歷皇帝時期的“立儲風波”,大臣們和皇帝針鋒相對。但是實際上,大臣們對皇帝不會有任何影響,皇帝只需要一句話,那些吵吵鬧鬧的大臣,可能很快就滿門抄斬了。
在明朝,大臣雖然還不像清朝那樣,是皇帝的奴仆。但是,確實離清朝那種情況,已經隔得很近了。
(澶淵之盟)
二、南北關系不同。
宋朝的時候,整個北方在軍事上都是非常強大的,先后出現了遼、夏、金、蒙四個非常強悍的國家。而且,宋朝在和這四個國家的戰(zhàn)爭中,都沒有優(yōu)勢可言。不過,雖然沒有優(yōu)勢可言,在大部分時間,卻還能保持一種和平共處的狀態(tài)。
遼國在和宋朝簽訂“澶淵之盟”后,整個北宋時期,就幾乎很少和宋朝打仗。金國在和南宋簽訂了和議以后,后來雖然還摩擦了多次,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能夠和平共處。
明朝不一樣。明朝的南北關系已經倒過來了,明朝在軍事上非常強大,北方的蒙古一直處在比較虛弱的狀態(tài)。明朝數年,朱元璋進行了八次北伐,朱棣又進行了五次北伐,都是一種要把蒙古人斬盡殺絕的狀態(tài)。
雖說建州女真崛起,但如果明朝不是處于朝代末期,如果不是還要分出精力對付農民起義軍,建州女真想做大并代替明朝,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農民起義)
三、朝野關系不同。
宋朝三百年歷史上,出現的農民起義的次數,在歷朝歷代都是最多的。但是,宋朝卻并沒有出現任何一次讓人記得住的波及全國的農民起義。而且在北宋末年,當金國入侵的時候,大多數農民起義都把矛頭轉向了金國。南宋末年,也沒有任何一支農民起義軍趁火打劫,和蒙古人一起消滅宋朝。
明朝不一樣。明朝在大多數時候,并沒有什么農民起義。但是在明朝末年爆發(fā)的農民起義,卻是驚天動地的。而且這些農民起義軍,并沒有因為明朝正遭受異族入侵,就掉轉槍口對準入侵者,而是繼續(xù)趁火打劫,直到最終搶在異族之前,推翻明王朝。
宋明的不同,說明兩個朝代朝野對抗情況的不同。宋朝對抗較少,而明朝對抗則異常激烈。明朝出現了一本叫《水滸傳》的書,講的是宋朝農民起義爆發(fā)后,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并且掉轉槍口攻打遼國。這本書在那時候出現,其意義是相當深遠的。
以上三個關系的不同,仔細一分析,我們會發(fā)現,其實都是人與人的關系不同。宋朝人與人關系顯然要更和諧一些,更容易諒解一些。而明朝的人與人關系,則更加對立,有更多的傾軋。
造成這種結果,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卻不能不說,這與中間元朝時期,把人分成四等,因而破壞了正常的人倫密切相關。
宋朝滅亡于公元1279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2個朝代之間隔了89年,中間的元朝歷史不過百年,為什么我們卻有一種感覺,就是宋朝和明朝之間距離非常遠呢?
縱觀中國歷史,戰(zhàn)國到漢朝,中間隔了一個秦朝,才19年,東漢到兩晉,中間隔了三國,才46年,唐朝到宋朝,中間隔了一個五代十國,才53年,清朝到新中國,中間隔了一個民國,才37年。
相對而言,宋朝和明朝之間隔了89年確實距離比較遠,所以我們感到這2個朝代之間相距很遠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在我們的概念里所謂的朝代動輒就是上百年,比如唐朝 289年,明朝 277年,清朝 268年,漢朝214年,東漢196年。所以我們會覺得89年實在不值一提。這是第1個原因。
之所以宋朝和明朝之間給我們感覺相隔很遠還有其他更為具體的原因,第2個原因就是信息量。如今我們回想清朝是不是也恍如隔世?明明新中國和清朝之間只隔了37年。道理是一樣的,民國信息量非常大,元朝的信息量當然也不少。元朝是一個大一統(tǒng)國家,從政治到經濟,再到文化,信息量光想想都很嚇人。只是我們常見的歷史書比較少提到這個朝代而已。這就要談到第3個原因。
第3個原因就是我們腦子里出現了斷層,我們印象中的宋朝就是歌舞升平的真仁時期,王司斗法的變革時代,還有徽欽二帝的靖康之恥,還有岳飛和韓世忠,對1140年后的140年中發(fā)生的采石之戰(zhàn)、隆興北伐、開禧北伐、端平更化等基本沒有什么印象。盡管辛棄疾、陸游、姜夔、朱熹以及陸九淵等人我們是知道的,但他們所處的時代我們并不清楚。 第4個原因,也就是最后一個原因就是宋朝和明朝之間失去了連續(xù)性,這種連續(xù)性在制度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宋朝的制度官、職、差遣分離,設計精細而繁瑣,之后的元朝繼承的是金朝,金朝沿襲的多是遼,北宋的少。至于明朝,雖然說是恢復漢唐舊制,但說白了,用的就是元朝的那一套。
所以呢,比起其他的時期,宋朝和明朝確實相距是比較遠的。當然我們之所以會產生心理距離遠的感覺絕不僅僅是因為這種客觀上的距離,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而這些其他的原因才是更為有趣的。
明明兩個王朝相差僅僅89年,為什么我們都會覺得他們相差了幾個世紀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首先,終究兩個朝代當中還存在一個元朝。一個時代再短暫,歷史上也終究是存在的。尤其是對于千百年后我的我們來說,歷史的正常年份都被我們忽略了,我們更看重的是有歷史意義的事件。
況且元朝存在了89年也不算短了,并不像秦朝和隋朝那樣二三十年就結束了。其次,我們對于每一個朝代的印象點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把兩個印象點之間的時空距離作為兩個朝代的時間差。比如唐代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貞觀之治,安史之亂后來就沒有太大的印象了。宋朝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杯酒釋兵權,王安石變法。
而到了明朝,我們最多的印象就是朱元璋和明教朱棣爭奪皇位,其他的就沒有什么印象了。這樣印象點的差距就擴大了宋朝和明朝之間的時代差。最后一點是記憶習慣造成的,我們在記憶中國朝代史的時候唐宋元明清周五個朝代。
我們習慣了將宋朝刮劃分到唐朝時代,并且將元朝作為轉折點,這樣唐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古代,明清是接近現代的時代,這樣宋朝和明朝就出現了很明顯的代溝。而這個分割線的元朝在我們的記憶里也不單單是89年,人們提起他習慣性的把成吉思汗也包括在內,這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元朝的壽命。
元朝這個分割線實在是太有摧毀力了,作為第一個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時代,他完全否定了以前漢王朝統(tǒng)治的傳統(tǒng)模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1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交當上皇帝之后為什么第二天就去世了
下一篇: 前涼是如何經營西域的為何西域如此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