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清朝奇葩的考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科舉取士以四書、五經(jīng)中的文句做題目,八股文的優(yōu)劣成為衡量考生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到了清末,科舉考試八股政策論得以取消,命題多有涉及中西方歷史及實務(wù)策。
伴隨著科舉的改革,朝廷派大力發(fā)展新式學(xué)堂,并派遣學(xué)生到國外留學(xué)。在這種背景下,科舉考試更加側(cè)重了對西洋文化的測評。有一次,考官命題時,兼顧歷史和西洋文化,要求比較中外的兩位歷史名人,題目就是《項羽拿破輪論》,項羽是盡人皆知的人物,拿破輪其實就是拿破侖。這道題對于今人來說,或許沒有太大難度,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二,但是對于那些熟讀四書五經(jīng)的知識分子來說可是一臉懵逼。拿破輪何許人也?既然輪子已經(jīng)破了,為何還要拿起了呢?
一位考生這樣寫道:
夫項羽乃拔山蓋地之雄,豈有一破輪而不能拿乎? 非不能也,勢不必也!彼破輪為何物?其大幾許?其高若干?縱或擋道,烏騅且揚蹄,項王即可,安然而過焉,何需下馬將其移開,而后再前,豈非多此一舉……余固以為:相羽不必拿破輪也 ……
然后,他更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以《項羽拿破侖論》為題,其造詣立意,新則新矣! 然于遣詞煉字, 似略欠工,何哉?蓋用“拿破輪”三字者也:“拿”系白話;“ 破 ”文言當曰: “敝”;至若“ 侖 ” 與 “ 輪 ” 互無通假----余揣度再三,方悟先生之意,乃敵軍為項軍所破,其輪與車體分離,,安然不止余“ 侖 侖” 也……
這位考生不愧是文章高手,條分縷析,字字珠璣,但還是鬧了笑話,皆因他不知拿破輪為何物。為此,很多人將其作為段子來調(diào)侃。我們姑且不論故事的真實性,但問在當時不知道拿破侖應(yīng)不應(yīng)該?
有人說,清朝閉關(guān)鎖國,夜郎自大,考生一心只讀圣賢書,不知拿破侖其人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卻是在清末,救國圖強,學(xué)習(xí)西方的運動已經(jīng)開展了好幾波,很多學(xué)生已經(jīng)有留學(xué)的經(jīng)歷,而拿破侖是西方社會響當當?shù)臍v史人物,不知其人似乎太不應(yīng)該。
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更確切地說是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有一些知識分子通過西洋書記了解到拿破侖,并對其進行了記載,如《瀛環(huán)志略》中就有“拿破侖者,佛夙將,用兵如神,征麥西有大功”的記載?!跺h(huán)志略》同《海國圖志》一樣,都是我國較早的的世界地理志,對戊戌變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然而,從考試本身來看,科舉制度改改停停,或考時務(wù),或嘗試經(jīng)濟特科,或與學(xué)校教育并舉,持續(xù)了二十多年才得以廢除滅亡,說明了科舉飄忽、令人迷茫的一面。如此,考生不知拿破侖便也沒有那么無知了。
關(guān)羽:
關(guān)羽的這一性格特點,在小說里表露無遺,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比如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云長平生傲上而不忍下”
所謂“傲上而不忍下”,是說關(guān)羽自以為能力超人,雖然對劉備沒有特別表現(xiàn)出傲氣,但是對諸葛亮等上層的人則隨時表現(xiàn)他的傲氣;同時對待手下,關(guān)羽卻往往不知有所體恤。關(guān)羽超人的力量和致命的弱點,都根基于與眾不同的高傲和自負。
一個人的性格,他的長處很可能同時就是他的短處。關(guān)羽的這種高傲自負,使他勇往直前,智勇雙全,無人可敵,這是他的長處;同時也造成他的短處,就是過于高傲,過于自負,對自己的膽力和才能深信不疑,目空一切,總是瞧不起他人,與他人較勁兒。
比如,當劉備取得西川以后,封馬超為平西將軍。關(guān)羽聽到消息,很不服氣,讓關(guān)平給劉備帶信,說自己要離開荊州,入西川和馬超比試高低。
這時,諸葛亮寫信給關(guān)羽,著實夸獎他,說馬超雖然智勇雙全,不過只能與張飛“并驅(qū)爭先”,而遠遠比不上關(guān)羽“絕倫逸群”。
項羽:
據(jù)《史記·鴻門宴》記載,楚懷王命項王(項羽)北上救趙,與此同時,命沛公(劉邦)西進咸陽,同時,規(guī)定誰先攻入咸陽,則立為關(guān)中王。項王北渡黃河,救趙成功,同時消滅了大批秦軍優(yōu)勢兵力,牽制秦軍主力,使兵士較少的沛公得以攻入咸陽,并“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表椨鸫笈?,在亞父范增的建議下,擺下鴻門宴,欲伺機殺之,于是便有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出現(xiàn)。然而,項羽為人不忍,在劉邦的一系列假話的蒙蔽下,最終未能下手,使其逃脫。于是便有了“楚漢之爭'的出現(xiàn)。最終,項羽兵敗垓下,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一代英雄盡喪于此。
劉邦之所以能從劣勢地位轉(zhuǎn)為優(yōu)勢,是因為他能伸能縮,知人善任,又有深謀遠慮,籠絡(luò)了一大批謀臣策士,猛將武夫,比如,張良、樊噲、韓信、蕭何……
項羽之所以一再失敗,是因為他不能很好的處理與他人的關(guān)系,為人不忍,自矜攻伐,不善納良言,反而聽信小人之辭。他好逞英雄,有軍事天賦,然而不知把握戰(zhàn)機,不能縱觀全局之利弊得失,致使劉邦乘虛而入,毀掉自己的江山!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之敗,給予后人無窮啟示。然而,他內(nèi)心深處并無自負之說,只是由于他太相信他人,又太不相信他人了!
拿破侖:
拿破侖沉默寡言、勤奮好學(xué)。他對于抽象的科學(xué)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shù)學(xué)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侖一生體現(xiàn)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yè)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chǎn)如何。”對于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zhì),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qū)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清朝:
清朝前期,清政府把與外國通商看成是對外國的恩賜,因而視外國商人為貢使(給皇帝上貢的使者)。有一次,有一個荷蘭商人有事與清政府商議,但不知道怎樣給皇帝寫信,便請一個清朝官吏代筆。那個官員大筆一揮,寫來:“外邦之丸泥尺土,乃中國之飛埃;異域之勺水蹄涔,原屬天家滴露?!币馑际钦f,外國的彈丸尺寸之地,就好像是中國的幾粒塵埃,外國的那點只夠用勺子舀、只能在馬蹄印里才積得起來的水,也只不過是天朝的幾滴雨露。
剃發(fā)易服,閉關(guān)鎖國,禁止火器,推倒火車………英吉利方圓幾里?與天朝有無陸路接壤?若無陸路,飛來乎?蘭芳公司乃天朝棄民,朕不顧其生死!諸如此類………
勝敗乃兵家常事 可惜了項羽 自以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卻不知 江東弟子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