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康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封建社會里,皇位的繼承是帝國的根本大事,這件事,如果不處理好,很有可能演變成大面積流血事件,甚至是帝國崩裂、中原陸沉。
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自努爾哈赤開國,并未建立儲君制度。這就使得努爾哈赤死后,尸骨未寒,他諦建的后金內(nèi)部便發(fā)生了激烈的汗位之爭。
所幸,努爾哈赤早早確立了八旗制度和四大貝勒共理朝政的制度,作為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出類拔萃,其軍事才能、謀略、威望遠在其他三大貝勒上,最后在角逐中勝出,順利地繼承了汗位。
皇太極的體魄雄健,雄才大略、高瞻遠矚,氣吞萬里如虎,根本沒料到在會在52歲的年紀(jì)便突然猝死。
由于皇太極生前未立皇儲,臨終前又沒留下遺詔,諸貝勒間又興起了一場皇位爭奪戰(zhàn)。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生前最鐘愛的第十四子多爾袞互不相讓,差點就要兵戎相見。
諸王大臣經(jīng)過協(xié)議折衷,采取了平衡原則,推舉年方6歲的福臨登位,由多爾袞擔(dān)任攝政。
福臨吸取了祖輩、父輩的教訓(xùn),早早就指定了皇三子玄燁,即后來的康熙為自己的帝位繼承人。
康熙也因此認(rèn)識到提前指定帝位繼承人的好處,也在自己22歲時參照漢族封建王朝的“嫡長制”,冊立剛滿周歲的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建立了立儲制度。
可是,這種制度并非滿洲舊制,宗室貴族內(nèi)心并不認(rèn)同。
當(dāng)其他皇子成年封爵,便拉幫結(jié)伙,向皇太子的儲君地位挑戰(zhàn),使統(tǒng)治集團出現(xiàn)了嚴(yán)重的危機。
康熙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子,有的早死了,沒起名就死了,胤礽是康熙的第六個兒子,但排序為老二。他是之所以能被立為皇太子,是因為他是皇后所生,是嫡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子。
康熙冊立胤礽為皇太子,不但對他進行百般護理關(guān)照,也對他進行特別教育。
康熙十七年,三藩之亂鬧得很兇,胤礽得了天花,康熙急得不得了,連續(xù)十二天守候在胤礽身邊,連奏章都無暇批答。
康熙在親征葛爾丹的時候,讓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師,諭“凡事俱著皇太子聽理”。
胤礽也很有能力,處理起政務(wù)來,“舉朝告稱皇太子之善”。
就這樣,皇帝和儲君之間二十年來相安無事。
可是,也就在這二十年時間里,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相繼成年,分別封為郡王、貝勒,開府稱藩,各有部屬。除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外,其他皇子都各有一黨,開始了皇位繼承人的爭奪。他們共同攻擊的目標(biāo)就是已立為皇太子的胤礽。
皇太子有很深的背景的,他母親的父親噶布喇是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他母親的叔叔索額圖是大學(xué)士,當(dāng)朝宰相,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索額圖看到皇太子處于不利地位,擔(dān)心康熙會聽信諸皇子黨的饞言改易儲位,于是鋌而走險,潛謀大事,準(zhǔn)備通過搞宮廷政變來搶班奪權(quán)。
康熙有所覺察,氣得不行,憤然說道:“朕不卜今日被鳩,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p>
盛怒之下,康熙處死了索額圖處死,敲山震虎,要皇太子吸取的教訓(xùn)。
但是,皇太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采取了更加激烈的活動。
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忍無可忍,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臺行宮宣布廢黜皇太子。
康熙沉痛萬分地斥責(zé)皇太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訓(xùn),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以“專擅威權(quán)”等將之幽禁咸安宮。
這一年,康熙已經(jīng)五十五歲了,他在當(dāng)眾宣布他這個諭旨的時候,老淚縱橫。
宣諭完了之后,撲倒在地,由別人將他攙扶起來。
這之后,康熙連續(xù)七天七夜不思茶飯,無心睡眠。
由于過度傷心,康熙還得了中風(fēng),右手不能寫字,得用左手批答奏章。
此役,皇太子黨全軍覆滅,諸皇子黨大獲全勝。
皇太子被廢,儲位虛懸,眾皇子的較量愈加殘酷,殺人于無形。
皇長子胤禔認(rèn)為唯一的嫡子已被廢,接下來必立長子。他喜氣洋洋地向康熙提出誅殺胤礽,以免后患。他稱“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自己愿意做提刀之人。
胤禔這一表現(xiàn)讓康熙又氣又怒,痛斥其“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是“亂臣賊子”。
胤禔見勢不好,轉(zhuǎn)頭與皇八子胤禩結(jié)成同盟。
無論如何,皇長子胤禔實力非小,是其他皇子忌憚的對象。
皇三子胤祉抓住時機,揭發(fā)胤禔曾用巫術(shù)鎮(zhèn)魘皇太子胤礽。
胤禔因此被革去郡王,幽禁。
皇長子黨成員轉(zhuǎn)而投到皇八子胤禩帳下,皇八子黨勢力暴增。
皇八子胤禩有才有德,康熙也考慮過要不要立他做皇太子。
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康熙在京師暢春園搞了一次盛大的選舉皇太子的“官意測驗”,要滿漢文武官員在除胤礽、胤禔二人之外的諸皇子中舉奏一人為皇太子。
康熙放話說:“眾議誰屬,朕即從之。”
天子無戲言。
皇八子黨人多勢眾,以大學(xué)士馬齊為首,很多人都書“八阿哥”三字于紙。
康熙一看,倒吸了一口涼氣:敢情打倒了一個皇太子黨、一個皇長子黨,現(xiàn)在又冒出了一個皇八子黨,而且勢傾朝廷,不得了,真不得了!
康熙越想越后怕,憤然痛罵擁護皇八子胤禩的諸臣,說他們“殊屬可恨”。
康熙還說出了出爾反爾的昏話:真要立了皇八子胤禩,那他還不在你們的掌握之中了?你們還不得多方簸弄他了?哼哼,要真立了皇八子胤禩,那立皇太子的事都是由你們決定的,還要朕干什么?!
當(dāng)晚,康熙痛苦萬分。
為堵塞諸子爭儲之路,次日,康熙表示只能重走立嫡長子一途,擬復(fù)立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宣布復(fù)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
對于自己廢而復(fù)立的行為,康熙是這樣解釋的:“皇太子前因魘魅,以至本性汩沒耳。因召至于左右,加意調(diào)治,今已痊矣?!?/p>
為了彌合皇子間的分裂,康熙分別給諸皇子晉爵、加封,并說了很多兄弟手足要相親相愛的話,要諸皇子同心協(xié)力輔佐胤礽。
但康熙的目的并沒有達到。
復(fù)出的胤礽再次成為眾矢之的,諸皇子磨刀霍霍,在“暢春園選舉”功敗垂成的皇八子胤禩更是憤憤不甘,一場更加血腥的搏殺就要展開。
為了能在重圍中突出,新的皇太子黨成員又重走先前舊皇太子黨的老路,準(zhǔn)備先發(fā)制人,逼迫康熙退位,讓皇太子早正大位。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事泄,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tǒng)領(lǐng)托合齊等被治罪。
齊世武死得很慘,五體被釘在墻上,活活釘死。
康熙下諭旨痛斥皇太子黨人,他說:“諸大臣皆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矣,其附皇太子者,意將何為也?”
改年,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九月三十日,康熙正式宣布再次廢黜皇太子,他說:“皇太子胤礽自復(fù)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yè)斷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著將胤礽拘執(zhí)看守?!?/p>
這次廢黜皇太子,康熙對左右說自己“毫不介意,談笑處之”,并拒絕再預(yù)立皇太子,他故作輕松地說: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預(yù)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預(yù)立皇太子。漢唐以來,太子幼沖,尚保無事;若太子年長,其左右群小結(jié)黨營私,鮮有能無事者?!癖娀首訉W(xué)問、見識,不后于人,但年俱長成,已經(jīng)分封,其所屬人員未有不各庇護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將來無事乎?
可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不但皇八子黨勢力越來越大,活動步步加緊;皇三子黨也以胤祉“論次當(dāng)立”為由,志在必得;皇四子胤禛也漸漸露出奪儲氣象;皇九子胤禟口頭上支持胤禩,但暗中也為自己積極積蓄勢力。另外,由于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允禵已經(jīng)封爵;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五子胤禑、皇十七子胤禮先后成年,紛紛卷入諸皇兄之黨,斗爭更加擴大化和復(fù)雜化。
康熙抱病于床,心境蒼涼,寄語諸子說:“日后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乾清宮內(nèi),爾等束甲相爭耳!”
康熙話中有話,說的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典故。齊桓公死后,諸子相攻,尸體被射滿了箭矢,而且,兩個多月未能入殮,蛆蟲成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1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