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愛新覺羅·永璇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據(jù)說有一位皇子在很小的時候因為身體上的缺陷,而導(dǎo)致注定和皇位沒有緣分,此人便是乾隆皇帝之子愛新覺羅·永璇,他雖然沉湎酒色,一生中卻獨愛一個人,而且最后竟然活到了87歲。
乾隆皇帝曾把自己稱為“十全老人“,在清朝那些皇帝中子嗣數(shù)量是名列前茅的,到85歲退位曾有40多個嬪妃誕下十七位皇子??上У氖?,乾隆皇帝的子嗣大多壽命不是很長,嫡子很小就有夭折的,五皇子也英年早逝,其他皇子壽命也比正常人要短,嘉慶帝永琰也只有60年的壽命,意外的是只有永璇的壽命僅比乾隆皇帝差兩年。也許正是因為永璇有著跛腳的生理缺陷,所以他自幼便知與皇位無緣,別的皇子也不覺得他會是一種威脅,有著積極樂觀的生活。他完全不屑別人的嘲諷,及時行樂,甚至被傳作沉湎酒色,喜好逛煙花之地等等,還被父皇訓(xùn)斥,但是他都充耳不聞,我行我素,依舊樂觀的生活,這使他身體的健康遠遠超出兄弟們。
而且永璇是一個特別專情的人,雖然被父皇指婚大學(xué)士之女章佳氏,但是最終還是迎娶了一見鐘情的民間女子王箬筠,雖為妾侍,但永璇一直獨寵一人。但不幸的是,王氏在被封為側(cè)福晉不久,由于兒子兩歲時就不幸離世,抑郁成疾,不久就離開了。此后,永璇再未娶妻也未生子,可見其情深一片。
哪怕是在乾隆皇帝駕崩以后,嘉慶皇帝和道光皇帝對永璇都是十分的優(yōu)待,永璇在87歲時,也就是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去世。在乾隆眾多的子嗣中活的時間是最久得了。在他的生活中,沒有皇位的爭奪,還和心愛的人成了親,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不得不說很幸福。難道是福大命大?
在電視劇《如懿傳》的諸多 “女主” 中,要問誰最壞,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要論心機手段、權(quán)謀辦法,辛芷蕾飾演的嘉貴妃絕對能排在第一位。這個從一開始就將皇后、貴妃及一眾妃嬪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蛇蝎女人,為了一個玉氏王爺,甚至將乾隆皇帝耍得團團轉(zhuǎn)。奈何, “天道循環(huán)、報應(yīng)不爽” ,沒有 “第一女主角” 身份加持的嘉貴妃,到底被乾隆皇帝廢為庶人、被玉氏王爺決絕拋棄,含恨而終。
當(dāng)然,這只是藝術(shù)演繹,和 歷史 事實有著太大的出入。那么, 歷史 上的嘉貴妃究竟以何種形象存在呢?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對于嘉貴妃的記載較為簡單:
和電視劇中的演繹一樣,嘉貴妃薨逝以后確實被追封為了 “淑嘉皇貴妃” ,只不過追封的原因并不是為了給玉氏面子,而是因為嘉貴妃的德行和生育貢獻。
歷史 上的嘉貴妃,確實擁有朝鮮血統(tǒng),其祖上自歸順后金便被編入了正黃旗包衣。只不過,經(jīng)過上百年的發(fā)展,嘉貴妃的姓氏已經(jīng)變成了 “金佳氏” ,成為了正兒八經(jīng)的滿人。
關(guān)于嘉貴妃的具體形象,我們從其后宮位分的冊封諭旨中就能找到答案:
乾隆二年,金佳氏被冊封為 “嘉嬪” ,乾隆皇帝對其的評價是 “早毓名門,夙稟溫恭之度;久勤內(nèi)職,備嫻敬慎之儀” ;
乾隆六年,金佳氏被冊封為 “嘉妃” ,其評價為 “范秉柔嘉,性成謙慎,動遵禮法” ;
乾隆十三年,金佳氏被冊封為 “嘉貴妃” ,其評價為 “凜遵內(nèi)則,恪勤有素” ;
乾隆二十年,金佳氏被追封為 “淑嘉皇貴妃” ,從其 “淑嘉” 謚號來看,應(yīng)為 “溫和的,應(yīng)該予以嘉獎” 之意。
上述出現(xiàn)于冊封諭旨中的評價,雖然明顯帶有官方言辭,但卻幾乎一致表明了嘉貴妃性情溫婉、嫻于禮法、謙遜恭敬的現(xiàn)實形象。嘉貴妃病逝后,乾隆皇帝親賜 “淑嘉” 謚號,更是坐實了其溫和的一貫形象。所以,有些電視劇看個樂子就行了,不可輕信。
另外, 歷史 上的嘉貴妃在乾隆皇帝心中究竟擁有何種地位?她究竟算不算“寵妃”?
首先,嘉貴妃是乾隆朝后妃中生育成績僅次于令貴妃的一個,從乾隆四年到乾隆十三年的10年中,前后為乾隆皇帝生育四位皇子,除第三子早夭外,其余全部 健康 活到成年。其中第二子永璇還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活到了87歲。僅就此來看,就足以證明嘉貴妃所得恩寵之盛。
除此之外,《熱河日記》還對嘉貴妃有著 “入宮為貴妃,有寵” 的說明。因為嘉貴妃受寵,其兄長金簡也倍得乾隆皇帝倚重,官至 “工部尚書”、“內(nèi)務(wù)府總管大臣” ,被朝鮮使臣評價為 “恩寵甚赫,賜予便蕃,為和珅之亞” 。除此之外,《清朝野史大觀》對嘉貴妃的記載為 “清主甚親幸之” ;《燕行記事》也有著 “年前身死,今方移寵其兄” 的說明。更重要的是,嘉貴妃薨逝后,乾隆皇帝下令將其葬于裕陵地宮,成為繼富察皇后、高貴妃以后,第三個能和乾隆皇帝 “生同衾、死同穴” 的妃嬪。
包衣出身的金佳氏能位居 “皇貴妃” ,能得乾隆皇帝如此恩寵,能為母家?guī)碇T多積極影響,應(yīng)該是了無遺憾。只是,如果嘉貴妃再多活幾年,能見到自己的兒子們究竟活成了什么模樣,不知道還會不會 “了無遺憾” ?
前文已經(jīng)提及,嘉貴妃共生育四位皇子,除了早夭的第三子,還有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
我們分別予以說明:
永珹
于乾隆二十八年被過繼給了履親王胤裪為后,雖然被乾隆皇帝評價為 “秉性醇良,持躬端謹(jǐn)” ,但如果真得圣寵,恐怕也不會被過繼出去??删退闳绱耍垃A還是嘉貴妃兒子中最為正常的一個。
永璇
朝鮮史料《承政院日記》對其的評價只有8個字,就足以讓我們看到這位爺?shù)恼鎸嵭蜗蟆?strong> “縱欲敗禮, 性行不良” 。乾隆四十六年以后,乾隆皇帝給予皇八子永璇的態(tài)度是 “不許接見” ,由此足見乾隆皇帝對其的厭惡態(tài)度??杉词故浅撩跃粕?,永璇還是成為了清朝 歷史 上最為長壽的皇子,一直活到了道光十二年。
永瑆
永珹被過繼;永璇行為不端,還有 “腳病” ;就只剩下一個永瑆有希望成為乾隆皇帝的接班人。事實上,繼嫡子永璉、永琮,長子永璜,五子永琪接連薨逝后, “工于書法、名重一時” 的永瑆確實曾被乾隆皇帝納入皇儲的備選范圍。
幼年時期的永瑆便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在書法方面的天賦,乾隆皇帝 “愛之,每幸其府第” 。成年以后,永瑆于藏書、書法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成就,于當(dāng)時的文壇享有絕對的影響和超凡地位。就連乾隆皇帝也頗為這個兒子自豪,曾經(jīng) “特命刊其帖,序行諸海內(nèi),以為榮云” 。
但是,如此優(yōu)秀的永瑆為何會輸給資質(zhì)平庸的皇十五子永琰呢?
根據(jù)《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永瑆雖然文學(xué)見長,但其文人氣息太重, “柔而無斷、遇事模棱,不竭力以報效” ,對于滿人向來重視的騎射,他更是不屑一顧,由此引來了乾隆皇帝的厭惡甚至訓(xùn)斥。
另據(jù)《嘯亭雜錄》的記載,永瑆不但文人氣息太重,還學(xué)會了文臣慣用的陰謀詭道, “好以權(quán)術(shù)馭人”。 他所結(jié)交的朝臣,全部以乾隆皇帝的喜好為判定標(biāo)準(zhǔn),皇帝看重你,我就和你結(jié)交;皇帝厭惡你,你就一邊玩去。如此一來,本就人望不高的永瑆,更是逐漸失去了所有朝臣乃至乾隆皇帝的好感和信任。
更重要的是,永瑆還是清朝 歷史 上極為少見的 “吝嗇” 皇子。 歷史 上的永瑆,究竟能小氣到什么程度?《嘯亭雜錄》對其 “持家苛虐,日用菲薄,莫肯揮霍” 的評價還是比較好聽的。其嫡福晉為富察·傅恒的長女,除了嫁妝被永瑆沒收入庫外,竟只能 “日啖薄粥而已” ;嫡福晉尚且如此,其余女眷和下人的生活標(biāo)準(zhǔn)可想而知。當(dāng)然,最能說明永瑆吝嗇的例子,就是那一出 “一日乘馬斃,王命烹以代膳,是日即不舉爨” 。馬死了,永瑆命全府上下共食馬肉,其余食物一概不準(zhǔn)食用。
歷史 上的嘉貴妃,雖然出身內(nèi)務(wù)府包衣,但其憑借著溫婉的性情、恭謹(jǐn)?shù)膽B(tài)度、強大的生育能力逐漸獲得了乾隆皇帝的恩寵,換回了自己 “皇貴妃” 的位分,換回了母家的一時顯赫。如果其所生皇子,能再爭氣一點,哪怕是正常一點,嘉貴妃很可能就會取代令貴妃的位置,成為皇帝生母,被追封為后。
只是,被過繼出去的永珹,沉迷酒色的永璇,“ 柔而無斷、以權(quán)術(shù)馭人、小氣吝嗇 ”的永瑆一次次讓嘉貴妃的夢想破滅,直至定局。如此結(jié)局,不知道嘉貴妃還不會覺得 “了無遺憾” ?
愛新覺羅永字輩的人,名字和歲數(shù)要清楚 愛新覺羅永字輩的人名字及歲數(shù)如下:
1、愛新覺羅·永璜——年22歲
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長子,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禮數(shù),被乾隆責(zé)備,因而失寵。乾隆十五年三月,薨,年22歲。追封定親王,謚“安”。
2、愛新覺羅·永璉——年9歲
乾隆帝次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3年(1738年),生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為皇太子。乾隆帝將永璉密定為皇儲,但未想兩年多以后,永璉得病而死,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謚號“端慧皇太子”,并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3、愛新覺羅·永璋——年26歲
1735-1760,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當(dāng)時為寶親王格格(相當(dāng)于侍女)即后來的純惠皇貴妃蘇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歲,追封循郡王。
4、愛新覺羅·永珹——年39歲
1739~1777年,乾隆帝第四子,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時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時薨逝,終年三十九歲,謚號為"端"。嘉慶四年三月,追贈親王。
5、愛新覺羅·永琪——年25歲
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號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永琪少習(xí)騎射,嫻國語,上鐘愛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年二十五歲,謚曰純。
6、愛新覺羅·永瑢——年48歲
1743-1790年,號九思主人,乾隆帝六子。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管理內(nèi)務(wù)府、充四庫全書玉牒館總裁、監(jiān)管欽天監(jiān)事務(wù)。五十四年,晉封質(zhì)親王。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歲,謚號為莊。
7、愛新覺羅·永琮——年2歲
乾隆帝第七子,曰悼敏皇子、哲親王。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時生。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薨,年二歲。謚曰悼敏皇子。
8、愛新覺羅·永璇——年87歲
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封號和碩儀慎親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羅儀郡王。嘉慶四年正月,晉封和碩儀親王,命總理吏部事,清除和珅黨羽。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謚號曰慎。
9、愛新覺羅·永璂——年24歲
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乾隆帝第十二子,繼皇后輝發(fā)那拉氏之子。乾隆三十六年,負(fù)責(zé)編纂《御制滿蒙文鑒》總綱。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年24歲,無爵。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貝勒。
10、愛新覺羅·颙琰——年61歲
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guān)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jīng)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实?,葬于清西陵之昌陵。終年61歲。
愛新覺羅·永琮的史料記載 愛新覺羅·永琮(1746年5月27日-1748年1月29日),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時生,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且天資聰慧,因此深愜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為太子。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時因出痘薨,年二歲,乾隆命喪儀較皇子從優(yōu),謚曰悼敏皇子。隨葬于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為哲親王。
擴展資料: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帝原配嫡后,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xué)士公傅恒姐姐,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后?;屎笈c乾隆帝少年時成婚,她不僅將后宮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深受乾隆帝寵愛敬重,是清朝歷史上非常得寵的一位皇后。
皇后姿容窈窕,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乾隆帝東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為其親定謚號“孝賢”,作《述悲賦》悼之?;屎蟮娜ナ?,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dāng)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nèi)外一場不小的風(fēng)波。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永琮
百度百科-孝賢純皇后
乾隆有多少個兒女 27個子女。
17個兒子:
愛新覺羅·永璜、愛新覺羅·永璉、愛新覺羅·永璋、愛新覺羅·永珹、愛新覺羅·永琪、愛新覺羅·永瑢、愛新覺羅·永瑢、愛新覺羅·永璇、
愛新覺羅·永瑆、愛新覺羅·永璂、愛新覺羅·永璟,愛新覺羅·永璐、愛新覺羅·颙琰、愛新覺羅·永璘,另皇十六子、皇九子、皇十子因幼殤沒有命名。
10個女兒:
皇長女(幼殤未封)、皇次女(幼殤未封)、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皇五女(幼殤未封)、皇六女(幼殤未封)、皇八女(幼殤未封)、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
擴展資料
一、固倫和敬公主
固倫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號。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因乾隆帝不忍愛女遠嫁,破例準(zhǔn)其留駐京師,其府邸為清代唯一一個固倫等級的公主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葬于北京東郊,衣冠葬于今公主嶺市附近其領(lǐng)地內(nèi)。
二、和碩和嘉公主
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為清高宗第四女,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號。三月下嫁大學(xué)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卒,年23歲。子一豐紳濟倫。
三、愛新覺羅·永璜
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乾隆帝長子,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禮數(shù),被乾隆責(zé)備,因而失寵。乾隆十五年三月,薨。追封定親王,謚“安”。
四、愛新覺羅·永璉
愛新覺羅·永璉,密儲立為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皇爺爺雍正帝取的,據(jù)說含有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永璉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賢純皇后。清朝前四個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沒有一個屬于嫡出。
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由嫡出皇子繼承皇位。永璉既是嫡出,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為皇位繼承人。未想兩年多以后,永璉竟病死了,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給永璉的謚號為“端慧皇太子”。永璉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五、愛新覺羅·永璋
愛新覺羅·永璋(1735-1760),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其母當(dāng)時為寶親王格格(相當(dāng)于侍女)即后來的純惠皇貴妃蘇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年26歲,追封循郡王。
參考資料:
愛新覺羅·弘歷—百度百科
固倫和敬公主—百度百科
和碩和嘉公主—百度百科
愛新覺羅·永璜—百度百科
愛新覺羅·永璉—百度百科
愛新覺羅·永璋—百度百科
乾隆皇帝一共生了幾個兒子?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17個兒子,乾隆的兒子分別有: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還有3個早逝,沒有名字。
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1750年),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
皇次子,愛新覺羅·永璉(1730年-1738年),,生母是孝賢純皇后。
皇三子,愛新覺羅·永璋(1735年-1760年),生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去世,年僅26歲。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1739年-1777年),履端親王。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1766年),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1743年-1790年),母純惠皇貴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永琮(1746年-1747年),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1746年-1832年),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1823年),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幼工書,清朝著名書法家。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去世,享年72歲,謚哲。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1752年-1776年),繼后烏喇那拉氏之子。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幼殤,年僅3歲,未封。生母為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永璐(1757年-1760年),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后。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后改名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820年),即嘉慶皇帝,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guān)后的第五位皇帝。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年—1765年),幼殤,未封。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1766年-1820年),母孝儀純皇后。
乾隆的兒子中有7人不到十歲就病逝;3人長大成人后英年早逝;還有2人過繼給了堂兄弟。
擴展資料: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繼續(xù)訓(xùn)政,實際行使最高權(quán)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quán)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jīng)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弘歷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關(guān)心受災(zāi)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fù)擔(dān),并且重視水利建設(shè),起到了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作用,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并拓廣了領(lǐng)土,并且完善了對 *** 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乾隆帝在位期間,漢學(xué)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民間藝術(shù)有很大發(fā)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于乾隆年間。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養(yǎng)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葬于清東陵之裕陵。
清朝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是純正的滿族人,所以百分之百的滿族血統(tǒng)。到了第三代皇帝順治,他的母親是一位蒙古人,叫莊妃,也就是博爾濟吉特氏。所以順治身上有50%的蒙古族血統(tǒng),有50%的滿族血統(tǒng)。
到了第四代皇帝康熙,他的母親是一位漢軍旗人。所以康熙身上有50%的漢族血統(tǒng),滿族跟蒙古族血統(tǒng)的又各加了25%。那么接下來雍正乾隆他們的生母都是純正的滿族人。所以呢,他們的滿族血統(tǒng)就不斷的上升。到乾隆身上就達到了81.25%的高度。
可以說乾隆皇帝在清代歷史上是滿族血統(tǒng)比較占優(yōu)勢的一位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2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景帝劉啟最怕的女人是誰是薄皇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