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劉恒代王時期原配王后是誰,漢文帝即位后為何沒有追封發(fā)妻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想必大家都知道漢文帝劉恒,有的人通過歷史記載也有的人通過電視劇了解的,今天小編跟大家分析一下劉恒還沒有當皇帝時的原配王后是誰,她在歷史記載上又有多少風光的事情?
2011年由林心如、楊冪、王麗坤、何晟銘、陳鍵鋒、羅晉等主演《美人心計》,劇中劉恒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是薄氏,為人堅定,有勇有謀,壯志雄心。他善于隱藏自己的鋒芒,在遇到竇漪房以后志同道合的兩人一拍即合。在竇漪房的協(xié)助下,仿照越王勾踐,在修建皇陵墓中暗招兵買馬,操演兵士。經(jīng)過多年的沉伏,最終登上漢宮朝堂,成為君臨天下的漢文帝。
在電視劇《美人心計》中,前后有兩位代王王后(青寧、周子冉)。青寧被網(wǎng)友譽為“史上最美醬油瓶”飾演者孫菲菲,早年應(yīng)成長于漢宮,是呂后訓(xùn)練的得力細作,被稱作是“建章宮內(nèi)最好的細作”,懂得鳥語。后被呂后派往代國,監(jiān)視代王劉恒及其母薄姬的舉動,是代國的第一位王后。 因為愛上劉恒,背叛呂后。多年向呂后傳遞假消息。后因身份敗露,常年被囚禁。為救竇漪房與莫雪鳶死于亂箭。
周子冉代國的王后,周亞夫的妹妹,生在代國的一個大戶人家??赡芫蛻{這樣的出生,注定著我這一生將衣食無憂、享盡榮華。我從來都不缺什么,擁有的東西是我怎么都用不完的,所以我一直都不喜歡和別人爭,因為我覺得自己有的已經(jīng)足夠。本來是薄姬派去呂雉那的奸細,后來被呂雉發(fā)現(xiàn),又把她作為家人子送回代國。
歷史上記載劉恒為代王時的王后,沒有記錄姓氏,沒有陵園,沒有追封。在劉恒入長安登帝位前去世,在他稱帝后的兩個月內(nèi),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通通病死。即是結(jié)發(fā)夫妻又一起生育了四個兒子,按理說感情應(yīng)該不錯。為什么漢文帝即位后,也沒有追封發(fā)妻?
臺灣學(xué)者鄭曉時(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在《漢初誅呂安劉的政變過程與歷史意義》一文中認為,代王王后和其所生諸子應(yīng)該也不是正常死亡。他認為代王王后很可能是呂家女,在誅呂政變中被殺。代王王后所生諸子因為有呂家血統(tǒng)不能被立為皇太子而被殺。但他認為這應(yīng)當不是文帝的主意,而是陳平等的決定。因為當時文帝沒有獨立的權(quán)威。
第一個是位宮女,名叫瑞兒,與文帝生了四個孩子,可是全部早殤,第二個就是竇皇后,生了三個孩子,再有一個閔女,還有一個慎女,再就是男寵?quán)囃?,漢代帝王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不但喜好女色,還好男色,如漢文帝的鄧通,漢武帝的韓嫣
公元前180年,臨朝稱制多年的呂后去世,之后爆發(fā)了諸呂之亂,呂氏家族的所有成員包括外嫁的女兒等幾乎被誅滅殆盡,而在這場動亂中,受益最大的既不是漢惠帝的幾個兒子,也不是在諸呂之亂中立下大功的劉邦庶長孫劉襄,漢惠帝的幾個兒子都被周勃、陳平等人以他們是呂氏子孫而非劉盈之子的理由殺掉,而劉襄則被瑯琊王劉澤和朝中重臣坑了。
實際上諸呂之亂中受益最大的是遠在代國的代王劉恒。諸呂之亂發(fā)生的時候,劉恒還在代國忐忑不安,對京中的局勢知之甚少,因此當朝中重臣將他選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他和自己的幕僚最先的反應(yīng)并不是狂喜,而是懷疑和害怕。
為此劉恒還專門讓自己的舅舅薄昭進京確認消息,當薄昭得到確定的消息之后,劉恒又和自己的幕僚召開了數(shù)次會議,甚至還進行了占卜,當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之后,劉恒才帶著部分心腹和護衛(wèi)進京,接下了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當然,劉恒也并非沒有付出代價,實際上,他的四個嫡子就在這段時間死了,至于死因,《史記》是這么記載的:“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strong>
劉恒是公元前188年九月即位,而公元前187年的正月,大臣們就建議立太子,認為竇姬所生的劉啟最長,因此應(yīng)當被立為太子,也就是說,從劉恒即位到選立太子這之間的三個多月時間里,劉恒的四個嫡子全部都死了。
《史記》認為是他們是病死,但很顯然,病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一點來說明,這四個嫡子都是劉恒做代王時候的王后所生,按理來說,他們應(yīng)該是有名字的,但史籍中卻根本沒有,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筆帶過,好像是在忌諱什么。
還有一點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劉恒的王后應(yīng)該是呂氏家族的人,當初呂后為了制約諸侯,將呂氏家族的女孩子都嫁給了諸侯王,劉恒自然也不能幸免,另一個證據(jù)就是劉恒即位之后并沒有對王后進行追封,所以劉恒的這個王后大概率就是呂氏家族的人。所以在劉恒即位之前,也就是諸呂之亂過程中,王后死了,并且不是病死,而是被殺死。
王后死了之后,劉恒就接到了京城的消息而入京為帝,緊接著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都死了。四人的死大概率是被殺死的,至于是誰所為,歷史上一直沒有定論,似乎朝臣、劉恒、竇姬等都有可能,但也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或許真相早就已經(jīng)被掩埋了,我們也只能窺知四子是被殺而已。
除去這四個嫡子,漢文帝劉恒還有四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竇姬所生的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劉恒的四個嫡子死后,竇姬所生的劉啟就成為年齡最大的一個兒子,因此被立為太子,不久之后母憑子貴,竇姬被立為皇后,而竇皇后的次子劉武被封為梁王。
這兄弟倆后來也是鬧得挺不愉快,古代歷史上的那些帝王家的兄弟,真正相互對立的似乎大部分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比如楊勇和楊廣、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等等,劉啟和劉武也不例外,而導(dǎo)致兩人后來疏遠的正是他們的母親,即竇太后。
劉啟成為皇帝之后對這個親弟弟還是很好的,而且成為皇帝之后的劉啟有且僅有這么一個弟弟了,原本他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即劉參和劉揖。劉參的生母是誰并沒有記載,他是在公元前178年被封為太原王,后來因為得到了代國的土地改封為代王。
不過即便是太原國合并上了代國的土地,但他的勢力還是比較弱的,在諸侯國中算是很小的存在,而且劉參在公元前162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尚不足三十歲,應(yīng)該是病死的。
比劉參死的還早的就是漢文帝最小的兒子劉揖,史載“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strong>這里的懷王就是劉揖,他在公元前179年被封為梁王,還曾拜賈誼為太傅,本來前途還是不錯的,但卻在公元前169年墜馬而亡,可憐他年紀輕輕,尚沒有兒子,因此原本封為淮陽王的劉武成為梁王。
所以,當公元前157年劉啟即位后,他就只剩下劉武這一個弟弟了,還是一母同胞的弟弟,怎么能不相親相愛呢?
劉武有一次入朝,兄弟倆喝酒,酒酣情濃之時,劉啟對劉武說:“千秋萬歲後傳於王?!?/strong>雖說君無戲言,但醉酒后的話誰敢當真呢?不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武和竇太后都對此上了心。
尤其是劉啟后來立了庶長子劉榮為太子而三年后又廢太子的時候,竇太后就希望能將劉武立為太子,將來做劉啟的繼承人,說起來竇太后是真的疼愛這個幼子,母子兩人真的是母慈子孝,劉武入朝后想留在京城一段時間,劉啟準了,在劉武待在京城的那段時間里,“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游獵。”梁國來的那些侍中、郎官、謁者受到的待遇和漢朝的宦官沒啥區(qū)別。
這其中固然有劉啟對劉武這個弟弟的兄弟情,更多的其實是竇太后對這個幼子的疼愛,而也正是有了竇太后的疼愛,加上劉啟對他的寵愛,以及他本身因為在七國之亂中立下的大功,這些因素放在一起讓梁國成為當時的諸侯大國,劉武在梁國出行的儀仗堪比天子,久而久之,他自然也想過過皇帝癮。
當劉榮被廢的時候,劉武正好在留在京城,因此母子倆也進行了謀劃,竇太后還直接提出讓劉武做太子,但這遭到了以袁盎為首的朝臣的拒絕,故竇太后的目的沒有達成。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武對袁盎心生恨意,在劉徹成為太子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劉武和幕僚謀劃殺死了袁盎等十幾位臣子,引起轟動,這件事成為兄弟倆疏遠的導(dǎo)火索,雖然最終在館陶長公主和竇太后的干涉下,劉啟原諒了劉武,但竇太后公然偏袒幼子讓劉啟很是傷心,連帶著兄弟倆之間的感情不復(fù)從前,劉啟再不準劉武在京逗留。
公元前144年,劉武入朝后想留在京城一段時間,遭到了劉啟的拒絕,劉武悶悶不樂的回到梁國,然后生了一場大病,半年后就病死了,竇太后聽聞幼子的死訊,竟然對劉啟說:"帝果殺吾子!”然后絕食,這可真是為難了劉啟。
其實認真說起來,劉武有這樣的一個結(jié)局,就是竇太后的偏愛和他自己的恃寵而驕引起的。
熟悉西漢 歷史 的朋友都知道漢文帝劉恒的皇后是竇氏,這位竇皇后對西漢的 歷史 產(chǎn)生了很重大的影響。甚至在漢景帝和漢武帝初期,她在朝廷中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竇氏成為漢文帝皇后之前,劉恒還有一位王后,是他當代國諸侯王時的王后。這位王后在 歷史 上非常神秘,就連司馬遷在《史記》中都沒有留下姓名,史料中文字記載非常之少,只能以代王王后來稱呼她。這位王后不但來歷不明,死亡也沒有留下任何信息,就連她為劉恒生下的四個兒子也沒在 歷史 上留下記載,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代王王后的身份不但神秘,就連僅存的文字記錄中都帶著非常詭異的氣息。她作為劉恒當代王時候的正妻,地位在當時還是竇姬的竇皇后之上,卻沒在 歷史 上留下更多的記錄。她在劉恒出發(fā)去京城即位前去世,但劉恒即位后,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卻在兩個月內(nèi)相繼去世,這里面透出各種陰謀的氣息。而且劉恒稱帝后,對這位代王王后只字不提,甚至沒有陵園和追封,讓人覺得這里面似乎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史書上對于代王王后所生的四子,也沒有更多的記載,就連姓名都沒有留下。這種不尋常的情況,不得不讓人對其感到好奇。
從史料來看,代王王后留下的信息非常有限,除了她生四子和神秘死亡外,并沒有留下更多消息。對于劉恒的妻子和子女,史書上落下大量筆墨的還是竇皇后和她的兒子們??墒菑漠敃r的 歷史 背景來看,這位代王王后的死亡,卻藏著很多難以明說的事情。
首先從她沒有留下姓名的情況來看,就顯得事情非常不尋常。是史書中,除了竇皇后外,劉恒還有兩個姬妾留下名字,分別為慎夫人和尹姬。這兩位姬妾身份不高,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卻能夠出現(xiàn) 在史書中。而代王王后作為劉恒原配。還生有四子,卻史上無名,顯然不符合情理。
而且從禮儀制度來看,劉恒登基稱帝,自然需要追封當代王時候的正妻??墒谴跬鹾蟛坏珱]有被追封,就連王后該有的陵園和葬禮都未給予。而位在代王王后之下的竇姬,卻堂而皇之地成為皇后,她的長子劉啟也因此成為太子。這種禮儀制度上存在明顯缺失的情況,讓人感到非常疑惑。再加上代王王后的四個兒子死得非常蹊蹺,不但死因成謎,而且時間集中且巧合,透露出種種陰謀論的氣息。因此后世很多學(xué)者提出推論,認為劉恒是故意在隱瞞一些 歷史 事件。這種說法得到很多學(xué)者的支持,卻因為缺乏史料而沒有定論。
因此在研究這段 歷史 時,只能從當時的 歷史 背景出發(fā),進行合理的推測,盡量得出接近于 歷史 真相的結(jié)果。從代王王后及其四子死亡的時間段看,正是劉恒即位稱帝的時候,也是西漢政局最為動蕩的時期之一。在劉恒即位之前,京城發(fā)生了諸呂之亂,代王王后之死很可能與這場亂局有關(guān)。
當時皇太后呂雉去世,朝廷大權(quán)掌控在呂氏外戚集團之中,他們與開國元勛的集團發(fā)生政治斗爭。然后以周勃、陳平、灌嬰等人為首的開國元勛,聯(lián)合以七王劉襄為首的劉氏諸侯王,起兵討伐呂氏外企集團。最終代表呂氏集團的呂祿和呂產(chǎn)被殺,朝廷大權(quán)被周勃等人掌控,而劉恒則被推舉為新皇帝。
前文講過,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劉恒是沒有任何功勞的。他既沒有派出軍隊參與戰(zhàn)爭,也沒有派人做政治表態(tài),所以并沒有直接表示出反對呂氏集團的立場。而這場戰(zhàn)爭是在打著反對呂氏集團的大旗進行的,劉恒的態(tài)度就讓人感到非常曖昧了??墒窃趹?zhàn)爭之后,劉恒這個沒有公開反對呂氏集團的諸侯王,卻被推舉為新皇帝,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雖然從政治斗爭的角度看,這是開國元勛集團和劉氏諸侯王互相妥協(xié)的結(jié)果,但也必須要讓新皇帝對反對呂氏集團持有肯定態(tài)度。這是新皇登基后,保證開國元勛和劉氏諸侯王繼續(xù)掌權(quán)的必要條件。
比較湊巧的是,代王王后便是死于劉恒出發(fā)去京城即位之前。因此可以推測,代王王后之死與反對呂氏集團有關(guān),而她的四個兒子也是因此受到牽連。做出這個推測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在史料中存在大量的依據(jù)。通過這些依據(jù)推測,代王王后很可能是呂氏之女,她與劉恒所生之子具有呂氏血統(tǒng)。
實際上從楚漢戰(zhàn)爭開始,呂氏外戚與沛縣集團的功臣們就廣泛的聯(lián)姻。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呂雉的妹妹呂媭嫁給了劉邦手下大將樊噲。而這種情況在呂雉掌權(quán)后更加頻繁,當時有大量的呂氏子弟和劉氏子弟通婚。比如呂媭的女兒嫁給瑯琊王劉澤,呂祿的女兒分別嫁給朱虛侯劉章和后少帝劉弘等等。
呂雉通過這種關(guān)系,將呂氏和劉氏強行地綁在一起,有利于她掌控朝廷局勢,并對劉氏諸侯王勢力進行分化瓦解。諸呂之亂后呂氏子弟大量被殺,很多家族也殺了呂氏女兒以表明政治態(tài)度。代王王后正好死于這期間,若是因為呂氏身份而被殺,就不足為奇了。
若代王王后是呂氏女兒,那她的死很可能是劉恒在即位前表明自己反對呂氏集團的政治態(tài)度。而她與劉恒所生的四子在兩個月內(nèi)死亡,也是因為朝廷政治斗爭的需要,劉恒必須要在皇位和呂氏之間做出選擇。這種選擇非常殘酷,甚至可以說是泯滅人性的,但在 歷史 上的皇位爭奪中并不少見。
如果上述假設(shè)成立,那劉恒在呂雉亂政時得以自保,就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釋。呂雉臨朝聽制后,獨攬朝廷大權(quán),打壓各處的劉氏諸侯王。很多劉氏諸侯王遭到迫害,甚至被殺后,封地也被收回。劉邦的庶長子齊王劉肥甚至為了自保,不得不捐出一個郡給呂雉的女兒魯元公主??僧敃r作為代王的劉恒卻逃脫了這種迫害,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失。如果代王王后是呂氏的女兒,那劉恒不被呂雉迫害,在呂雉亂政中得以自保,就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釋。如此一來,史料中關(guān)于劉恒的很多不合理之處都可以迎刃而解。
劉恒做出這種選擇,犧牲老婆和兒子,其目標自然是為了皇位。但這種事情確實背負著很大道德枷鎖的,必然不能在史書上留下污點。代王王后與其四個兒子的信息在史書上被抹去,也是保證了劉恒在史書上留下正面評價。而代王王后的呂氏身份也不可能以正妻身份出現(xiàn)在史書上,這位讓人對劉恒的政治態(tài)度和傾向性產(chǎn)生質(zhì)疑。反對呂氏集團是朝廷的政治正確,也是為了將劉邦的那句"非劉氏不能為王"的詔令延續(xù)下去。劉恒想要稱帝,自然不能違背這種政治正確的東西。而他當時也不具備足夠的實力,只能向周勃等開國元勛妥協(xié)。
代王王后的兒子擁有呂氏的血統(tǒng),這也是周勃等人必須除掉的。代王王后作為正妻,他的四個兒子都是嫡子,擁有太子的優(yōu)先排位。如果他們不死,太子未必輪得上劉啟,以后還有沒有漢景帝就難說了。而這些與呂氏有關(guān)的皇子成年或者登基后,是否會放棄對平定諸呂之亂的開國元勛進行報復(fù),這是誰也不敢保證的。以周勃、陳平、灌嬰為首的開國元勛集團,為了保證各自家族的權(quán)勢和利益,也會用各種方法逼迫劉恒處死這幾個兒子。同理,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氏諸侯王也不可能讓這些與呂氏有關(guān)系的人繼續(xù)活著。
因此,不論從哪個方面看,劉恒當皇帝都必須犧牲代王王后和她的四個兒子,這就是皇家權(quán)力爭奪的殘酷。而這種殘酷不但影響到了劉恒本人的道德評價,也對其皇帝的權(quán)威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本來他上位時就實力不足,靠著開國元勛的支持勉強坐穩(wěn)皇位。而同時各地的劉氏諸侯王虎視眈眈,尋找各種機會意圖改朝換代。所以這種殘酷的事情不能拿到臺面上說,只能悄悄地處理,避免在史料上留下痕跡。從史料中缺乏這位代王王后的資料來看,很顯然是有強權(quán)人物插手才能做出的結(jié)果,否則誰又能隨意抹去一位諸侯王王后的 歷史 痕跡?
如果這種假設(shè)成立,劉恒在 歷史 上的評價就要下降不只一個檔次。他很可能從 歷史 標榜的明君,變成腹黑殘酷的皇帝。要知道,劉恒在 歷史 上評價是很高的,是以仁厚節(jié)儉著稱的君主。如果 歷史 評價做出這種改變,那可是震動整個中國 歷史 圈的大事件。好在這種推測只是存在推論層面, 歷史 上也沒有太多的證據(jù)。因此對于代王王后的推測,至今人就存在很多爭論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謎題。可是從 歷史 的角度看,就連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弒兄奪位的黑 歷史 ,劉恒干掉出格的事情也不稀奇了,畢竟人無完人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