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慈禧西逃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1900年,隨著天津的陷落,各地洋人即將進(jìn)攻京城的消息傳到北京后,使已經(jīng)在北京圍攻西方各國使館的義和團亂民紛紛逃竄,京師重地人心慌亂,以慈禧為首的清廷聽到這樣的消息,也頓時亂作一團。據(jù)說,當(dāng)時慈禧已有了“軍敗國辱,乘輿播遷”計劃,史載早在庚子年七月十六日,“兩宮已有西狩之志”,只是“以車輛未備緩行”。不過,筆者對這種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一則這種臨危西逃的想法只是慈禧一宮的決策,并不是兩宮共同之意,二則“車輛”未備的理由也不能令人信服,所以,這種說法應(yīng)該只是慈禧為西逃設(shè)下的“漂亮”借口。
七月二十日夜,慈禧僅召見王文韶、剛毅、趙舒翹三人,向其明確表示出走之意,慈禧說:“今只余爾等三人,余均自為計,不復(fù)恤吾母子矣。爾等當(dāng)隨吾行。”第二天,天不亮,慈禧等便倉皇出逃京城。從本次出逃之意亦可看出慈禧之虛偽和無恥,在國都即將破門之際,身為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的慈禧卻丟下國之心臟一走了之,為遮丑慈禧還將此次西狩歸為臣下勸諫所致,對臣下說:“我本意不出宮,一老婦耳,生死何足介意,而端王、瀾公勸予即行,復(fù)以喬裝相勸”。另借光緒之口說:“迨至七月二十一日之變,朕與皇太后誓欲同社稷,上謝九朝之靈,乃當(dāng)哀痛昏瞀之際,經(jīng)王大臣等數(shù)人,勉強扶掖而出,于槍林炮雨中”倉皇逃走。不僅如此,就在西行途中(七月二十六日),慈禧還恬不知恥地以光緒帝的名義下發(fā)“罪己詔”,說“敬念圣母春秋已高,豈敢有虧孝養(yǎng),是以恭奉鑾輿暫行太原。所幸就道以來,慈躬安健無恙,尚可為天下臣民告慰”。
其實,按照其它一些歷史資料記載,早在慈禧離京之前,光緒帝就曾向慈禧表達(dá)“請母后西狩”,留其在京與列強進(jìn)行談判善后,光緒帝曾懇求慈禧說:“無須出走,外人皆友邦,其并兵來討拳匪,對我國非有惡意,兒臣請自往東交民巷向各國使臣面談,必?zé)o事矣”。但慈禧僅把光緒這種提議看作是其要借機奪權(quán),所以他寧可國家和京城損失更多,也不愿光緒帝跑出她的手掌心。據(jù)說,光緒帝回宮后,穿著朝服打算自己親赴使館,卻被小太監(jiān)奔告慈禧。慈禧聞聽,立即親往嚴(yán)命褫去朝服,僅留一件布衫,并嚴(yán)禁其出屋,直至后來隨其一同出走。甚至就連光緒帝寵愛的珍妃,在被慈禧處死之前,也謂皇帝應(yīng)該留京。
慈禧除了在發(fā)起出逃之意上虛偽做作之外,還沒有曉諭所有王公大臣,致使城中許多人第二日都不知所措,還有其沿途所過之地也不知慈禧的駕臨,搞得非常潦倒。即使王文韶、剛毅、趙舒翹,雖在出走前夜被慈禧召見說明次日出走之事,但卻未被告知出走的具體時辰。王文韶回憶說,他在二十一日一大早即入宮了解太后行蹤,卻不想慈禧已攜光緒帝出走,及“至二十一日早七鐘,我坐小轎進(jìn)城,始知兩宮已黎明出城矣。后追及乘輿于懷來,才得見兩宮”。而當(dāng)時追隨慈禧者僅端王、莊王及瀾公等數(shù)人而已,至于在地方上的督撫就更毫不知情了,連張之洞等人也是后來才知道慈禧已攜帶光緒帝出逃。
由以上可見,慈禧出逃之突然,以及其他王公大臣對慈禧此舉的不知所措。關(guān)于慈禧當(dāng)日逃至懷來縣時的情景,由于混亂不堪,所以記載不詳,但有零星記載曰“這日老佛爺寅時即起,只睡一個時辰耳”,另有記載說“太后皇上均坐車出德勝門,行至貫市,始由光裕駝行孝敬駝轎三乘?;噬吓c倫貝子同同坐一乘。直至懷來縣、宣化縣,兩宮皇后大阿哥始均坐轎。復(fù)因倉猝出宮,太后僅穿藍(lán)布夏衫,頭尚未梳?;噬蟿t僅穿黑紗長衫及黑布戰(zhàn)裙兩條而已。鋪蓋行李一切均不及隨帶出宮,三日夜間只睡火炕,既無被褥,又無替換衣服。飯食更無人進(jìn)奉,只以小米粥充饑。其狼狽情形,不堪言狀。嬪妃及宮女等均未帶出,太監(jiān)亦只有寥寥數(shù)人。諸王貝勒等隨扈者亦少。禮王、榮相、啟秀等均未相從隨行,僅有端王、慶王、那王、肅王、倫貝子及公爺數(shù)人而已。堂官則有剛、趙、吳、王、溥興五人。另有小官和神機虎神營八旗兵約千余人,另有其它營兵千余名。沿途各鋪戶均閉門逃遁,到處均無從購物,故凄慘處尤覺非筆墨所能祥記也?!?/p>
慈禧在庚子年西逃之始的狼狽狀由以上可見一二,在國家危難之際,慈禧不思守護京城及百姓,自顧逃命,而且還死死抓著權(quán)柄不放,這種禍國殃民的行徑恐怕也只有她才能做得這么淋漓盡致,難怪其在史上惡名之盛如此高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4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武帝去世后為什么會追贈李夫人為皇后
下一篇: 陳阿嬌為什么會被貶去長門宮她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