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明朝最后皇帝比不是崇禎,他死了之后還又有三個人坐上了皇位

      眾妙之門 2023-07-04 09:16:04

      還不知道: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誰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很多人都認為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是崇禎皇帝朱由檢,他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在北京煤山上吊自盡

      ,然而從嚴格意義上來說
      ,明朝在崇禎死后并沒有完全消亡
      ,而是以殘余政權的形勢存在了十幾年(至少到1662年)
      ,在這18年中明朝還有三位得到史學界承認的皇帝——弘光
      、隆武和永歷
      。那么這三位皇帝是如何從眾多明朝藩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后的皇帝呢?靠的就是天時
      、地利、人和

      崇禎皇帝像

      弘光皇帝

      弘光皇帝名朱由崧

      ,是福王朱常洵的兒子
      ,而福王朱常洵在晚明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萬歷朝時期“爭國本”事件的主角之一
      ,身為萬歷寵妃鄭貴妃的兒子
      ,萬歷皇帝一度想立其為太子,無奈大臣們反對而作罷
      ,后來被分封到洛陽
      ,成了富甲天下的藩王。沒想到明末風云動蕩
      ,李自成攻破了洛陽
      ,殺了老福王朱常洵,而朱由崧則僥幸逃脫
      ,流落到淮安
      ,而淮安卻成了小福王朱由崧的福地。

      崇禎死后

      ,江南半壁江山無主
      ,為了穩(wěn)定政局,身處陪都南京的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準備擁立一位藩王繼位稱帝(因為崇禎和太子
      、皇子或死或下落不明)
      ,按照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立下的皇位繼承準則——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父死子繼
      ,兄終弟及”,明光宗朱常洛(崇禎的父親)這一支已經無后
      ,而福王朱由崧按照血緣世系來排
      ,他的血緣最近,這就是是朱由崧得以繼位的天時

      南明世系表

      那何謂地利?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后

      ,南京成為陪都,有著一整套的行政體系和官員
      ,雖然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
      ,南京的衙門和官員都只是陪襯,然而在崇禎死后北京政權崩潰
      ,南京自然成了明朝的政治中心
      ,而新皇帝的人選必然不能離南京太遠,福王在淮安
      ,離南京較近
      ,而且交通方便,可以朝發(fā)夕至
      ,這就是地利

      1644年4月形勢圖

      按說

      ,福王朱由崧是當之無愧的皇位候選人,但是偏偏有人從中作梗
      ,這些人就是東林黨人
      ,他們提出要“立賢”,他們認為朱由崧雖然血統(tǒng)高貴
      ,但是為人荒淫
      ,史可法曾經給馬世英寫信指責朱由崧“七不可”,列舉了朱由崧不適合作為候選人的七條理由
      。其實
      ,東林黨人背后有著私心,當年東林人堅決反對萬歷皇帝立老福王朱常洵為太子
      ,而如今小福王有機會成為皇帝
      ,這讓東林黨人很擔憂。關鍵時刻
      ,一向軟弱的朱由崧聯(lián)絡了手握兵權的總兵高杰
      、黃得功、劉良佐等人
      ,最終在他們的護送之下進入南京登基稱帝
      ,有了武人的支持,恐怕也算得上是一種另類的“人和”

      隆武皇帝

      隆武皇帝名朱聿鍵

      ,即位前為唐王,祖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
      ,到朱聿鍵已經是第九代了
      ,而朱聿鍵在年幼時因父親不被祖父待見,與父親一道被投入監(jiān)獄之中
      ,后因朝廷的介入而被釋放,最后繼承了唐王王位

      弘光政權于1645年五月被清軍消滅

      ,此后清軍繼續(xù)南下東進,意欲攻取浙江
      、福建等地
      ,此時的明朝又一次陷入了“國無君”的困境,潞王朱常淓在杭州監(jiān)國
      ,堅持不到一周就開城投降了清軍
      ,而此時寓居在杭州附近的明朝周王、崇王等藩王一同投降了清朝
      ,被押往北京
      。此時
      ,附件的明朝宗室已經不多,而唐王朱聿鍵則是其中一員
      ,這就是朱聿鍵得以稱帝的天時

      隆武帝

      朱聿鍵在弘光政權、潞王監(jiān)國政權相繼倒臺之后

      ,一路南下
      ,并在途中偶遇南撤的鎮(zhèn)江總兵鄭鴻逵,而鄭鴻逵有個哥哥叫鄭芝龍
      ,而鄭芝龍有個兒子叫鄭成功
      ,鄭芝龍時任福建總鎮(zhèn),負責福建一省的軍務
      。鄭芝龍知道唐王奇貨可居
      ,而且朱聿鍵本身也身負大志,所以鄭芝龍也愿意支持朱聿鍵登基稱帝
      ,而且抗清的前線此時正從浙江后退到福建一線
      ,這就是唐王朱聿鍵得以稱帝的“地利”和“人和”。

      永歷皇帝

      永歷帝名朱由榔

      ,是桂王朱常瀛的兒子
      ,后來繼承了桂王王位,隆武帝被俘后他在廣東肇慶被大臣們擁立登基稱帝
      ,史稱永歷帝
      ,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將明朝存在的時間向后延續(xù)了十六年之久
      ,最后被吳三桂從緬甸押回昆明殺害

      胸懷大志的隆武帝朱聿鍵登基后,手握兵權的鄭芝龍卻陽奉陰違

      ,只想守住自己的根據(jù)地而不思進取
      ,而且還私下與清軍媾和,準備投降清軍
      ,最終導致隆武帝被清軍俘虜
      ,隆武政權隨之崩潰。此時
      ,清軍順勢南下
      ,占領了福建,而廣東則成了抗清的最前線
      ,而桂王朱常瀛在1643年因躲避農民軍從封地衡州逃到了廣西
      ,與廣東近在咫尺,所以朱由榔即位稱帝可謂占盡了地利

      永歷帝劇照

      另一方面

      ,朱由榔也占了天時
      ,他的父親老桂王朱常瀛是萬歷皇帝的兒子,在明光宗朱常洛和福王朱常洵之后
      ,以桂王朱常瀛的血緣最為尊貴
      ,而朱常瀛于此前已經病死,傳王位給朱由榔的哥哥朱由
      ,可惜朱由繼位不久就去世了
      ,朱由榔得以繼承了桂王王位。

      在人和方面

      ,朱由榔得到了南明大部分大臣的支持
      ,主要有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
      、巡按王化澄等地方實力派的支持
      ,雖然幾乎與此同時,一些南明大臣們還擁立了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廣州即位
      ,史稱紹武帝
      ,但是紹武帝的支持力量僅限于廣東一隅,并沒有得到南明大部分地方勢力的承認
      ,而且很快紹武政權就被清軍消滅
      ,而永歷帝在南明各方勢力的維持下得以與清朝抗衡,是為人和

      由此可見

      ,在崇禎皇帝自盡之后,明朝還有弘光
      、隆武
      、永歷三位皇帝分別建政與清朝抗衡,而他們之所以能從眾多的明朝藩王中脫穎而出
      ,天時
      、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明季南略》、《南明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6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