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張昶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朱元璋的一念之差
元朝元順帝在位后期,朱元璋在江南割據(jù)一方,建立吳國,自立為吳王——熟悉歷史的朋友會知道,這個吳國,就是后來大明朝的前身。
此時的元朝實力尚強,但如果讓元朝軍隊同時對包括朱元璋在內(nèi)的所有敵對政權(quán)發(fā)動圍剿,元朝明顯力不從心——于是有了元朝朝廷派人招降、安撫反抗政權(quán)的首腦,反抗政權(quán)和元朝討價還價的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比如張士誠,就曾經(jīng)受到過元朝的冊封。
在元朝和各割據(jù)政權(quán)不斷討價還價的背景下,元朝戶部尚書張昶被元順帝派到吳國,會見朱元璋。朱元璋在和張昶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張昶是個人才,于是要求張昶留下,并委任張昶做官。
朱元璋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險些傾覆吳國,改變歷史走向。
張昶:以柔克剛
放棄大元的高官,來做吳國這樣割據(jù)政權(quán)的閑官。在當時天下局勢還沒明朗、鹿死誰手還不確定的情況下,張昶選擇忠于吳國,無疑是很冒險也很吃虧的——因此如果換做別人,肯定會堅持不做朱元璋的官兒,或者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來消極應付朱元璋。
而張昶則不然。
張昶對于朱元璋的冊封全盤接受。并且,還積極奔走于吳國朝廷上下,為自己拓展、經(jīng)營人脈,這些給人一種張昶準備全心全意在吳國做官的感覺。
與此同時,張昶還給朱元璋提出不少意見,這些意見,概括來說,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立法方面。朱元璋和別的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不同,諸如天完等政權(quán),對制度建設(shè)和資源管理等方面,要么沒有意識,要么不愿意去經(jīng)營,而朱元璋在知識分子的建議下,意識到想取代元朝,就必須建立一個像樣的政權(quán),而建立像樣的政權(quán),完善法律體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張昶因為有著在元朝做過尚書的履歷,因此意見較為權(quán)威,張昶建議:如今亂世用重典,吳國的立法,應該以重刑為本,讓天下人對吳王處于敬畏狀態(tài),這樣,天下可平。
另一方面是人生態(tài)度上。張昶勸諫朱元璋:如今元朝大勢已去,其他的割據(jù)政權(quán),也都處于衰落狀態(tài),天下遲早都是你的,何苦操勞于國事?不如看開些,人生短暫,及時享樂才是成功者取得成功后要做的事情。
并且人格魅力上,張昶口碑也很好——最起碼張昶的衣服,即便是穿破了,即便是朱元璋賜給他不少綢緞,讓他做新衣服,他也堅持不換,堅持要保留樸素形象。
有見識、安貧樂道、隨遇而安、善于交際——對于外人來說,張昶宛如圣賢形象。
其實,這是張昶的以柔克剛。
張昶的末路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奸若忠。
張昶的樸素行為,起初讓朱元璋贊賞不已,而隨著張昶給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見,逐步讓朱元璋對張昶的動機產(chǎn)生懷疑。朱元璋為了驗證自己的懷疑,于是暗地找來劉伯溫商量、探討此事。
劉伯溫斟酌了片刻,告訴朱元璋:此人留不得。
理由很簡單:樸素是為了沽名釣譽,這個不提倡但也無可厚非,但是:
勸說朱元璋用重刑治國,在天下處于割據(jù)狀態(tài),只會導致大量的百姓逃亡到元朝控制區(qū),最終損耗吳國的人力資源,導致吳國處于不利狀態(tài);
勸說朱元璋及時享樂——此時元朝雖然衰落,但實力并非一觸即潰,一旦朱元璋陷入聲色犬馬的狀態(tài),上行下效,吳國上上下下都如此,最終,會導致吳國腐化到經(jīng)不起元朝大軍的幾輪討伐。
朱元璋由此,對張昶采取了猜忌態(tài)度,最終,處決了張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6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德宗真的是唐朝活得最窩囊的皇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