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葛爾丹為何會被打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清朝初期,康熙四處征戰(zhàn)的時候,在西方出現(xiàn)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準格爾汗國,全盛時期領土達到近700萬平方公里,騎兵達到近12萬,可以說在當時實力并不輸給康熙。
所以葛爾丹才敢攻擊建國時間不長的清朝,當他剛開始試探性的東進的時候,沒想到一下就打敗了喀爾喀蒙古,這讓葛爾丹非常膨脹,于是決定駐兵烏蘭布通威脅北京,康熙不得不親征。然而葛爾丹創(chuàng)立的所謂“駝城”戰(zhàn)術,很快就被清軍的重型火炮打敗。之后康熙又兩次親征,就在康熙最后一次親征葛爾丹時,葛爾丹竟然離奇的死亡了。
但是要知道葛爾丹在進攻康熙以前,在向西的進軍中可謂是所向披靡,征服了中亞地區(qū)多個國家,而且連俄國都要讓他三分。
那么葛爾丹為何輕易被康熙擊敗了呢?
第一:葛爾丹選擇的時機不對,建立的準格爾汗國雖然廣大,但是人口卻不多,和大清的人口差了很多,而且在葛爾丹進攻清朝的時候,康熙剛剛征討完三藩,還和沙俄停戰(zhàn),可以專心對付葛爾丹,葛爾丹卻是在雙線作戰(zhàn),向東攻打清朝,向西進攻哈薩克汗國,分散了兵力。
第二:葛爾丹雖然勇猛,而且戰(zhàn)術靈活,但是依然使用的是冷兵器。而當時清朝已經在用重火炮,這讓葛爾丹的駝兵成了活靶子,被重火炮轟散。
第三:準格爾汗國內部矛盾重重,在康熙第二次親征葛爾丹時,其侄子造反占領了葛爾丹的后方,讓葛爾丹失去了后退的道路,只得和康熙死拼,然而這一次葛爾丹中了康熙的埋伏,雖然力戰(zhàn)一天一夜還是敗下陣來。
其實,當時的葛爾丹可以說是生不逢時,遇到了康熙,不然的話鹿死誰手還很難說,畢竟能夠有康熙雄才偉略的帝王并不多。
提起清朝的康熙皇帝,人們都會直接想到到他的智勇雙全來,殺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消滅葛爾丹,好像是康熙沒有不能的時候,事實是怎樣的呢?實際上,康熙能夠打敗葛爾丹是真心不容易的,況且雙方在實力的對比上,滿清是很有優(yōu)勢的,葛爾丹部是以兩三萬人對抗十多萬的清軍的。
噶爾丹所處的位置,是在烏蘭布通,就是在河北和內蒙的交界處,是一塊水草茂盛的地方,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喜歡在這里狩獵,在康熙剛剛登基的時候,噶爾丹就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開始侵略附近的部落。先是帶兵打敗了哈薩克等部落,一路打了下去,漸漸的把整個西域都打下來了,他的野心也隨著幾次的勝利漸漸膨脹,在1688年的時候,噶爾丹又看上了喀爾喀草原,因為當?shù)氐膸讉€部落不團結,于是他有了可乘之機。
當時康熙御駕親征,但卻沒有帶上大炮等超級殺傷力武器,加上這是遠線作戰(zhàn),對面彪悍的噶爾丹大軍,被殺得丟盔棄甲而逃,這一戰(zhàn)是康熙畢生的恥辱,永遠洗刷不掉,康熙一路逃亡,就回到了北京城。眼見康熙來勢洶洶,不了三下五除二就被搞定了,于是噶爾丹產生了錯覺,他覺得清朝大軍也不過如此,于是他率軍奮力直追,一直追到烏蘭布統(tǒng),這里距離北京城很近,按照噶爾丹的意思,打算直接一鍋端了北京城,直接俘虜康熙。
但是康熙傾全國之力,一下圣旨,就能夠調動十幾萬或者更多的十萬軍隊,而且,康熙還擁有了重武器火炮部隊,經過了一陣炮火,噶爾丹最后落魄的只剩下丟盔棄甲,狼狽出逃的下場。說一下兩國國力,雖然在平定三蕃的過程中,清朝已經耗了許多費用,但是人家康熙擁有了沃野千里的中原糧倉,有經過了很多年的細心經營,就算綜合國力再不好,也遠比噶爾丹的區(qū)區(qū)草原和浩瀚沙漠強得多。
葛爾丹之所以會失敗,帶著他那未竟的草原王的夢想撒手人寰,是因為當時準格爾部落的外交環(huán)境過于復雜,換作是誰都很難處理。
葛爾丹是準格爾部落大汗的兒子,原本被送到吐蕃去學習藏傳佛教,后來準格爾部落內部發(fā)生了權力的糾紛,他還俗之后回到部落,一個一個除掉自己的政敵,坐上了大汗的位置。
此時的葛爾丹也想像當年的成吉思汗一樣,做一統(tǒng)草原的王??墒菚r代變了,此時地處北方的沙皇俄國已經十分強大。葛爾丹早期對沙皇俄國采取對抗的政策,后來因為外交和軍事的壓力過大,轉而向俄國靠攏,這一轉變也讓準格爾部落放棄了向西發(fā)展的機會。
尷尬的是東方也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就是勢頭正盛的清帝國。當葛爾丹剛剛成為大汗的時候,他積極改善與清政府的關系,屢次派遣使團訪問清朝,目的是讓清政府承認自己準格爾部落大汗的地位。
后來大家都知道,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但封閉沿海,連陸地上的貿易也禁止了。清政府限制與準格爾部落的貿易往來,激怒了葛爾丹,雙方關系迅速惡化。
造化弄人,葛爾丹面對的是一個全盛的清王朝,此時的八旗騎兵驍勇善戰(zhàn),還沒有因為腐敗而削弱戰(zhàn)斗力,清軍甚至還有先進的火炮??滴跞迥?,康熙帝御駕親征,以三路大軍夾攻葛爾丹,經過一番激戰(zhàn),葛爾丹軍隊主力被殲滅。
此時被準格爾部落欺壓的西域多個部落聯(lián)合起來,反叛葛爾丹。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強敵壓境,眾叛親離的葛爾丹又遭到了沙皇俄國的背叛,俄國政府拒絕接納葛爾丹入境。
走投無路的葛爾丹在康熙三十六年病死,他的子女投降了清政府。葛爾丹帶著他那未竟的草原之夢撒手人寰。
內部原因是準葛爾丹內部并不團結,有很多人不服從他的領導,外部原因是清朝政府的綜合實力要比準葛爾丹部落強大很多。
清朝已經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準葛爾丹部落的反叛其實是一種逆著歷史潮流的反叛,從根本上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和平的愿望,其中也包括準葛爾丹部落自己的人民。康熙又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基本上沒有什么政治政策性錯誤,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葛爾丹以蒙古一隅而敵滿清全國必然失敗。
葛爾丹內部看似一團和氣,其實存在很多的矛盾和問題,很多部落的都是被迫服從葛爾丹的領導,葛爾丹只是從軍事力量上征服了他們,并沒有在政治文化上征服他們。葛爾丹時,整個蒙、藏地區(qū)皆信藏傳佛教,但是藏教內部的紅黃之爭以及蒙藏的民族矛盾使得他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像當年成吉思汗那樣能凝聚和動員全部部落的力量。大小和卓是回教勢力,周邊是蒙藏都是藏傳佛教,更使格局局促,難以成事。
還有其他很多因素,例如從雙方的兵力上來看,葛爾丹虛張聲勢,其實并沒有很多能征善戰(zhàn)的將領和士兵,只是看上去很強大,而清軍和忠于大清朝的蒙古騎兵加起來兵力超過了十萬,葛爾丹自然不能和清軍相提并論。還有就是軍事裝備的水平上清軍有險勁的仿制西洋大炮,在當時屬于超強的作戰(zhàn)力,這種裝備對于葛爾丹來說,就是毀滅性的災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7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