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劉禪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蜀后主劉禪,這是歷史上被批評甚至笑話不少的一個帝王。他父親是人稱劉皇叔的劉備,從賣草鞋起家,直到身邊人才濟濟,以西蜀之地和魏吳對抗多年,可以說是比較優(yōu)秀的帝王了。劉禪的母親是沛國甘氏,人稱甘夫人。
甘夫人其實是劉備的妾,由于劉備早期的幾個正妻都是意外病故。所以劉備不想把她扶為正妻,就讓其以妾的身份服侍著劉備。而甘氏其實一直代理家事,在劉備早期輔佐作用也很大。
后人冠以劉禪“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的罵名
劉禪雖然后來成為皇帝,但是他這一生可不能算是太平。先是早期劉備家境不好,自己跟著顛沛流離。而他出生第二年,劉備被曹操大敗于長坂坡,扔下甘夫人和劉禪就跑,幸虧趙云護他周全。
劉備入蜀的時候,孫權(quán)接妹妹孫夫人回東吳。本來她是要帶著劉禪一起走的,好在被張飛和趙云截下救回劉禪。
在劉備去世后,幸得諸葛亮輔政十幾年再加上蔣琬輔佐多年,直到被魏滅國還能安穩(wěn)地在魏國終老。用后人的話說“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豈非庸才?”加上劉禪的小名叫阿斗,所以后人形容劉禪多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他的昏庸無能。
從后世的角度,看劉禪作為亡國之君當然是無能的。而且他被魏國俘虜之后,因為忠厚老實的性格鬧了不少笑話。一次司馬昭設(shè)宴款待蜀漢舊臣,奏起蜀漢曲子。大臣們都痛哭,唯獨劉禪面無表情。司馬昭問他可否思念故國,劉禪干脆回答,“此間樂不思蜀?!睆拇怂摹皹凡凰际瘛本统闪巳藗兊男φ劇?/p>
其實劉禪并不是后人所說的“扶不起的阿斗”,雖然劉禪是亡國之君,但是他執(zhí)政時間長達42年,歷史上也算是能排上號的。換句話說,他在諸葛亮死后還能在位31年(包括鄧艾大軍入蜀,他依然穩(wěn)坐皇位。劉禪223年繼位,265年投降退位,諸葛亮234年逝世)
能在位時間這么長,而國內(nèi)又不出什么大亂子,阿斗還是有他的治國方針的。這期間當然不排除有一些能臣輔佐的原因,加上他本人自知材質(zhì)平庸也知道從善如流,才不會在早期犯下大錯。
如果劉禪真的資質(zhì)平庸,甚至昏庸無能的話,早就被人取而代之了。這點我們從同時期魏國的曹芳、曹奐等傀儡皇帝就能看出來了。除了后期信任黃皓等奸臣做出了不少錯誤的判斷以外,真的很難說劉禪哪里算得上是昏君。
說到劉禪將劉備、諸葛亮等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蜀漢江山讓給了魏國,也并不是他一人之過。諸葛亮治世之能臣,多年和魏國抗衡,也沒能進取中原,以至于兩國實力相差懸殊。當時魏國能人聚集,而蜀漢能人越來越少,也是最后滅亡的重要因素。所以把蜀漢的滅亡歸咎于是劉禪的無能,也是不客觀的。
那么問題來了,劉禪既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憑什么能在諸葛亮死后依然在位31年?原因很簡單。
一、諸葛亮忠心輔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禪在其死后能親政攬權(quán)
雖然劉備在立遺囑時說過彼可取而代之,但是諸葛亮心里從來沒有獨攬朝政的想法。他真的只是為大漢的復興想盡自己綿薄之力,想當年三顧茅廬才把自己請出來,可見諸葛亮不是多么愛慕權(quán)力之人。
劉備去世以后,諸葛亮大小政事都一心操勞,為劉禪培養(yǎng)內(nèi)政和軍事人才。而且諸葛亮沒有對劉禪形成專權(quán),而劉禪也不是傀儡。這可以從諸葛亮在北伐時被劉禪召回,而他也只能乖乖回去可以看出,他們君臣是有著層級關(guān)系的。
另外,在諸葛亮去世以后,劉禪不僅可以親政攬權(quán),而且也有與之可以商議國策的能人。和司馬家那幾個人相比,諸葛亮的忠臣是顯而易見的。
二、諸葛亮擅長內(nèi)政,替劉禪鏟除李嚴、魏延等有異心之人,從而替劉禪去除后期威脅
雖然諸葛亮是朝中最大的權(quán)力,但是蜀漢并非沒有一些懷有異心之人。諸葛亮在朝堂中賞罰分明,既培養(yǎng)出了一些正直的能臣,也讓那些奸佞小人無所遁形。
比如奸臣李嚴,他和諸葛亮同為劉備托孤之人,忠誠度和諸葛亮沒法相比。曾經(jīng)偽造皇帝旨意令諸葛亮撤軍,結(jié)果被識破貶為平民。而魏延則是在諸葛亮死后打算叛變,結(jié)果被諸葛亮提前預(yù)判到,才沒讓他有機會叛變。
也就是諸葛亮在內(nèi)政上下足功夫,并替劉禪鏟除了李嚴、魏延等少數(shù)幾個有異心之人后。讓劉禪在后期執(zhí)政的過程中少去了臣子的威脅,從而他就能把權(quán)力牢牢拽在自己的手中。
三、蜀漢內(nèi)部沒有穩(wěn)固的派系,形不成威脅氣候
蜀漢在諸葛亮去世以后沒有權(quán)傾朝野的重臣,即使是前朝功勛張飛、關(guān)羽、趙云等人的后代也沒有被安排重要職位,大部分職位都是任賢而居。既沒有重臣,也就沒有攀附的勢力,也形不成派系,所以劉禪能穩(wěn)坐皇位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可以威脅到他的強大勢力。
即使是后期劉禪信任黃皓,一心想要做大的姜維請求將他殺死。劉禪也只是輕描淡寫把他看作是小人,可見劉禪心里是有政治平衡這根弦的。沒有這個本事,他是坐不了那么久龍椅的。
四、諸葛亮去世之后,劉禪廢除丞相之職,將職權(quán)降解讓大臣相互制約
前面說到劉禪知道讓大臣之間互相制約,雖然諸葛亮鞠躬盡瘁,但是劉禪還是感受到一絲被約束的。所以丞相去世以后,劉禪廢除了這個職位、此后不管是諸葛亮委任的蔣琬還是費祎,或者是姜維等人,他們都只能掌管一部分權(quán)力,互相之間就形成了制約作用。
這既讓這些人無法形成一家獨大,威脅皇權(quán),也讓他們聯(lián)合一心共同為蜀漢進退,還讓劉禪自己得以大權(quán)在握。劉禪后期之所以重用黃皓,也是想借他去制約姜維等人的權(quán)力。所以劉禪的“帝王之術(shù)”其實是應(yīng)該得到認可的,而他這一點酷似后世的李世民、乾隆之輩。
五、司馬氏忙于奪取曹魏政權(quán),無暇顧及對其而言毫無威脅的蜀漢
在曹魏看來,相對于蜀漢來說,東吳可能是更大的威脅。所以曹魏沒有把進攻蜀漢當成大的謀略,只是前期由于諸葛亮掌權(quán)又多次主動發(fā)起北伐,因此曹魏方面不得不重視。而在諸葛亮去世之后,蜀漢在缺乏領(lǐng)導能力的劉禪的統(tǒng)治之下,并沒有像前期那樣對曹魏形成威脅。
諸葛亮死后,曹魏的實力更是遠高于蜀、吳。按理說,曹魏這時候可以趁機討伐蜀、吳,進而統(tǒng)一全國。然而,曹魏卻沒把重心放在統(tǒng)一上,而是把更多精力都放在爭奪朝堂權(quán)力上了。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有當皇上的野心,卻從來沒有主動對蜀漢發(fā)動過進攻。這也讓劉禪有機會在朝堂施展他的權(quán)力安排,穩(wěn)坐西南地區(qū)。
總評:
劉禪雖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也絕不是后人眼中所謂的十足的昏君,也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劉禪之所以能在諸葛亮死后依然在位31年,其實跟諸葛亮前期所鋪的平坦之路很有關(guān)系。
加上劉禪也是一個懂點“帝王之術(shù)”以及能夠愛民如子的皇帝,所以他可以仍然在位31年。而蜀國滅亡之后,他說的“樂不思蜀”,其實就是為了明哲保身,否則天天把“我要復國、推翻曹魏政權(quán)”的話掛在嘴邊,他就能獨善其身?
另外,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諸葛亮就是一個赤誠的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樣的忠臣,值得我們后人尊重和緬懷。那么,你還會認為劉禪是一個什么能力也沒有的昏君嗎?
諸葛武侯死后,劉禪依然能當近30年君王主要就是靠著劉備給他留下的基業(yè)。蜀漢政權(quán)建立在現(xiàn)在的四川地區(qū),這個地方易守難攻,雖然諸葛亮和姜維多次北伐,都沒有拿下中原這個地區(qū),但是魏國和東吳也沒有絕對的實力能夠統(tǒng)一天下。三國這個平衡局面沒有任何一方能夠打破,蜀漢政權(quán)能夠存在這么長時間,也是因為諸葛亮和劉備當時給劉禪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如果只憑著劉善的個人能力,那么說政權(quán)恐怕早就滅亡了,他真的應(yīng)該感謝他自己的父親劉備和他的亞父諸葛亮。
諸葛亮和姜維多次北伐進攻魏國的地盤兒。但是魏國都沒有主動的去攻打蜀國,就是因為他們想發(fā)展壯大自己,等到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就可以一擊取勝,直接拿下蜀國的所有地方,這也是他們制定的戰(zhàn)略目標。這個戰(zhàn)略目標和蜀國的戰(zhàn)略目標是完全不一樣的,魏國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他們有的是時間等,但是蜀漢政權(quán)無論是人口還是土地資源方面都是三國中最少的。隨著時間的增長,蜀漢的實力會越來越弱,魏國會越來越強大。
諸葛亮和姜維的多次北伐行動沒有讓蜀漢政權(quán)變得越來越強大,反而走向了沒落之路。當時魏國內(nèi)部有很大的矛盾,司馬家族和曹氏政權(quán)在政治斗爭已經(jīng)愈演愈烈,最后是以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nèi)〉昧俗詈蟮膭倮?。司馬懿在發(fā)動政變之后,需要穩(wěn)定魏國的內(nèi)部發(fā)展。然后他才能放開手去收復蜀漢政權(quán)??上У氖撬抉R懿的有生之年沒有看到這一天。
司馬昭繼承了司馬懿的遺志。司馬家族基本上已經(jīng)穩(wěn)定了內(nèi)部,這個時候可以主動進攻蜀國了。
劉禪一生當中,影響最大的那個人,是諸葛亮。作為諸葛亮精心培育多年的學生,怎么會傻呢?劉禪不但不傻,并且精通帝王之術(shù)。蜀國滅亡后的種種丑態(tài),不過是他掩飾自身,躲避災(zāi)禍的手段罷了。
劉禪在諸葛亮死后,為何能掌權(quán)三十多年,在位期間國家穩(wěn)定,始終沒有出現(xiàn)權(quán)臣?為何蜀國滅亡后又能安穩(wěn)渡過余生?
許多答主都結(jié)合歷史講了許多精彩觀點,今天我換個角度,從諸葛亮對劉禪的教育方式來談?wù)勥@個問題。
劉備臨終之際,將劉禪召到身邊,告訴劉禪:“朕開始不過是拉肚子,病情不怎么嚴重。可后來病情嚴重,引發(fā)其他的病癥,現(xiàn)在大概已經(jīng)沒有痊愈的可能了吧。不過古人就說,年過五十不算夭折,朕已經(jīng)六十多了,沒有什么遺憾了,只是不放心你們兄弟幾個。之前,諸葛丞相曾經(jīng)來信告訴朕,說太子很聰明,有器量,遠遠超過期盼。如果你真的能夠如丞相所說,那朕也就沒什么擔憂的了。你要好好努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只有如此,才能夠讓眾人臣服,做一個好君王?!?/p>
之后,劉備提到了對劉禪的教育問題。先是說了自己的態(tài)度,“你父親我福德薄,你不必效仿我。你尋常時可以讀讀《漢書》《禮記》,閑暇時可以看看諸子學說,以及《六韜》《商君書》,可以增加你的智慧?!比缓筇岬搅酥T葛亮的教育觀念,“聽說丞相在百忙之中,親手為你抄寫了《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幾種書,讓人給你帶過來,可惜半路上丟失了。你可以再求丞相給你一份。”之后,劉備又叫來其他幾個兒子,交代他們,在自己死后,你們兄弟都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丞相,好好輔佐丞相。
對于諸葛亮開的這個書單,歷代有不少學者有不同意見。在儒家學者看來,君主治理天下,自然應(yīng)當以仁義為主,應(yīng)該多看看《五經(jīng)》之類的典籍。像劉備,就告訴劉禪,應(yīng)該多讀讀《漢書》《禮記》?,F(xiàn)在,我們常認為歷代史冊中,寫得最好的是《史記》,其實,在古代正統(tǒng)學人看來,《漢書》的成就要大于《史記》,而其中最讓人稱道的則是對道德禮儀的尊崇?!妒酚洝?,則有著濃重的個人情感色彩。一些人批評《史記》為“謗書”,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禮記》則是《五經(jīng)》之中介紹各種禮義最全面的著作,是古代帝王的必讀書。
《六韜》相傳是西周姜子牙所作,專門講述排兵布陣,調(diào)兵遣將之道,《商君書》則是法家代表商鞅的作品,強調(diào)以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作為君王,身在亂世,一方面要講求禮義,收攬人心;另一方面卻也必須講求兵事,在戰(zhàn)場上取勝,而駕馭部下,管理天下,又需要推行法治。應(yīng)該說,劉備給劉禪推薦的書目很全面,相對諸葛亮推薦的書目則有些“偏激”。
諸葛亮沒有推薦《漢書》《禮記》,而添加了法家代表作《申子》《韓非子》《管子》的作品。《申子》看重外表與實際的區(qū)別,《韓非子》看重以法治國,以術(shù)御下,《管子》則宣揚權(quán)衡利弊,進取退讓以維系權(quán)力的平衡。
一些學者對諸葛亮開的這個書單大加贊賞。宋代的學者唐庚就認為,歷代君王撥亂反正,都要有很好的智謀權(quán)術(shù)。后主劉禪,乃是平庸軟弱的君主,以仁義教導,只會加重劉禪的缺點。所以劉備也希望劉禪多看看講究兵法軍事的《六韜》講究法治的《商君書》,只不過諸葛亮更切實際,針對劉禪的弱項,加重法家思想的教育,讓劉禪多懂得一些權(quán)謀之術(shù)。對那些空談仁義的腐儒,唐庚表示不屑一顧。
劉禪也能在諸葛亮去世之后,掌控蜀漢政權(quán)三十余年,諸葛亮教育的效果,也算不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7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