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生心思都用在了政治上,為什么留下的只是千古罵名?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明讓國力達(dá)到頂峰,為何雍正還會留下千古罵名?
今天小編繼續(xù)和大家聊歷史,說到清朝的皇帝很少有人勤奮能夠比得上雍正,作為十分有雄心的皇帝,雍正一生都在為改革奔走。
清史稿上曾經(jīng)有過統(tǒng)計,康熙末年,國庫的銀子已經(jīng)不足以支撐一年的開支,等到雍正末年,國庫中的銀子已經(jīng)達(dá)到盛世的水平。
但從這點來看,雍正應(yīng)該算得上明君,為何在歷史中,雍正留下的只是千古罵名?雍正挨罵和他推行的政策分不開。
他推行的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雖然減輕了農(nóng)民的負(fù)擔(dān),但卻大大損害了地主的利益,要知道從唐代以后,國家的主體是地主,無數(shù)皇帝對于地主階級只能籠絡(luò),很少有人會做出損害地主利益的事情。
即使是貧農(nóng)出身的朱元璋,對待地主的問題上,也是持籠絡(luò)的態(tài)度,畢竟地主關(guān)系著王朝的根基,沒人敢輕舉妄動。
其實雍正也不想觸及地主利益,只是任由這樣發(fā)展下去,只能亡國,匡扶朝政,總要有人去做。
很明顯雍正便做了這件事,雖然他的新政為康雍乾盛世打下基礎(chǔ),但也徹底得罪地主階級和天下的讀書人,即使雍正身為九五至尊,也難以堵住悠悠之口。
古人曾說,眾口鑠金,積累銷骨,在無數(shù)讀書人的編排下,在地主的推波助瀾下,雍正被塑造成暴君的形象,弒父奪位,殺弟殺子。
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播下,雍正留下千古罵名,用現(xiàn)代眼光來看,雍正的改革對于清王朝來說,只有利沒有弊,若非雍正的改革,恐怕清朝根本不能綿延后世。
至于所謂的康雍乾盛世,更是不會出現(xiàn),因為雍正的改革觸及到地主和讀書人的利益,在這些人的編排下,雍正留下了千古的罵名,畢竟史書是由候人書寫的,有時候,史書的主觀性很強(qiáng)。
我為大家?guī)碛赫墓适?,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清朝最輝煌的時候的便是如日中天的康乾時期,這一段時期也是近代中國史上最后一個鼎盛時期了,這個時期被后世稱為“康乾盛世”??登直闶侵傅目滴鹾颓晌换实?,兩位皇帝執(zhí)政期間有60余年,夾在他們中間的雍正卻沒有他們政績那么耀眼,但是他的能力卻不輸這對“祖孫”我們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雍正王朝就沒有后來的康乾盛世,但是雍正在位時期得罪了不少文人墨客,所以民間關(guān)于他的緋聞頗多。
雍正臨死除掉一人,令乾隆坐穩(wěn)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世人皆知,康乾盛世是清朝最為輝煌的時候,萬朝朝貢,世人敬仰,之后便將這一時期的功勞全部歸結(jié)到了康熙,乾隆兩位皇帝身上,但是事情本身,雍正作為這一時期的關(guān)鍵人物,在促成這一盛世方面做出了自己該有的成績。
康熙末年,康熙不在像年輕的時候行事果斷,在政事上采用“仁政”的形式,讓各位官員以及皇子都非常的慶幸,在皇宮之中,各位皇子也是爭相勾結(jié)高官,促成自己的幫派進(jìn)行奪嫡之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雍正皇帝脫穎而出,成為了新王。
雍正皇帝在位的12年里,幾乎是終年不休,將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朝政上面了,可以被評為清朝皇帝里面的“勞?!保宄惨虼俗兊母拥膹?qiáng)大,當(dāng)他的兒子乾隆繼位的時候,交到他手里便是最鼎盛的清王朝。
但是在百年之后,雍正皇帝卻無辜地背負(fù)了很多罵名,就比如說非?;鸬摹皞魑皇录薄八酪蛑i”更有甚者寫出“殺子一事”。而這件事情就是今天所要提及的賜死一人,雍正將他賜死之后才保證了自己的皇子在位的60年里相安無事,自己卻因為這件事情背負(fù)了千古罵名,而被賜死的這個人就是雍正的三兒子弘時。
桀驁不羈的弘時
弘時的母親出身十分的高貴,在雍正皇帝還沒有上位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王府中的福晉,齊妃李氏一共生了四個孩子,被雍正選入宮后一路飛升到妃子,從這一路來看,雍正非常的喜愛李氏,弘時是雍正的三兒子,但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夭折的比較早,從而弘時便是當(dāng)時入選太子的最佳人選,但是為什么最后卻被雍正皇上賜死呢?
《清史》這本書中曾明確記載,在乾隆上位之后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哥哥的:為兄一生行事頗為不羈,年少無知,性情十分放縱。
不難看出,弘時作為皇子為人處世方面十分的桀驁不羈。弘時的母親出生高貴,自己又是皇子中最大的一個,自然行事不知低調(diào),這也就是他為什么桀驁不馴的原因。自己的父親還在位,就顯現(xiàn)出想要占位的行為來,自然不受雍正皇帝的待見。
弘時也是對于皇位十分的惦記,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傳統(tǒng)來說,他被立為太子是早晚的事,但是他怕這其中會出現(xiàn)一些變數(shù),便對自己的兄弟弘歷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這些事情后來也被傳到了雍正的耳朵里。因為雍正在早年間也經(jīng)歷過,皇子奪權(quán)的事情。所以他對皇子之間的爭斗十分的厭惡,所以才會如此對待弘時。
1723年,雍正悄悄地將弘歷立為太子。這時的弘歷剛剛9歲,而弘時卻是而立之年,不管在任何方面都完勝于弘歷,但是雍正卻沒有將他立儲而是跨過了他選擇了弘歷。
雍正讓弘歷作為儲君這件事情一直沒有公開,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弘時從父親的種種事跡中看出了父親對皇四子的用意。恰逢那日是皇祖父康熙帝的忌日,雍正忙于朝政無空祭拜,便委托給了皇四子弘歷代為祭拜,從這件事中弘時充分的看出了自己父親對弟弟的期望,自己也從中看出了自己無緣太子之位。
雍正皇帝
弘時做事沒有章程,在雍正五年的時候犯下大錯,雍正當(dāng)即就削除了他的宗籍,將其禁足在王府之中不得出門。削除宗籍這件事情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趕出家門,不在承認(rèn)你是我兒子的事情,被削除宗籍的弘時也再也沒有機(jī)會去爭奪太子之位。弘時在經(jīng)歷了被父親趕出家門的事情之后,心思衰退,得了一場重病,年僅24歲便離開了人世。在他去世之后,民間流出緋聞?wù)f道,皇三子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皇上秘密賜死的。
事已至此,弘時當(dāng)時是生病而死還是被自己的父親處死,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因為繼位的幾位皇帝擔(dān)心這件事情會對雍正皇帝的的生涯帶來負(fù)面影響,也派專人去修改了清朝史籍,將弘時的事跡淡化甚至是抹去,但是之后依然有人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雍正皇帝在歷史上背負(fù)著殺子的罵名,乾隆卻穩(wěn)坐在雍正給予他的皇位上,相安無事的度過了60年。雍正皇帝一生都奉獻(xiàn)給了清王朝,還為自己的兒子打下了非常深的根基,最終成就了康乾盛世,自己卻背負(fù)著殺子罵名,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雍正的德行其實是足夠的,在清朝的帝王之中,屬于名列前茅的,因為他是勤勤懇懇治理天下的。雍正被很多人反對,是因為他觸動了貴族階級和士紳階級的利益,被很多人抹黑,特別是以儒家為代表的文人,他們抹黑雍正更加的賣力。
雍正在剛繼位的時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特別是其他皇子和地主豪紳們,都不希望他接替康熙的職位,因為他一上位,很多人的利益就要減少。正巧康熙帝駕崩之前,喝了雍正給他熬的人參湯,不少人都說雍正得位不正,是他謀害了父親。后來雍正罷免十四皇子的職位,并讓他去皇陵思過,德妃得知之后突然就病死,又有人出來指責(zé)是雍正逼死自己的母親。
而且其他皇子也對雍正不滿,內(nèi)心充滿嫉妒,想要抹黑雍正。但是雍正剛繼位的時候并沒有找他們算賬,反而以德報怨的對其他皇子進(jìn)行安撫,然而八皇子卻不領(lǐng)情,四處散播謠言,抹黑雍正的名聲,于是雍正忍無可忍的對皇子們進(jìn)行了清算,于是雍正背上了殺父、逼母、殺兄的諸多罪名。
而如此多的人反對他,最為關(guān)鍵的是他觸動了讀書人的利益。因為之前讀書人是不用出徭役的,但是雍正取消了他們的高等待遇,得罪了讀書人,于是大多數(shù)的文人都開始對雍正不滿,想辦法通過文字和思想傳播來抹黑他,不明真相的人自然會跟風(fēng)反對雍正。
但是無論別人如何抹黑,事實是不會改變的,雍正一生為了百姓操勞,強(qiáng)行把清朝的發(fā)展往上提升,他的功績不可磨滅。
雍正的確背負(fù)了罵名,但是歷史的真相是:他根本就沒有殺死自己的三兒子,他一直被冤枉了。
其實雍正并沒有殺死自己的三兒子,它的三兒子是自然死亡的,這一切都不能怪雍正啊。人們已經(jīng)誤會了雍正兩百多年了,其實雍正沒有心狠手辣到這個地步,會要殺死自己的兒子。
雍正完全沒必要這么做,因為雍正在上位之后就開創(chuàng)了一種制度,那就是秘密的立儲。這種制度就是皇帝自己親自選下繼承他皇位的人,并且寫在紙上一式兩份,一份藏在皇帝自己的身上,還有一份就藏在皇帝平時上朝的時候的宮殿牌匾的后面。
至于為什么會創(chuàng)意這種制度,是因為雍正這個皇位得來不易,他很早的時候就明白:帝王家族爭權(quán)太過于殘忍了,他不希望自己的三個寶貝兒子也要因為這樣的事情而互相殘殺。所以他發(fā)明了這樣的制度。
為什么說我們冤枉了雍正呢?是因為他的三兒子,其實是自然死亡,并沒有被雍正所毒害死。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雍正秘密毒死兒子的畫面也是后來編造的。但是不可否認(rèn)的是雍正的確處罰過他的三兒子,但是并沒有毒死他。
雍正會處罰三個兒子的理由,真是因為雍正對自己的二兒子太過于好了,只要是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他就是下一任皇帝,因此他的三兒子表現(xiàn)出非常的不滿,胡作非為,無理取鬧。最后雍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處罰了他。但處罰雖然比較嚴(yán)厲,也不至于要置三兒子于死地的地步。所以雍正根本沒有殺死自己的兒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8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