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話說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找諸葛亮商討御敵之策。周瑜問孔明:“水上交戰(zhàn)應(yīng)該以哪種武器最好。”孔明答到:“水上交戰(zhàn),應(yīng)以弓箭為好。”周瑜想刁難孔明,便說到:“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fù)責(zé)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辭?!?/p>
諸葛亮說:“既然是都督委托,那孔明當(dāng)然照辦。但就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
周瑜問道:“十天造得好嗎?”
諸葛亮說:“既然我們與曹軍跟快就要交戰(zhàn)了,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p>
周瑜接著問到:“那先生預(yù)計幾天可以造好?”
諸葛亮回答到:“只要三天即可?!?/p>
周瑜有點不屑地說:“軍情緊急,先生可不能開玩笑?!?/p>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倘若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周瑜很激動,于是便立刻叫諸葛亮當(dāng)著眾人的面立下軍令狀,又?jǐn)[了酒席招待他。
諸葛亮繼續(xù)說到∶“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敝T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后來的結(jié)果我們就知道了,孔明帶著魯肅,乘著早就布滿草人的船,趁著大霧天去曹軍營地叫陣,曹軍不敢追擊,只是讓弓弩手放箭。最后孔明滿載而歸,所得箭十多萬支,周瑜見到頓時稱贊他為神人。
當(dāng)然了,這只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里的一段故事,并不能當(dāng)作是正史來看。但我們暫且不論故事真假,我們就來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為何不放火箭呢?如果放的是火箭,那射到孔明的船上不就能將其給點燃了嗎?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在古代戰(zhàn)爭中用火攻的方式已經(jīng)不算什么稀奇事了,但是在運用得好的情況下,往往能改寫整個戰(zhàn)局,乃至天下的局勢。但是,俗話說:“水火無情”,如果運用得不好,那必然是引火自焚。再者,想要運用好火,是極其不容易的。那么究竟有多難呢?
在《孫子兵法》中記載: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 四曰火庫, 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fā)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fēng)起之日也。”
我們從孫子的話中可以得出,火攻的主要對象有五個,分別為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這里的“火人”實際上就是士兵和營盤,比如火燒赤壁就是典型。其他的四種,就燒掉敵軍的輜重,武器準(zhǔn)備等等。
從這里來看,曹操似乎也有放火箭的理由。但是放火也是要具備一定要求的。
孫子說過:“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fā)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fēng)起之日也。”
如此看來,想要放火必須有這四個要求:
第一,天氣要干燥;
第二,敵軍的營房是竹子或者茅草等易燃物;
第三,敵軍的物質(zhì)相對集中;
第四,若敵人營房附近有草叢和灌木的話就順風(fēng)燒毀。
所以,就當(dāng)時的情況來看的話,首先是天氣起霧,比較濕潤,不利于火的擴散;所以,如果射出去,還不知道射中敵軍戰(zhàn)船的時候還有沒有燃。再者,曹軍只是聽到敵軍的戰(zhàn)鼓和叫陣聲,并未看到敵軍戰(zhàn)船,在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下,曹軍也自然不會射火箭。再者來看,古代的火箭,并不是像我們看影視劇中的那樣,直接射一支箭頭帶有火的箭。古代的火箭,是“油箭”和“火箭”的配合。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使用火箭的時候要先射一支“油箭”,也就是要包一小瓢油在箭頭上,射出去以后,油就灑在了墻上,然后再射一支火箭去將其點燃,最后再射油箭去給它實行“火上澆油”,這才是射火箭的步驟。曹軍連敵軍都看不到,怎么射火箭呢?
所以,總的來說,曹軍選擇射一般的箭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射火箭的要求太高,在當(dāng)時很不適用。所以就有一些史學(xué)家說,曹操不是不放,是不能放!畢竟放出去也沒多大用!你們怎么看呢?
諸葛亮“草船借箭” 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一大經(jīng)典之處,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無比高超的智慧和膽識,去到曹營水寨門口“借箭”,最后共取得十多萬支箭,滿載而歸。但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問:“曹操如此聰明,為何寧肯白白浪費這十萬支箭,都沒想過射火箭呢?”
難道,真的是曹操愚蠢嗎?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曹操是否真的愚蠢!
諸葛亮——劇照
草船借箭的背景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為了打壓諸葛亮,便讓他在十日之內(nèi)趕制十萬支箭,以備作戰(zhàn)時使用。但諸葛亮卻說:“曹操大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只需三天便可以完成十萬支箭的制造?!?/p>
周瑜聽后,心中暗喜,當(dāng)即便讓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因為在他看來,諸葛亮是絕對不可能在三天之內(nèi)制造出這十萬支箭的,而只要制造不出來,他就有了處決他的理由。為了保險起見,周瑜還時不時讓魯肅去諸葛亮營中打探消息,并且還讓工匠們故意怠工,目的就是要置諸葛亮于死地。
周瑜——劇照
但是,諸葛亮可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 ,他當(dāng)然知道周公瑾是故意害他,不過他也算出了三日后江面上必定有大霧出現(xiàn),于是便叫魯肅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配置有三十名士兵,船只全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第三日夜里四更時分,諸葛亮與魯肅一同前去曹操水寨“借箭”。
在逼近曹操水寨的時候,諸葛亮讓船一字排開,并讓士兵擂鼓叫陣。此時江面上霧氣彌漫,根本難以看清敵軍數(shù)量,曹操擔(dān)心中敵人埋伏,于是便下令各營士兵不要出戰(zhàn),只需要用箭射住即可。隨后,曹營約一萬名射手一同前來江邊,萬箭齊發(fā)。不一會兒,諸葛亮所帶來的二十條船便插滿了箭,總計十多萬支。周瑜感到江邊看到此景后,不由心生敬佩。
草船借箭
曹操為何不射火箭?我們知道,曹操在得知這是諸葛亮的計謀之后,悔恨不已,想派船去追,但諸葛亮順風(fēng)順?biāo)?,已?jīng)行駛了20余里,想要追也追不上了。由此來看,曹操向諸葛亮草船射箭是處于順風(fēng)狀態(tài),既然如此,為何不射火箭呢?
如果射的是火箭的話,那么船上的草人不就會燃起來了嗎?這樣一來,諸葛亮不就是無路可逃了嗎?其實并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簡單!
曹操——劇照
根據(jù)《孫子兵法》中的記載,火攻的對象一般來說有五個,即: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
所謂“火人”實際上指的是燒毀敵人的營盤、燒殺兵卒,關(guān)于這一點,在三國中,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就是典型的例子;“火積”則是燒毀敵人的器材和糧草等;“火輜”就是指燒毀敵人輜重;“火庫”則指的是燒毀敵人的倉庫;“火隊”則是燒毀敵軍的運輸隊(有多種解釋)。但如果想要實施火攻的話,是得具備很多條件的。
首先來說就是天氣要干燥,還有易燃的材料,再有就是要順風(fēng)。很顯然,此時江面上的天氣并不干燥,曹操想要用火攻,只具備后兩個條件。此外,古代打仗時所射的火箭,并非將箭頭弄燃就可以了,正確的火攻方式是這樣的:在射火箭的時候,士兵們先是包一小瓢油在箭頭上,然后射在敵軍的城樓或者是戰(zhàn)船上,等箭一撞上去,油就濺出來了,然后士兵再射一支火箭去引燃它;之后再射一支“油箭”去進(jìn)行“火上加油”。如此才是正確的射火箭的方式!
所以總的來看,曹操想要在一個大霧天用火箭射殺敵人,是不具備條件的。我們暫且不說天氣是否干燥,在大霧天目標(biāo)非常不清晰,射火箭的話,需要準(zhǔn)備,時間成本相對比較高,沒有直接拿著箭就射純粹。再有就是,這火箭射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引燃,所以干脆就直接射箭了!這樣看來,其實曹操并不愚蠢!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什么不放火箭攻擊
諸葛亮的謀略讓人們津津樂道,而他使用草船借箭的策略更是廣為傳頌。然而,有人對這一策略提出了質(zhì)疑:曹操為什么不放火箭燒掉草船呢?
事實上,諸葛亮早就預(yù)料到了這一點。他之所以敢向周瑜夸下???,說只要三天便能造齊10萬支狼牙箭,并為此立下了軍令狀,就是因為他早就通過觀察天象,知道第三天黎明,赤壁江面會起東風(fēng),下大霧,因此想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妙計。
當(dāng)時的諸葛亮認(rèn)為,曹操并不敢這樣做,因為他深知曹操的謀略也并不簡單。雖然在謀略方面,曹操比諸葛亮反應(yīng)遲鈍一些,但在其他方面并不比諸葛亮差。
此外,曹營在江面上相互連接在一起,如果曹操向諸葛亮的草船放火箭,他就不擔(dān)心敵船一旦著火,反倒趁著風(fēng)勢與他的軍營同歸于盡嗎?
在赤壁之戰(zhàn)中,諸葛亮的謀略和膽識讓人們佩服,但曹操的應(yīng)對也十分巧妙。歷史上的曹操被譽為“事后諸葛亮”,可見他也是一位謀略高手。無論是當(dāng)時的草船借箭,還是赤壁之戰(zhàn)的整個謀略,都體現(xiàn)出了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獨特魅力。
因此,諸葛亮敢于提出借箭的計策,是因為他深諳曹操的性格和心理。諸葛亮知道曹操是一個善于思考和策劃的將領(lǐng),他會考慮到各種可能性,并會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
曹操并不是一個盲目的人,他不會讓自己陷入到不利的局面中。另外,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計策還有一個關(guān)鍵的因素,那就是孫權(quán)的支持。
在這次戰(zhàn)役中,孫權(quán)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他提供了糧草和兵力,并且積極協(xié)助諸葛亮和周瑜的作戰(zhàn)。正是因為有孫權(quán)的支持,諸葛亮才能夠?qū)崿F(xiàn)他的計劃,而曹操也不敢輕舉妄動。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計策并不是簡單的運用兵法技巧,而是深刻的洞察敵情,充分利用情報和資源,同時依靠巧妙的談判和聯(lián)合行動。
這一計策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獨創(chuàng)性和高明性,更是因為它符合歷史和現(xiàn)實的客觀規(guī)律,并能夠在實際的戰(zhàn)斗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8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陰城公主是什么樣的人史上最大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