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丘行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兵征討王世充,與王世充在邙山展開決戰(zhàn)。
戰(zhàn)前,李世民為試探敵軍虛實,僅率數(shù)十精騎沖進敵陣,勢不可擋,殺傷甚多。然而,當李世民實現(xiàn)意圖,決定殺回軍營時,卻不幸被長堤所阻。敵軍一擁而上,眾部下被亂兵沖散,只剩下李世民孤身一人,危如累卵。
這時,敵軍開始向李世民射箭,李世民的戰(zhàn)馬被箭射傷,這一下,李世民更是突圍無望。正當驚慌失色時,不遠處已有幾名敵軍迎面追來,眼看著便要殺到李世民跟前。如果不出意外,李世民即將成為王世充的戰(zhàn)俘。
這該如何是好?李世民的腦子正在飛快地運轉(zhuǎn),但他很快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徒勞,自己已經(jīng)成為敵軍的甕中之鱉。若想脫身,除非神助。
千鈞一發(fā)之刻,神果然將領(lǐng)!在李世民眼中,當時的丘行恭就如神兵天將下凡,彎弓搭箭,箭無虛發(fā),將追擊的敵軍射得連連后退。
丘行恭者,原籍河南洛陽,后隨父丘和遷居郿城(今陜西郿縣),有勇力,善騎射,于四年前投奔唐朝,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此次試探王世充軍情,丘行恭與李世民同往,當李世民陷入危難時,忠心護主的他立馬轉(zhuǎn)掉馬頭,折回來支援李世民。
丘行恭將李世民戰(zhàn)馬所中之箭扒出,然后將自己的戰(zhàn)馬讓給李世民,手執(zhí)長刀,大聲呼喊,威震敵陣,并一連斬殺數(shù)名敵軍,護送李世民安全抵達唐營。
可以說,丘行恭對李世民有救命之恩。如果沒有丘行恭,李世民的結(jié)局可想而知。李世民也因而對丘行恭十分信任,視為心腹。玄武門之變,作為李世民心腹的丘行恭自然是參與者,因“隱太子誅,以功擢左衛(wèi)將軍”。
李世民坐穩(wěn)天下后,貞觀十七年(643年),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著名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nèi)繪畫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按說,既救過李世民,又參與玄武門之變,丘行恭也因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事實出人意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并無丘行恭之名。
那么,功勞赫赫的丘行恭為何沒入凌煙閣呢?
有人認為,丘行恭生性嚴酷,官場同僚都對他極為忌憚,他也多次因手段殘酷而遭彈劾免職(行恭性嚴酷,所在僚列皆懾憚之,數(shù)坐事解免),因此不能入凌煙閣。
不過,于凌煙閣圖畫功臣畫像,完全是李世民一人做主,只要李世民認為丘行恭合適,生性嚴酷又有何問題?事實上,丘行恭雖然生性嚴酷,但并沒有觸犯李世民的忌諱,更不可能因同僚的打壓而引發(fā)李世民對其不滿。丘行恭雖然多次免職,但不過是李世民為平息眾怒的權(quán)宜之計,每次丘行恭,不逾月便官復原職(太宗每思其功,不逾時月復其官)。
丘行恭之所以沒入凌煙閣,不是性格和人品的問題,而是他有一致命弱點——缺乏軍功。凌煙閣功臣榜上的武將,無不是大帥之才,而丘行恭只是李世民部下的跟班,雖然忠心耿耿、勇猛無比,但只能起到保鏢隊長的作用,自然無法與凌煙閣功臣相提并論。李世民雖然偏袒丘行恭,但在這件事上卻不敢糊涂,所以沒有讓丘行恭入凌煙閣。
凌煙閣功臣是國家功臣,而丘行恭是李世民的功臣,所以,李世民對丘行恭另有表示:詔令鐫刻丘行恭拔箭石雕,立于昭陵(李世民陵墓)闕前,以昭示后世。
晚年尉遲恭十六年不與外界接觸,就是為了打消李世民的疑慮。李世民雖然是一個非常英明君主。但是他也懂得帝王之術(shù),也懂得馭下之術(shù)。尉遲恭在李世民打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功績可以說在所有的武將之中是最高的,因為他曾經(jīng)多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是李世民最近的將領(lǐng)之一。但是立了這么多功勞的尉遲恭,得到的不僅僅是榮耀加身,更多的是君王的猜疑。因為他太了解李世民了,他把握著李世民很多的秘密,尤其是那場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登基稱帝的手段并不光明。法定的繼承人應(yīng)該是太子李建成,是李世民發(fā)動了一場玄武門之變,才奪取了皇位。而尉遲恭在其中也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李世民是不想讓世人知道玄武門之變的具體經(jīng)過和真相的。后來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篡改了歷史,尉遲恭是少有幾個掌握著玄武門之變真相的人,尉遲恭也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主動請辭,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李世民是看出了尉遲恭的心思,雖然很舍不得,但是還是同意了尉遲恭告老還鄉(xiāng)。李世民其實還是很不放心尉遲恭這張嘴,尉遲恭也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所以他回家之后基本上就是閉門不出,不和外人接觸,就是為了打消李世民心中的猜疑。
事實證明李世民還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君王。如果是朱元璋那樣的人物早就把尉遲恭給殺了,尉遲恭掌握著那生命態(tài)度重要的秘密,如果尉遲恭哪天在別人的慫恿之下,把這些秘密公布天下。那李世民可就真的是尷尬了。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心中永遠的痛,他希望把這個秘密一起帶進棺材。
(說歷史的女人——第866期)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助他打天下的功臣宿將,命在皇宮內(nèi)修建凌煙閣,令畫圣閻立本描繪二十四位功臣畫像供奉于內(nèi),以供自己懷舊追思,后世傳頌功德。但有一位名將,他曾舍命救過李世民,但為何沒入凌煙閣呢?因為李世民給他的待遇更高。欲知詳情,本回分解。
李世民戎馬一生,親自指揮的重大戰(zhàn)役有六,即公元618年與薛舉、薛仁杲父子的淺水塬之戰(zhàn),619年平定宋金剛的澮州之戰(zhàn),621年擒獲竇建德、打敗王世充的虎牢關(guān)之戰(zhàn)、洛陽之戰(zhàn)、邙山之戰(zhàn),622年平定劉黑闥的曲周之戰(zhàn)。
在這六大戰(zhàn)役中,李世民披堅執(zhí)銳、身先士卒,戰(zhàn)斗中既有斬將奪旗之勇,又有身臨絕境之險,而每次命懸一線之時,都有忠臣死士舍身相救,如在榆窠之圍,若不是尉遲恭大吼一聲槍挑單雄信于馬下,恐怕這位貞觀天子的首級早就掛在洛陽城頭了。尉遲恭也因救駕有功而位列凌煙閣,僅屈尊于李世民的堂兄李孝恭,武將排名第二位。而同樣坐擁救駕之功的不止尉遲恭一人,他的救駕難度甚至超過尉遲恭,卻被排除在二十四功臣之外。
此人在唐朝歷史上不像秦瓊、程咬金那么婦孺皆知,但要提起他的兒子丘神勣那可是武則天時代令人聞風喪膽的牛掰人物,下文要提到的是這位逼死太子李賢的丘大酷吏的父親,死后追贈荊州刺史、救過李世民性命的丘行恭。
丘行恭出身隋朝將門世家,自幼孔武有力,善于騎射。隋朝末年,丘行恭和嫡兄丘師利在雍州造反,后歸順李世民,即刻官拜光祿大夫。后因戰(zhàn)功卓著,屢次升至右武侯大將軍,冀、陜二州刺史。卒于664年,時年八十歲,陪葬于太宗昭陵。
丘行恭是唐初著名將領(lǐng),一直跟隨李世民四處征戰(zhàn),幾乎參加了攻取長安,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的所有戰(zhàn)役,并與侯君集一起創(chuàng)建了消滅高昌國的不朽戰(zhàn)績而受封天水郡公;他在政治上參與玄武門事變,“隱太子之誅也,行恭以功遷左衛(wèi)將軍”(《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就其軍政功績來看,絕對是李世民的鐵桿粉絲和股肱之臣。
“計狠莫過絕糧,功高莫過救主”,對于李世民來說,丘行恭最大的功勞亦是如此,此事發(fā)生在621年討伐王世充的邙山之戰(zhàn)。
喜歡單田芳的朋友們都知道,《隋唐演義》里的秦王李世民有個怪癖,總喜歡單人獨騎瞭探敵營,幾次險遭單雄信、尉遲恭等人活捉,其實演義里所講的故事并非全是徐茂功等人的謀略,而與歷史上真實的李世民性格完全相同,李世民膽氣過人,作戰(zhàn)往往身先士卒,正所謂主帥舍命、萬夫盡隨,這也是他所率領(lǐng)的軍隊所向披靡的原因之一。
此次也不例外,李世民只帶丘行恭一員大將和數(shù)十名親兵前來瞭營,偷偷地躲在遠處看兩眼得了唄,嗨不!咱們這位秦王殿下不但大搖大擺地站在王世充的營前一箭之地,馬鞭一指:“秦王在此!”敵軍或許是被李世民的氣勢所震懾,要么就是覺得其中有詐,任憑李世民狂妄地叫囂罵陣,竟無人敢出營廝殺。李世民見敵軍可欺,竟然扔掉馬鞭,縱馬搖槍殺入敵營。
李世民憑什么有這么大膽子,竟敢?guī)ьI(lǐng)幾十人去踹萬馬軍營?他所依仗的是胯下的寶馬良駒“颯露紫”---一匹突厥進貢的紫色駿馬,疾如飛燕、快如閃電。李世民飛馬闖入敵營,竟然銳不可當,所向披靡,但颯露紫實在太快了,把丘行恭和親兵們甩出老遠。當李世民沖到一道土堤的時候,敵軍亂箭射來,颯露紫胸部中箭,轟然倒地,敵兵涌上來,李世民力不能支,危急時刻,丘行恭飛馬趕到,揮動斬馬刀殺散敵兵,把自己的馬讓給李世民,自己一手揮舞斬馬刀,一手牽著受傷的颯露紫,掩護李世民艱難地殺出重圍。“行恭於御馬前步執(zhí)長刀,巨躍大呼,斬數(shù)人,突陣而出,得入大陣”(《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八》)
丘行恭和尉遲恭同樣坐擁救駕之功,除了救駕之外,二人所立戰(zhàn)功也是半斤對八兩,分不出太多高低上下,二人又同時參與了玄武門事變,可憑什么尉遲恭上了凌煙閣,而丘行恭連根毛都沒沾上?尉遲恭榜上有名,這得說人家大老黑不但功勞大,而且善良忠厚、人緣好,沒有政治污點。而丘行恭落榜凌煙閣的關(guān)鍵之一,首先敗在人品上。
丘行恭自恃救駕功高蓋世,對同僚無理傲慢,把誰都不放在眼里,同僚們大都不與其一般見識,或懼怕、或忍讓,惹不起總躲得起吧?“行恭性嚴酷,所在僚列皆懾憚之。”(《舊唐書》)但是一旦你老丘有把柄落到我們手里,嘿嘿,看你的哈哈笑不說,在皇帝面前再腫上你幾句,也夠你姓丘的小子受的……終于不負備受丘行恭欺凌的大臣們所愿,機會來了,丘行恭犯法了,奏他一本的時候到了。
在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但是“多妻”也是受法律保護的、有嚴格等級劃分的。正房是眾多小妾當仁不讓的大姐大,小妾們除了生前聽命于正房之外,死后也得任從正房之子(嫡子)安葬,哪怕是小妾自己親生的兒子也無權(quán)過問。這是有法律依據(jù)的,如果小妾的兒子不服從嫡子(正房的兒子)安葬生身母親,就是犯了違反綱常的忤逆不悌之罪,是要坐牢的。
丘行恭是其父丘和的小妾所生,母親去世后,丘行恭因與嫡兄丘師利爭搶埋葬母親,而與嫡兄發(fā)生爭執(zhí),自家兄弟關(guān)上門怎么吵都行,可偏偏鬧的沸沸揚揚,被他得罪過的大臣抓住把柄告到法司,李世民不得不依法剝奪了丘行恭的爵位、罷了他的官“貞觀中,坐與兄爭葬所生母,廢為民”(《新唐書·卷九十·列傳第十五》)。雖然幾個月后,李世民念其有功,丘行恭又得以官復原職,但為母盡孝是人之常情,本該睜一眼閉一眼的小事,卻被同僚依法彈劾,可見丘行恭的人緣混的有多差。
李世民一向奉行以仁治國,但丘行恭的又一次行為違背了李世民的治國方略,也是造成丘行恭落榜凌煙閣的直接原因。
“右武侯將軍丘行恭探蘭成心肝食之;上聞而讓之曰:‘蘭成謀反,國有常刑,何至如是!若以為忠孝,則太子諸王先食之矣,豈至卿邪!’行恭慚而拜謝?!保ā顿Y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六》)
643年,代州都督劉蘭成謀反,唐太宗命丘行恭平叛,抓住劉蘭成后令將其腰斬??汕鹦泄О褎⑻m成腰斬之后,竟然挖出他的心肝當點心下酒吃了,美其名曰“嫉賊如仇、代主泄恨”。溜須拍馬的嘴臉昭然若揭,這也嚴重違背了唐太宗以仁治天下的政治方針,李世民大怒:“劉蘭成謀反有罪,國家自有規(guī)定的刑罰處置,何至于如此!如果以此來表示忠孝,則應(yīng)該是太子和諸親王先吃,又豈能輪到你呢?”李世民的言下之意“你算老幾?”
丘行恭的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凌煙閣是不會給他這種殘酷暴力、 *** 阿諛之徒留下一席之地的。
可李世民畢竟是深感丘行恭當年救駕之恩的,既然進不了凌煙閣,那就給他換個地方吧……
李世民戎馬一生,愛馬如命,尤其對他所指揮的六大戰(zhàn)役中騎乘的六匹駿馬感情至深,遂令閻立本、閻立德在自己昭陵闕下祭殿兩側(cè)的廡廊里,塑造六匹駿馬浮雕,希望自己百年以后,仍有它們?nèi)找古惆?,它們是:拳毛騧(曲周之戰(zhàn))、什伐赤(洛陽之戰(zhàn))、白蹄烏(淺水塬之戰(zhàn))、特勒驃(澮州之戰(zhàn))、青騅(虎牢關(guān)之戰(zhàn))、颯露紫(邙山之戰(zhàn)),世稱“昭陵六駿”。
六駿浮雕唯獨“颯露紫”是人馬合一的,那個胡須卷曲、相貌威武、身穿戰(zhàn)袍、頭戴兜鍪、腰佩斬馬刀和箭囊,作出俯首為馬撥箭姿勢的將軍就是丘行恭,李世民用這種以石刻雕像陪葬的方式褒獎丘行恭,也算是給他加了一頂凌煙閣之外的無冕之冠吧。
?
“昭陵六駿”現(xiàn)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四駿(另兩匹是復制品),不幸的是,另外兩駿在清末民初的時候被走私到國外,“颯露紫”就在其中,與“拳毛騧”一起,現(xiàn)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挑選一千多精銳騎兵,全部著黑衣黑甲,分為左右隊,分別由秦叔寶、程知節(jié)、尉遲敬德、翟長孫統(tǒng)領(lǐng)。每次作戰(zhàn),李世民都親自披上黑甲率領(lǐng)他們作為先鋒,乘機進擊,所向披靡,令敵人畏懼。行臺仆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帶兵巡行營屯,突然與王世充遭遇,交戰(zhàn)失利,秦王李世民帶領(lǐng)黑甲隊救援,王世充大敗,唐軍俘獲王世充的騎將葛彥璋,俘虜殲滅了六千多敵人。王世充逃跑回城。
王世充的太子王玄應(yīng)率領(lǐng)幾千人,從虎牢運糧到洛陽,李世民派遣將軍李君羨截擊,大敗王玄應(yīng)的運糧軍,王玄應(yīng)只身逃脫。
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回朝上奏請求進軍包圍東都洛陽,李淵對宇文士及說:“回去跟你們秦王殿下說:這次攻打洛陽,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攻陷東都之際,隋朝皇室的車駕儀仗、圖書簿籍以及器械,除去各人所必須的,就都委托你收集起來,其他的男男女女玉器布帛,都用來分賜給將士們?!?
辛丑(十三日),李世民將軍營轉(zhuǎn)移到青城宮,尚未修好壁壘,王世充就率二萬兵馬從方諸門而出,憑借舊馬坊的墻垣溝塹,靠近水抵御唐軍,唐諸將全都驚慌。李世民讓精騎在北邙山列陣,自己登上北魏宣武帝陵觀察鄭軍,對身邊的人說:“賊子的處境已窘迫了,傾巢而出,想僥幸打一戰(zhàn),今日打敗他,以后他再也不敢出戰(zhàn)了!”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領(lǐng)五千步兵過谷水進擊王世充,并告誡屈突通道:“軍隊一交鋒立即放煙火。”待到起煙,李世民帶領(lǐng)騎兵向南沖擊,身先士卒,與屈突通匯合兵力奮力戰(zhàn)斗。李世民想了解王世充軍陣兵力分布情況,率幾十精銳騎兵沖入敵陣,一直沖到敵陣背后,不可阻擋,殺傷很多敵人。不久因長堤所限,李世民和眾騎兵走散唯有將軍丘行恭跟隨著李世民,幾名王世充的騎兵追上來,李世民的坐騎中箭倒斃。丘行恭調(diào)轉(zhuǎn)馬頭向回騎,射擊追趕的鄭兵,箭無虛發(fā),追兵不敢向前。于是丘行恭下馬將自己的坐騎讓給李世民,自己在馬前步行,手執(zhí)長刀跳躍大喊斬殺幾人,沖出王世充軍陣,得以回歸唐軍大部隊。王世充也率領(lǐng)部下殊死戰(zhàn)斗,軍隊幾次三番打散后重又集合起來,從上午七八點鐘直到中午,王世充的軍隊才退軍。李世民揮軍追擊,直到城下,俘虜殲滅了七千人,于是包圍了洛陽。唐驃騎將軍段志玄奮力與王世充的士卒交戰(zhàn),深入敵陣,坐騎倒下,段志玄被王世充的士兵俘獲,兩名騎兵夾著他并抓住他的發(fā)髻,準備過河,段志玄奮勇跳起,那兩名騎兵都掉下馬來,段志玄騎上馬奔回唐軍,后面有幾百名騎兵追趕,但不敢靠近。 李世民包圍了洛陽宮城。城中王世充的防御十分嚴密,大炮可以射五十斤重的石頭,投出二百步遠,有八個弓的弩,箭桿像車輻,箭鏃如同臣斧,可以射五百步遠。李世民四面攻城,晝夜不停,十幾天未能攻克。城中先后有十三個人想以城倒戈應(yīng)唐,均沒有來得及發(fā)動就被殺死。唐軍將士都疲憊不堪想回關(guān)中,總管劉弘基等人請求班師回朝,李世民說:“如今大舉而來,應(yīng)當一勞永逸。洛陽以東的各州已望風歸服,唯有洛陽一座孤城,其勢已不能持久,成功在即,怎么能放棄而回朝呢?”于是下令全軍:“洛陽不破,決不回軍,再有膽敢提起班師的一律斬首?!北娙瞬挪桓以偬岚鄮熞皇?。李淵聽說后,也下密敕讓李世民還軍,李世民上表說明洛陽必定可以攻克,又派參謀軍事封德彝回朝面陳軍前形勢。封德彝對李淵說:“王世充得到的地方雖然多,但都不過是略有聯(lián)系的部屬,實際號令所能管轄的只不過洛陽一城而已,他已經(jīng)智盡力窮,克城之日就在近期之內(nèi)?,F(xiàn)在如果回師,他的勢力就會重新振作起來,再加上各地互相聯(lián)合,以后想要消滅他就難了!”于是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建議。李世民寫信給王世充,曉以禍福利害,王世充沒有回復。
戊午(三十日),王世充的鄭州司兵沈悅派人到唐左武侯大將軍李世處請降。唐左衛(wèi)將軍王君廓夜晚帶兵攻擊虎牢,沈悅作內(nèi)應(yīng),于是唐奪取了虎牢,抓獲了鄭國的荊王王行本及其長史戴胄。
三月,唐軍在洛陽城外挖溝筑壘困守。洛陽城內(nèi)缺糧,一匹絹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鹽,服飾珍玩,賤如土芥。百姓把草根樹葉都吃光了,就一起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餅吃,食后都得病,身體腫脹腳跟發(fā)軟,餓死的人交錯著倒在路上。當初皇泰主遷百姓入宮城時,有三萬家,到這時不足三千家。就是地位高貴的公卿,這時連粗糠都吃不飽,尚書郎以下官吏,需自己親自參加勞動,還往往餓死。 竇建德命他的將領(lǐng)范愿守衛(wèi)曹州,調(diào)孟海公、徐圓朗的所有兵馬,向西救援洛陽。到滑州,王世充的行臺仆射韓洪打開城門迎他們?nèi)氤?。己卯(二十一日),軍隊到酸棗?竇建德攻陷管州,殺了管州刺史郭士安;又攻陷了滎陽、陽翟等縣,水陸并進,用船運糧,向西溯黃河而上。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臺王世辯派遣手下的將領(lǐng)郭士衡帶幾千兵馬與竇建德會合,共十幾萬人,號稱有三十萬,在成皋東原扎營,在板渚修筑宮室,派人和王世充互通消息。
當初,竇建德寫信給李世民,請?zhí)栖娡说戒P(guān),退還奪取的鄭國土地,重修原來的睦鄰關(guān)系。李世民召集將佐商議此事,眾人都請求避開竇建德的兵鋒,郭孝恪說:“王世充已是窮途末路,馬上就會成階下囚,竇建德遠道而來救助王世充,這是天意要鄭、夏兩國滅亡。我們應(yīng)當憑借虎牢之險抵御竇建德,視情況而動,肯定能打敗他們!”記室薛收說:“王世充保據(jù)東都,倉庫充實,統(tǒng)帥的兵馬,都是江淮地區(qū)的精銳,現(xiàn)在的困難只不過是缺糧。因為這個緣故,被我們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堅守又難以持久。竇建德親自統(tǒng)帥大軍遠道赴援,也會盡出其精銳。如果放他到此,兩寇合兵,將河北的糧食運來供給洛陽,那么大戰(zhàn)才展開,不知什么時候結(jié)束,統(tǒng)一天下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了?,F(xiàn)在我們應(yīng)當分出兵力圍困洛陽,加深壕溝增高壁壘,如果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戰(zhàn),大王您親自率領(lǐng)驍勇精銳,先占據(jù)成皋,磨快兵器訓練兵馬,等他們到來,以逸待勞,一定能夠克敵。打敗竇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敗亡,不出二十天,就會捉住兩個國君!”李世民十分贊賞他的計策。
蕭瑀、屈突通、封德彝都認為:“我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王世充憑借堅城固守,不容易很快攻克,竇建德挾勝利之勢而來,士氣高漲銳不可擋,我軍腹背受敵,不是好辦法,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時機?!崩钍烂裾f:“王世充損兵折將,糧食吃盡,上下離心,我們不必花氣力攻打,可以坐等他敗亡。竇建德剛剛打敗了孟海公,將領(lǐng)驕傲,士卒疲憊,我們占據(jù)虎牢,等于扼住他的咽喉。他如果冒險決戰(zhàn),我們可以輕而易舉打敗他;如果他猶豫不決,不來交戰(zhàn),要不了十天半個月,王世充自己就會潰敗。破城后兵力增強,士氣軍勢自然倍增,一下打敗兩個敵人,就在這一仗了。如果不迅速進軍,竇建德進入虎牢,周圍各城新歸附,必然不能堅守;兩敵合力,勢力必然強大,怎么會有機可乘呢?我的計劃決定了!”屈突通等人又請求解除洛陽之圍,憑借險要以觀敵人變化,李世民不答應(yīng)。于是將軍隊平分為兩部分,由屈突通等人輔助齊王李元吉圍困東都,李世民率領(lǐng)三千五百名驍勇向東赴虎牢。李世于正午時分出發(fā),過北邙,至河陽,取道鞏縣而去。王世充登上洛陽城望見唐軍行動,不知唐軍意圖,竟不敢出城交戰(zhàn)。 癸未(二十五日),李世民進入虎牢。甲申(二十六日),帶領(lǐng)五百驍騎,出虎牢,到城東二十多里處,觀察竇建德的營地。沿路分別留下隨行的騎兵,讓李勣、程知節(jié)、秦叔寶分別統(tǒng)領(lǐng),埋伏在路旁,只帶四名騎兵和他一起前去。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握長槍跟著我,就是來一百萬人又能拿我們怎么樣?”又說:“敵人看見我就返回,是上策。”離竇建德營地三里處,李世民等與竇建德的游兵相遇,游兵以為他們是偵察敵情的斥候。李世民大喊:“我是秦王?!崩浼?,射死對方一員將領(lǐng)。竇建德軍中大為驚慌,出動五六千騎兵追趕,跟隨李世民的人都嚇得變了臉色。李世民說:“你們只管在前面走,我自己和敬德殿后?!庇谑抢兆№\繩慢慢走,追兵快趕上了就拉弓放箭,每射一箭都殺死一人。追兵懼怕便停止了追擊,停一會兒又重新追趕,幾次三番,每次追趕上必定有人被殺死,李世民先后射殺了幾個人,尉遲敬德殺死十幾人,追兵不敢再進逼。李世民有意徘徊或稍稍后退引誘追兵到埋伏圈內(nèi),李世等人就奮力戰(zhàn)斗,大敗追兵,斬首三百多級,俘獲竇建德的將領(lǐng)殷秋、石瓚返回虎牢。于是李世民致函竇建德,說明:“趙、魏地區(qū),歷來為我大唐所有,現(xiàn)被您侵奪,只因為淮安王被俘受到您的禮遇,又蒙送回同安公主,所以彼此真誠相待放棄舊怨。王世充最近與您修好,但已有多次反復,現(xiàn)在王世充的滅亡就在眼前,卻花言巧語引誘您,您于是就率領(lǐng)三軍之眾,來聽從調(diào)遣,千金的軍費,白白為別人而消耗,實在不是上策。如今與您的前哨相遇,他們不堪一擊,您與王世充還沒能相見,能不心中有愧嗎?我所以稍挫您的銳氣,是希望您能聽從善意的勸告,如果您不聽,恐怕將會后悔莫及?!?
四月,唐益州行臺左仆射竇軌率領(lǐng)巴、蜀兵馬前來與李世民會師攻打王世充。 竇建德在虎牢受阻不能前進,停留了一個多月,打了幾仗都未能取勝,將士們?nèi)诵乃細w。丁巳(三十日),李世民派王君廓率領(lǐng)一千多輕騎搶奪竇建德的運糧隊,再次打敗了他,并俘獲竇建德的大將軍張青特。
凌敬對竇建德說:“大王您不如出動全部兵力渡過黃河,攻取了懷州、河陽,派重將守衛(wèi),又擂響戰(zhàn)鼓豎起戰(zhàn)旗,翻越太行山,進入上黨,略地汾州、晉州,奔赴蒲津,這樣做有三點好處:一是進入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二是開拓了領(lǐng)士召收兵馬,國勢更加強盛;三是關(guān)中的唐受震駭,鄭國洛陽之圍自然會解除。眼下的計策,沒有比這更妥當?shù)牧??!备]建德準備按照凌敬的建議行事,但是王世充連續(xù)不斷地派人來告急,王琬、長孫安世也日夜哭泣,請求竇建德援救洛陽,又暗地里用金玉收買竇建德手下的將領(lǐng),阻撓凌敬的計劃。諸將都說:“凌敬是個書生,哪里懂得打仗的事,他的話怎么能聽呢?”于是竇建德向凌敬道歉說:“現(xiàn)在大家士氣很高,這是上天在幫助我,趁此機會決戰(zhàn),必定能大勝,不能照您的意見辦了?!绷杈丛偃隣庌q,竇建德不高興,命人把他架了出去。竇建德的妻子曹氏對他說:“祭酒凌敬的話不能不遵從?,F(xiàn)在大王從滏口趁唐國空虛,連營漸進奪取山北并、代、汾、晉等地,又借助突厥的軍隊向西抄掠關(guān)中,唐軍必然回師自救,還用擔心鄭國的東都之圍不解嗎?如果在此地停頓不前,磨滅了士氣,消耗了財力,要想成功,就沒有日期了!”竇建德說:“這不是女人能懂的!我來救鄭,鄭如今處境很危急,就要亡國,我棄他而去,是畏懼敵人而背信棄義,不能這么做?!?
唐軍密探報告:“竇建德探聽到唐軍草料用完,在黃河以北放馬,準備襲擊武牢?!?br>五月戊午(初一),李世民向北渡過黃河,從南面逼進廣武,偵察敵情,乘機留下一千多匹馬,在黃河邊放牧以引誘竇建德,當晚返回武牢。己未(初二),竇建德果然傾巢而出,從板渚出牛口列戰(zhàn)陣,北靠黃河,西臨汜水,南連鵲山,連綿二十里,擂鼓前進。
唐軍諸將都十分驚慌,李世民帶幾名騎兵登上高丘望敵陣,對諸將說:“敵人從山東起兵,還沒有碰見過強大的對手,如今身涉險境卻很喧囂,是沒有紀律,逼近城池排列戰(zhàn)陣,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nèi)绻幢粍?,他們的勇氣自然就會衰竭,列陣時間一長士卒饑餓,勢必就會自動撤退,我們再追上去攻擊,必然會取勝。我和各位相約,一過正午,肯定能打敗他們!”竇建德輕視唐軍,派三百騎兵涉過汜水,在離唐營一里地方停止。派人通報李世民說:“請?zhí)暨x幾百名精兵和他們打著玩玩?!崩钍烂衽赏蹙獛ьI(lǐng)二百名長槍手應(yīng)戰(zhàn),相互交鋒,驟進驟退,雙方不分勝負,各自返回營地。王琬騎著隋煬帝的青驄馬,鎧甲兵器都很新,遠離陣前向眾人夸耀。李世民說:“他騎的真是匹好馬!”尉遲敬德請求去奪馬,李世民制止他說:“怎么能為了一匹馬損失一員猛士呢?”尉遲敬德不聽,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騎馬直沖入敵陣,活捉了王琬,牽著他的坐騎奔回唐營,眾人沒有敢阻擋的。李世民讓他去召回黃河以北的牧馬,等他返回才出戰(zhàn)。 竇建德排列戰(zhàn)陣,從早晨到中午,士卒們饑餓疲憊,都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遲疑著想撤退。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帶三百騎兵經(jīng)過竇建德軍陣西邊向南奔馳,告誡他:“敵人如果不動,你就帶兵返回,如果動了,就領(lǐng)兵東進。”宇文士及到竇建德陣前,敵陣果然動了,李世民說:“可以打了!”這時黃河灘上的牧馬也已到達,于是下令出擊。李世民率領(lǐng)輕騎先出發(fā),大軍跟隨在后,向東涉過汜水,直撲敵陣。竇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謁,唐軍騎兵突然降臨,朝臣都跑向竇建德,竇建德召騎兵抵御唐軍,因朝臣阻隔騎兵過不去,竇建德?lián)]手令朝臣退下,這一進一退之際,唐軍已到陣前,竇建德形勢窘迫,后撤靠近東面的山坡。竇抗帶兵攻打他,交戰(zhàn)后形勢稍不利。李世民率領(lǐng)騎兵赴援,所向披靡?;搓柾趵畹佬ι頉_鋒陷陣,直沖出敵陣后方,又重新返回沖入陣中,幾番進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猬毛一樣,勇氣仍然不減,放箭射人,都應(yīng)聲倒地。李世民把自己備用的戰(zhàn)馬送給他,讓他跟隨自己,于是各軍大戰(zhàn),戰(zhàn)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李世民率領(lǐng)史大奈、程知節(jié)、秦叔寶、宇文歆等人將旌旗卷起,沖入敵陣,從陣后而出,打開唐軍旗幟,竇建德的士兵回頭看見唐旗在陣后飄揚,迅速崩潰,唐軍追出三十里,殺了三千多人。竇建德被長槍刺中,逃竄到??阡径惚?。唐車騎將軍白土讓、楊武威追逐竇建德,竇建德落馬,白土讓挺槍欲刺,竇建德說:“別殺我,我是夏王,獻上我可以使你們得到富貴榮華?!睏钗渫埋R捉住竇建德,用備用馬匹馱著竇建德,來見李世民。李世民斥責竇建德道:“我們討伐王世充,與你有什么相干,竟跑到你的領(lǐng)土之外,來與我們交戰(zhàn)!”竇建德說:“現(xiàn)在我不自己來,恐怕以后還得煩您遠途去攻取?!备]建德的將士都逃走了,唐軍俘虜了五萬人,李世民當天就遣散了俘虜,讓他們返回家鄉(xiāng)。 王世充的將領(lǐng)王德仁放棄舊洛陽城逃跑,副將趙季卿以城降唐。李世民押解著竇建德、王琬、長孫安世、郭士衡等人到洛陽城下,給王世充看。王世充流著淚和竇建德接話,于是李世民讓長孫安世等人進城敘說失敗的情況。王世充召集諸將商議突圍,準備南奔襄陽,眾將領(lǐng)都說:“我們依賴的是夏王竇建德,如今夏王已被俘,我們就是突圍,最終也無法成功。”丙寅(初九),王世充身穿白衣帶領(lǐng)鄭國的太子、百官及二千多人到軍營門前投降。李世民按禮節(jié)接受他們投降,王世充俯下身汗流浹背。李世民說道:“你總認為我是個小孩,如今見了小孩,為什么這么恭敬?”王世充叩頭謝罪。于是李世民分派出一部分人,先進入洛陽,分別把守市場商店,禁止騷擾搶掠,沒有一人敢違犯禁令。
丁卯(初十),李世民進入洛陽宮城,命令記室房玄齡先進入中書省和門下省,收集隋朝的地圖戶籍、制文詔書,但已經(jīng)都被王世充銷毀,沒有找到什么。又命令蕭瑀、竇軌等人封存了隋的倉庫,沒收金錢布帛,頒賜給將士們。拘押了罪行特別大的十幾名王世充的同黨,有段達、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楊汪、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張童兒、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在洛水岸邊斬首。當初,李世與單雄信很要好,發(fā)誓同生共死。等到唐平定了洛陽,李世說單雄信驍健無比,請求用自己所有的官爵來贖單雄信,李世民不準。李世再三請求仍不得,痛哭著退下。單雄信對他說:“我早知道你辦不成事?!崩钍勒f:“我不惜余生,和兄長你一同死;但是既然將這條命獻給了國家,事情就無法兩全。況且我死了以后,誰照顧兄長你的妻兒呢?”于是割下一塊大腿肉,讓單雄信吃下,說道:“讓這塊肉隨兄長化為塵土,也許可以不負當年的誓言吧!”老百姓痛恨朱粲的殘忍,爭相用瓦塊磚頭砸他的尸體,不一會兒堆成了一座小山。李世民拘押了韋節(jié)、楊續(xù)、長孫安世等十幾個人送往長安。老百姓沒有罪而被王世充關(guān)押起來的,一律釋放;被殺死的,作誄文加以祭奠。
唐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內(nèi)發(fā)動軍事政變,誅殺了一母同胞的哥哥隱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巢剌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不僅全稱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在李元吉險些危及李世民性命之時,是尉遲敬德果斷出手救了李世民一命并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在處置完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又是尉遲敬德帶著武器前去唐高祖李淵住處“護駕”,名曰“護駕”,實際上就是以武力脅迫李淵接受既成事實!最終,面對尉遲敬德隨時可以殺了自己的窘境,李淵不得不認可了李世民的這場政變,承認了既成事實。不久之后,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繼而正式“禪位”,當起了太上皇。自此,貞觀之治的大幕正式拉開。
換言之,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不僅功勛卓著,而且還救了李世民一命。否則,恐怕中國的歷史都要改寫了……事畢,李世民論功行賞,尉遲敬德因功受封吳國公、升任右武侯大將軍。但是,也正是因為這點兒“老本”,貞觀初年尉遲敬德開始有些飄飄然、倚老賣老了!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guān)系鬧得很僵,將相不和。不得已,李世民于貞觀三年將尉遲敬德在放襄州都督,把他支離了朝堂。但是,尉遲敬德并沒有就此收斂。貞觀六年,尉遲敬德回京赴宴,見有人座次在他前面,便當場發(fā)飆:“你們什么功勞?配坐在我老尉遲上座?!”就在這個時候,同為唐王朝開國元勛的宗室任城王李道宗上前說和、向他解釋其中原委。誰知尉遲敬德二話不說,沖著李道宗的眼睛就是一拳,尉遲敬德可是“天生神力”,這一拳差點把李道宗給打瞎了……
李道宗不僅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勛,而且還是李世民的堂弟、宗室郡王!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尉遲敬德此舉讓李世民非常不悅,隨即停止了宴會,并語帶雙關(guān)地對尉遲敬德說:“老尉遲啊,你老板我以前讀《漢書》,發(fā)現(xiàn)漢高祖的功臣能夠善終的很少,心里常常責怪漢高祖翻臉無情。因此,我當了皇帝之后一直在盡力保全功臣,希望他們能夠富貴萬代。但是,你貞觀元年之后不斷觸犯國法,我這才明白為什么韓信、彭越這些人會不得善終了,這似乎不完全漢高祖的過失……”李世民這話已經(jīng)說得非常明確了,就差捅破那層窗戶紙了。尉遲敬德雖然是一介武夫、卻不是愚鈍之人,李世民的話他大概其也聽明白了,瞬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之后,尉遲敬德變得老實了許多,也不敢再倚老賣老了。貞觀十一年,尉遲敬德改封鄂國公。貞觀十三年,李世民又一次試探尉遲敬德,對他說:“老尉遲啊,有人舉報你謀反,咋回事啊?”尉遲敬德聽了心中一咯噔:“咋回事?老板這是要收拾我嗎?”于是,豁出去了:“對!我就是謀反了。我跟著老板你出生入死,這一身傷疤就是當初留下的!那會兒我手握重兵時不謀反,現(xiàn)在天下太平了,我謀什么反?您當初用我時咋不懷疑我謀反?現(xiàn)在我沒啥用了,懷疑我謀反?!”說著說著,尉遲敬德扒開了衣服,露出了一身傷疤!李世民這才自己打起了圓場:“看你說的,我哪能懷疑你啊,這不是相信你才跟你說的嘛! 你別發(fā)火啊?!?br>
事后,尉遲敬德大概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四年之后,尉遲敬德正式上書要求“退休”。李世民看尉遲敬德如此懂事,非常高興,于是晉封尉遲敬德開府儀同三司虛銜,讓他回家養(yǎng)老。此后,尉遲敬德不問政事,在家煉丹為樂。并且,關(guān)門謝客,不與外人來往,自娛自樂,最終讓李世民徹底放下了戒心,得以善終。顯慶三年,尉遲敬德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在其去世之后,唐高宗李治追贈其為司徒、并州大都督,并給予了武臣的最高謚號“忠武”!同時,李治還給予了尉遲敬德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待遇,可謂享盡死后哀榮!而這一切都是尉遲敬德以十幾年閉門謝客、不問政事?lián)Q來的!試想,如果尉遲敬德不激流勇退、繼續(xù)恃功而驕,李世民和李治還能不能容得下他,恐怕真的很難說!長孫無忌、侯君集同樣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勛,而且長孫無忌還是李治的親娘舅,可結(jié)局又如何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