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說的一位老將,也出自三國時期的蜀漢。并且,相對于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這位老將則沒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也即被很多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所忽略。但是,就這位老將來說,可以稱之為蜀漢最后的老將,在他70多歲的時候,依然率軍抵擋鐘會大軍的進攻,并且和姜維、廖化等人一樣,見證了蜀國的滅亡。
一
首先,這位老將名為“柳隱”。柳隱(公元190-269年),字休然,蜀郡成都人。由此,對于柳隱來說,出生于公元190年,彼時,董卓剛剛篡奪了東漢王朝的大權(quán),而就曹操、袁紹等人,則準備討伐董卓。柳隱年輕的時候,和同鄉(xiāng)杜禎、柳伸并知名。他為人正直誠懇,高風(fēng)亮節(jié),交友眾多。其中,杜禎,字文然,蜀郡成都人。蜀漢太常杜瓊之子。約生于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卒于晉武帝泰始年間。柳伸,字雅厚,蜀郡成都人。少與同郡杜禎、柳隱并知名。侍奉二朝,蜀漢老臣。在蜀漢建興年間,曾為益州牧諸葛亮辟為州別駕從事,后官位名跡不顯。蜀亡后仕晉,歷位巴東、漢嘉太守。因此,對于柳隱的兩位好友來說,也都經(jīng)歷了蜀漢的滅亡。不過,這兩人偏向于蜀漢的文臣,而就柳隱來說,則是蜀漢的一員武將。
《華陽國志》中記載: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少與同郡杜禎、柳伸并知名。隱直誠篤亮,交友居厚。數(shù)從大將軍姜維征伐,臨事設(shè)計,當(dāng)敵陷陣,勇略冠軍。為牙門將,巴郡太守,騎都尉。遷漢中黃金圍督。
二
在蜀漢后期,柳隱曾多次跟隨大將軍姜維。彼時,柳隱的年齡應(yīng)該有60多歲了。但是,《華陽國志》卻用“當(dāng)敵陷陣,勇略冠軍”來形容柳隱。并且,柳隱后來在蜀漢擔(dān)任牙門將一職,就牙門將來說,可謂需要充分陷陣的官職。牙門將是古代官職的一種,起源于古代的一種防御工事“牙門”,負責(zé)在牙門里統(tǒng)領(lǐng)士兵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被稱為牙門將。擔(dān)任牙門將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武,以上陣搏戰(zhàn)。牙門將后來演變成類似于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的職位。
在柳隱之前,王平、張嶷、向?qū)櫟热司驮鴵?dān)任蜀漢的牙門將一職。因此,就柳隱來說,和黃忠一樣,都可以稱之為老當(dāng)益壯的武將。對于姜維來說,雖然在蜀漢后期多次北伐中原。但是,因為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姜維終究沒有改變蜀漢滅亡的結(jié)果。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quán)的司馬昭正式發(fā)動了魏滅蜀之戰(zhàn)。此戰(zhàn),曹魏調(diào)集了18萬大軍,由鐘會、鄧艾等人領(lǐng)兵進攻蜀漢。
三
蜀漢景耀六年(263年),魏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軍伐蜀,攻入漢中,沿途戍守堡壘多被攻克,只有柳隱能夠堅守。而這,無疑凸顯出了老將的重要價值,也即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對此,鐘會派偏將前來攻打,不能取勝。不過,雖然鐘會沒能成功攻入蜀漢腹地,但是,大家都知道,鄧艾偷渡陰平,擊敗了缺乏經(jīng)驗的諸葛瞻,從而迫使后主劉禪放棄了抵抗。直到蜀漢滅亡前,鐘會大軍還是沒能攻克柳隱這位將領(lǐng)的防守。
因此,在筆者看來,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的話,那么,柳隱和姜維等人完全可以推遲蜀漢的滅亡時間。公元263年的冬天,后主劉禪投降后,用手令叫他歸順,他才到鐘會軍前投降。晉文帝司馬昭聽說后也認為他忠義可嘉。因此,對于柳隱來說,其能力和品質(zhì),無疑獲得了對手的認可,連司馬昭都要對他稱贊一番。
四
最后,和姜維、廖化等人一樣,柳隱也見證了蜀漢的滅亡。不過,眾所周知,姜維在蜀漢滅亡后試圖恢復(fù)蜀漢,聯(lián)系鐘會進行謀反,結(jié)果事情敗露,鐘會和姜維丟掉了性命。至于廖化這位老將,則在遷移洛陽的過程中病逝。咸熙元年(264年),曹魏將原先蜀國的文臣武將遷徙到河?xùn)|。就柳隱這位老將來說,來到曹魏后被司馬昭任命為議郎。
公元265年,司馬炎迫使魏元帝曹奐退位,正式建立了西晉王朝。在西晉建立后,晉武帝司馬炎任命他為西河太守。在任三年,以年老辭職,請求回蜀地養(yǎng)老。到了公元269年,柳隱這位老將病逝于家中,時年八十歲。對于柳隱來說,長子柳充,為連道縣令。次子柳初,被舉薦為秀才。總的來說,就柳隱的一生來說,跟隨大將軍姜維北伐中原,魏滅蜀之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70多歲的柳隱全力抵擋鐘會。在見證蜀國的滅亡后,柳隱又先后在曹魏和西晉為官,最后在80歲左右的時候柳葉歸根。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有句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本蜐h末三國時期來說,一些老將的作用,自然是不能低估的。比如大家熟悉的黃忠,就成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后歸劉備,并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zhàn)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guān)內(nèi)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為剛侯。黃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xiàn)于各類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dāng)益壯的代名詞。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一位老將,也出自三國時期的蜀漢。并且,相對于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這位老將則沒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也即被很多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所忽略。但是,就這位老將來說,可以稱之為蜀漢最后的老將,在他70多歲的時候,依然率軍抵擋鐘會大軍的進攻,并且和姜維、廖化等人一樣,見證了蜀國的滅亡。
首先,這位老將名為“柳隱”。柳隱(公元190-269年),字休然,蜀郡成都人。由此,對于柳隱來說,出生于公元190年,彼時,董卓剛剛篡奪了東漢王朝的大權(quán),而就曹操、袁紹等人,則準備討伐董卓。柳隱年輕的時候,和同鄉(xiāng)杜禎、柳伸并知名。他為人正直誠懇,高風(fēng)亮節(jié),交友眾多。其中,杜禎,字文然,蜀郡成都人。蜀漢太常杜瓊之子。約生于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卒于晉武帝泰始年間。柳伸,字雅厚,蜀郡成都人。少與同郡杜禎、柳隱并知名。侍奉二朝,蜀漢老臣。在蜀漢建興年間,曾為益州牧諸葛亮辟為州別駕從事,后官位名跡不顯。蜀亡后仕晉,歷位巴東、漢嘉太守。因此,對于柳隱的兩位好友來說,也都經(jīng)歷了蜀漢的滅亡。不過,這兩人偏向于蜀漢的文臣,而就柳隱來說,則是蜀漢的一員武將。
《華陽國志》中記載: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少與同郡杜禎、柳伸并知名。隱直誠篤亮,交友居厚。數(shù)從大將軍姜維征伐,臨事設(shè)計,當(dāng)敵陷陣,勇略冠軍。為牙門將,巴郡太守,騎都尉。遷漢中黃金圍督。
有句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就漢末三國時期來說,一些老將的作用,自然是不能低估的。比如大家熟悉的黃忠,就成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黃忠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后歸劉備,并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zhàn)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guān)內(nèi)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為剛侯。黃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xiàn)于各類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dāng)益壯的代名詞。
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一位老將,也出自三國時期的蜀漢。并且,相對于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這位老將則沒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也即被很多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所忽略。但是,就這位老將來說,可以稱之為蜀漢最后的老將,在他70多歲的時候,依然率軍抵擋鐘會大軍的進攻,并且和姜維、廖化等人一樣,見證了蜀國的滅亡。
一
首先,這位老將名為?柳隱?。柳隱(公元190-269年),字休然,蜀郡成都人。由此,對于柳隱來說,出生于公元190年,彼時,董卓剛剛篡奪了東漢王朝的大權(quán),而就曹操、袁紹等人,則準備討伐董卓。柳隱年輕的時候,和同鄉(xiāng)杜禎、柳伸并知名。他為人正直誠懇,高風(fēng)亮節(jié),交友眾多。其中,杜禎,字文然,蜀郡成都人。蜀漢太常杜瓊之子。約生于東漢獻帝建安初年,卒于晉武帝泰始年間。柳伸,字雅厚,蜀郡成都人。少與同郡杜禎、柳隱并知名。侍奉二朝,蜀漢老臣。在蜀漢建興年間,曾為益州牧諸葛亮辟為州別駕從事,后官位名跡不顯。蜀亡后仕晉,歷位巴東、漢嘉太守。因此,對于柳隱的兩位好友來說,也都經(jīng)歷了蜀漢的滅亡。不過,這兩人偏向于蜀漢的文臣,而就柳隱來說,則是蜀漢的一員武將。
《華陽國志》中記載:柳隱,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也。少與同郡杜禎、柳伸并知名。隱直誠篤亮,交友居厚。數(shù)從大將軍姜維征伐,臨事設(shè)計,當(dāng)敵陷陣,勇略冠軍。為牙門將,巴郡太守,騎都尉。遷漢中黃金圍督。
二
在蜀漢后期,柳隱曾多次跟隨大將軍姜維。彼時,柳隱的年齡應(yīng)該有60多歲了。但是,《華陽國志》卻用?當(dāng)敵陷陣,勇略冠軍?來形容柳隱。并且,柳隱后來在蜀漢擔(dān)任牙門將一職,就牙門將來說,可謂需要充分陷陣的官職。牙門將是古代官職的一種,起源于古代的一種防御工事?牙門?,負責(zé)在牙門里統(tǒng)領(lǐng)士兵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被稱為牙門將。擔(dān)任牙門將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武,以上陣搏戰(zhàn)。牙門將后來演變成類似于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的職位。
在柳隱之前,王平、張嶷、向?qū)櫟热司驮鴵?dān)任蜀漢的牙門將一職。因此,就柳隱來說,和黃忠一樣,都可以稱之為老當(dāng)益壯的武將。對于姜維來說,雖然在蜀漢后期多次北伐中原。但是,因為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姜維終究沒有改變蜀漢滅亡的結(jié)果。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quán)的司馬昭正式發(fā)動了魏滅蜀之戰(zhàn)。此戰(zhàn),曹魏調(diào)集了18萬大軍,由鐘會、鄧艾等人領(lǐng)兵進攻蜀漢。
公元263年,掌握魏國大權(quán)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fā)動戰(zhàn)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在魏滅蜀之戰(zhàn)中,魏軍具體進軍路線是:西路鄧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負責(zé)切斷姜維后路,東路鐘會軍則主攻漢中諸城。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戰(zhàn)后,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鐘會大軍在占領(lǐng)漢中大部分據(jù)點后,前進到劍門關(guān)外時 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
鄧艾則采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于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余里荒無人煙的地區(qū),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綿陽),進逼成都。后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到了公元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成為魏蜀吳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諸侯國。在蜀漢滅亡之際,筆者今天要說的三位老將全力抵抗,無奈還是沒能阻止蜀漢的滅亡。那么,問題來了,這三位老將在見證了蜀國的滅亡后,最終都是什么結(jié)局呢?
首先,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對于公元202年出生的姜維,在魏滅蜀之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已經(jīng)60多歲了,也即是不折不扣的老將了。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鐘會治兵關(guān)中,上奏后主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guān)口、陰平橋頭防患于未然。但是,因為黃皓這位佞臣的讒言,導(dǎo)致后主劉禪沒有放在眼前。所以,在魏滅蜀之戰(zhàn)正式爆發(fā)的時候,蜀漢一方自然是缺乏防備的。同年8月,司馬昭發(fā)動了魏滅蜀之戰(zhàn)。
此戰(zhàn),鐘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劉禪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與董厥支援陽安關(guān)口。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鐘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guān)口,蜀將傅僉格斗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鐘會見關(guān)口已經(jīng)攻下,于是長驅(qū)直入,姜維和廖化只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在劍閣一帶,姜維和鐘會僵持不下。在此背景下,鐘會寫信勸降姜維,但姜維不作回應(yīng),鐘會久攻不下,于是商議,準備撤還。就在鐘會已經(jīng)有撤軍的打算時,鄧艾改變了魏滅蜀之戰(zhàn)的走向。
彼時,鄧艾卻在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并敕令姜維投降。在得知蜀漢滅亡的消息后,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發(fā)泄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鐘會投降。對此,在筆者看來,作為一位60多歲的老將,姜維幾乎為蜀漢奮斗了一生。因此,在蜀國的歷史結(jié)束后,姜維就算不在魏國朝廷謀取一官半職,也可以告老還鄉(xiāng)了。但是,姜維對于蜀漢的忠誠,加上諸葛亮的托付,促使其不愿意放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