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李世民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帝王之一,他年少從軍,之后他抓住機會,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自己家成功就奪取了天下,李世民是唐朝開國的第一功臣,他之后也成功利用自己的權勢,奪取皇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好,開創(chuàng)了貞觀盛世,可惜的是李世民的盛世還是有些短。他在51歲的時候去世,把國家交到自己兒子的手里,李治雖然也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他的能力和自己老爹明顯是有些差距的。
51歲在古代也算是不錯了,當時人的壽命也非常短,生活條件沒有那么好,就算是皇帝資源也不如現代,不少皇帝也都是非常短命,能活到51歲已經是非常不錯,可李世民的身體按理說是非常好的,他早年間就去從軍習武,尤其是擅長騎射,之后在平天下的戰(zhàn)斗中,他多次去帶兵沖鋒陷陣,李世民非常善于用騎兵去作戰(zhàn),他在戰(zhàn)斗的時候自己總是沖在前面,后來他陵墓前的昭陵六駿,就代表著他的戰(zhàn)斗能力。
像他這樣長期在軍中的人,身體自然是非常好的,當皇帝之后,李世民其實也沒有閑著,他也發(fā)動一些對外的戰(zhàn)爭,比如征討高句麗,都是他親自出馬,經常運動的人,肯定壽命要更長一些。
為何李世民在這個歲數的時候就去世了呢?
首先我認為,唐太宗的死亡本身就存在著一些爭議,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由于長期服用長生藥物,導致自己最終死亡,他的這些藥物是來自其他地方的,可這些藥的成分也有一些問題,古代長生藥物常常是有一些劇毒的物質,長期服用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糟糕的。
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活下去,當時也沒有那么好的醫(yī)療條件,很難去真正延長他們的壽命,即便皇帝享受的醫(yī)療資源是最好的,可在宮廷里面涉及眾多的政治斗爭,當時宮里的這些太醫(yī),也是官員,他們很難擺脫官場的斗爭,比如明朝的不少皇帝,就是由于被太醫(yī)誤診,結果病死。給皇帝治病是非常復雜的事情,要是太宗有什么急病,他也不見得能被救回來,這就讓他只能是去考慮長生藥物。
唐朝的很多皇帝都存在著服藥的情況,還有一點,太宗皇帝在晚年的時候生活非常奢侈腐化,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件事,他經營國家這么多年,自己也開始享受生活,他把朝政交給這些大臣們,自己去專心享受。
當時的唐朝有這么好的條件,自然就能供他享受,在他這種不斷的奢侈生活中,唐朝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地方出現農民的起義,甚至都出現禁軍的叛變,他們用弓箭射擊太宗的宮殿,這些人這么做,就是希望太宗能夠重新找回自己。
可惜這些人還是沒有辦法喚醒太宗的斗志,在這么不斷的奢侈生活中,他的身體漸漸被掏空,要不是他年輕時候的底子好,估計很難活這么長時間。李唐皇族還有一種遺傳病,與心腦血管有關,李治這些人都是由于這些遺傳病才死的,李世民也很難避免這種影響,不過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精神層面的打擊,其實也有些報應的因素,李世民當初靠著殺掉自己的兄弟才當了皇帝。
可他后來也遭受這種影響,他幾個兒子都想當皇帝,太子,魏王這些人先后由于爭儲被貶謫,后期朝中又由于太子的選擇問題爆發(fā)激烈的爭斗,太宗皇帝一直都沒有辦法妥善處理繼承人的問題,甚至他都差點被逼得自殺。這個壓力對他的精神打擊非常大,一旦精神層面出現問題,對他的身體影響是非常糟糕的,在這么多影響下,太宗還能活這么長時間,已經很不錯了。
霍邑之戰(zhàn),18歲的李世民被箭射中后發(fā)怒殺出一條血路。
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zhàn),沖突其陣。后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zhàn)?!顿Y治通鑒》
像這種戰(zhàn)陣負傷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像李世民手下的猛將秦瓊,經常干這種沖鋒陷陣的事,屢受重傷,貞觀年間就因身體原因退出軍界,一直養(yǎng)病養(yǎng)到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李世民雖然沒有那么嚴重,但四十歲后舊傷復發(fā),身體狀況就很堪憂了。
除了沖鋒陷陣以外,影響將帥健康的還有飲食作息的不規(guī)律。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會導致健康問題是共識,而打仗不是打群架,約好時間地點干一架就完事了,為了奪取勝利,什么急行軍、夜襲之類的招數都得使出來,參戰(zhàn)將士常年都是不規(guī)律生活的,尤其是主帥,畢竟士兵可以輪換作戰(zhàn),主帥卻要一直指揮。
在形勢瞬息萬變的戰(zhàn)場上,將士吃飯睡覺都有可能成為敵軍突擊的大好時機,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zhàn)中,就是趁著竇建德士兵喝水的功夫突擊的。
建德列陣,自辰至午,兵士饑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斂退。太宗曰:"可擊矣!"親率輕騎追而誘之,眾繼至。建德回師而陣,未及整列,太宗先登擊之,所向皆靡。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幡而入,直突出其陣后,張我旗幟。賊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余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于陣?!杜f唐書?太宗本紀》
長期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對人的腸胃是有很大損傷的,到了貞觀年間,李世民就患上了一種叫做?氣痢?的消化道疾病,還給《本草綱目》貢獻了一個病例。
頌曰:按《唐太宗實錄》云,貞觀中,上以氣痢久未痊,服名醫(yī)藥不應,因詔訪求其方。有衛(wèi)士進黃牛乳煎蓽茇方,御用有效。《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四卷?蓽茇條》
《太平廣記》對此事記載得更詳細,記載衛(wèi)士名叫張寶藏,也曾患過此?。ü烙嬎彩窃趹?zhàn)爭中落下的毛?。?,吃藥吃好了,就把藥房進獻給李世民。李世民一試有效,打算升張寶藏為五品官,魏征不同意,君臣一陣拌嘴,張寶藏反而當上了從三品的鴻臚卿。
第二是政務操勞
李世民接手的大唐王朝可不是和平盛世,而是大亂之后的民生凋敝,外加強敵環(huán)伺,李世民剛上位就跟東突厥簽訂渭水之盟。這還是李世民努力的結果,如果當時東突厥進攻長安,李世民能不能以少勝多還是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仍然締造了為后世稱道的貞觀之治,貞觀君臣為此付出了多少辛苦,恐怕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貞觀政要?卷二?論求諫》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yǎng)百姓以否。故于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系,尤須得人。?《貞觀政要?卷三?論擇官》
把大臣的建議貼在寢室的墻上,出入觀看,三更方寢;將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和事跡寫在屏風上,坐臥恒看,夜半不寐。為了當好這個皇帝,李世民可是把自己熬成了實打實的工作狂。
即便到了貞觀后期,李世民也保持了類似的作風,之所以說是類似,是因為天下承平以后,李世民的確沒有像貞觀初年那么拼了,所以魏征給他上了《十漸不克終疏》提醒,老板要保持啊,持續(xù)懈怠你就成了昏君了。
古人的壽命和現代人的壽命是有差別的,古人不像現在醫(yī)學這么發(fā)達,吃的也好住的也好,所以活的也久,古人往往能活到四五十歲已經算很長壽的了,再加上李世民,他本身是一個皇帝,日理萬機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這么辛苦的一個人又天天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內憂外患,自然會導致他的精神壓力比較大,那么可能就會影響到他的健康。
再者說他是一個皇帝,天天在皇宮里面呆著,又不能隨意的跑出去運動,缺乏運動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另外身體棒,身體棒不棒這個事情,和人的壽命,并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說明這個事情還是要看飲食,作息規(guī)律,心態(tài)等等一些因素決定的。
?這樣說來當個皇帝真的是太辛苦了,又不能隨便想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因為怕有毒,又不能隨便想去自己想去玩的地方,因為可能怕有人行刺他,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約束,這樣來說當皇帝其實壓力也挺大的,享受不了一般人能夠享受的快樂。 不過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唐代盛世,他確實是一個比較偉大的皇帝,減少了人民的稅收。
擴大了對外經濟貿易往來的國家,創(chuàng)造了唐朝盛世的輝煌。他做出這么大的成就,生命截止在51歲,這也算是一個不算太差的結局,和其他國家,其他朝代的皇帝來說。所以說活得久,不如做出一個巨大的成績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就像煙花,雖然短暫,但是曾經絢爛過,在別人的記憶中留下過美好。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23年),為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地最偉大帝王李世民,駕崩于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1歲。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一代明君,隋末唐初他跟隨父親李淵征戰(zhàn)四方,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大唐王朝建立后,28歲的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成為了李唐王朝第二任帝王。李世民28歲登基稱帝,后執(zhí)掌大唐帝國23年,為什么在51歲時就去世了呢?
李世民是一位馬上皇帝,年輕時身體狀況就不容樂觀
《資治通鑒》:“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zhàn),沖突其陣。后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zhàn)。”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了不起的馬上皇帝,當他還是秦王的時候,他就是一位率領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常年在外征戰(zhàn)四方。很多時候他還親自上陣殺敵,身體難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這些傷也就成了他身體上的一個巨大隱患。
據歷史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稱帝后,貴為一國之君的他,雖然沒能像從前一樣有太多的機會再去親自領兵打仗,但他還經常會率領群臣出去狩獵,這樣的頻率基本上保持在每年進行一兩次。自從貞觀十六年開始至李世民死亡的6年時間里,史料記載李世民只外出狩獵過一次。從李世民外出狩獵的這個頻率,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他身體在后面確實是出了大問題。
太子李承乾效仿李世民,準備發(fā)動第二次“玄武門之變”,對李世民的打擊是巨大的
《舊唐書李承乾傳》:“又嘗召壯士左衛(wèi)副率封師進及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深禮賜之,令殺魏王泰,不克而止。尋與漢王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洋州刺史趙節(jié)、駙馬都尉杜荷等謀反,將縱兵入西宮?!?/p>
李世民人生中最大的污點就是通過兵變后取得了大唐王朝的繼承權,這是他永遠也不希望被人提起的事。但偏偏讓他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太子李承乾在對李泰刺殺失敗后,就企圖效仿李世民進行第二次“玄武門之變”提前奪權。
據歷史記載,在貞觀16年,太子李承乾聯合唐朝大將侯君集等人,準備在玄武門進行兵變奪權。雖然最后兵變提前敗露,但這件事對李世民的打擊是巨大的,太子李承乾差點讓歷史重演,李世民在那一夜之間就感覺自己衰老了很多,整個人的精神也經常出現了恍惚。
李世民在親征高句麗回來后身體就越來越差
李世民在貞觀19年二月(公元645年),親率唐軍攻打高句麗。在決定攻打高句麗之前的吹風會上,唐朝的文臣武將都勸說太宗放棄親征的念頭,因為這個時期的李世民身體并不是太好,但一向高傲的李世民根本就聽不進群臣的意見,還是執(zhí)意要親征高句麗。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八:“上以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癸未,敕班師?!?/p>
雖然在親征高句麗時,唐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奈何高句麗地區(qū)屬于高寒地區(qū),很早就變得很寒冷,大唐的將士們在冬裝沒準備好的情況下,難以忍受得住這樣的寒冷,再加上當時糧草將要用完,李世民不得不匆匆班師回朝。
李世民自從高句麗回來之后,身體也就變得越來越差,太醫(yī)對外宣稱李世民是在親征高句麗的時候,染上了風寒。但高句麗那邊的記載卻是另外一個說法,他們記載是李世民被箭射中,不得不匆忙班師回朝。
我們不管這兩種說法中,誰才是最可信的,但我們從雙方的記載來看,當時李世民的身體確實是不太好。身體不好就為他埋下了一顆“雷”。
李世民的使者王玄策從天竺帶回來了一個會煉丹藥的僧人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天竺……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jiān)主之,發(fā)使天下,采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后放還本國。
李世民太子李承乾事件后就感到心力衰竭,如是就開始服用一些藥石,在古代藥石就等同于毒藥一般,但追求長生不老的人卻樂此不疲的喜歡上了這些藥石。
當年李世民派遣王玄策出使天竺等國,恰巧適逢這個國家內亂,孤身一人的王玄策前往吐蕃和泥婆羅借兵,然后滅掉了這個國家。創(chuàng)造了神話的王玄策在返回大唐時,為李世民帶來了天竺的一名僧侶那羅邇婆寐。
這個僧侶自稱他已經活了200多歲了,主要是因為他服用自己煉制的“天竺仙丹”。李世民聽那羅邇婆寐一番自我介紹后,把那羅邇婆寐奉為神人,從此給了他很高的待遇。
在一年多后,那羅邇婆寐煉制的“天竺仙丹”終于出爐,他馬上派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世民。得知這個消息后,李世民內心是無比的激動的,因為他將要服用高僧專門為他延年益壽而煉制的仙丹。但李世民卻不知道他將走向一條不歸路。
李世民在服用那羅邇婆寐煉制的“天竺仙丹”后,非但沒能長生不老,反而使得身體越來越差。病情的加重,就連皇宮中的御醫(yī)們無從下手,就這樣年僅51歲的李世民在服用所謂的“天竺仙丹”后沒幾天就撒手人寰。
觀景說:
李世民的死雖然不能完全歸咎于在服用“藥石”上。他最先服用的本土“藥石”,因為劑量上不大,長期服用已經有慢性中毒的現象。因此當時他只是感覺到身體越來越差,但在服用所謂的“天竺仙丹”后,也許因劑量大而誘發(fā)李世民身體潛藏的隱患,所以李世民的身體就撐不住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9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張騫的妻子是誰她是什么下場
下一篇: 霍去病有多厲害匈奴人為什么那么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