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泌是個什么樣的人?不糾結過去
不糾結過去
最近
!.png" />
劇中
他頭上插著子午簪,身上穿著青色道袍
這個清俗的小道士
李必身上
而歷史上真實的李泌
,確實兼具儒道兩家風采。他數(shù)次力挽狂瀾
,救國于危難之際,功成后拂衣歸隱山林,深得玄宗、肅宗、代宗作家柏楊稱他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最高智慧,最高尊嚴的知識分子”
人生在世
真正厲害的人,以入世之心做事
自由游走于出世入世之間,一生終得圓滿
01
以入世之心做事。
《禮記》里說
為了實踐這個道理,王陽明走到庭院里
他意識到:不干實事
,脫離實際,像木雞一樣呆坐著空想是行不通的。多年后
,一位弟子問王陽明:“清凈時,覺得自己內心平和,可是一遇到事就會慌亂不安,該怎么辦呢?”王陽明說:“人必須積極做事
,在事情上磨煉自己,方能立得住跟腳,這樣無論遭遇什么事,都能不動如山,達到靜亦定,動亦定的境界。”生活即是道場
,做事即是修行。入世做事,才是自我提升最好的磨煉
。一遇到困難便慌張
,一遭到打擊便逃避,其實是歷事不足,尋求“出世”逃避現(xiàn)實。人必須在做事上用功
,才會有出息古人說:“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
出世的最高境界,不是避開喧囂
,而是不聞車馬喧。盡心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承擔該承擔的責任
,在繁忙瑣事中修煉清凈淡然的心境,才能在人生起伏里修得一顆穩(wěn)如泰山的強大內心。02
以出世之心做人
。看《長安十二時辰》,你一定覺得李必滿腦子想著國家大事
、百姓疾苦,整日里憂心忡忡......而歷史上真實的李泌卻云淡風輕得多
,居廟堂之高而心不染塵,活得灑脫自適。李泌兒時便能寫詩文
,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七歲那年
,受唐玄宗召見,玄宗想考考他的才華,命宰相張說給他出題。張說請他以“方圓動靜”為題作賦
,先給他舉了個例子:“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小李泌脫口而出:“方若行義,圓若用智
,動若騁材進退得當
玄宗驚為奇才,送入東宮給太子當伴讀
長大后
逼面而來的潑天富貴
直到安史之亂
,國破民苦,李泌主動出山,來到剛即位的唐肅宗身邊,為肅宗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肅宗要授予他官職
,李泌以山人自居,堅決不仕。安史之亂平定后,肅宗想讓李泌當宰相
,李泌卻又一次請辭歸隱,向肅宗說“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
肅宗聽后
以出世之心做人,知足不辱
倘若迷戀榮華富貴
做人
如今很多人活得很累
為什么?
因為入世太深
急功近利,患得患失
若懂得以出世之心做人
03
出世入世
明朝有個無際禪師
有一天
“我也想像禪師一樣出家修行,奈何在這塵世尚有牽掛
無際禪師問:“你牽掛什么呢?”
村民說:“我們村里只有我熟悉水車的運作
無際禪師說:“如果水車完全浸在水里,或者完全脫離水面
村民說:“完全浸在水里
無際禪師笑了笑說: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全然入世,容易隨波逐流
村民大悟
其實,出世入世
以一顆進取心做事
出世入世
該吃飯時好好吃飯,該睡覺時好好睡覺
不糾結過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9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