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楊繼盛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若有人雙腿腐爛,危及性命當何如,截肢以保全性命。若身在明朝的監(jiān)獄,面對如此情況,又當如此,等死?
明朝嘉靖年間一個名叫楊繼盛的囚犯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當時他的雙腿因為用刑"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腫硬若木,不能屈伸"。之后便逐漸潰爛,硬漢楊繼盛于是摔碎里監(jiān)獄里喝水的瓷碗,用瓦片剜去腿上腐爛的肉,當時給他舉燈的獄卒看到這一幕,當時就震驚了。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楊繼盛堅毅的性格大概是從小時候就培養(yǎng)出來的。楊繼盛的母親去世的早,父親楊富續(xù)弦,因此他在家的日子并不好過。幼時放牛看到別人在私塾讀書,便請求父親讓他讀書。于是楊繼盛一邊放牛,一邊在學習。如此條件下,楊繼盛還是考中了。
入仕之后在南京擔任吏部主事,楊繼盛官運亨通,前途無可限量,一進朝堂就在有權有勢的吏部,之后調(diào)往京師,若是楊繼盛能安安靜靜的當一個官員,他未嘗不會身居高位。然而,他做了別的選擇,看到不平不公之事,就彈劾。
這其中就有仇鸞,仇鸞先后任寧夏總兵、陜西總兵,庚戌之變被啟用為大同總兵。雖說是總兵,但是仇鸞并沒有一點的軍事能力。在俺答南下的時候,身為總兵的仇鸞被俺答打的節(jié)節(jié)敗退,使得俺答打到北京城外。這時候的仇鸞不想著如何守著城門,反而將大一筆財富送給俺答,賄賂俺答退兵。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憑借著讒言媚主,被加封為太子少保。
之后,仇鸞主持和蒙古各方開放馬市,在邊境交通互易,以緩解邊境的矛盾,如果此事能夠做好,仇鸞甚至可以載入史冊。但可惜的是,仇鸞并沒有這樣的能力。馬市在他手里并沒有很好地發(fā)揮作用。沒有能力維護馬市的治安,也不能抵擋游牧民族的騷擾。于是蒙古人白天和漢人交易,晚上化身盜賊掠奪,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楊繼盛彈劾仇鸞開放馬市的弊病,嘉靖皇帝本是聽到心里去的,欲罷免仇鸞,但是在仇鸞的多方進宮密告之下,嘉靖改變了態(tài)度,將楊繼盛下了監(jiān)獄,后又貶到了民族混合居住、環(huán)境惡劣的狄道。
有時候環(huán)境的惡劣對一些偉大且勇敢的人來說,并不是很大的困難,甚至以在此磨練意志為樂,并開辟出一片樂土,如柳宗元、蘇軾之輩。
楊繼盛面對這個荒涼落后的狄道并沒有氣餒,他開始教化當?shù)氐陌傩?,開學堂、整理河道、開挖煤礦,將當初無人問津、無人治理的狄道,治理的井井有條。在他升遷離開狄道時,當?shù)厝藠A道相送,稱他為"楊父"。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說的就是楊繼盛。
剔骨剜肉,硬漢楊繼盛的自救
楊繼盛離開狄道前往京師,一年中升了四級。楊繼盛是個實在人,這樣快速的升官,讓他感覺自己必須做點什么以報效朝廷的知遇之恩。于是忠臣楊繼盛,為報皇恩,開始向皇帝提拔的嚴嵩下手了。
楊繼盛沐浴齋戒了三天,為防止嚴嵩攔下折子,便從左順門進宮直接將帖子遞給了皇帝,義憤填膺的陳述嚴嵩的十大罪狀?;实鄞笈瑓s不是去抓嚴嵩,而是將楊繼盛大罵一頓,后不置可否。
這件事被嚴嵩知道后,豈會輕易放過楊繼盛,他從楊繼盛奏疏里找到一個疏漏。嘉靖皇帝因為信奉道教,相信"二龍不相見",若是見面必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因此嘉靖皇帝不見兒子,并且很厭惡臣子提及此事。
嚴嵩拿這件事到皇帝面前陳述,嘉靖更加震怒,于是將楊繼盛投入監(jiān)獄,廷杖一百,而后關了起來。
之后,嘉靖皇帝并不詢問如何。監(jiān)獄的看守畏懼著嚴嵩的權勢,在嚴嵩的授意下,因而對楊繼盛用刑并沒有手下留情。楊繼盛雙腿腐爛,不能走路。更可恨的是,嚴嵩攔住了一切向楊繼盛送藥的人,并且將他放入條件不堪的平民監(jiān)獄,任其自生自滅。
監(jiān)獄塵土飛揚,空氣中彌漫著鮮血和腐爛的味道,獄卒對犯人用刑的聲音在監(jiān)獄中轉(zhuǎn)了幾個彎,使得每一個人都能聽到,而小小的窗戶透出幾點天光,壓抑異常,一旦進了監(jiān)獄,身體未滅,而意志先死。
楊繼盛在監(jiān)獄中生活更加惡劣,當時他的雙腿腐爛,若不用藥,死是早晚的事,于是楊繼盛拜托一個獄卒幫他舉著燭火,他砸碎瓷碗,用碎片刮掉腿上的腐肉,并截去剩下的筋膜,露出森森白骨?!睹魇贰酚涊d"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
一個人的意志力能達到用瓷碗剔自己腿上的腐肉,并且截去腿上的筋膜,尚不說這種疼痛沒有幾個人能忍受,能在不見生人出的監(jiān)獄從容生活的又有幾人。
幸好,嘉靖皇帝只是暫時忘記了他,而嚴嵩因為他的彈劾,收斂了許多,也沒有立刻向楊繼盛下死手。在眾多好友的幫助下,楊繼盛在監(jiān)獄里活了3年之久。
后來嚴嵩決心除掉這個肉中刺,他將楊繼盛的名字放在兩個死刑的官員后面,一起交給嘉靖皇帝批復。楊繼盛死期定了下來。
可雖死又如何。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嘉靖三十四年,楊繼盛死于北京城的街上。七年之后,嚴嵩慘死于四月,貧困交加,尸體在別人的墓舍中,無人吊唁。而此時一部戲曲《鳴鳳傳》已經(jīng)傳遍了大江南北。內(nèi)容就是忠臣楊繼盛,舍生忘死,痛陳奸臣罪狀,卻被打下監(jiān)獄,慘死街頭。
嚴嵩此時還未在《明史》奸臣榜上留名,在民間已經(jīng)是千夫所指了,雖今日是風光無限的明朝第一首輔,但是日后下場卻早已經(jīng)看到。
時過境遷,楊繼盛在歷史和人們口中依舊是一個不屈不撓的形象,在楊繼盛故居,百姓自發(fā)為他修祠堂祭祀。而不論當時的嘉靖到底有沒有看到楊繼盛的名字,是故意還是無意處死了楊繼盛。嚴嵩似乎已經(jīng)翻不過來身來。
后人評說對于已經(jīng)死去的人并沒有什么價值。但是人活一生到底是為了什么。
楊繼盛選擇來以死表明自己為國家做的努力,換來的是生前和身后千百年的名聲。而嚴嵩的選擇是榮華富貴過一生,不在乎世人的評價,甚至不在乎在歷史上臭名昭著。
如果這是他們心中最好的選擇,也算是愧對一切,而不愧自己。
在中國歷史中,在歷史一直傳承的主流文化中,在儒道的思想中,最看重的是君子之道,是那份骨氣,如梅蘭竹菊一樣的風骨,如歲寒三友的不隨波逐流。
這種高于眾人,高于普通人的高風亮節(jié),才是我們所歌頌,所能激勵后世,所能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未來所需要的。而嚴嵩,只是鼠目寸光的貪欲,一時迷眼的榮華富貴吞噬了骨子里的氣節(jié),吞噬來圣賢書中的君子之道。實在是大大的不可取。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楊繼盛做了選擇,而嚴嵩做了另一個選擇。從此兩個人分道揚鑣,乃至千百年后的今天,嚴嵩依舊被批判的體無完膚,如同永遠跪在岳飛像前的秦檜。而楊繼盛則繼續(xù)傳遞錚錚鐵骨和傲氣風骨。
楊繼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兵部員外郎。坐論馬市,貶狄道典史。事白,入為戶部員外,調(diào)兵部。疏劾嚴嵩而死,贈太常少卿,謚忠愍。后人以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楊繼盛 人物生平 刻苦勤學
楊繼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時生于直隸容城縣(今河北容城縣)一個世代耕讀之家。七歲時,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楊富另娶。繼母陳氏妒嫉他,讓他放牛。楊繼盛經(jīng)過里塾,看見里面的兒童讀書,很是羨慕。因而對他的哥哥說,請求能夠跟從塾師學習。哥哥說:“你還小,學什么?”楊繼盛說:“年紀小能放牛,就不能學習嗎?”哥哥將這些對父親說了,父親讓他學習,但還要牧牛。楊繼盛十三歲時,才能夠從師學習。家庭貧困,學習越發(fā)刻苦自厲。鄉(xiāng)試中舉,此后曾入國子監(jiān)學習,國子祭酒徐階頗為欣賞他。
從師習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歲的楊繼盛參加會試,中第三十八名。隨后在殿試中二甲第十一名,成丁未科進士。六月,楊繼盛擔任南京吏部主事。到任后,考功司郎中鄭曉對楊繼盛頗為賞識,常常向他傳授“居官守身之道與夫古今典故”。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楊繼盛跟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深思樂律的學問,親手制十二律,吹奏時聲音均極和美。韓邦奇大喜,將自己所學的全部傳授給他,從此楊繼盛更加有名。
力劾仇鸞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歲的楊繼盛調(diào)升京師,任兵部車駕司員外郎。當時,蒙古首領俺答汗數(shù)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的同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疏章呈入,明世宗朱厚熜頗為心動,將這個建議下發(fā)由仇鸞、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兵部侍郎聶豹、張時徹討論。仇鸞攘臂相罵說:“這小子沒有看到敵寇的厲害,應當將他撤職?!敝T位大臣于是說派遣的官員已經(jīng)走了,這件事難以中途廢止。朱厚熜還在猶豫,仇鸞又進宮密疏。朱厚熜于是將楊繼盛下詔獄,后貶為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典史。
治理狄道
狄道地區(qū)番人與漢人雜居,文化落后罕知詩書。楊繼盛在狄道期間興辦學校、疏浚河道、開發(fā)煤礦、讓妻子張貞傳授紡織技術,深受當?shù)馗髯迦嗣竦膿泶?,稱他為“楊父”。等到他離開時,“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直擊嚴嵩
楊繼盛被貶一年后,俺答依然擾邊,馬市全遭破壞。朱厚熜知楊繼盛有先見之明,再度起用楊繼盛,調(diào)為山東諸城縣令,改任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當時嚴嵩當權,恨仇鸞侵犯自己,心中高興楊繼盛首攻仇鸞,想驟然使楊繼盛顯貴,又將楊繼盛改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但楊繼盛憎惡嚴嵩超過仇鸞。而且想起被謫籍后,一年內(nèi)連遷四職,便考慮如何報效國家。當時唐順之曾勸說他“愿益留意,不朽之業(yè),終當在執(zhí)事而為?!?/p>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繼盛上任剛一個月,就草擬奏章彈劾嚴嵩。齋戒三日后,楊繼盛在元旦上《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歷數(shù)其“五奸十大罪”。奏疏呈入后,朱厚熜已發(fā)怒,嚴嵩看見其中有召問二王(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的話,高興地說可以指此為罪,便暗中向朱厚熜進讒。朱厚熜更加憤怒,將楊繼盛下詔獄,詰問為什么要牽引二王。楊繼盛辯解說:“不是二王誰不懾怕嚴嵩呢?”他在詔獄被廷杖一百。廷杖前,友人王西石托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睏罾^盛收入袖中。一位苗姓校尉也送酒一壺,勸他:“可以此吃蚺蛇膽?!钡珬罾^盛拒絕,曰:“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苗姓校尉又說:“不要怕?!睏罾^盛回答:“豈有怕打楊椒山者?!庇谑钦勑Ω疤檬艽颉U刃掏戤吅?,楊繼盛被關入刑部獄。家人所送的藥物都被巡風官李天榮所截下。楊繼盛“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后;腫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兩人,用力努掙,足不覆地而行入獄?!碧崂蝿栍謱罾^盛轉(zhuǎn)至條件更差的民監(jiān)。幸得獄內(nèi)外諸多人相助,才得以渡過難關。在獄中,楊繼盛創(chuàng)傷發(fā)作,于半夜蘇醒過來,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盡,筋掛膜,他又用手截去。為他持燈的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卻意氣自如。在朝審時,觀看楊繼盛的人堵塞了道路,都非常嘆息,甚至為他哭泣。朱厚熜將楊繼盛關入詔獄后,讓刑部定罪。刑部侍郎王學益為嚴嵩黨羽,他受嚴嵩的囑咐,想以詐傳親王令旨的罪名將楊繼盛絞死,郎中史朝賓堅持不同意。嚴嵩憤怒,將他貶出朝廷。刑部尚書何鰲最終妥協(xié),像嚴嵩所指的那樣定案,但世宗還不想殺楊繼盛。嚴嵩本想將楊繼盛殺死,但楊繼盛在陸炳等人的保護下,在監(jiān)獄之中存活三年之久。同年閏三月,楊繼盛撰成《年譜》(《楊繼盛自書年譜》)。
楊繼盛的好友王世貞等人為他四處奔走求救,嚴嵩見輿論不容,本想上疏解救楊繼盛,但在其黨羽鄢懋卿及其子嚴世蕃等人的說服之下,決心殺死楊繼盛。當時國子司業(yè)王材也在坐,爭道:“繼盛之死不足惜也。然關系國家甚大,老先生還當為天下后世慮?!钡珖泪砸褯Q意殺楊繼盛。逢嚴嵩的黨羽趙文華送來對閩浙總督張經(jīng)等人的論罪奏疏,嚴嵩在這份奏疏之后附上楊繼盛的名字,世宗在閱奏時并未注意,便草草同意處刑。楊繼盛的妻子張氏伏闕上書說:“我的丈夫楊繼盛誤聽市井之言,還習慣于書生之見,于是抒發(fā)狂論。圣明不即加戮,使從吏議。兩次經(jīng)過上奏被審判定罪,都承受皇上的寬宥之恩?,F(xiàn)在突然闌入張經(jīng)的疏尾,奉旨處決。我仰望的只有圣德,草木昆蟲都想得到處所,豈惜回首一次,下察沉冤。倘若因為罪重,一定不可赦免,希望立即斬臣妾的首級,來代替夫君受誅。我的丈夫雖然遠御魑魅,必能戰(zhàn)死疆場,來報效君父?!眹泪詫⒋藭巯虏蛔?。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嚴嵩授意刑部尚書何鰲,將楊繼盛與張經(jīng)、浙江巡撫李天寵、蘇松副總兵湯克寬等九人處決,棄尸于市。楊繼盛臨刑前,將自書年譜交予其子,并作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后人補。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碧煜孪嗷ヌ槠鼈黜灤嗽?。張氏不久后便殉夫自縊。燕京士民敬而憫之,以楊繼盛的故宅改為廟以奉祀,尊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楊繼盛死后七年,嚴嵩倒臺,其子嚴世蕃被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chǎn),削官還鄉(xiāng),于兩年后凄慘死去。
死后褒贈
隆慶元年(1567年),即楊繼盛死后十二年,明穆宗朱載垕繼位,撫恤直諫諸臣,以楊繼盛為首。追贈太常少卿,諡號“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他一子為官。
主要成就 楊繼盛擔任狄道(今甘肅臨洮)典史時,他的創(chuàng)書院、置學田,開煤山、肅褐市以及疏園圃、核戶籍等舉措,開拓了狄道吏治和教育事業(yè)的新局面。
1、創(chuàng)書院、置學田:
狄道為漢、藏、回等民族雜居之處,其子“西番回子,俱習番經(jīng),通不讀儒書”。楊繼盛到任后,一改往昔謫官多靜坐不理縣事的習俗,決定從教育入手,以改變狄道文化落后的局面。 他首先解決了府縣生員的學習之所,將門生贄禮并俸資所余,于東山超然臺蓋書院一區(qū)。其次,又在圓通寺設館,募番、漢童生讀書者百余人,聘教讀二人指導學習。經(jīng)過三個月的努力,取得了教育的初步成效,“各生俱知揖讓、敬長上,出入循禮,其資質(zhì)可進者三十余人。其各父兄亦因而知道禮,棄番教,舉忻忻然…。”
為解決府縣生員的生活問題,楊繼盛多方籌措款項,購置學田二千畝。款項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籌部分,包括所得俸銀并“鬻所乘馬,出婦服裝”的收入;二是清查戶籍后的余糧,經(jīng)請示上級后留用以置地。所購得的這些學田,一千畝由生員分種,一千畝佃種于人,收成用于諸生婚喪祭的補助或遇年荒時分用。
楊繼盛創(chuàng)書院、置學田,為臨洮的教育事業(yè)付出了心血。他的付出在他身后得到了回報,迤明以降,考諸隴上進士名錄,臨洮人氏多列其中,此皆楊繼盛開創(chuàng)之功。
2、開煤山、肅褐市:
狄道縣西南80里有煤山。煤山地居鎖林峽(即今黑甸峽),有兩處可供采煤,一處在陜西,一處在地竺寺前。燒柴的供應主要靠藏民販運,價格高于縣城??h府多次派員與藏民協(xié)商未果,最直接是煤山開采后,將觸動藏民的實際利益。
楊繼盛了解情況后,利用自己的聲望,主動請命前往疏通。他與同去的四人“到則先攝之以威,次惠之以賞,由是煤利以開”,方便了當?shù)匕傩盏纳睢?/p>
“結褐”是邊民的主要謀生手段之一。嘉靖時,吏治已壞,官吏承差和書吏動輒巧取豪奪,或減價和賣,或以雜物易換,致使織褐者不得其價。一些以織褐為生的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故有號泣于道者,有求死于河者,”這種流弊為害甚烈。
楊繼盛為改變這種現(xiàn)狀,首先公出告示禁止公差人員購褐,由上司定價后交給縣府辦理,以杜絕公差減價易換的舞弊行為。過了一段時間,巡按派人到狄道購褐,楊繼盛不留情面,將差人拘禁起來,后經(jīng)府掌印官說情才罷休。這件事情在官府中引起了強烈震動,各上司再也不敢派人來購褐了,百姓的收入也因此增加。
3、及疏園圃、核戶籍:
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經(jīng)狄道縣境,經(jīng)多年沉積,形成了自南而北的狹長谷地,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狄道城西一帶,多年來以種蔬菜為主,各戶的園圃也連成一片,從而為縣民生活提供保障。但多年的灌溉導致水渠的淤塞,蔬菜的產(chǎn)量逐年下降。楊繼盛及時招募各園戶予以疏通,使其得以恢復往年的規(guī)模,灌溉面積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狄道縣征收糧草,沒有正規(guī)的官府文冊,只有書手的舊簿相傳。征收糧草仍以舊簿為準,導致了“富者實減而貧者反增富者納輕而貧者反重”的嚴重后果。為扭轉(zhuǎn)這一局面,楊繼盛將掌管私簿的手書召集起來,先算各戶的總數(shù),次算一縣的總數(shù),往日的弊端便暴露無遺,糧草數(shù)量比原來反而多出30石。楊繼盛在確查的基礎上,將應征糧草的輕重分為三等,按各戶擁有的土地均攤,使從前游移于其間而得利者無隙可乘。
楊繼盛的詩文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鞔罾^盛《就義詩》 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古詩三百首 , 愛國壯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