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砼R死前,劉邦為何拼了命也要殺樊噲?因為樊噲有一特殊身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開國皇帝都喜歡屠殺功臣,最有名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說起劉邦屠殺功臣那可是他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不過他屠殺的都是異姓諸侯王。
劉邦小農意識嚴重,即使當了皇帝也無法擺脫其階級屬性,他認為劉家的天下就應該讓劉家人來守護,異姓必有異心。
中國幾千年農民都是這種意識,他們沒有博愛的胸懷,認為除了家人以為其他都是居心叵測的外人,都要嚴防。對于平民百姓而言,這種意識形態(tài)沒啥,而劉邦是皇帝,反應在對皇權的渴求上,和對其他家族的排斥,他的手段就是殺戮。
不過有一些人劉邦也沒殺,比如張良、蕭何。
大家一定對樊噲這個人印象很深,在鴻門宴上,樊噲對劉邦有救命之恩,樊噲還是他老鄉(xiāng)。
但樊噲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劉邦的魔爪,劉邦在咽氣前一定要殺死樊噲。
劉邦于樊噲就什么深仇大恨,為何一定要讓他死呢?
司馬遷記載得很清楚,樊噲是呂后一黨,劉邦在殺掉所有的異姓王后,對呂氏一黨猜忌日漸加重,劉邦寵愛戚夫人,也喜歡她的兒子趙王如意,劉邦覺得戚夫人太弱,如果劉邦死了,樊噲恐怕會對他們母子下手。
但其實這并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劉邦擔心劉氏江山不穩(wěn)。
首先樊噲有一特殊身份(他跟劉邦是連襟),這層關系既讓劉邦更加“重用”他,又讓劉邦更加忌憚他。
其次樊噲是軍中威望很高的將領,僅次于韓信和周勃,他不僅能帶兵會打仗,往往沖鋒在最前面,具有優(yōu)秀的指揮能力,而且他有很好的政治眼光,絕非一介草莽武夫。
臨江王共尉、燕王臧荼都是他帶兵平定的,其軍事能力可見一斑。劉邦知道他兒子都不行,制裁不了樊噲,他死后一旦樊噲跟呂后聯(lián)盟,這多可怕。
第三,在立太子上,劉邦想立如意,而呂后和樊噲是不會答應的,這也是他想除掉樊噲的原因。
第四,樊噲的政治眼光。樊噲曾兩次提點過劉邦,一次是劉邦攻入咸陽,看見滿屋金銀,豪華的秦宮和眾多美女,想要留下跟美女繾綣,享受后宮豪華的生活,樊噲說:“您是想要天下,還是想要暫時的東西?秦國就是因為這些奢華而滅亡的,希望你趕快做決定?!?/p>
然而我們知道劉邦是好色的,他舍不得美色,還是在城中逗留了幾日,幸好他有樊噲,不至于落得兵敗的下場,不過他的格局還不如樊噲。
樊噲在這種物欲和美色的誘惑下,還能提出要天下,不要被眼前一切所迷惑,其野心和智慧絕非一般人可比。
劉邦在鴻門宴借口上廁所想離開,他很擔心不告辭一下,會不會沒禮節(jié)?樊噲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告辭什么?”
劉邦在臨死前想起這些事,越想越害怕,所以要除掉樊噲,也是在情理之中。
并不僅僅因為樊噲是劉邦的連襟,是呂后的靠山。
樊噲雖然是功臣,但也是外戚,為保護他心愛的戚夫人和幼小的兒子,樊噲非殺不可。劉邦殺死了同他一起并肩作戰(zhàn)打天下的人就可以推測出樊噲也是他要除掉的對象。其實我認為劉邦之所以臨死之前要下旨殺樊噲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劉邦是一個不知道感恩的人,自從劉邦坐上皇位就開始表現(xiàn)出了對身邊人的不信任,韓信、英布等這些外戚諸侯,他懼怕他們會造反,所以只有先下手為強!對待樊噲,劉邦的疑心病又犯了,所以臨死之前要這么做!
其次,先有盧綰手持重兵謀反,盧綰也是劉邦極其信任之人,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心中自然十分擔心在和盧綰對峙同樣手握重兵的樊噲,一旦劉邦離世,樊噲將成為外戚中的最強者,身為上位者的劉邦怎會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所以下令除之而后快。
最后,樊噲與呂后有著莫大的關系,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妹妹,將來樊噲會成為呂后的一股重要勢力,這時候除掉樊噲就相當于斷了呂后的臂膀!這樣也算是為他心愛的戚夫人和年幼的兒子掃清了障礙。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劉邦的部下陳平和周勃兩個人并沒有立刻在軍營執(zhí)行殺死樊噲但任務,而是將他押往長安。就在押往長安的途中劉邦病逝,命令自然就不作數(shù)了。就這樣樊噲看著天意方才逃過一劫,從長遠看樊噲并不是只會行兵打仗,他還很有遠見!
劉邦臨死前為什么要殺樊噲
根據(jù)《史記》中的記載,劉邦曾下令殺掉開國功臣兼連襟,舞陽侯、大將軍、左丞相樊噲。公元前195年,西漢高祖十二年,漢高祖劉邦病重,自知不起,其時“人有惡噲黨于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p>
劉邦因此大怒,派出陳平和周勃去剝奪樊噲的兵權,并命令他們殺掉樊噲,不過,陳平和周勃擔心呂后動怒,沒有下手。這似乎是劉邦稱帝以來唯一的一次下決定要殺嫡系功臣,此前的蕭何也僅僅只是囚禁,稍許警告后也就一切如常。
而且,樊噲的地位也不一般,不但是劉邦在沛縣起家時就跟隨的嫡系元老功臣,還和劉邦是連襟,樊噲的老婆是呂后的親妹妹。劉邦和樊噲兩人之間這么親密的關系,難道真就是因為旁人的幾言勸說,就下定決心殺掉?
殺樊噲和殺韓信還不同,韓信本就是個外來戶,只是個雇工,按功績換取酬勞,和劉邦集團的核心成員沒有什么交情,殺韓信不會引起朝局波動??煞畤埵怯性脊傻墓蓶|之一,和掌權的沛縣元老集團交情深厚,加上呂后的關系,殺樊噲對朝局的影響就大了。
那么,劉邦為何下狠心要對樊噲下手?僅僅只是擔心樊噲會聽從呂后的命令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原因當然不會那么簡單,大凡皇帝臨終前做出的決定,一定是為了之后的朝局和皇權的穩(wěn)定來考慮,樊噲能否有這么大的威脅?
一般都認為,樊噲能執(zhí)掌兵權,是彌補了呂后外戚集團的軟肋,劉邦擔心自己死后,呂后在樊噲的幫助下勢大,從而架空皇帝,這個想法沒錯,可實際上,我認為,劉邦更擔心的是,樊噲利用自己的身份,促成呂后和沛縣元老的合流。
劉邦生前,漢朝最主要的勢力集團有五股,以蕭何為代表的沛縣元老集團、以張良為代表的六國貴族集團、以韓信為代表的異姓王集團、以呂后為代表的外戚勢力集團,還有封藩在外的劉姓諸王等。
至劉邦臨終前,異姓王這股勢力基本歸于塵土,六國貴族集團被打壓,張良半歸隱,只剩下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掌控朝局,劉姓諸王在地方上壓制不服,三方勢力共同維護著漢朝江山的穩(wěn)定,處于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tài),但劉姓諸王并不能干涉朝政。
而劉邦臨終時,漢惠帝劉盈才十六歲,肯定沒有劉邦的威望和手段壓服這三大勢力集團,劉盈也需要慢慢成長和學習,在他成為真正掌權的皇帝之前,就需要借助沛縣元老集團、呂氏外戚集團和劉姓諸王的幫助來掌權,特別是朝政的決策上,主要依靠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
對于皇帝來說,不管是年幼的,還是如劉邦這樣老謀深算的,都不會希望臣子們聯(lián)合在一起如鐵桶一般,只會希望他們之間互相爭斗,這樣,皇帝才能居中上下其手,牢牢掌控權力。
劉邦當然希望臣子們能互相爭斗和制衡,給兒子劉盈成長的時間。
而樊噲恰恰是有可能打破這個局面的人,他既是沛縣元老集團中的一員,又是呂后的妹夫,和雙方的關系都親密。理論上來講,他可以成為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溝通的橋梁,在兩者之間有重大沖突時,樊噲可以憑借跟雙方都關系深厚的身份,成為矛盾的調和劑,甚至可以促成雙方的合流。
劉邦希望的是,在他死后,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互相之間繼續(xù)在規(guī)則內爭斗不休,互相制衡,劉姓諸王在外為皇權保駕護航。
這樣,對漢惠帝有利,但如果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合流,不但漢惠帝的權力保不住,在外面的劉姓諸王恐怕也危險。
假如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在樊噲的幫助下合流,首先對在外封藩的劉姓諸王有了絕對的優(yōu)勢,就像后來沛縣元老集團和劉姓諸王合流后,輕易的干掉呂氏外戚集團一樣,三方之間,任意兩股勢力合流,其余一方都是待宰的羔羊。
其次,不管這兩方合流后,是以呂氏外戚集團為主,還是以沛縣元老集團為主掌權,皇帝都能輕易地變成擺設。
沒有權力的皇帝還能算是皇帝?因此,劉邦為兒子著想,需要斬斷樊噲這架橋梁,哪怕可能只是他臆想出來的橋梁,寧殺錯不放過,快死的皇帝從來不講道理。
劉邦派去殺樊噲的兩個人中,其中一個是周勃,也是沛縣元老集團的中堅人物,派周勃去殺樊噲,奪兵權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如果是周勃殺掉樊噲,能在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之間制造仇恨,呂后因為妹夫被殺,肯定敵視周勃,而圍繞在周勃身邊的沛縣元老集團不會讓呂后暗害周勃,雙方之間就不可調和了。
只不過,雖然劉邦試圖把所有的人都算計進去,但還是失算了,首先是陳平和周勃不愿意跟呂后起沖突,沒有如劉邦所愿殺掉樊噲,其次是,在劉邦死后,沛縣元老集團和呂氏外戚集團也在爭權奪利,包括部分劉姓諸王也牽扯進來了,但漢惠帝劉盈太柔弱,沒有借助幾方的爭斗謀利的本事,也沒有做皇帝的本事,被呂后壓得死死的?;实鄄恢杏茫瑲⒒蛘卟粴⒎畤?,劉邦的一番苦心都是白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29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彭越是怎么死的劉邦為什么要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