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西漢名臣張安世,位極人臣卻低調(diào)內(nèi)斂,一生圓滿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酷吏之名,絕少不了漢武帝的得力干將張湯。許是為人太過苛刻,最終含冤而逝,留下兩個兒子張安世和張賀。兩人雖是一母同胞,人生走向卻南轅北轍。
張賀牽涉到廢太子劉據(jù)之事,其咎難辭,被施以腐刑入宮擔(dān)任了內(nèi)務(wù)總管。而張安世則比較幸運,老爹張湯含冤而逝,生前曾為漢武帝出生入死,手段雖然激烈了些,但到底是一心為漢朝,為了皇帝,未曾中飽私囊半分。漢武帝心生愧疚,于是便將這份不忍補償?shù)搅藦埌彩赖纳砩稀?/p>
好在張安世雖然是因父蔭謀得了官職,但內(nèi)里并不是一個繡花枕頭。他少年聰慧,不分晝夜的勤奮刻苦,博覽群書。有一次漢武帝外出巡幸,帶著的三箱子書不慎丟失,皇帝十分郁悶,隨侍左右的張安世看皇帝愁眉不展,于是跟他講,沒什么大不了的,書里的東西都已經(jīng)刻在他腦海里了,立即便能全都默寫出來。
漢武帝一開始還將信將疑,但總歸也沒有別的辦法,便讓他試了一試。后來回到宮里,著人重新將丟失的書原樣買了一套回來,翻開和張安世默出來的一對比,居然分毫不差,頓時驚詫不已。看來這人確實是做到了胸有萬卷。于是對他十分倚重起來。
公元87年,漢武帝病逝,霍光作為托孤大臣,權(quán)傾一時。他對張安世十分器重,在此期間張安世被封為富平侯,一直矜矜業(yè)業(yè)。
公元前74年,漢昭帝病逝后,霍光和張安世擁立了劉病已為新帝。劉病已對兩人十分感激,將他們?nèi)蚊鼮槌兄爻?,霍光過世后,張安世更是成為皇帝跟前一等一的紅人。
但他始終銘記這父親的遭遇,張湯正是因為人太過鋒芒畢露,與周遭同僚交惡,最終結(jié)局凄涼。于是張安世秉持著溫和內(nèi)斂的作風(fēng),待人從來都是和和氣氣,從不以勢壓人,更不愿權(quán)勢過盛,授人以把柄。
皇帝堅決讓他頂替霍光的職位,做新一任的大將軍,但張安世堅辭不受,磕頭不止請皇帝收回成命,雙方一度僵持不下。漢宣帝看他實在沒那個打算,于是封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有不少身懷野心的大臣,會千方百計給下屬官員升職的機會,然后把這份功勞攬到自己身上,施恩圖報,希冀將來能成為自己的黨羽。張安世則相反,他給人推薦了官職,別人來謝他,他卻慌忙推辭,不僅如此還索性直接跟人斷絕往來。
有人抱怨自己勤勤懇懇卻老是得不到應(yīng)有的職位,張安世表面上不說什么,私底下卻偷偷地跟皇帝商量給人提拔了上來,當(dāng)面卻從不提及這個事情。他自己解釋,皇帝心里明鏡似的,升遷或貶職他都有數(shù),輪不到他來說話。
張安世位極人臣,卻從不囂張跋扈,將低調(diào)發(fā)揮到了極致。他權(quán)勢過人,不曾為自己謀過私利,公元前62年病逝于任上,可謂一生圓滿。
文法吏治亂,儒吏安撫,兩者相互融合,外儒內(nèi)法,霸王道雜之。這樣的政治人事理念,在宣帝一朝,一直得以貫徹落實。
最能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政治意圖的,亂世看攻伐,盛世看人事。西漢宣帝一朝的人事任命極具代表性。
西漢昭帝死后,昌邑王即位。但是由于他的胡作非為,致使他只當(dāng)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廢黜。后來,權(quán)臣霍光擁立了戾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即位,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畫像
漢宣帝是中國 歷史 上唯一一個坐過牢的皇帝,他剛出生就受到祖父戾太子巫蠱之案的牽連,除他之外全家都被武帝斬首,他在監(jiān)獄中由女囚哺乳養(yǎng)活,后逢大赦,才從監(jiān)獄中釋放出來,在掖庭中長大。
他一即位,就體會到了霍光集團的政治壓力,霍光陪同他乘車前往“高廟”拜謁,他覺得渾身上下都不自在,如“芒刺在背”。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漢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力單勢薄,僅憑著一個皇帝的稱號是不能和羽翼豐滿的霍光相抗衡的,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漸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尋求有利時機,才能奪回屬于自己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所以,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地位是怎么來的,再加上昌邑王的前車之鑒,他對霍光很尊敬,霍光請求還政于宣帝,他謙讓不接受,朝廷中各項事情都先通過霍光,然后再奏知天子。
01
宣帝和霍光相互制衡期的人事平衡
一個如日中天的權(quán)臣和一個來自民間謙遜低調(diào)的草根皇帝PK,似乎朝廷中的人都知道怎么站隊,然而果真如此么?
霍光畫像
首先, 霍光雖然位極人臣,但是他本人是沒有篡位的打算和舉動。此時中國 歷史 的時間線才到西漢,還沒有諸如王莽、司馬炎等人能給他刷經(jīng)驗, 社會 和平時期進行篡位這件事可能性低得無異于自尋死路。
其二, 霍光認(rèn)為自己的子孫無才。當(dāng)張安世的兒子和霍光的兒子進攻烏桓回來后,霍光問他們二人作戰(zhàn)策略,山川地形,張安世之子對答如流,而霍光的兒子卻一問三不知。子不如人的苦澀讓位極人臣的霍光也忍不住嘆息:“霍家將要衰敗,張氏將要興盛?!?/p>
熟知司馬家篡位過程的都知道,豪門望族河內(nèi)司馬家三代人共同努力才篡奪了曹魏的江山,而且這還是建立在老子英雄兒好漢,孫子也不是孬種的基礎(chǔ)上。霍光思量自家的兒子,估計連承襲自己的職位都難以守住,霍光即便有篡位的心思也得往肚子里咽。
霍光輔政
其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霍光與宣帝的關(guān)系是翁婿關(guān)系,宣帝一度十分寵愛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宣帝的第二任皇后)。從《漢書》中來看,二人的權(quán)力斗爭雖然綿密而激烈,但是大多時候維持在不撕破臉皮的局面,有些情況下還出現(xiàn)了一起搭班子,相互補臺的默契。
龔遂任職渤海太守的時候,希望宣帝能夠允許他在當(dāng)?shù)乇阋诵惺?,宣帝同意?/p>
?;莩鍪篂鯇O,請求順道攻擊殺害漢校尉的賴丹,宣帝不允許,霍光出面允許?;?。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來,霍光并沒有完全限制宣帝的人事權(quán),而且會在宣帝舉措不當(dāng)?shù)臅r候予以彌補。
宣帝即位第四年,全國發(fā)生了一次大地震,有四十九個郡國受災(zāi)。按照當(dāng)時的說法,地震出現(xiàn)的原因是由于陰迫陽伏,而君為陽,臣為陰,為臣迫君所以才地震。宣帝為了給霍光補臺,主動承擔(dān)責(zé)任,讓群臣納諫指出自己的不足,同時大赦天下,素服避正殿。次月又生造了兩個祥瑞鳳凰,喪事喜辦把事情遮掩過去,不再提起。
當(dāng)權(quán)臣和皇帝權(quán)力的博弈達到相對平衡的時候,人事自然也趨于平衡。此時,最大的砝碼就變成時間。換言之,就是拼兩個大佬誰的命長。
宣帝即位的時候是十八歲,史書中沒有霍光的年齡記載,但是他跟隨武帝三十余年,輔佐昭帝十余年,此時至少也有五十余歲了。
這是漢宣帝杜陵內(nèi)的秦磚漢瓦博物館的一件藏品,上面的篆書寫著:
海內(nèi)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
最是歲月不饒人。
地節(jié)二年,霍光去世,此時的宣帝二十三歲,正當(dāng)好年華。
霍光墓
02
剔除霍光的人事布局
霍光死后,曾經(jīng)屬于他的權(quán)力需要再次尋找繼承者,無論是宣帝還是霍家兒孫,都吃不下這個燙手山芋。
此時的人事變動很有意思。
宣帝安排了張安世繼承霍光大將軍的職位。張安世是武帝時期的酷吏張湯的兒子,昌邑王被廢后,和霍光共同擁立宣帝即位,是霍光的心腹。對于這個人選,霍家很滿意,認(rèn)為張安世只是短暫的代理一下而已,權(quán)力很快就會回到霍光的兒子手中。
然而,張安世還有一個身份,他是前掖庭令張賀的弟弟。張賀曾經(jīng)是戾太子的門人,后來被牽扯到巫蠱之案中,遭到腐刑后做了掖庭令,宣帝就是被他照顧著長大的,張賀不僅出錢供宣帝讀書,還為他娶了許平君,讓自從出生起就孤苦無依的宣帝總算有所依靠。宣帝對此非常感恩。
千軍戰(zhàn)俑,出土于張世安墓
張安世做大將軍麻痹了霍家的神經(jīng),不得不說,霍光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zhǔn)的,他的兒子女婿里確實是沒一個像樣的,權(quán)力像是脫韁的野狗,放出去就很難收回,張安世的上位說明了宣帝打算溫水煮青蛙。
除了大將軍的職位外,中央還有兩個崗位最為重要,一是丞相,二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一般是默認(rèn)的丞相后備人選。
霍光獨攬大權(quán)的時候,相權(quán)在權(quán)力中心發(fā)揮的作用并不彰顯,然而霍光死后,相權(quán)的重要性又開始凸顯。
此時的丞相是韋賢,韋賢是當(dāng)時的大儒,他通曉經(jīng)義,但是從履歷上來看,是個當(dāng)老師的出身,沒有治理國家的經(jīng)驗。
宣帝中意的丞相是御史大夫魏相。
魏相
魏相是卒吏出身,被舉薦為縣令,是從基層發(fā)跡的官員,曾經(jīng)被霍光關(guān)進過監(jiān)獄。也就是說他和霍光之間是有點摩擦的。
霍光死后,宣帝封賞霍光的后人,魏相立刻上書指責(zé)這一行為不妥。
然后宣帝怎么做的呢?他重用魏相,給他加封了“給事中”。魏相原任御史大夫,雖然位列三公,但因?qū)儆谕獬?,無特別詔旨不得出入禁中。加授給事中后,就大不同了,魏相從此有了中朝官的資格,得以給事禁中,侍從皇帝左右,備顧問應(yīng)對,參議政事。
這個人事任命一下達,整個朝堂的風(fēng)向就變了?;艏覊Φ贡娙送疲艄夥蛉嗽?jīng)毒殺許皇后的事情也浮出水面。
霍家三個兒子的爵位被廢,女婿們被趕出京師去地方上做輔官,霍光時代的丞相韋賢也因為老病主動辭職。
要知道秦漢以來所有的丞相,只要不犯罪,基本上是老死在這個丞相位置上的,韋賢的辭職開創(chuàng)了丞相致仕制度的先河。
這種先河誰愛開?。扛驹蚓褪切巯铀K眼。接任韋賢成為丞相的,當(dāng)然是宣帝中意的魏相。
03
儒法之爭,遵從“漢家制度”
《漢書》把官吏分為兩類,分別是循吏和酷吏,遵循儒家思想的為循吏,奉行律令法條的則為酷吏。
實際操作過程中,官吏的劃分往往沒有那么涇渭分明,尤其是宣帝一朝,宣帝奉行“霸王道雜之”,并不能簡單的以循吏和酷吏來劃分,有些遵循律令法條的酷吏往往也并不是那么酷,一般將這個群體稱之為更中性的“文法吏”。
儒吏和文法吏構(gòu)成了宣帝時期的官吏體系的主要部分。
由于石渠閣會議的光環(huán),宣帝一度被認(rèn)為是親儒的中興之主,但是縱觀宣帝一生的人事安排,這點純屬儒家自作多情了。
可以用兩個重要地區(qū)的官吏人事變動來分析宣帝對這兩種官吏的使用偏好。
其一是潁川地區(qū)。
潁川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大郡,是除了三輔之外人口最多的地區(qū),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與此同時潁川也豪強并行,肆無忌憚。
潁川太守這個位置一直很難當(dāng),直到來了趙廣漢。他是位典型的文法吏,偏向于酷吏,他剛到潁川,就殺了當(dāng)?shù)貎蓚€有名的宗族首領(lǐng),立刻在豪強并行的潁川郡立了威。隨后,他又發(fā)明了延續(xù)至今的匿名舉報箱制度,引得豪杰大姓之間相互揭發(fā),潁川郡由此安定,但是同時,也激發(fā)了很多 社會 矛盾。
趙廣漢這種酷吏走了之后,宣帝又派來了韓延壽,韓延壽是儒吏,治理潁川的時候以禮儀、孝悌等儒家思想教誨影響百姓,潁川得以大治。
趙廣漢雕像
從韓延壽的個人的際遇,可以更清楚的看清宣帝對于儒吏的態(tài)度。
從《漢書》上來看,韓延壽確實是個能力卓越的官吏,但是他的人設(shè)卻帶著點瑪麗蘇光環(huán),小吏欺瞞他,他不責(zé)備旁人,反而先反思自己的過失,小吏都很后悔,甚至有小吏因此自殺。在他治理之下,沒有人打官司,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對他有所欺瞞。
然而韓延壽的同事卻看他不順眼,大儒蕭望之首當(dāng)其沖,向宣帝彈劾韓延壽用官錢借貸給百姓。
這也解釋百姓為什么不忍心欺瞞韓延壽,因為韓延壽給他們錢,他們跟著韓延壽有飯吃。
宣帝對此很惱怒。他忌諱的不是韓延壽把官錢借給百姓,他忌諱的是韓延壽用這些錢收攬自己的民心,營造自己的光環(huán),導(dǎo)致百姓拿了官家的錢,卻只知道感激韓延壽而不知道感激皇帝,這讓宣帝產(chǎn)生了“恩不從己出”的憤怒。韓延壽因此被斬。
潁川還有個治吏,繼承了韓延壽的治郡方法,鞏固了潁川的大治,這個人就是黃霸,黃霸治下的潁川,祥瑞多次出沒,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潁川太守黃霸在郡前后8年,“政事愈治;是時鳳皇、神爵數(shù)集郡國,潁川尤多。
吃著韓延壽的政治福利,又憑借這一手造祥瑞的本事,黃霸被調(diào)任京兆尹。京兆尹隸屬三輔,也是分析宣帝對官吏偏好的第二個重要地區(qū)。
三輔是西漢時期的長安附近的京畿重地,西漢初年,遷徙六國的貴族到三輔,便于西漢中央政府能夠有效控制地方。這也造成了三輔地區(qū)貴族、豪強、巨商、賊寇各方勢力混雜,犬牙交錯。
負(fù)責(zé)治理三輔地區(qū)的有三名官員——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fēng) 。尤以京兆尹最為難干。宣帝一朝能勝任這個職位的沒幾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頻繁更換京兆尹的事情,祥瑞生產(chǎn)標(biāo)兵黃霸來了沒幾個月,就因為不能勝任被宣帝趕回了潁川。
西漢京兆尹
能勝任京兆尹的官吏只有文法吏,而且不能是一般的文法吏。
據(jù)《漢書》記載,能勝任京兆尹職位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趙廣漢,一個是張敞。
前文說過,趙廣漢是屬于文法吏中的酷吏,而張敞則偏向于文法吏中的儒吏。張敞對《春秋》很有研究,他行事不僅按照律令法條,還時常用經(jīng)義作為法條的輔助,對待賢者會大加表彰,并不純粹地使用刑罰來威懾。
宣帝非常喜歡他,即便后來張敞無理殺人,宣帝也只是暗示他趕快逃跑,風(fēng)頭一過就繼續(xù)啟用。
除了愛給媳婦畫眉毛之外,張敞這種官吏簡直是宣帝心中的完美模板。
張敞畫眉圖,來源民國廣告畫
酷吏的過多使用會激起民怨,儒吏又無法應(yīng)付復(fù)雜的 社會 環(huán)境,漢宣帝則各用所長,文法吏治亂,儒吏安撫,兩者相互融合,外儒內(nèi)法,霸王道雜之。這樣的政治人事理念,在宣帝一朝,一直得以貫徹落實。
04
繼承人培養(yǎng)上的偏離初心
政治理念的持續(xù)需要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外部環(huán)境,以及繼承人對理念的認(rèn)同。
宣帝在后者上出了大岔子。
他的太子對儒術(shù)非常尊敬,勸說宣帝應(yīng)該更多的使用儒生做官吏。
宣帝整個人都不好了,他萬萬沒想到跳出來否定他的,居然是他的繼承人,宣帝氣得將太子大罵了一通。
這事說來真的不是太子的鍋,追究本源,是宣帝給太子挑選老師的時候出了問題。
太子最初的老師是丙吉。丙吉對宣帝有大恩。宣帝因巫蠱之案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因為有丙吉的照顧才免于凍餓凄苦。
丙吉畫像
武帝晚年的時候,要處死巫蠱之案入獄的所有罪犯,多虧丙吉緊閉獄門,不讓使者進入,宣帝才得以保全。
丙吉是獄吏出身,同時也通曉經(jīng)義,他做太子的老師既知曉實務(wù),又能結(jié)合理論。
后來,丙吉調(diào)任了御史大夫,作為后備宰相培養(yǎng)。丙吉挽救西漢血脈于式微,保留革命火種,是個有大福報的人。
丙吉之后,疏廣、疏受二人為太子的太傅少傅,這兩人都是儒家出身,通曉春秋,又是叔侄,兩人給年方七歲的儲君重塑三觀,簡直不要太順手。
當(dāng)時的丞相魏相建議讓太子的外公家派人一起監(jiān)護太子,結(jié)果被宣帝自己給駁了回去。
再后來,宣帝又把蕭望之打發(fā)來教太子讀書,沒錯,蕭望之也是位大儒。
就這樣,一個堅持“霸王道雜之”的老爹培養(yǎng)出了一個精通《論語》、《孝經(jīng)》的兒子。
這事怪誰?后來宣帝想要廢太子,漢書上說他念及與早逝的許皇后情分,才打消了這個念頭,獨嘗自食苦果的無奈。
宣帝死后,元帝即位,以“純?nèi)蔚陆獭比〈鞍酝醯离s之”,以儒吏取代文法吏,律令法條的約束力被淡化,特權(quán)階級興起,外戚宦官專權(quán),豪強兼并土地越發(fā)囂張。
漢宣帝將自己的皇陵建在了杜縣郊外的鴻固原上,名為“杜陵”
東漢崔寔批評元帝說:“元帝即位,多行寬政,卒以墮損。威權(quán)始奪,遂為漢室基禍之主?!?/p>
中興之后,西漢走向了不可挽回的下坡路。
- 完 -
平心而論,大法官張?zhí)齐m然有點過分,但生活方式還是很樸素的。尤其是像他這樣一個被漢武帝視為左膀右臂的官員,死后只有500金家當(dāng),實在令人惋惜。張?zhí)票徽_陷致死,讓兒子久久不能釋懷。張湯死后,王安石被皇帝任命為官員。張安世知道父親的死很可憐,但也和他的性格有關(guān),所以一生小心翼翼。要在漢武帝手下做事,必須要有所作為。張安世記性很好。漢武帝去河?xùn)|,丟了三箱書。那些書里寫了什么,沒人記得,但張安世記得,當(dāng)場背下來。后來書被發(fā)現(xiàn)了,也沒多大區(qū)別。武漢很高興,提拔他做了秘書,然后又提拔他做了光祿大夫。
趙涵即位后,霍光首先廢除了所有的侍郎。太子造反后,所有的侍郎都被砍掉了。前者幾乎沒有留下高級官員。就在這時,霍光把張安石抬了出來,推薦他為右將軍光祿順,成為霍光的副手。趙涵也想籠絡(luò)張安世,封張安世為阜平侯。所以,張安世要更加小心。王安石侯是怎么來的?他知道很難在霍光和趙涵之間保持平衡,但在趙涵死后,這個團隊站了起來。和騎將張安石共同授予昌邑王劉賀。后來,他廢黜了昌邑王,立劉詢?yōu)榛实?,也就是漢武帝宣帝。梁武帝時代的巫術(shù)詛咒。涉及數(shù)萬人,王安石的弟弟張合也是其中之一。張合原本是劉釗的部下。經(jīng)過張安世求情,漢武帝允許張合出蠶房,張合因貪污受到懲處,后來成為朝廷命案。劉詢從監(jiān)獄中被釋放出來,在法庭上被收養(yǎng)。
于是,張合把劉詢養(yǎng)大,親自教他讀書,把自己的錢給了劉詢,并娶了徐平君。張合和劉詢是同一對父子。正因為如此,韓上臺后,也向王安石獻殷勤。韓為張合安排了200座墳?zāi)埂埖膬鹤铀赖迷?。王安石的小兒子祖,從小和韓一起長大,一起讀書。被張合收養(yǎng)后,被漢高祖宣帝封為楊度侯。王安石知道,早年的椽子是先爛的。他多次辭職。韓說:“我是朝廷官員,不是將軍?!焙髞磉@個位置持續(xù)了200多年,直到東漢中期王莽篡位建立東漢后才失去。
霍光死后,有人建議任命張安世為大將軍。知道張安世將軍的立場會火燒屁股,于是毅然辭職:“我聽在他耳朵里,說是第一件事,沒有講。占據(jù)大位是不夠的。將軍之后,只有皇帝難過,整個老臣都被點了?!表n雖然沒有強加于他,但還是任命他為傅斯季將軍,接管了傅的軍權(quán)?;艏?,但在韓的指揮下,張安世的孫女得救了。要說張安世在韓心中的份量是不可能的,但張安世的謹(jǐn)慎是出了名的。
張安世曾經(jīng)推薦過別人,但是當(dāng)別人來感謝他的時候,他就和這個人斷絕了聯(lián)系。至于別人的抱怨,他也及時解決,用自己的才華鼓勵。王安石是最貴的城市,餐廳一萬家,這在官員中是非常少見的。他很富有,但最后他很簡單。我妻子穿著粗布衣服,用自己的雙手編織。700個家仆都有自己的手藝,在家里辦各種產(chǎn)業(yè),在市場上賣產(chǎn)品,比霍光將軍有錢。但奇怪的是,韓怕霍光,卻又親近張安世。
康四年,張安世病死。漢武帝宣帝封了一個印,建了一個墓,建了一個祠堂,派了一個赤腳的官去安葬王安石。在后麒麟閣的11位英雄中,張安世排名第二,僅次于霍光。張安石做事細心溫柔,做的夾心餅干讓人印象深刻。200年后,張氏家族并未失去地位張安世封為阜平侯,到東漢安帝雍三年去世,無子嗣繼承,爵位被取消。這個稱號已經(jīng)傳了九代,延續(xù)了184年。),不僅出類拔萃,更是低調(diào)有內(nèi)涵的家族傳統(tǒng)。
張安世是西漢酷吏張湯之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他在漢武帝當(dāng)政時,官拜尚書令一職,后來再拜光祿大夫。后又經(jīng)漢昭帝、漢宣帝兩朝,均是朝廷重臣,深得當(dāng)政君王的喜愛和信任,巔峰時期更是官拜大司馬衛(wèi)將軍、領(lǐng)尚書事,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真是名副其實的權(quán)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but,就是這樣一個在朝綱之上能呼風(fēng)喚雨之重臣,卻是以為官廉潔著稱。張安世一生沒有多大的功績,為何卻可以位極人臣呢?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世襲父輩官爵,初上仕途。按照西漢當(dāng)時的規(guī)定,兒子是能夠世襲父輩的官爵的,張安世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父親的官爵。他的父親是個酷吏,以嚴(yán)苛著稱于世,但是張世安由于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性格使然,他走上仕途后,卻與父親截然不同,同樣的清廉,但是并不嚴(yán)苛。
行事謹(jǐn)慎,兢兢業(yè)業(yè),深得君王賞識。張安世做事十分謹(jǐn)慎認(rèn)真、盡心盡力,雖然是官宦人家的公子,但是從來沒有一絲紈绔子弟的做派。經(jīng)常是為了一些沒有辦完的事情,毫無怨言的加班加點,非常的勤勉。勤奮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很快就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官職一升再升。
大公無私、清廉一生。張世安為官清廉,位高權(quán)重卻非常謙遜。某次漢武帝要求他為國家舉薦賢良,他從國家社稷考慮,推舉了一位賢達。此人很快就得到了君王的任命,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就專門上門面謝張安世,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張世安突然怒發(fā)沖冠,訓(xùn)斥他舉薦他是因為他的才干,能夠為國家效力,而不是為了他的感謝。說的這個受舉薦的人非常慚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0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霍光一家是怎么滅族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