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趙國為何會被秦國所滅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趙國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從公元前403年立國到公元前228年滅亡,歷經(jīng)175年,在趙國的歷史上,出現(xiàn)過后世廣為傳誦的故事,比如竊符救趙、完璧歸趙、毛遂自薦等等。
趙孝成王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點頗受后世稱贊,就是趙國軍民的積極抗秦。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唯有趙國是最能打,而且打得最慘烈的國家。然而,歷史最終沒有選擇了趙國,這是為什么呢?最重要的一點是用人失誤。趙國人才濟濟,并非他國能比,但是,趙國的國君從趙孝成王開始,重用的人大多是公族貴戚。
戰(zhàn)國中期的趙國
比如決定趙國生死存亡的長平之戰(zhàn),趙孝成王只找平陽君趙豹和平原君趙勝商量,這兩人都是公族貴戚。而有才能的藺相如和廉頗,都不在決策人之列。秦滅趙之前,趙王遷聽信讒言,殺了支撐趙國半壁江山的李牧,直接導(dǎo)致三個月后,邯鄲城破,趙王遷被俘。雖然李牧就算不被殺,趙國也是兇多吉少,但是,至少還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趙軍
除了用人失誤外,趙國被滅還有三大原因。
1.政治腐敗
從郭開這個人就可以看出趙國的政治腐敗到何種程度,他對趙國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戰(zhàn)國時期有四大名將,秦國和趙國各占兩位,趙國的兩位名將是廉頗和李牧,而這兩人都被郭開陷害。廉頗是趙國名將,屢立戰(zhàn)功,卻毀于郭開之口,不得不逃離趙國;李牧的下場更慘,直接被殺。
戰(zhàn)國完全的趙國
2.主次不分
戰(zhàn)國末期,趙國不僅要面對強大的秦國,同時還遭到后方燕國的騷擾,雖然燕國實力比不上趙國,但是在趙國滅亡的過程中,燕國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比如,長平之戰(zhàn)和邯鄲之戰(zhàn)后,燕國趁機攻擊虛弱的趙國,這是燕王的失策。如果沒有趙國擋住秦國,燕國安能如此太平?
郭開
燕王目光短視、落井下石,而趙孝成王也發(fā)了昏,不僅沒有對內(nèi)休養(yǎng)生息,對外廣結(jié)朋友。面對燕國的入侵,還持續(xù)打了四年,盡管把燕國打疼了,可是自己也損失慘重,導(dǎo)致兵力進一步消耗,這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
廉頗
3.疆域銳減
趙國疆域的快速減少有兩個原因,一是被秦國吞并,二是封給他人。在趙國與燕國交戰(zhàn)的四年中,秦國趁機吞并趙國西部三十七座城池,趙國舊都晉陽也淪陷;為了討好秦國,趙孝成王將河間封給呂不韋。為了報答信陵君的竊符救趙,將趙國重鎮(zhèn)鄗送給了信陵君。甚至為了讓齊國的田單對付燕國,竟然送出五十七座城池,要知道,當(dāng)時趙國還有名將廉頗和趙奢。
秦滅趙
以上說的四條原因,歸結(jié)為一條就是“君主昏庸”。趙國一共十三位國君,真正對趙國有積極貢獻的唯有趙武靈王一人。然而,趙武靈王也是前明后暗,沒有善始善終,只能算半個明君,因此,趙國被滅也不足為怪。
參考文獻:《史記》
《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記》此中有談?wù)摿鶉鴾缤龅脑?br> 1、是當(dāng)時的大環(huán)境,秦國從秦孝公開始,商鞅變法,法度得以持續(xù),未被廢除,使得國家國力得以逐漸增強。滅六國之前,秦國的國君幾乎是代代明君,而六國的國君明君鮮有,且多半昏庸。
2、韓國弱小,申不害變法圖強,但是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沒有發(fā)展的空間,以至于被其他國家軍事攻擊后國力炸的一干二凈,變法失敗后,國君昏庸,又流失法家人才韓非,距離秦國最近,秦的“遠交近攻”政策正好試用,韓國最先被秦所滅。誒,韓非也是生不逢時啊,倘若他生在申不害的時代,可能就要改寫歷史了。
3、趙國在戰(zhàn)國時期可謂是個很能打的國家,軍事實力很強,戰(zhàn)國四大名將趙國占了兩個,李牧與廉頗,只可惜君主昏庸,秦國打不過趙國,就用反間計,可惜兩位老將軍都被秦國的反間計害了,被罷了軍權(quán),反間計竟然能一次又一次的得逞,這樣的國君,國怎能不滅。
4、魏國自李悝變法后,國強民富,只可惜,也是君主昏庸,魏國流失了很多個頂尖級人才,令秦國翻天覆地的法圣商鞅,曾經(jīng)被老丞相公叔痤引薦給魏王,而魏王棄之;吳起曾經(jīng)也在魏國,被棄后來去了楚國;齊國軍事家孫臏在魏國被陷害后,被人營救去了齊國;范雎原是魏國大臣,被人陷害逃去了秦國做了丞相;魏王的弟弟信陵君,被魏王所不容,去了他國,后來被反間計,信陵君心灰意冷,不久死去。這么多的頂尖級人才魏國都流失了,而被他國所重用了,魏國豈能不滅。
5、楚國政治上被訛詐,還疏遠忠臣;軍事上又拋棄楚國“尚武”的傳統(tǒng),不斷兵敗。楚國的意識形態(tài)及政治制度逐漸落后于時勢,且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其他國家大大小小都變法,而楚國變法時間最短,影響最小,舊勢力強勢,國力衰弱,而楚國地大物博,山河廣袤,楚人好戰(zhàn),秦國一戰(zhàn)未能滅,秦國二十萬大軍一去不返,秦國二戰(zhàn)出傾國之兵才得以滅楚。
6、燕國國力弱小,荊軻刺秦王惹怒了秦國,進而讓秦國找到了理由,加速了滅亡。
7、秦國滅了五國之后,齊國孤立無援,根本不是其對手,齊國朝無賢臣,野無精兵,人心渙散,不戰(zhàn)而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0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的曹無傷是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