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靠花錢做官,但是清正廉潔成為楷模被世人傳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漢書》中,他被評為漢代以來,地方官政績第一人。他,就是黃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西漢名臣,官至丞相。
黃霸從小喜歡學習法律條令,立志當官。
漢代以來,朝廷將一些有才能技藝的人統(tǒng)計上報,等候任用。這些人稱為"待詔"。黃霸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黃霸早已等不及了,想要盡快當官。由于家境殷實,他便花錢買官,成為補侍郎謁者。
起初,黃霸的仕途之路并不順利。為官不久,他就因為兄弟犯罪,被彈劾罷官。
還沒過足官癮,就被罷免了,黃霸十分不甘心。不久,他又通過給朝廷捐糧食的方式,再次當了官,負責掌管郡里的錢財、谷物。
黃霸畫像
沒想到,這一次黃霸把握機會,不僅政績突出,而且官運亨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順應民心,寬緩刑罰。漢武帝統(tǒng)治末期,對外窮兵黷武,開疆拓土;對內實行嚴刑峻法,導致民不聊生、社會動蕩。黃霸作為一個地方官,率先以寬政收籠民心,受到百姓一致好評。
漢武帝駕崩,年僅8歲的漢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輔政,獨攬朝政大權,延用武帝時的法度以約束臣民。于是,很多平庸無能的官吏因為崇尚嚴酷的刑罰,而得到提拔。
只有黃霸一人繼續(xù)推行寬厚溫和的政策。他斷案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于未然上。因此,他深得民心。
其次,明察秋毫,為百姓辦實事。他讓驛館、鄉(xiāng)里治所喂雞養(yǎng)豬,以便贍養(yǎng)鰥寡貧弱的人;他制訂教令,設置父老、師帥、伍長,頒行于民間,勉勵他們做好事,防止奸邪之徒;他致力農桑,節(jié)儉增財,種植樹木,美化環(huán)境。
事無巨細,黃霸都親力親為。然而,他還是擔心有所疏漏,便挑選了一位年長廉潔的屬吏外出巡視,并告誡他不要泄露身份。
這個屬吏出去后,不敢在驛站停留,只能在道旁進食。突然,天空中飛來一只烏鴉,叼走了他將要吃的肉。
這時,有個準備到郡府匯報工作的鄉(xiāng)官正好看見這一幕,隨后,與黃霸的交談中提及這件事。
過了兩天,這個屬吏回來拜見黃霸,黃霸看見他后,欣慰地說:"非常辛苦!在路旁進食卻被烏鴉把肉叼走。"這個屬吏大驚,認為黃霸知道他的全部行蹤,黃霸詢問他時,這個屬吏連極小的事情都不敢隱瞞。
后來,鰥寡孤獨有死了而無法埋葬的,屬吏用信告訴黃霸,黃霸全都為其分別加以處理。黃霸吩咐下吏某地的大樹木可做棺材,某亭的豬可用來祭祀,下吏前去驗看后發(fā)現(xiàn)一切都如黃霸所說。從此,官吏和民眾都將他奉為神明。
黃霸勤政愛民、清廉無私,所轄郡縣的人口逐年增加,政績?yōu)樘煜碌谝弧?/p>
漢昭帝英年早逝,漢宣帝即位后征召黃霸出任京兆尹,俸祿兩千石。后來黃霸犯了事,耽誤了朝廷征集財物以解決軍用的大事,接連被減損俸祿。漢宣帝又下詔讓他復官潁川太守,俸祿八百石,像以前一樣進行治理。
漢宣帝畫像
漢宣帝認為黃霸是政績保持時間最長的人,于是下詔稱贊他說:"駟川太守黃霸,宣布詔令,百姓向往教化,孝子、悌弟、貞婦、順孫一天比一天增多,耕作者相讓于田界,道不拾遺,看顧鰥寡之人,供養(yǎng)貧窮之人,有的監(jiān)獄八年沒有犯大罪的囚犯,吏民向往教化,品行道義興起,可稱得上是賢人君子了。"
此后,黃霸屢次得到升遷,77歲時,官至丞相。他擅長治民,卻不善于為相。當了5年丞相,建樹不多。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黃霸病逝,享年82歲,謚號定侯。
黃霸雕像
黃霸治理地方很有功績,堪稱是天下楷模。后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他評價頗高:"古稱任官惟賢才。凡郡縣得一賢守令,如潁川有黃霸,中牟有魯恭,何憂不治!"
有著“濃墨宰相”之稱的劉墉不但是清朝人,還是當時的一個名人,跟紀昀、和珅一同被稱為乾隆時期三大中堂。據(jù)說民間故事當中的“劉羅鍋”就是他,但是至于他還是真是個羅鍋,并沒有相關文獻記載。
據(jù)一些雜文記載,劉墉出生于山東的名門望族,祖上幾代都是當官的,父親劉統(tǒng)勛還是乾隆時期的一代名臣。雖說早年因為父親的原因,才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但他并不是因為學習不少才靠自己的父親,反而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不然也不會在殿試的時候以二甲第二名進士的身份進入到翰林院,擔任庶吉士。
據(jù)說原本以他的才華是可以獲得狀元的,由于他出身權貴之家,當時的乾隆恰恰想要提拔一個平民才俊作為狀元,來鼓舞天下的寒門子弟,他也只能被降格。至于民間為何稱他為“劉羅鍋”,就要跟他讀書寫字的習慣有關。他當時一直躬身讀書寫字,背上自然看上去有點駝,因此才得名。在史料上有這樣的記載,那就是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但是此時的劉墉已是八十多歲,彎腰駝背非常正常,自然不能作為證據(jù)。
當他擔任庶吉士后不久,就以出色的表現(xiàn)升遷為侍講,這也是他仕途真正開始的起點。雖說后來因受到父親辦理軍務失宜的牽連,差點丟掉自己的官位,但是最后還是得已繼續(xù)當官。特別是在他在廣西擔任考官跟學政的時候,針對貢生、監(jiān)生管理混亂的狀況,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議,因此備受乾隆的賞識。還在他調任江蘇學政的時候,特意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
縱觀劉墉的一生,以清正廉潔被大家知曉。最后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等要職。由于其書法造詣頗高,才有“濃墨宰相”之稱。
因為諸葛亮的《誡子書》,是一本正能量滿滿的好書。
開家訓導之先聲,為處世治國之根本,修身養(yǎng)性之準則。千古絕唱也。
諸葛亮從古至今一直被認為是奇才,而且越來越被神話。不過這本《誡子書》確實是一篇發(fā)人深思的好書。因為可以讓人從中獲得滿滿的正能量,不管是權貴、君主還是普通人,都可以有所感悟。后人很難以模仿,所以,這本書成為了千古絕唱。
《誡子書》中強調的就是一個字靜。諸葛亮以靜制動的策略,貫穿于他一生所有的事業(yè)之中。
《誡子書》的幾大中心思想如下:剛直不阿、寧死不屈的品格;“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操行;“清正廉潔,不謀私利”的美德;積極“接世”,入仕朝廷的傳統(tǒng)以及“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這五點思想貫穿了整本書,可以給人以啟示,可以讓君主成為明君。也幫助諸葛亮自己時常自省。如果不是諸葛亮,蜀漢的天下哪里有這么簡單就能打下來呢?
而這本書其實也作為了諸葛家族的家書?!≈T葛氏家族的良好家風,今天早已融入中華大地;將世代被人們所效法;歷代被世人所傳頌;它將是永存的。而諸葛亮作為諸葛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不但為諸葛氏后人所奉祀,更受到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實際上,諸葛亮已成為中華民族正義和智慧的化身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本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