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貳師將軍李廣利:臭名昭著的常敗將軍,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眾所周知,漢武帝有個寵妃李夫人,李夫人在漢武帝中老年時期備受寵愛。不止李夫人自己享盡了榮華富貴,她的哥哥李廣利也因此得到了提拔重用,但這個李廣利,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常敗將軍了。
公元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去大宛國的貳師城取良馬回來,為了李廣利的臉上有光,漢武帝還特地封他做了貳師將軍。李廣利不僅帶領(lǐng)著屬國的六千騎兵,還把郡國好幾萬品性惡劣的少年一起帶上,要去攻伐大宛。一群烏合之眾又能成什么事呢?還沒抵達大宛國,李廣利的部隊就已經(jīng)死傷超過大半,最后只能半路急急返回,等到李廣利抵達敦煌的時候,他手下剩下的士兵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即使知道自己犯了大錯,李廣利還厚著臉皮派遣使者給漢武帝上奏章說:去大宛國的路程十分遙遠,而士兵們十分缺乏糧食。加上士兵數(shù)量又很少,遠遠不能攻下大宛國。他還懇請皇上先暫時撤兵,等士兵充足后再去。漢武帝看到奏折,十分生氣,他派使者在玉門關(guān)把守,說要是有軍人敢入關(guān),就立即斬殺。李廣利聽到消息后十分害怕,連玉門關(guān)都不敢去,直接將軍隊留在了敦煌。
李廣利準備充足后,又再一次出征大宛。這次李廣利集結(jié)了六萬多精銳士兵,浩浩蕩蕩一路人馬,向著大宛國進發(fā)。沿途的小國家都害怕李廣利攻打自己的國家,不得不把自己的糧食拿出來供養(yǎng)李廣利的軍隊。這次李廣利雖然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大宛國,但是六萬軍隊只有一萬士兵回來,漢朝可以說是損失慘重了。攻打大宛這種小國家都能犧牲五萬士兵,李廣利領(lǐng)軍打戰(zhàn)的能力可見一斑。
隨后,漢武帝曾派李廣利先后三次攻打匈奴。漢武帝認為,把匈奴趕盡殺絕應該是很簡單的事,誰能想到,李廣利竟然這么沒本事,能讓自己如此失望。第一次征戰(zhàn)匈奴,李廣利與匈奴的右賢王對打,對方只有幾千精兵,而李廣利率領(lǐng)著三萬大軍還被打得落荒而逃,李廣利還差點賠上了自己的命。第二次征匈奴,漢武帝把漢朝二十一萬的大軍都交給了李廣利,這次雖然依舊沒有打贏,但至少李廣利把部隊完整地帶回來了。
但是第三次征戰(zhàn)匈奴,讓漢朝可以說是血本無歸了。李廣利率領(lǐng)著七萬精銳,在內(nèi)蒙古與匈奴決戰(zhàn),但是李廣利本人連將領(lǐng)該有的軍事素養(yǎng)都沒有,可以說沒有一點軍事頭腦,面對如此緊急的戰(zhàn)事,他暴露出了自己胸無點墨的缺點,幾次三番指揮錯誤,結(jié)果自然如我們所見,李廣利的七萬大軍全軍覆沒,李廣利見大事不妙,立馬轉(zhuǎn)身向匈奴投降。這場敗戰(zhàn)讓漢朝損失慘重,最精銳士兵全都有去無回,漢朝可以說是元氣大傷。漢武帝不得不暫時停止了對匈奴的戰(zhàn)爭。
李廣利戰(zhàn)敗之后,自知自己回不去漢朝,竟然就立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大怒,李廣利的家人全部都被殺掉以泄憤。而李廣利以為自己投降匈奴后,能繼續(xù)吃香的喝辣的,事實證明他這就是癡心妄想。沒過多久,李廣利就以祭祀先父的名義將李廣利殺掉了。
歷史告訴我們,寵妃的外戚多數(shù)都是不靠譜的。而李廣利這個人更是品性惡劣,不僅愛搬弄是非,陰險愛算計,還一無是處,打壓軍中士兵,說他臭名昭著,是從古至今都榜上有名的的常敗將軍也不為過了。
李廣是飛將李廣,漢民族對抗外族的英雄啊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治平鄉(xiāng)人),西漢著名軍事家。做過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wèi)尉、郡太守,鎮(zhèn)守邊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座駕:千里雪,兵器:梨花槍,被稱為“飛將軍”。
經(jīng)典之戰(zhàn):馬邑大捷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許時運不濟,有歷史典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公元前119年,隨衛(wèi)青出征匈奴,兵敗,引頸自刎。
李廣利只不過是漢武帝后期昏庸之下的的一個誤國的小人罷了
(?~前88),中國西漢時期將領(lǐng)。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劉髆)的舅舅。中山(今河北定縣)人。
李夫人早卒,武帝曾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其兄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
征和三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推立劉髆為太子,后事發(fā),劉屈髦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李廣利投降匈奴后,亦被殺。
兩人不可同日而語啊。。。
參與逼反太子,還有他前半生基本上黑透透,對于國家基本有罪無功,因為漢武帝的偏袒才沒死,殺他也是漢武帝下罪已詔的因素之一,對漢武帝考慮早年自身過錯的清算。
李廣利出征大宛,帶兵騎兵六千,步卒數(shù)萬,什么成果都沒有就回來了,剩下的士兵只有十之一二。再征大宛,帶兵六萬,沒打什么仗,光是行軍就能死掉三萬。真是太有才了!而且漢朝到李廣利的時候,整個國家早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戰(zhàn)爭機器。全國的生產(chǎn)力都為軍事服務,軍費、兵力、戰(zhàn)馬、糧草都是非常充足的。李廣利每次出征都浪費了大量的財物和士卒的生命,什么成果也沒有。打大宛的過程中其實沒打什么關(guān)鍵性的勝仗。征服大宛靠的不是戰(zhàn)爭,而是是大漢的實力,與李廣利的能力沒有正相關(guān)。以大漢這個龐大善戰(zhàn)帝國的全國之力去壓迫一個總?cè)丝谥挥腥f的小國,李廣利要是還能敗,那他就不僅僅是有才了,肯定成神了。而且大宛投降的作法很對啊,不過是一個屈服的姿態(tài),再加幾千匹馬就搞定了,你又不殖民它,它何必為這點東西硬拼呢。如果大宛真要拼命,李廣利還挺懸的。
相比較李廣李陵,但是覺得李廣利沒什么好抹黑的,他本來就是黑透透的。
客觀的對比:
1.李廣利是三軍統(tǒng)帥,而李廣只是一名將軍。比較他們的軍事才能就相當于讓國家總理和市長比較政務能力。李廣利明明沒有才能卻身居高位,害死多少士卒。 而李廣作為一名將軍,他沒有統(tǒng)領(lǐng)大軍的才能,但他也沒有多高的官位,每次領(lǐng)個幾千人,沒造成過太大損失。
2.李廣利全靠裙帶關(guān)系上位,大家瞧不起他。
李廣七國之亂時從軍,很快就立功成名,是正路出身。
3.李廣利明明損兵折將,卻因漢武帝的偏私?jīng)]受到處罰,反而因為獻上寶馬就立功。大家看著這段歷史就郁悶,就討厭他。而李廣敗仗,差點死刑了。交了贖金還被削為平民,苦熬了好些年。他犯的錯,在當時就得到了處罰。大家就對這個事情沒有怨氣,還會同情他。
4.李廣利廢人一個。 而李廣即使有很多很多毛病,他做為一個平凡的將軍還是有很多不平凡的閃光點的。首先他個人的武力值就沒得說,打仗雖然很沖動,但也很勇敢。有的時候還會玩點心理戰(zhàn)。
5.前面說過,李廣利帶兵的是漢朝武力強盛的時候,他費錢費人,卻沒給國家?guī)戆朦c利益。漢武帝因為寶馬而嘉獎他,不代表百姓心里不怨恨他。
而李廣在七國之亂的平叛中就贏得了好形象。在景帝時期,漢朝采取和親不抵抗政策,雖然政策是沒大錯的,但邊疆百姓很痛苦。這時只有李廣喜歡和匈奴硬拼,在百姓心中和朝堂上他都是抗匈英雄的典范。他打了一輩子仗,殺敵報國,保百姓平安,不管他打得精不精彩,他也確實是英雄。
6.李廣利算是奸臣,他干預立儲問題,打仗只考慮私利。為了立功贖罪,盲目冒險,葬送七萬將士性命。搞成這樣他不自殺以保留帝國統(tǒng)帥最后一絲尊嚴,居然還投降了。(這個投降與李陵不同,李陵是孤軍奮戰(zhàn),殺敵無數(shù),殺至最后一人一箭。就是因為李廣利亂指揮,才兵敗被俘。他不僅對得起漢朝,而且有資格怨恨。) 李廣雖然也考慮立功問題,但他是忠心耿耿的,對國家一腔熱血。從道德思想上看,這兩人就沒可比性嘛。
7.中國會講究一個人死得好不好。李廣利死得像個小丑,不符合大眾審美;李廣死得挺悲情,人民同情他。
你看李廣利這么個人,你何必為他翻案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3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