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兵部侍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兵部的由來
兵部,在古代,屬于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于西周,終于晚清,橫跨兩千多年歷史。
6部,指的是朝廷里六個政府部門,而六部里面,禮部負責制定禮儀;工部又稱水部,負責帝國的大大小小工程;戶部負責人口統(tǒng)計以及財政、稅收;而刑部負責辦案;吏部負責官吏升遷;最后是兵部:兵部負責軍隊管理。
六部相對來說,對帝國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孫子兵法》開篇就說過,軍事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乎生死存亡,因此要重視。
因此說,兵部的主事人員,關乎到帝國的安全,因此歷代天子任命兵部官員的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兵部的官僚體系
一般來說,六部(包括兵部)在內,最高的長官往往是尚書——比如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的最高長官是兵部尚書。
在明朝之前,中國的官制比較穩(wěn)定,一般來說,代表國家的正國級干部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當然也有兩個并存的,比如太上皇按照現(xiàn)代的觀念,算正國級)。
而丞相,則屬于副國級。當然,很多朝代副國級不止一個,比如秦朝秦始皇那會兒,秦帝國推行三公九卿制度,所謂三公,包括丞相和太尉,而秦朝的太尉,級別上和丞相是對等的。
而六部尚書,地位僅次于丞相,在大多數(shù)時代,六部是歸丞相領導。兵部尚書大體上,相當于民國時候的陸軍總長、當代的國防部長。
說到兵部這個制度設計,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祖先的高端智慧:因為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軍隊的管理權和指揮權,是分離的,比如美國,美軍的指揮權在總統(tǒng)手里,但是美軍管理權不在總統(tǒng)手里,把指揮權和管理權分開,是近代歐洲才想到的事情。
而中華先民,早在西周那會兒就具備這個意識了,并且在后世不斷完善:比如說兵部尚書對軍隊有管理權:比如將領的任免、工資待遇啥的,以及駐軍調度,都屬于兵部掌管,但是一旦戰(zhàn)爭爆發(fā),軍隊指揮權,則不在兵部的權限范圍內——事實上兵部尚書大部分時候是文官,而文官制度管理軍事,這一方面,中國也是遙遙領先全世界的。
兵部尚書大體上相當于正部級。而兵部作為一個龐大的機構,光靠一個尚書肯定管理不過來,于是古代朝廷在兵部尚書之下,設立了兵部侍郎這個職務。
所謂兵部侍郎,顧名思義,帶有輔佐的意思。
兵部侍郎大體上相當于兵部尚書的副手,在兵部尚書的授權下,替兵部尚書處理一些兵部的具體工作。
一般情況下,兵部只有一個尚書,以及不超過三個的侍郎。而兵部侍郎在民國,對應職務叫做陸軍部次長,在當代,對應國防部部長這個職務。
按照級別來劃分,兵部侍郎在當下,大體上相當于副部級這個級別。
侍郎相當于現(xiàn)在的部長、副部長。
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后,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后,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
歷史上官職侍郎有很多種,具體有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左侍郎、右侍郎、吏部侍郎、工部侍郎、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戶部侍郎。
擴展資料:
秦、漢,郎官屬郎中令(漢武帝改為光祿勛),員額不定,最多時達五千人,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以守衛(wèi)門戶,出充車騎為主要職責,亦隨時備帝王顧問差遣。初以任子(因父兄功績得保任授官者)、貲選(以有相當財產得任官資格者)為充任,武帝從董仲舒議,始使郡國每年保薦孝廉為郎中。
兩漢郎官常有出任地方長吏的機會,時人視為出仕的重要途徑。東漢以尚書臺為政務中樞,分曹(相當于后世的部和司)設尚書郎。郎官遂從侍從官變?yōu)楦餍姓块T長官,不再隸屬光祿勛。此外,漢代郎官亦稱山郎。
除議郎外,郎官均須執(zhí)戟宿衛(wèi)殿門,號為輪流當值,其實非出錢送禮,取得文書,不能出外。時人以山為財用所出,號郎官為“山郎”。故豪富之郎常出游戲,貧者終年不得休假。后楊惲為中郎將,乃罷山郎之弊。(見《漢書·楊惲傳》及張晏注)
魏、晉除尚書郎中,又有秘書郎、著作郎、黃門郎等,以郎為官名的范圍漸泛。
隋以侍郎為六部尚書之副。
唐六部以郎中、員外郎為司官。歷代沿置。此外,郎又為散官官階名稱,如隋、唐有朝議郎、通直郎、將仕郎等名目,位列各級大夫之下。以后歷代均沿其制,惟具體各目不同。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侍郎
百度百科-郎官
古代的兵部侍郎是兵部第二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副部長。
兵部,顧名思義,就是古代掌管兵力和武器裝備的國家職能部門。根據(jù)古代行政體制劃分,兵部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全國軍事都由兵部負責,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配備兩個副手也是理所當然。如果政績出色,侍郎將會在兵部尚書退休之后接過尚書寶座,成為正式的九卿之一。
有朋友就會問了,三公九卿不是漢代制度嗎?為何奉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還會有三公九卿之說?確實,三公九卿制是漢朝的政治制度,在隋唐之時已經被廢除,被更加先進的三省六部制替代。明面上是沒有三公九卿制,但六部尚書仍是實際上的國家高級干部,其地位和九卿相當。
要說兵部尚書是不是一定比兵部侍郎好,這還真不一定。以明朝為例,明朝中后期對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戰(zhàn)大多不利,很多軍隊虛報戰(zhàn)功。一旦這些罪證被查實,上奏御前,兵部尚書將作為直接責任人被查處,嚴重的可能會罷官。作為他的副手,兵部侍郎就幸福多了,雖然權力不大,但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即可,背鍋什么的由上頭負責。
需要明確的是,兵部侍郎并不一定是武將擔任。在大家的印象中,兵部是和軍隊、國防打交道的,肯定要懂點武藝才行;實際上,封建王朝的兵部官員都是讀書人居多。因為在古代,讀書人才是最高級的,?士農工商?的排序充分說明這一點。這也就造成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不懂軍事的文官下放到地方,指揮武將打仗,然后一塌糊涂。這種情況在明朝尤為普遍,明朝重文輕武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
綜上所述,古代兵部侍郎的職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其一般是從讀書人中產生。
吏部尚書是吏部的一把手,負責全面的官員考核、任用等 (只有一個)一般是正二品。
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兵部尚書是一把手,一把手負責全面,二把手具體負責什么就不一定了 (有時會有好幾個)一般是從二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3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都是保膘出身,李淵成皇帝,他卻當縣令
下一篇: 光武帝和馮異的關系到底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