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兇多吉少,劉邦為什么還要親赴鴻門宴?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人活著就要有志氣、有尊嚴,但在歷史上的生存法則就是,誰能笑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逞一時之勇而搭上性命,不是聰明人的選擇。勝敗之事時有變數(shù),一時的忍讓,若能換來成就大事,那么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這一點上,劉邦就是前事之師。“鴻門宴”本就是一場生死較量,如果其中的細節(jié)稍有變數(shù),今天的歷史就要改寫。但事實是劉邦注定多得了天下。
當時,劉邦的勢力和項羽根本無法相比,項羽若要殺劉邦,就跟碾死一只螞蟻一樣容易?!而欓T宴》是漢代大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史傳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了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lǐng)袖項羽及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這次宴會對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及楚漢戰(zhàn)爭皆發(fā)生重要影響,被認為是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的原因。
劉邦接到項羽的邀請后,左右為難,如果不去,會暴露自己爭霸天下的野心,必死無疑;去吧,雖然危險系數(shù)高,但至少還有一線希望。于是,在赴宴前的晚上,他先拉攏項羽的叔父項伯,與他攀上了兒女親家,趁機表露自己無東渡之心,請項伯在項羽面前美言幾句。果然,項羽聽了項伯的話,答應(yīng)明日劉邦來時“善待”他。這一計謀收效甚好,算是幫助劉邦度過了潛在危機。第二天見面后,劉邦盡量表現(xiàn)得卑躬屈膝,一再地夸贊項羽是當世英才,無人能及,盡說好聽的話。并再三解釋自己入關(guān),是始料未及的事,請項王不要聽小人挑撥離間。
我們還通過鴻門宴,看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劉邦能屈能伸,知人善用,善于應(yīng)變,圓滑奸詐,巧舌如簧;張良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眼光銳利,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義,膽識過人,干練透辟;樊噲忠勇豪膽,有勇有謀,粗中有細,忠貞不二;項羽自矜功伐,有勇無謀,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易沖動,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義,驕傲自滿;范增老謀深算,見識長遠,足智多謀。
不過,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劉邦已是五十多歲了,項羽才二十多歲,劉邦算是項羽的長輩。一個長輩在小輩面前如此“卑躬屈膝”,讓驕傲自大的項羽如何不動心呢?所以,“鴻門宴”看似是劉邦的屈辱之宴,是項羽暫時的取勝之宴,但卻是劉邦走向勝利之宴。項羽此次放了劉邦,無異于是放虎歸山,最后被劉邦奪得了天下。從這個角度上是說,劉邦還應(yīng)該對自己的“韜晦”之術(shù)自豪!古人尚且如此,我們更應(yīng)該以史為鑒,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打擊報復(fù),不是君子所為,能隱忍不爭也是明智之舉。
據(jù)《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大軍入關(guān)進駐鴻門,準備滅劉邦,經(jīng)項羽叔父項伯的調(diào)解,劉邦親赴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設(shè)宴相待。宴會上,項羽謀士范增命項莊舞劍,伺機刺殺劉邦,項伯見勢不妙,也拔劍起舞,以掩護劉邦。后劉邦乘機如廁,逃回本營。后來,人們以此比喻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
《史記·項羽本紀》中這樣記載:“項羽留飲。宴會上,范增命項莊舞劍,欲乘機劉邦,項伯也拔劍起舞,常以身掩護劉邦 。最后,樊噲帶劍執(zhí)盾闖入,劉邦始得乘隙脫險。后遂以‘鴻門宴’指藏有殺機的宴會。”羅廣斌、楊益言 在《紅巖》第十章中寫道:“ 許云峰一時沒有答話,除了徐鵬飛 ,這些人他都沒有見過。可是一看這場面,特殊隆重的氣氛,頗有幾分鴻門宴的味道?!?峻青在《海嘯》第三章中寫道:“他認為這是申天錫擺下的鴻門宴,有意對他進行謀殺?!?/p>
通過“鴻門宴”,后人對兩位當事人也給予了客觀評價。劉邦:1、很小心謹慎、鎮(zhèn)定。張良跟劉邦說項伯告密的事,劉邦問張良:“你們是怎么認識的?”其次,讓張良算好時間,等自己走遠了,再進去送禮。并徒步逃跑,騎馬怕驚動項羽;2、善于聽取和采納別人的意見。項羽要打過來,劉邦便問張良如何應(yīng)付,并聽從采納了張良的意見;3、無賴、小人、臉皮厚。劉邦通過張良引薦,與項伯稱兄道弟,結(jié)為兒女親家。事實表明,這招救了他一命;4、勇敢赴鴻門宴;5、機智、能屈、能伸,口才了得。一上來就下跪請罪,說了一套歪理,并從項羽口中套出出賣他的人,讓項羽殺他的心,有所動搖。
項羽:1、優(yōu)柔寡斷。范增舉數(shù)次玉佩,讓項羽殺劉邦,項羽猶豫未決;2、沖動。曹無傷告密說劉邦謀反,項羽沒把事件調(diào)查清楚,立馬要攻打劉邦;3、沒有警惕心。項伯出入劉邦軍營后,勸項羽不要殺劉邦,而項羽沒有一點懷疑項伯的忠誠度,反而被他說得有點動搖;4 有勇無謀、剛愎自用。
楚漢之爭雖壯闊,但是在劉邦還沒有神裝的時候,還是需要猥瑣發(fā)育。面對項羽的40萬大軍,敵眾我寡不得不赴宴啊!
劉邦出生于一個平民的家庭中,而項羽出生于一個達官貴人家中,兩人身份如此懸殊,可是機緣就是這么湊巧的把這兩個兄弟安排在了一起,從相愛到相殺,整個過程跌宕起伏。
電視劇《楚漢傳奇》,有那么一個橋段是攻打函谷關(guān),關(guān)于攻打函谷關(guān)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函谷關(guān)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如果能將函谷關(guān)攻打下來,這天下邊可唾手可得了。劉邦聽信了此話,便將函谷關(guān)占領(lǐng)。函谷關(guān)是占領(lǐng)了,但是自己與項羽的仇恨也變從此拉下來了。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你相信的人在你的背后捅你一刀子,最后還告訴你一點有不疼。曹無傷,劉邦身旁的一個左司馬,也是鴻門宴的引擎者,自知西楚霸王是不好欺負的。于是自己很好的扮演了挑撥離間的兩面派??赡苁菓?zhàn)場給他帶來的驚喜還不夠,想看上一場項羽與劉邦的廝殺。于是便派人悄悄私底下告訴項羽:劉邦欲王關(guān)中,讓子嬰為相,金銀珍寶盡可享受。項羽聽了這個消息,那怎可得了,我堂堂西楚霸王在此,你卻便如此明目張膽稱王,簡直是不把我西楚霸王放在眼里。不行,這次不給他的顏色悄悄,他真的以為我是凱蒂貓??!
于是,歷史上便上演了一次令人觸目驚心的鴻門宴。既然你劉邦想稱王,那就先過我項羽這一關(guān)再說。劉邦一聽說項羽邀請他參加鴻門宴,那嚇得全身哆嗦??!鴻門宴呢,一場關(guān)于生死的宴會,去不去真難抉擇??!去吧,說不定自己命就沒有了,畢竟這是一場要自己命的宴宴請;不去吧,那正好給了項羽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來攻打我軍。區(qū)區(qū)10萬軍隊,怎敵得過項羽的40萬軍隊啊,罷了,還是去吧,去了他就找不到理由攻打我軍了。于是鴻門宴就此拉開了序幕。后來的結(jié)果不想而知,劉邦很慶幸地逃脫了關(guān)于這場要自己命的宴請,之后的楚漢之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結(jié)束了這場戰(zhàn)役。
《鴻門宴》是我國古代敘事散文中極負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引人入勝,人物描寫栩栩如生,個性鮮明。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yù)示了這場斗爭的結(jié)局。性格決定命運,劉邦正是利用了項羽性格的弱點,才得以在鴻門宴上化險為夷,死里逃生。可以說,劉邦是借“義”逃席的。我們先談?wù)勚袊鴤鹘y(tǒng)道德中的“義”在鴻門宴人物身上的體現(xiàn)。
一、項伯的信義
我們先來看一下項伯的身份,項伯是項羽的“季父”,即叔父,在宴會上從項羽“東向坐”,古代宴席以東向最尊,可見項伯在楚軍中的地位之高,深得項羽的敬重。
體現(xiàn)項伯“信義”的主要有兩件事。一是宴前告密,項羽在聽說了劉邦左司馬曹無傷的告密后,誓言第二天要“擊破沛公軍”,在情況危急的時刻,項伯出場了,把軍情告訴了好友張良,叫張良趕快逃命。從文中交代,他完全是出于感恩戴德,因為張良曾經(jīng)救過他的命,這體現(xiàn)了他的“義”。一是宴中救護,項莊舞劍準備擊殺劉邦于座,情況十分危急,項伯出場了,“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為劉邦撿得一條活命。從文中交代,他曾與劉邦“約為婚姻”,又認為“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這體現(xiàn)了他的“信義”。
劉邦想做秦王,一方面約法三章收秦地人心,另一方面也在備戰(zhàn).可惜項羽的實力遠勝劉邦還因為種種原因準備對劉邦開戰(zhàn).天險函谷關(guān)迅速被攻破,劉邦手下也有人想暗中投降做內(nèi)應(yīng).項伯知道恩人張良在劉邦軍中,想把張良從劉邦這個死地救出去.而劉邦在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想緩和與項羽的關(guān)系.于是,先與項伯結(jié)好,又親自到鴻門賠禮.
從事情的經(jīng)過可以看出劉邦能忍辱、有機智、有決斷的性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3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