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這一家人號稱“中國第一家族”,落了一個滿門抄斬的下場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中國普遍使用郡縣制,其實這個郡縣制在戰(zhàn)國時期各國中已經較為普遍。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起,各郡縣出現(xiàn)一些豪強大族。因為郡縣制的緣故,每一郡中最有名最顯赫的姓氏被稱為郡望。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個豪強大族恐怕就是隴西李氏。主要原因就在于,日后的隴西李氏以豪強身份奪取了天下,創(chuàng)立了大唐帝國,更不用說明朝的李成梁、李如松也自稱隴西李氏之后。故有“天下李氏出隴西”之說??梢哉f隴西李氏這一家人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家族,“中國第一家族”名至實歸。
隴西,指的是隴山(即六盤山)以西之地,又稱隴右。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設隴西郡。在秦、漢時期地盤非常大,包括六盤山以西、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其郡治在秦、西漢、東漢時期,均在狄道(今臨洮縣),三國、魏、晉、隋時期,均在隴西(今隴西縣)。
李氏怎么會到隴西這個地方的,那就得從這個姓氏說起。李氏屬于嬴姓,和秦國王室本是一個祖宗,都是皋陶之后,從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隴西。到了李曇時,其長子李崇開始發(fā)達稱為秦國的隴西郡守,他就是隴西李氏的始祖。其四子李璣遷居趙國趙郡,成為趙郡李氏的始祖。從這個時候起這兩支都成為秦國和趙國的名門望族。趙國名將李牧就是同時代秦國名將李信的族兄弟,兩人血緣是很近的。順便說一句,這個趙郡李氏也是一直興盛不衰,直到唐朝還是和隴西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并稱為中原五姓高門士族,這五個姓七個家族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這五姓七望。
而李信就是李崇的孫子,本文要講的就是李信的后代們。
隴西李氏,以善射聞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武將世家。
到了漢朝隴西李氏又出了兩個人才,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另一個就是李廣的堂弟李蔡。
李蔡別看名氣不及李廣,但在漢朝,李蔡的地位遠比哥哥李廣要高。
古人云: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打了一輩子仗,威震匈奴,卻不得封侯。而堂弟李蔡卻官運亨通,不但因戰(zhàn)功封侯,最后甚至當上了丞相。
李蔡被拜相,這是隴西李氏家族的輝煌頂點,然而盛極而衰。
李蔡本是武將,地位也并不很高,卻突然被漢武帝拜相,這其實和漢武帝削弱丞相制度有關,李蔡只是被漢武帝選中的工具。這個選擇其實就注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眾所周知,給漢武帝當丞相,下場一般都不怎么好。李蔡就是其中命最背的一個。在漢初丞相的權力太大,在漢武帝這樣的雄主面前自然是不能容忍的。李蔡其實看清楚了漢武帝的意圖,他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把自己定位為高級參謀。本來這是李蔡的一個正確選擇,然而他卻忽略了一點,他的副手陳湯是個野心很大的人。李蔡的明哲保身讓陳湯掌握了大權成為“事實”上真正的丞相,這就讓漢武帝不能容忍。漢武帝這個人雖是雄主,但刻薄寡恩,他就找了個罪名把李蔡抓了起來。沒想到李蔡不愿意受辱于刀筆吏,在獄中自殺了。
李蔡死后,隴西李氏的地位并未受到很大影響——李氏另一核心成員,李廣之子李敢,依然身居九卿高位郎中令。
確實,漢武帝一開始對隴西李氏還是比較好的。李蔡的堂兄李廣是比李蔡更著名的武將。
之前李廣參與平定“七國之亂”有功,但沒有得到封賞,這事出有因,漢景帝因為李廣私自接受梁王的將軍印不爽,是有點小家子氣,但李廣的做法確有不妥。漢武帝上臺后,隨即調李廣擔任未央衛(wèi)尉,也就是皇宮衛(wèi)隊長,這份待遇還是相當高的。后來郎中令出缺,這可是負責宮廷侍衛(wèi)的高級官職,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漢武帝也是想到李廣,調他回來接任??梢婋]西李氏在漢武帝心中還是很有好感的。
李廣于元光二年(西元前133年)、元光六年(前129年)元朔六年(前123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四年(前119年),先后五次統(tǒng)軍征匈奴,參與了漢武帝對匈奴戰(zhàn)爭絕大部分戰(zhàn)役。首次誘敵深入全軍無功不論;第二次遭遇匈奴主力全軍覆滅被俘,后尋機逃回,按律應治死罪,交贖金后被免職;第三次沒有碰到敵人,無功而返;第四次又遭遇匈奴主力,經過激戰(zhàn)部隊傷亡殆盡,因殺傷敵人功過相抵;第五次又因為迷路沒有及時趕到戰(zhàn)場,貽誤戰(zhàn)機?;实劢o了李廣多次機會,而他沒能把握;雖然主要責任不在李廣,但不管什么原因一個人多次失敗,客觀上就會讓支持者失去信心;所以劉徹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出擊時,不愿意讓李廣參加,真不是歧視,只是怕壞了運氣而已。
可是李廣這人性子和李蔡一樣,也十分剛烈。最后一次出擊匈奴時因為迷路,大將軍衛(wèi)青的長史就問李廣迷路的原因,李廣沒有回答。這下衛(wèi)青火了,命令李廣去大營接受調查。李廣也不愿意受辱于刀筆吏,拔刀自刎。
李廣、李蔡雖死,漢武帝對隴西李氏還是不錯。
劉徹不僅看重李廣,對他家人也很優(yōu)容:李廣長子李當戶,毆打皇帝男寵韓嫣,結果是“于是天子以為勇”;次子李椒曾任代郡太守,父子二千石,也算是比較看重了;三子李敢有功受封關內侯,還被特加實封二百戶,并接替李廣的郎中令職務。
沒想到李敢記恨父親李廣的死,把賬算在衛(wèi)青頭上,居然把衛(wèi)青打傷了。衛(wèi)青可能對李廣的死心懷愧疚,把事情壓了下來沒聲張。可衛(wèi)青的外甥霍去病卻氣不過了。其實霍去病和李敢本來關系是很好的,李敢長期跟隨霍去病打仗?;羧ゲ≌伊藗€機會,居然在狩獵中把李敢射死了。
這下給劉徹出了難題,這怎么辦?朝廷重臣居然被當場謀殺。劉徹的選擇很果斷,偏袒了自己的外甥霍去病。這個時候隴西李氏已經連連受到嚴重打擊。但是幸虧劉徹也知道自己包庇了霍去病,對李廣后人還是很好。
李廣之孫李陵就很得漢武帝賞識,很早就官居騎都尉,自領一軍出征??墒抢盍赀@次出擊匈奴卻戰(zhàn)敗被俘,關鍵是還投降了匈奴。后來還傳回來李陵替匈奴練兵的流言。這下徹底惹惱了漢武帝,下令誅殺李陵的母親、兄弟、妻子和兒女。李廣一脈,落了一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曾經顯赫一時的隴西李氏就此沉寂了多年。所謂的中國第一家族,還是抵不上皇帝的一句話啊。
在中國,地主階級從魏晉南朝開始形成,而后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在漢朝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經久不衰的豪門貴族,這些家庭出生的人地位尊崇,把持朝中重權,還有甚至與皇族分庭抗禮,一度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古代有瑯琊王氏、隴西李氏、陳郡謝氏等,而在近代最出名的,莫過于蔣、宋、孔、陳了,不同朝代,不同歷史背景,這些牛逼的家族都在發(fā)揮著自己的力量,給當時形勢造成一定的影響力。
比如說古代的瑯琊王氏,就成了王姓顯貴的代表,世代鼎貴,在他們一族,有流芳百世的孝子,也有襟懷磊落的宰相,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世人還將瑯琊王氏與陳郡謝氏并稱?王謝?。相傳東晉南朝時期,瑯琊王氏家族在朝為官者數不勝數,僅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這在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其顯赫之勢明目了然了。不過經久必衰,后來南梁侯景之亂時,瑯琊王氏因為拒絕了侯景族的聯(lián)姻,被滅絕了,從此瑯琊王氏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留下的影響卻到現(xiàn)在還被傳頌。
還有隴西李氏,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是顯要的,不過隴西李氏的發(fā)展比較曲折迂回,先是在漢朝時獨樹一幟,出了兩位重要人物,飛將軍李廣和他的弟弟李蔡,但是倆人后面被俘降于匈奴,使得隴西李氏也沒落了。不過改朝換代之后,隴西李氏又興起,到了隋朝,隴西李氏已經是獨攬大權的朝廷貴族了。
時間發(fā)展演變到今天,家族漸漸不再是可以左右國家政治的存在,但是它的力量卻一直存在著,就像是近代最有名望的四大家族,蔣、宋、孔、陳,他們的勢力早已不復存在,但是他們給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像蔣介石家族,曾經煊赫無比的家族之首,他們的傳說還在江湖中流傳至今。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中國家族文化還會繼續(xù)綿延,精神猶存。
兩漢、三國時期
兩漢、三國時期,李姓人又在許多地方開辟出新的聚居點。西漢時,李姓有徙居今山東、江西者,如李耳裔孫李解,因在膠西國做官,留居高密(今山東高密縣西南);更始初任軍師將軍的李淑為豫章 (今江西南昌)人。到東漢、三國時,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東北已發(fā)展至今遼寧一帶,如東漢時率鄉(xiāng)勇抗擊海賊的李久為遼東 (今遼寧遼陽)人;向西北已發(fā)展至今寧夏一帶,如東漢末三國時期大司馬車騎將軍李傕為北地(今寧夏、甘肅一帶)人;向東南又發(fā)展至今江蘇,如東漢時善風角占候之術的李南為句容 (今屬江蘇)人;向南已發(fā)展至今廣東、湖南、湖北,如東漢時交趾刺史李進為高要 (今屬廣東)人,三國時吳丹陽太守李衡為襄陽(今屬湖北)人;向西南已發(fā)展至今云南,如三國時蜀漢興亭侯李恢為俞元(在今云南澄江縣境)人。
三國時,魏文帝立“九品官人法”,州設大中正,郡設中正,執(zhí)掌用人權,從此形成把持政權的土族制度。在這個任人以“家世”為重的時代,“士族”行列裏沒有李姓。東晉、南朝時期,排列士族姓氏等級,把北方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區(qū))在一郡之內的大姓望族稱為郡姓,列王、崔、盧、李、鄭為大姓。因為士族門第大抵是由祖先有聲望、代代保持富貴、常有功臣名人、一家男女熟習禮教的形式和表現(xiàn)異于常人的風尚、能談論、有文章等各種因素構成的,說明李姓已經崛起。但是,這里所列的大姓僅限于“山東”地區(qū),說明當時李姓還不是全國的大姓。十六國時,先後出現(xiàn)了兩個李姓政權——大成國和西涼國,從而提高了李姓聲望。
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4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