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宮廷之中都設置專門的畫院,容納眾多的畫家為皇家服務。在照相機沒有發(fā)明之前,要想保留皇帝的面貌,或者記錄重大事件的過程,固然可以用到文字,但是繪畫卻能比文字更加直觀地反映內容,所以宮廷畫家的作用至關重要。
明代分為錦衣都指揮、錦衣指揮、錦衣千戶、錦衣百戶、錦衣鎮(zhèn)撫等職位。清代的畫院也依照往例給供職畫院的畫家們評定等級作為發(fā)放俸祿和其他待遇。在現(xiàn)有資料中,關于清宮畫院畫家分級的資料不是很多,可見到的只有雍正、乾隆兩朝而已。
分級也是有流動性的,只要畫家的水平提高或者他們的畫風能夠更加符合皇帝的需求,其職位就可以得到提升。在畫家的選拔方面,除了正常的畫院考試之外,清代還有一個不同于前代的地方,即要想?yún)⒓涌荚嚨漠嫾?,必須得到當朝權貴的推薦。而一般的京官和地方官員也負有向朝廷推薦畫家的職責。同時,清代宮廷畫家中還有一部分是子承父業(yè)或弟子繼承老師的位置的。既然父親或師傅在畫院供職,則其子或其徒就很容易通過長輩的引薦謀得一個職位。
可見,在清代宮廷繪畫中雖然也分級別,甚至也有獎懲措施,但是人情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清代宮廷畫雖然不乏精品,但已經無法達到像宋代畫院那樣的水平了。清代畫院也經歷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當滿洲貴族挾八旗之威定鼎中原之初,由于東南一帶南明小朝廷的存在,特別是各地不斷興起的反清斗爭,使得清代順治、康熙等帝王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文化事業(yè)的建設之中。
在順治和康熙時期,畫院雖然已經設置,但其發(fā)展沒有得到重視。特別是清代初期,民間主要流行的是遺民畫,這類遺民畫以傅山等人為代表,以表達故國哀思為主要內容,自然不能符合滿清貴族的審美情趣。于是,清政府轉而扶持以四王——王時敏、王翚、王鑑、王原祁等人代表的文人山水畫。
這類畫多以表現(xiàn)浪跡山水的閑情逸致為主要內容,少了那份遺民的沉痛和哀思,而元明以來的文人山水畫的傳統(tǒng)卻在這里得到了更多的繼承和發(fā)揮,因此也更適合清帝王的需求。宮廷畫自然要受到民間的影響,更要受到君王好尚的左右,因此,在這一期間的畫家主要是創(chuàng)作歌功頌德政治性極強的巡游圖、狩獵圖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5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敞是什么樣的人真的是個慫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