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項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項羽的軍事才能,無論如何計算,都是秦末漢初頂佳的軍事家。
項羽(劇照)
司馬遷為了描述項羽過人的軍事天賦,在項羽本紀當中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習武,不肯學。第二局話是,學習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有的人認為,這是些話是描寫項羽學習浮躁。
不排除項羽學習是有些浮躁,但是從項羽后來的戰(zhàn)績看,無論是武藝還是兵法,項羽都堪稱一等一的高手。
既然沒有“竟學”,只能說明項羽的天賦過人了。
畢竟,亂軍中取上將首級不是輕松事,破釜沉舟的智慧也不是等閑之輩,西楚霸王也不是浪得虛名。
同樣,項羽的家族背景,也為項羽成為西楚霸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項羽的家族背景第一次影響,就給了項羽一個高的起點。
項羽是他的叔父項梁帶大的,項梁曾經在家鄉(xiāng)犯法,殺人后逃到會稽郡。
到會稽郡后不久,大澤鄉(xiāng)爆發(fā)了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就如同星星之火,大有滅秦王朝之勢。
會稽郡的郡守,非常關注北方的形勢。
他感覺,這種燎原之勢,已不可阻擋,他想趁機反秦。
但是會稽郡的郡守是個文官,并不擅長軍事。
他就想找一個軍事非常強的人來合作。
最后,他得到楚將項氏后裔在會稽郡的情報。
他派人找到了項梁。
這是項羽家族背景第一次發(fā)揮作用。
結局是項羽面見這位郡守的時候,在項梁的授意下,殺掉了會稽郡守。
項羽又殺了一百個左右郡守的侍衛(wèi),才突破會稽郡守侍衛(wèi)的圍攻。
這樣項梁成為會稽郡反秦武裝的首領,項羽則成為了起義軍的副統(tǒng)帥。
相比較秦末漢初的其他頂級軍事家,項羽二十四歲擔任副統(tǒng)帥,起點算是很高的。
項羽的家族背景第二次產生影響,是東陽武裝的歸附。
天下大亂后,東陽縣的反秦武裝,推舉原來在縣政府當公務員的陳嬰為首領。
陳嬰的能力也很強,東陽縣的反秦武裝很快發(fā)展到了兩萬多人。
此時東陽縣武裝的各個首領,就想推舉陳嬰為王。
陳嬰拿不定主意,就去問了一下他的老媽。
他的老媽就對他說:
“你們陳家歷代就沒有當大官的,更別說當王了。你這突然當王,怕是Hold 不住。不如把你的隊伍交給個更有名望的人,無論成功與否,對你都有好處?!?/p>
陳嬰采納了他母親的意見,打算投靠一個有名望的人。
項羽家族的背景再次發(fā)揮了作用。
陳嬰琢磨了很長時間,最終打算帶著自己的起義軍,投靠項梁。
起義軍所有其他首領都知道項氏家族的聲望,一致同意陳嬰的意見。
正如世間所有的事務一樣,項羽的家族背景也并不只發(fā)揮好的作用,第三次發(fā)揮作用,卻是以另外一種形式。
陳勝戰(zhàn)死后,為了更進一步凝聚起義軍的士氣,項梁決定找找楚王的后代,由他來擔任起義軍的首領。
終于找到了楚王的后代,那個當放牛娃的熊心,起義軍把他找了回來,推舉他為楚懷王。
這個放牛娃變成的楚懷王,很快就感受到項氏家族在起義軍中的巨大影響力,他也并不甘心凡事都受到項氏的擺布。
后來,項梁在與秦軍的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楚懷王感到,消除項氏家族影響力的機會來了。
楚懷王對于項梁的戰(zhàn)死,深表遺憾,同時,很隱蔽的剝奪了項羽的軍權。
按說,項氏家族的軍隊,主帥戰(zhàn)死后,就該副將來接替。
楚懷王卻讓宋義來接替主帥,并且相約諸將,先入關者為王。
楚懷王派劉邦向咸陽進攻,項羽的軍隊去北方救趙,后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在巨鹿大戰(zhàn)。
當然,宋義根本無法消除項羽在軍中的影響力,無法控制得住項氏家族的軍隊,最終被項羽所殺。
項羽不但重新多回了項氏軍隊的軍權,更加大了他在整個反秦武裝中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足夠大的時候,項羽也不再甘心僅僅做個將軍,而是要做個名副其實的西楚霸王。
鴻門宴之時,眾多實權派并立。 劉邦、項羽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在眾多實權派眼中,如果劉邦敢挑戰(zhàn)項羽的霸主地位,那項羽殺劉邦,只能怨他自不量力、活該。 但是如果劉邦對項羽俯首稱臣,項羽只因猜忌劉邦就殺劉邦。在眾多實權派想中,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項羽固然可以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但劉邦的軍隊呢?項羽卻顯然不可能馬上消滅。眾多諸侯的實力,他顯然了無法消除。 項羽不殺劉邦,那他當時已是無人能挑戰(zhàn)的霸主地位。如果他殺了劉邦,眾多實權派必然馬上人人自危。項羽霸主的地位必然馬上就會喪失。 項羽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 再利用霸主地位去謀求自己最大政治利益。就好象龐統(tǒng)勸劉備殺劉璋,程昱、荀悠的叔叔(不好意思打不來這個字了)勸曹操殺劉備,劉備與曹操都不同意這種觀點。原因很簡單,政治利益決定的。項羽不聽范增的勸說殺劉邦,也是基于政治利益。 淚痕常奇怪, 為什么項羽不殺劉邦。 后來終于發(fā)現(xiàn),蔣介石在北代成功后。不敢殺馮、李、閻任何一個人,情景大約也是如此吧! 淚痕常奇怪人們?yōu)槭裁凑f項羽婦人之仁。 最初會稽都尉想造秦始皇的反。感覺勢單力孤于是就掃項氏叔侄做幫手。項氏叔侄想當老大,于是項羽就拿刀把都尉殺了。有人不服,于是項羽拿刀一口氣殺了好幾十個,直到沒有敢表示不服。項羽才住手。(這可是合作伙伴) 后來率兵攻打彭城。攻破城后,下令屠城。當時的人都說,項羽打仗從來都是這樣子的。太野蠻太殘忍了。 再后來項羽給宋義當副手。項羽不滿意宋義的指揮,于是拿刀就把宋義給殺了。從此他成楚國最高的軍事長官。(這可是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 再后來項羽大敗秦軍,俘虜了二十萬秦軍。感覺這些秦兵留下來實是禍害。于是一黑夜把他們全活埋了。 再后來有人說項羽沒有一點政治頭腦,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于是項羽把他扔到鍋里煮了。 再后來,項羽感覺義帝對自己沒有利用價值了。于是派人殺了他。 淚痕無意否定項羽的所做所為。淚痕只想說,這種人如果都稱得上婦人之仁,那殺人不眨眼該是什么樣子?!淚痕只想說,項羽絕對是一個舉手不留情的人。 他為什么不殺劉邦,時也、勢也!是迫于時勢。這種時勢,劉邦、張良都看得清清楚楚。否則?憑劉邦那種雄才,張良那種智謀之人,敢把自己的生死寄托于項羽這號人的測隱之心上。 淚痕寫了一系列評論漢初歷史的文字,有些不成熟。感于先生此文,借寶地讓人人評論一下我文中的部分觀點。 很希望能聽聽先生的意見! 鴻門宴讀后感(2) 先生說:我不知道老兄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 淚痕當然注意到了這種細節(jié)。事實上,只要一個人不是白癡,就應當知道自己說出曹無傷的名字。那曹無傷就必死無疑!但項羽為什么要說出這個名字?您認為這是他天真無邪? 這根本就是項羽為了推卸責任,不顧別人死活的做法。 本來項羽想殺劉邦,這全是出于政治利益的思考。和曹無傷有多大關系呢?范增不是也一個勁的勸項羽殺劉邦嗎?甚至因為項羽不殺劉邦,氣得大罵豎子不得與謀!項莊舞劍不是也意在沛公嗎?項羽也是在患得患失之間想殺劉邦,只是劉邦一意俯首稱臣的作法。使項羽無法輕舉妄動罷了!因為如此背景下殺劉邦,政治失分太多! 但項羽為了掩蓋自己殺劉邦是出于自己政治利益的思考,為了向天下人推卸責任。才不顧曹無傷的死活,把自己想殺劉邦歸于曹無傷的挑撥!于是曹無傷遂死! 他無心機嗎? 唐高宗想廢武后,被武后責問的啞口無言。就說我本無心廢你,只是上官儀勸我罷了!于是上官滿門流血。高宗這種做法叫天真嗎? 如果這種不顧別人死活的做法叫天真。那司馬昭殺成濟全家,豈非就是出于對曹魏忠心無二的態(tài)度?當年成濟死時,大罵司馬用自己全家人的鮮血以掩蓋自己不臣之心。其實呢?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曹無傷有語,在死前肯定也是大罵項羽為了推脫自己責任而且不犧牲自己。其實呢?他項羽想殺劉邦與否,哪是曹無傷挑撥的結果? 明明是自己一肚子骯臟的想法,卻偏偏極力裝做清白之狀。把責任全推給別人,雖然一切早已長眼睛的人都知道!但他們就假裝自己清白。這根本是政治家的卑劣伎倆!這怎么算得上天真呢? 您說:小項嗜殺是不錯,但他從來不殺比他弱的人。淚痕以為憑您的學識,大約熟讀史記、通鑒了?!锻ㄨb》中說項羽有屠城的習慣,淚痕上面的帖子中也寫了。您認為死于屠城的人,有幾個是強者?!妒酚洝讽椨鸨炯o中說,項羽入某城(淚痕手頭沒有史記,但先生應當知道這絕對是史記中的事),因為費了很大力氣攻了這座城,所以項羽要把城中15歲以上的人都活埋。幸好有個勇敢的小孩子勸項羽說,您如果屠城,以后哪座池還敢投降,他們豈非都要拼命替彭越賣命。于是一城生靈才得以解救。您真認為,15歲以上人都是強者? 所謂名將喜歡屠城的。就淚痕所知,東漢有吳漢、明有常遇春、秦末就是他項羽了。 至于一夜活埋20萬人的事,整個中國歷史恐怕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出來。白起比他厲害,被秦王逼死時說:我死也是老天要報應我,因為我曾活埋了30萬人。李廣一生未封侯,曾哀嘆再三,卻說自己曾活埋900個降卒,大約是老天報應自己吧!可見這兩個人,還多少有點天良存在。 項羽呢?臨死前,就高呼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連一絲懺悔也沒有!這種冷血的人,這種殺人不眨眼的人。也配稱英雄! 其實,本來歷史學家寫歷史。很少是象某些小說家一樣要塑完美的大英雄。但后世歷史動責把某個人塑造成大英雄!項羽、袁崇煥、岳飛等都是這種幸運兒。 淚痕非議這種英雄,只是這種英雄通常太過霸道。以至弄得與他相關的歷史都因他而被篡改殆盡了!總而言之,歷史都得為了塑造他完美服務。稍有抵觸就得模糊。 把劉邦的父親綁到肉案子上,向劉邦要求單挑。固然幼稚近于白癡,但他這也看出他不擇手段的態(tài)度。只因知道殺了劉太公實在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不殺罷了!就好象不殺劉邦,意義差不多吧! 但如果細看項羽的眾多所為。都是有著極深的政治遠見,哪點象沒有政治頭腦的所為?您只要看一下菜幾段先生的文章就可以知道。 鴻門宴讀后感(3)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里,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杰。他叱咤風云的偉業(yè),所向披靡的戰(zhàn)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著實為后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悲劇,不僅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而他的悲劇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悲劇。古人云:"義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為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助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為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后成就了劉邦的霸業(yè),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己不"義"。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梢哉f,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劇。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xiàn)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于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于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為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于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于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梢哉f,過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駒不逝。駒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么,意氣風發(fā),衣錦還鄉(xiāng),擊筑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談到楚漢之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由于司馬遷傳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極富于戲劇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而期間得失更是另后人咋舌不已,或惋惜之,或痛恨之,或不屑之,或贊嘆之。 對于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卻莫說紛紜,前人對此基本給予否定的態(tài)度,視之項羽不聽臣言,狂妄無禮,優(yōu)柔寡斷,剛愎自用,眼光短淺,有勇無謀。其結論就是項羽頭腦簡單,驕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敵手,釀成后患。 近年來出現(xiàn)不少學者通過研究當時背景,重新探討這個問題,作出不同于傳統(tǒng)的看法。比如學者張志坤在其文《鴻門宴楚漢得失之我見》認為鴻門宴實際上是項羽兵不血刃,不廢吹灰之力奪得關中,既降伏劉邦,又維護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劉邦忍辱負重,拿土地換來渡過暫時難關,僅此而已。
項羽是楚國人,在楚國滅亡之后,項羽就家道中落了,后來秦暴政,陳勝吳廣起義,身為楚國貴族的項羽順勢起義,召集楚國舊部,一步步殺了處在,最終在巨鹿之戰(zhàn)確立了他在那個時代的地位。
落魄的楚霸王
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大將軍項燕,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大將李信帶領20萬大軍殺向楚國,企圖消滅楚國,但都被項燕擊退,一年后,秦國大將王翦帶領60萬軍隊再次殺回,卻再次遭到項燕的頑強阻擊,無奈之下,王翦復制了項燕從前使用過的戰(zhàn)法,破掉了楚軍,楚國滅亡。
楚國滅亡之后,項燕家族就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而項燕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項渠、次子項梁、幼子項伯,項羽就是項渠的兒子。
揭竿起義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本來起義規(guī)模很小,但是卻引發(fā)了蝴蝶效應,大量起義軍開始起勢并加入起義軍,陳勝稱王,建立張楚政權,此時在會稽的項梁跟項羽也瞅準時機,殺了當?shù)靥兀腋投?,而會稽下屬的各縣,也成為了他們的地盤,項羽開始有了自己的根據(jù)地。
巨鹿之戰(zhàn),確立地位
公元前208年,陳勝吳廣起義被鎮(zhèn)壓,為了積攢力量,項梁擁立了熊心為新的楚國國君,以此來招攬更多人才,后來,秦國名將章邯率領大軍前來討伐楚國,項梁在跟章邯對抗中戰(zhàn)死,后來經過一些變故,楚國的軍事指揮權落入項羽手中,項羽聯(lián)合起義軍,跟章邯決戰(zhàn)巨鹿,此戰(zhàn)項羽發(fā)揮十分勇猛,他帶頭沖鋒陷陣,鼓舞了士氣,重創(chuàng)秦國章邯軍。
從此秦國再也沒有能力對抗起義軍,秦國也在不久之后滅亡,隨后劉邦崛起,天下局勢轉入項羽跟劉邦的較量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6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