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遠,商王帝辛真的是紂王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前1046年深秋,當周武王的伐商大軍兵臨朝歌城下之時,商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在位三十年,年逾六十的帝辛)登上鹿臺,自焚而死。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也終結了一個王朝的命運。
帝辛 子姓 名受 商朝末代君主。商王帝乙少子。死后被周武王砍下頭顱并為其上謚號為‘紂’世稱商紂王。‘殘暴不仁,殘義損善’曰紂。那么背負紂王惡名達三千年之久的帝辛真的是人們印象中的那位天下第一暴君‘紂王’嗎?
在歷來奉行‘兄終弟及’王位繼承的商王朝,帝辛能跳過自己的兩位叔叔和大哥繼承王位,顯然他的父親商王帝乙還是很相信他的才能的。然而父親留給他的卻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東方的夷人各部趨于強盛不斷侵襲商朝統(tǒng)治地區(qū),嚴重威脅王朝的后方。西方崛起的周部落也不斷的趁火打劫,蠶食商王朝在西方的勢力范圍。而內部貴族統(tǒng)治的黑暗更是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們苦不堪言。
登上商王寶座的帝辛,面對父親留給自己的這個內憂外患的江山,他有些迷茫了。自己印象中的強大王朝,傳到自己的手上時竟變成了這副模樣。但他并沒有就此沉淪下去,他決心改變這一現(xiàn)狀。
首先從內部黑暗的政治統(tǒng)治開始,他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修養(yǎng)民生,改善法律的治國之策。沒想到卻遭到了強大的阻力,而阻力的來源卻是掌握朝政大權的自己的兩位王叔 比干和箕子。面對自己兩位王叔的阻撓,帝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次他并沒有選擇妥協(xié),而是大膽的發(fā)動政變,殺死了比干,并囚禁了箕子。掃除這兩大障礙之后,新政得以施行,商王朝的國力也迅速得到恢復。帝辛也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解決完內部政治矛盾之后,商王帝辛決定解決嚴重威脅王朝安定的兩大外患。首先出兵打敗了周部落,囚禁了姬昌(這位屢屢侵犯邊疆,迫使父親把妹妹嫁給了已換取和平的周文王,這次終于跪拜在自己的腳下)。而后出兵打敗了東夷,自己則親自統(tǒng)兵征服了南方的淮夷。使商王朝一度出現(xiàn)了中興之勢。
然而西方的周部落雖然臣服,東方的夷族部落卻沒有被徹底的消滅,戰(zhàn)爭陷入了經(jīng)年累月的消耗泥潭。面對這種困境,年逾六十的商王帝辛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大膽,最重要的一次決定,傾全國之兵,徹底消滅東夷部落,一勞永逸的解決東夷問題。
商王朝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征了,可國內的空虛,卻給周武王征商留下了可乘之隙,埋下了商王朝滅亡的種子。帝辛永遠不會想到出賣自己和國家的竟然是自己一奶同胞的大哥微子啟。這位把最高軍事機密透漏給周武王,并在攸關商王朝生死存亡命運的牧野之戰(zhàn)中,率領七十萬奴隸臨陣倒戈的王兄,害的自己身死國滅的下場。
那么這么一位頗有作為的君王為什么會得到中國古代帝王第一惡謚‘紂王’的稱號呢?我想成王敗寇歷史準則應該可以告訴我們答案。在話語權只屬于戰(zhàn)勝方的時代,任何妨礙戰(zhàn)勝方統(tǒng)治的因素,都必須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更何況詆毀先朝君王的名諱。而《封神演義》小說的暢銷更加重了帝辛‘’紂王‘’謚號的傳播,三千年后的人們更愿意相信自己聽到的戰(zhàn)勝方訴說的‘’歷史真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8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