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三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228年春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諸葛亮發(fā)動了第一次北伐,因為自漢中之戰(zhàn)后曹魏在西線和蜀漢之間并沒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加上劉備死后諸葛亮忙于內政和平定南中叛亂也無暇北上,所以魏蜀邊境相對平靜。
曹丕和曹叡也在忙著和東吳作戰(zhàn),因此曹魏西線力量薄弱,面對諸葛亮突然發(fā)動的進攻準備不足,一時之間隴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投降,雍州刺史郭淮和天水太守馬遵節(jié)節(jié)敗退,只能退守天水郡上邽苦苦支撐,諸葛亮北伐之初取得重大戰(zhàn)果。
回過神來的曹魏迅速集結兵力,曹真和張郃火速率大軍馳援雍涼二州,不僅如此,魏明帝曹叡也御駕親征在長安坐鎮(zhèn),當時諸葛亮的兵力部署是這樣的:諸葛亮自己率領主力圍攻上邽,只要拿下郭淮,隴右五郡唾手可得;同時趙云和鄧芝在箕谷佯攻并成功地吸引住了曹真的主力,唯一讓諸葛亮放心不下的是由誰來把守街亭,以阻擋住張郃的援軍由此進入隴右五郡。
諸葛亮再三考慮之下任用參軍馬謖出任主將,并以王平為副將共同前往街亭,后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并無實戰(zhàn)經驗的馬謖失守街亭使得張郃破關而入,曹真也擊敗了趙云,主力大軍迅速趕往隴右,諸葛亮面臨被分割包圍的危險,只能撤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就這樣草草收場。
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諸葛亮要承擔不小的責任,當時蜀漢眾將中能鎮(zhèn)守街亭的并非只有馬謖一人,比如有人就認為姜維是其中之一,王平也可以擔任主將,那么蜀漢眾將中真正適合鎮(zhèn)守街亭的主將是誰?不是姜維,也不是王平,而是當屬魏延無疑,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為何說姜維和王平不是最佳人選?先說姜維:姜維原本是天水太守馬遵的參軍,諸葛亮拿下天水時姜維投降,也就是說當時姜維才剛剛投降不久,再怎么樣諸葛亮也絕不可能派姜維去守街亭!所以有些觀點煞有介事的分析姜維去守會怎樣怎樣,那是純屬無知。
再說王平,雖然王平也是降將,但他早在219年漢中之戰(zhàn)就歸降了劉備,按理來說王平去守街亭也是個合適人選,但是王平當時級別太低,只是個牙門將和裨將軍,蜀漢眾將中哪個級別不比他高,街亭如此重要總要有個級別較高之人出任主將,王平只能出任副將。
戰(zhàn)后諸葛亮自貶三級,趙云也被降為鎮(zhèn)軍將軍,唯獨王平表現(xiàn)出色得以升遷為討寇將軍,說實話如果當時王平能有戰(zhàn)后討寇將軍這個級別,他很可能是出任主將的有利人選。
趙云和鄧芝遠在箕谷,魏延當時是丞相司馬兼涼州刺史,軍中地位僅在諸葛亮之下,而且魏延的善守在蜀漢眾將中是出了名的厲害,魏延219年出任漢中太守一直到227年,曹魏在他手上沒占到絲毫便宜,他在漢中“錯守諸圍”的防守策略沿用了幾十年可謂是讓人無懈可擊;街亭的重點在守不在攻,魏延無疑是鎮(zhèn)守街亭的最佳人選。
可惜諸葛亮為了培養(yǎng)馬謖讓他建立軍功,棄魏延而不用,只是讓魏延駐軍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中策應馬謖,可謂是大材小用,否則趙云在箕谷,諸葛亮在上邽,魏延在街亭只要擋住張郃一段時間,等到諸葛亮擊敗郭淮和馬遵、攻破上邽后,再和魏延合兵一處,那樣一來隴右五郡就是諸葛亮的囊中之物了,只能是說諸葛亮這一次真的是用錯了人!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具有過人的智謀,用兵一直非常謹慎,基本不會進行冒險的軍事行動。劉備去世前,將諸葛亮叫到床邊,除了讓他好好輔佐阿斗外,還特意提到了一個人,那就是馬謖。雖然劉備在智謀方面比不上諸葛亮,但他閱人無數(shù),識人的眼光卻非常犀利,他這樣評價馬謖:“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strong>
劉備的意思非常簡單,認為馬謖喜歡吹牛皮,兵法韜略侃侃而談,充其量只是紙上談兵,絕不能對他進行重用,否則將后悔莫及。諸葛亮看著奄奄一息的主公,表示自己會將此事謹記在心,但在劉備去世后,他就對馬謖非常器重,兩人經常通宵達旦地談論軍事,諸葛亮甚至把他視為接班人。
曹丕死后,其子曹睿繼位,當時魏國在人口、軍事及疆域上,比東吳和蜀漢都要強,有著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諸葛亮深知,一旦讓魏國繼續(xù)壯大的話,蜀國會相當危險,就決定先發(fā)制人,于公元228年進行了第一次北伐行動。諸葛亮非常清楚,以蜀漢現(xiàn)在的實力,肯定滅不了魏國,但至少能阻止其發(fā)展的步伐。
由于準備的十分充分,加上諸葛亮的指揮有方,魏國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很快被攻克。此事傳到洛陽時,魏明帝差點嚇尿了,立馬派張郃、曹真率軍救援。街亭地勢險要,進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乃兵家必戰(zhàn)之地。對于魏蜀兩國來說,誰能將街亭牢牢掌控在手中,就會取得此次戰(zhàn)役的勝利。
諸葛亮經過仔細的考慮,不顧眾人的反對,任命馬謖為鎮(zhèn)守街亭的一把手。為了以防萬一,諸葛亮為馬謖想好了所有計策,但他卻相當任性,不按照諸葛亮的計策御敵,導致街亭丟失,第一次北伐失敗,被諸葛亮含淚給斬了。有人就非常納悶,為何諸葛亮非要安排馬謖守街亭,而不選擇其他將領呢?其實,只有這三個原因。
一、蜀國人才匱乏,已經沒多少堪當大任的將領
曾經叱咤風云的五虎上將,現(xiàn)如今只剩下了趙子龍一人,而且他還被派往郿城作戰(zhàn)。能征善戰(zhàn)的魏延,負責鎮(zhèn)守漢中要地,從曹營過來的王平,雖然能力不錯,但他資歷尚淺,諸葛亮就安排他為副將,與馬謖一起守街亭。所以,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馬謖,從某方面來看,他也是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才不得已而為之。
二、馬謖平日里的表現(xiàn),蒙蔽了諸葛亮的雙眼
馬謖被諸葛亮任命為參軍后,不僅對諸葛亮畢恭畢敬,一口一個老師的喊著,在與諸葛亮談論排兵布陣的時候,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看起來非常牛掰。多日觀察,諸葛亮認為馬謖這小伙不錯,悟性比較高,是位可塑之才。就這樣,馬謖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逐漸提高,受到重用也是意料之中。
三、馬謖出身名門,諸葛亮將他視作接班人來培養(yǎng)
在三國時期,出身非常重要,也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圈子”。馬謖出身名門,少時素有才名,哥哥馬良在夷陵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沙場。諸葛亮對蜀漢人才凋零的情況非常擔憂,想盡快找到一個接班人,經過仔細的觀察,馬謖就成了不錯的人選。
雖然馬謖熟知兵法,但他畢竟沒有實戰(zhàn)經驗,諸葛亮就想讓他去磨練一番,這樣有兩個目的。一是培養(yǎng)馬謖的實戰(zhàn)能力,二是想讓他以戰(zhàn)功征服朝廷大臣。千算萬算,諸葛亮還是失算了,沒想到馬謖自己作死,拋棄了諸葛亮的安排。
對于這3個原因,你同意嗎?
建興時間6年,街亭之戰(zhàn),諸葛亮挑選鎮(zhèn)守街亭的大將時候,當時他手里有三個備選大將可以考慮。魏延將軍、吳壹還有馬謖。但偏偏諸葛亮選了這里面綜合能力最末的馬謖。最終導致街亭失守,隨后諸葛亮一出祁山也戰(zhàn)敗了。諸葛亮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做出的選擇呢?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當時的蜀國的后主劉禪非常無能,是諸葛亮一人在極力支撐,朝廷中的大小事都得他來定奪。還要在戰(zhàn)場上來回奔波。諸葛亮年事已高,萬一死后,誰能接手這么大重擔?
這是諸葛亮在考慮的問題,表面上是選鎮(zhèn)守大將軍,其實最后是要培養(yǎng)接班人。而且作為統(tǒng)帥必須有相當?shù)闹笓]才能,必須有聲望信服,做到一呼百應。最后還得是自己的心腹。
而當時的馬謖呢?荊襄有名,從小讀兵書,熟悉戰(zhàn)法,滿腹經綸。諸葛亮稱贊他為英才。街亭戰(zhàn)前,馬謖已是安遠將軍并作中參軍,有一定的聲望。在三軍將士面前也應該有一定的影響。最后,在私人關系上,馬謖不僅與諸葛亮父子一般,也能取得后主劉禪的重用。
因此諸葛亮選擇馬謖做接班人也是在情理之中。諸葛亮選擇馬謖是無奈中的最后抉擇。我們是回望歷史,所以容易馬后炮。然而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他只能這樣選擇。只是這個選擇錯在時機不對,冒的風險太大。而馬謖也辜負了諸葛亮一片信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39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