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護衛(wèi)為何會對皇帝忠心耿耿,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代的皇帝又多么的惜命,從魏武帝曹操好夢中殺人就可以看出來,別說是貼身侍衛(wèi)了,就連不會武功的侍者都要被多疑的曹操殺掉,足以證明古代的皇帝既多疑又殘忍,那么侍者不會武功都落得如此下場,作為會武功的“大內護衛(wèi)”武功高強,皇帝又如何自保不被其所害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小編好久,難道“大內護衛(wèi)”各個都對皇帝忠心無比嗎?專家給出了答案,其實并非是護衛(wèi)忠心,而是古人的套路太深!
作為皇帝,是古代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征,如果皇帝突然遇害,那么國家就會陷入混亂,所以皇帝的安全就重要無比。那么皇帝的安全由誰來保護呢?就是皇帝的“大內護衛(wèi)”們,作為皇帝,多疑是天性,幾乎每個皇帝都擁有“被害妄想癥”,就算是他們的“大內護衛(wèi)”是用來保衛(wèi)自身安全的,他們也對于護衛(wèi)非常不放心。所以古代的護衛(wèi)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那就是沒有皇帝本人的允許,護衛(wèi)是不能接近皇帝十步之內,其實這樣也有壞處,那就是被刺殺的時候來不及救援。
歷史上被刺殺的皇帝雖然很少,但并非沒有,《刺客列傳》中的記載,都是關于皇帝被刺的故事,看看多的都有人給著書立傳了,所以不能接近十步之內,到了封建王朝的后期就被廢除了。那么還有什么辦法,能夠讓護衛(wèi)既能保護皇帝的安全,又不生刺殺的心思呢?其實這里面的套路非常的多,并非是什么隨隨便便的人都能夠當上皇帝的貼身護衛(wèi)的。
一般皇宮中的“大內護衛(wèi)”祖上八輩都能被調查的清清楚楚,不僅要求身家清白,更要求家世也要好才可以。對于家世的要求背后有兩點原因,其中之一是一般大臣家中的兒子去皇宮中當“大內護衛(wèi)”,對于整個家庭來說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一旦皇帝被殺,大臣也逃不了。第二點原因就是,作為“大內護衛(wèi)”并非是當一輩子,而是還有機會去到朝廷當官,這樣的話護衛(wèi)們?yōu)榱四軌虻匠⒂懈蟮那巴?,就要保護好自己的晉升資本,就是皇帝。
君不見和珅就是“大內護衛(wèi)”出身,他就是保護好了乾隆,又非常得乾隆的心意,所以能夠得到軍機大臣的權利,甚至乾隆退位之后,和珅可以說就是嘉慶朝的“二皇上”。所以無論是為了前途還是家庭,“大內護衛(wèi)”只有拼命保護皇帝的份兒,絕對不會對皇帝生出來二心的。那么大家也會問了,如果有皇子造反,竄通“大內護衛(wèi)”去刺殺皇帝,這又怎么算?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伴君如伴虎”,能夠在這么危險的境地得到皇帝的信任,自然政治眼光不會差。
唐朝的時候,掌管長安兵權的侯君集大將軍,其實也相當于李世民的“大內護衛(wèi)”頭頭了,太子李承乾聯(lián)合侯君集造李世民的反,后來不是被李世民給殺掉了。就算侯君集成功了,他又怎么能夠保證李承乾當上皇帝之后,能夠給他更大的權利呢?畢竟已經背叛過一次了,誰能保證不會背叛第二次?所以前車之鑒,聰明的“大內護衛(wèi)”都不會想要去背叛皇帝。
看到這里,大家就明白了,古人的套路有多深,很多事情不需要明示,前車之鑒就會警惕著人們不要再犯,這也是皇帝多疑又惜命,卻可以將自己的后背交給“大內護衛(wèi)”的原因了。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時期的最高統(tǒng)治者,權利大的無邊,形容皇帝權利的一句俗語說的很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就是皇帝權力巔峰最好的形容。
但是皇帝也是個人,比起大數人更怕死,因為眼睛一閉,兩腿一蹬。手中的權利沒有了,錦衣玉食的生活沒有了,后宮之中的三千佳麗更是留給他人了。那么生老病死無可避免,但是一些意外身亡,就必須做到位。
比如皇帝的伙食要安全,我們從影視劇中也知道,皇帝用膳的流程是很費勁的,這點上現今的我們比起皇帝還是很幸福的,因為皇帝這一套流程下來基本上是吃不上熱乎飯了。還有喜歡的膳食還不能吃的太多,因為吃個一兩口,就算有毒,一時半會也死不了,還可以救治。膳食方面基本是沒問題。
下來就是刺殺和謀反啥的了,這可是重大意外,但是這個意外的發(fā)生的幾率還是挺大的。古代看中皇權的人太多了,比如王莽新朝,和隋朝誕生。要是皇帝做的不好或者一些其它原因,百姓過的艱苦了,改朝換代的幾率大大提高,而因此滅亡的朝代更是數不勝數。
謀反的是大環(huán)境所致,需要一定的實力,而刺殺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小到個人或者一個勢力就可以。而皇帝這個方面也是可以做到大幾率避免的。歷朝歷代的帝王也會注重自己安全,身邊遍布大內高手、貼身侍衛(wèi)、親信。但是只能去盡力做到防護安全。行不行就再說了,因為在歷史也是有不少成功刺殺的案例。
比如楊廣,就是被自己的禁衛(wèi)軍逼迫而亡。在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的3月,歷史上發(fā)生了著名的?江都兵變?事件,隋煬帝楊廣的驍果軍在江都發(fā)動兵變,結果就是楊廣被叛軍縊殺。而這就是皇帝自己的貼身侍衛(wèi)所致。
還有偽燕的開國皇帝安祿山被自己的親信宦官殺死。安祿山是唐朝時期的一方諸侯。是唐玄宗在后期開始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zhàn)事,以邀戰(zhàn)功。將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從而使得節(jié)度使與軍鎮(zhèn)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導致邊將專軍的局面,而胡人安祿山的勢力與日俱增。
之后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fā)動歷史上著名的叛亂事件?安史之亂?,唐朝也因此而由盛轉衰。叛軍直接攻入東都洛陽,后唐玄宗率眾逃至成都,而安祿山也建立了偽燕政權,年號圣武。最終因為寵愛幼子。導致二兒子的不滿,二兒子安慶緒指使安祿山的親信宦官李豬兒刺殺了安祿山。
等還有不少帝王都是被貼身侍衛(wèi)和親信而遇害的,以上兩例就是很好的證明。那么帝王被身邊的親信、或者宦官殺了,那就自認倒霉吧。一般這種人都是從小就跟隨皇帝了,感情是比較深厚的,一般就個把個,這樣的人就皇帝一般而言都是很信任的,一般不好防范。
但是皇帝的貼身侍衛(wèi)就很多了,防范有一定的難度。貼身侍衛(wèi)要想殺皇帝也是容易很多的。畢竟也在皇帝身邊。而且一般身手是不錯的,比起常人更容易成功刺殺帝王。那么古代的皇帝是如何避免被貼身侍衛(wèi)刺殺呢?
首先皇帝的貼身侍衛(wèi)是一個敏感位置,不是誰都可以擔任的。只有那些忠于皇室和皇室利益共同體的皇室貴胄,權貴大臣的后代才會被選拔。這樣就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实蹧隽?,侍衛(wèi)啥的也就涼了。
入選大內侍衛(wèi)的人一般都在這幾類人員中選出。皇室宗親的后代的或者親屬,這首先是自家人,基本的信任是有的,自家皇權自然是要維護的。要是皇帝被刺殺而改朝換代,這些人的榮華富貴就沒了。肯定是竭力保護皇帝的安危,要是被自家人篡位就另說了。
下來就是高管之子或者親屬。比如一品、二品、三品的總督、巡撫、總兵等。這和皇室是利益共同體,要是皇帝刺殺被改朝換代,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況了,這些人必然是要維護皇權的。
讓這大官的后代親屬當侍衛(wèi)也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雖然是后代去當侍衛(wèi),保護皇帝,這不也是將大官的頂戴花翎和家族捆綁在一起嗎。侍衛(wèi)要是當不好,被牽連九族就麻煩了。而高管的勢力都是盤根錯節(jié)的。自己的門生故吏關系復雜眾多,考慮的也就多了,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做事小心謹慎。更為考慮自己的利害。
高管的后代當選侍衛(wèi)后,也是被皇家變相的要挾了,要是對皇帝不忠,找個理由那不得連根拔起。就算你的后代做侍衛(wèi)意圖謀反,要誅滅九族。后代在宮中實際情況是啥誰知道呢。要是進宮前,那自然是千叮嚀萬囑咐的。一定不能出差錯,保護好皇上什么的。
還有就是以清朝為例,選擇八旗子弟來擔當侍衛(wèi),雖然沒有皇室宗親那么親,但畢竟也是?自己人?,而且選擇的還是八旗中的上三旗。后五旗的就不行了。
貼身侍衛(wèi)自然雖然是需要有一定的功夫在手,但是比起武功的出眾,對帝王的忠誠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实圻x擇貼身侍衛(wèi),忠誠是硬核把關的。首先這一點上貼身侍衛(wèi)刺殺皇帝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還有的貼身侍衛(wèi)從小就被送進宮中和皇帝一起學習,陪讀家玩伴,畢竟兒時的友誼情感還是很純真的。這樣成長起來的貼身侍衛(wèi)是和皇帝有感情的,加上古代一定程度的?洗腦?培養(yǎng),這種侍衛(wèi)也只知道忠于皇帝。安全性大大提高。
下來就是貼身侍衛(wèi)不準靠近皇帝,畢竟他們是有武器的,萬一想不開的對帝王動手呢。在皇帝最貼身的之后宦官太監(jiān),后宮妃子和宮女。首先宦官太監(jiān)因為沒有后代啥的,只能依附于皇帝,對皇帝的威脅大大降低,即使宦官的權利變大,一般也不會殺掉皇帝的。
還有后宮的妃子和宮女更是皇帝共榮辱,要是皇帝沒了,下場也好過不在哪里,要不殉葬啥的。而且后宮之人常年深居宮中,和外面人接觸的比較少,段位高一點的妃子還能見見親人啥的,要是段位低的那就甭想了,宮女除了那種外出辦事的就甭想了,除非?退休?之后出宮?;实壑灰皇菍髮m不好啥的,一般是不會被妃子宮女刺殺的。
宮女、太監(jiān)等人是皇帝最內層的保護,侍衛(wèi)想要靠近皇帝,首先要把這些人處理的,而處理的過程,救駕一喊,基本也就沒戲了。除非侍衛(wèi)都想刺殺皇帝,那就屬于謀反了,也就不是刺殺了。
在種種情況考慮之后選拔的貼身侍衛(wèi)忠誠度一般沒得說,還有利益共同體的情況,和皇帝的感情下來,貼身侍衛(wèi)已經很安全了。加上宮女太監(jiān)的內層守護,就算貼身侍衛(wèi)刺殺也是很難成功的。在種種措施和防護下,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的安全系數是極高的。
大家認為古代的大內侍衛(wèi)功夫如何呢?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和見解。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歷朝歷代護衛(wèi)皇帝安全的軍隊包括有曹魏武衛(wèi)軍、西漢的建章營騎、明朝錦衣衛(wèi)、唐朝百騎和兩宋殿前司等。很多時候皇帝為了確保他們的忠誠度,多會通過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職責進行劃分,以全面確保皇帝的安全。
唐朝的元從禁軍和百騎,該軍隊最早有唐高祖李淵組建,唐朝統(tǒng)一天下后他遣散一部分只留下愿意留守宿衛(wèi)的三萬人,主要屯于北門玄武門專任宿衛(wèi)。到唐太宗時李世民又組建飛騎稱之為“百騎”,以經常跟隨唐太宗外出親兵,并采取輪流宿衛(wèi)方式來互相牽制確保忠誠度。
當然了皇帝為了確保護衛(wèi)隊絕對忠誠,對這些軍隊的將領也會采用互相牽制的方法。一方面會把這些軍隊交給不同將領統(tǒng)率,另一方面還讓這些軍隊的高層互不統(tǒng)屬,保持絕對的獨立。像隋唐時期的京城十二衛(wèi),分別就有不同派系將領統(tǒng)一指揮,直接達到了互相牽制的作用;其明朝的京師十團營軍隊的最高長官就是總兵,不過卻以內臣和兵部尚書來作為提督。
當然了皇帝為了預防發(fā)生軍隊的嘩變,這些皇帝護衛(wèi)隊除了職責極為明晰外,還采取有區(qū)域管控方式,各支護衛(wèi)隊只能在自己區(qū)域內活動,絕對不可跨區(qū)活動,來確?;实郯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0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