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手持免死金牌的大臣都很慘,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代有一種東西,比金銀財寶珍貴百倍,擁有它就相當于多了一件護身符,即傳說中的免死金牌,也被稱作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并非杜撰出來的物品,歷史上的確存在過,幾乎每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在平定天下之后,都會命人制造出多塊免死金牌,分別賞賜給文臣武將。
據(jù)考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免死金牌的雛形,此后歷朝歷代均沿用此賞賜方式,只是具體形狀和材質略有差異?;实圪n給臣子免死金牌,主要是為了讓功臣放心,無需擔憂“狡兔死,走狗烹”,但那些得到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后結局如何呢?舉幾個例子。
替劉邦打下大半江山的韓信,功勛毋庸置疑,假如項羽當年慧眼識英,發(fā)現(xiàn)韓信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信任,笑到最后的肯定是項羽,就沒有劉邦什么事了,但歷史不能假設。劉邦稱帝之初,對韓信很不錯,拜將封侯不說,還賜給他一塊鐵券(免死金牌)。
韓信相當激動,估計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覺,認為以后可以高枕無憂,即使犯下過錯,漢高祖也不會把他怎么樣,最多官職和俸祿降低,一家老小的安全能夠保障。韓信太單純了,被呂后和蕭何聯(lián)手騙入皇宮,不久后身首異處,估計臨死前始終思考一個問題:我有免死金牌,為啥還敢殺我?
唐代的侯君集,在朝中的身份和地位不容小覷,同時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征討吐谷渾、滅高昌的戰(zhàn)事中功勞卓著。當時唐太宗為表彰各位功臣的付出與貢獻,弄了不少免死金牌,以侯君集的爵位,必然少不了他的份,可是侯君集后來還是被朝廷下旨處死。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效仿之前歷代帝王的做法,把昔日跟著他征戰(zhàn)四方的謀臣、將軍叫來,賜予不同規(guī)格的免死金牌,丞相李善長一人獨得兩塊,宋國公馮勝、衛(wèi)國公鄧愈各有一塊,據(jù)說后來藍玉也獲封免死金牌。
原本眾人皆認為,既然有了免死金牌,等同于得到皇帝不殺的承諾。只可惜,這些人幾乎沒有善終的,尤其手握兩塊免死金牌的李善長,包括他本人在內,家族中近百人被處死,免死金牌不但未能保住性命,反而成了催命符。由此可見,古代持有免死金牌的大臣,多數(shù)都不能善終,究竟為何呢?原因只有11個字。
雖然牌子有免死的作用,卻不適用于所有場合,否則大臣豈不是為所欲為,皇帝非常聰明,留了一手,明確規(guī)定免死金牌使用的條件。博物館中收藏的免死金牌上面,刻有“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11個字,意思是說,不管功勞有多大,一旦被皇帝認定為謀反,免死金牌就失去作用。
所以,咱們回過頭看一下,幾乎所有朝代被殺的功臣,罪名皆為謀反,或者因其他人謀反之事牽連?;蕶嘀辽系姆饨ㄉ鐣热换实劭梢再n給臣子免死金牌,一切解釋權在皇帝手中,皇帝的話就是圣旨,哪怕大臣被冤枉,也是百口莫辯,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參考資料:《漢書·高帝紀下》、《輟耕錄》、《野荻編》《明史》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0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