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沓L云八百年,楚文王采取攻守兼?zhèn)鋺?zhàn)略,領兵挺進中原,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熊通死于伐隨途中,他的兒子熊貲繼位,史稱楚文王。熊貲要掀起比熊通更加狂野的征服浪潮,不但將楚人的旗幟插滿江漢平原,更讓中原也聽到這彪悍的呼嘯聲。繼位不久,楚文王就把都城從原本荊山之側的丹陽,往東搬遷到了郢城(今湖北宜城)。原本的丹陽雖然也是依山傍水的寶地,但位置稍微偏了些,而江陵則位于江漢平原的腹心之地。
楚國定都于此,既能加強對這一大片地域的管轄,而且向北渡過漢水便能直接威懾“漢上諸姬”進而兵臨中原;向南渡過長江可以征服今湖北南部和湖南的蠻荒地區(qū);向東順江而下能進取長江下游;向西逆水而上則能進入今天四川一帶,可以說是攻守兼?zhèn)?。遷都這個舉動,也標志著楚國徹底告別了“保守”“防御”的戰(zhàn)略,開始放手一搏了。公元前688年,才繼位兩年的楚文王率軍出發(fā)。他的目標,再次指向了南陽盆地的申國(今河南南陽)。整整五十年前,他的父親楚武王,也是才繼位不久,便曾試圖攻克申國。不幸的是,楚軍鎩羽而歸。然而半個世紀過后,今非昔比。楚國和申國的力量對比已是此消彼長。而且,楚文王也比父親彼時要成熟得多。他伐申一事,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楚軍浩浩蕩蕩,渡過漢水,直撲申國。途中,他經(jīng)過了鄧國。前面說過,鄧國是商王室后裔,乃是第二等的侯爵國,在漢水流域也算是相當強大的異姓國家。此刻鄧國的君主,是太后鄧曼的弟弟、楚武王的小舅子、楚文王的舅舅鄧祁侯。自從楚武王時代兩家建立姻親關系以來,雖然也曾經(jīng)打過仗,但基本上還算和睦。鄧祁侯對這個漢水南邊的外甥也很看重,大擺筵席款待楚文王,又派人給楚軍送來糧食。鄧祁侯好心相待,他手下的幾個大臣雛甥、聘甥、養(yǎng)甥卻別有想法。他們對鄧祁侯說:“主公啊,這是個好機會。趁著酒宴之上,把楚王抓起來殺了,那您的功勞可就大了!”鄧祁侯一瞪眼:“你們瘋了么?楚王是我的外甥,怎么能殺他呢?”三個大臣道:“您瞅瞅楚王這架勢,不把周圍國家全吞并不肯罷休他今天能打申國,明天就能打咱們鄧國!您不趁現(xiàn)在把他殺掉免除后患,等他以后滅亡咱們鄧國的時候,您后悔也晚了!”鄧祁侯還是不肯。
他說:“趁酒宴殺害自己的親外甥,只怕等我死后,大家都不肯吃祭祀我的酒菜了!”三個大臣道:“主公,您還想得遠呢。這次不趁機干掉楚王,咱們的國家社稷沒多久就要不保,您還指望死后有祭祀的酒菜啊!”說一千道一萬,鄧祁侯就是不肯殺楚文王。于是楚文王吃飽喝足,繼續(xù)踏上了北伐申國的征途。此次楚軍實力遠超過五十年前,更得到了鄧國等國家的支持,西邊的巴人也出動軍隊配合。因此,戰(zhàn)爭的結局和五十年前截然相反沒費多大的勁,楚文王就把申國給滅掉了。滅亡申國后,楚文王把申國的領土設為一個縣。出人意料的是,楚文王讓被俘的申國將領彭仲爽當縣尹。大約是看彭仲爽才能出眾,同時又是本地人吧。這一舉措,既能更好地安撫中國的舊民,也展現(xiàn)了楚文王的胸襟和氣度。楚國滅申,震撼天下。在之前的近二百年里,楚國盡管也縱橫千里,但主要是在漢水以南逞威風,即使是楚武王時代,兵鋒也止于周王室的漢水第一道防線。
而如今,楚文王居然挺進數(shù)百里,攻滅了南陽盆地的申國,這就意味著楚國人的刀鋒,直接逼近了中原地帶。楚文王在申國過了個痛快的年,次年也就是公元前687年,他洋洋得意,班師回國,再次經(jīng)過鄧國。鄧祁侯覺得,外甥如此威武,做舅舅的也光榮啊!帶著這種心態(tài),鄧祁侯滿面笑容地接待了外甥。誰知道酒宴之上,楚文王一摔杯子,甲兵涌出。接著,城內(nèi)外的楚軍一起動手,很快就解除了鄧軍全部武裝。鄧祁侯目瞪口呆地看著得意洋洋的外甥:“你……你這小子…”此刻鄧國早已不是楚國對手,楚軍輕而易舉就占領了整個鄧國。楚文王并沒有立刻滅掉鄧國,但他從鄧國割走了大片土地,掠走了大量財富,也把鄧國的軍力削弱了大半。原本在江漢流域很活躍的鄧國,就此淪為楚國的附庸。
又過了九年,即公元前678年,鄧國終于被楚國完全吞并。攻滅申國,征服鄧國,楚國已然是不折不扣的江漢霸主。甚至連中原的國家,也開始感受到這個龐然大物的壓迫感。就在此時,一樁桃色糾紛,又給楚文王送來一個大好機會。原來,陳國(今河南淮陽)的君主陳莊公媯林有兩個女兒,姐姐嫁給了蔡國(姬姓,今河南上蔡)君主蔡哀侯,稱為蔡媯;妹妹嫁給了息國(姬姓,今河南息縣)君主,稱為息媯。這姐妹倆都長得如花似玉,尤其是妹妹息媯,更是美艷動人。公元前685年,息媯夫人回娘家探親,途經(jīng)蔡國,順道看望姐姐、姐夫。哪曉得蔡哀侯一見小姨子風韻猶勝自家老婆,頓時動了色心,酒宴之上,就對息動手動腳。息媯想不到姐夫竟然如此禽獸,當時不說,回到息國后,禁不住就給老公息侯哭訴起來。息侯大怒,決定教訓蔡哀侯。
可是,息國國力不如蔡國,真要動起手來,勝負還不一定屬誰呢。息侯眼珠子一轉,想出一條借刀殺人之計。他派人去給楚文王說:“大王,我有一計,可幫您征服蔡國。您率領大軍,假裝來攻打息國,我向蔡國求救,這樣蔡君必然率兵前來救援。到時候咱們兩國內(nèi)外夾擊,狠狠收拾他!”楚文王大喜。他還不清楚為什么息侯要收拾蔡侯,但是一口應承下來!公元前684年秋天,楚文王親率大軍,浩浩蕩蕩向息國進發(fā)。息侯依照計策,向蔡國求救。蔡哀侯接到息候的求救信,二話不說,很仗義地率兵救援。他大概指望打退了楚軍,能在息國得到小姨子的招待吧。蔡哀侯做夢也想不到,楚文王是息侯請來的幫手,就是要收拾他!
根據(jù)小編了解到到了九月,兩軍在莘地交戰(zhàn),蔡軍大敗,蔡哀侯當了俘虜。楚文王哈哈大笑,把這個色急攻心的家伙帶回了國內(nèi)。蔡哀侯開始還不太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吃了好幾年牢飯,他才搞明白,原來自己被息侯給坑了。
楚文王(?―公元前677年),羋姓,熊氏,名貲,楚武王之子,母鄧曼,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隨途中。次年,熊貲繼位為,是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過嚴格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因楚武王在位長達51年,所以楚文王繼位時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鋒芒畢露的?!冻贰酚涊d:“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許這是楚武王的遺命而由楚文王付諸實施的?!薄豆糯G楚地理新探》稱:“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時(楚文王元年),而事實的遷郢則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基本介紹 本名 :熊貲 別稱 :楚文王 所處時代 :東周春秋前期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公元前677年 主要成就 :征服權、羅、鄧、絞、申等國,遷都于郢 前任國君 :楚武王熊通 繼任國君 :楚成王熊惲 英文名 :King Wu of Chu 人物生平,為政舉措,創(chuàng)立縣制,領路之人,遷都于郢,趣聞軼事,和氏璧,受鞭刑,獬豸冠,史籍記載,家庭成員,父母,妻子,兒子, 人物生平 楚武王五十一年(魯莊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熊貲的父親楚武王去世,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楚文王繼位后,開始從丹陽遷都郢都。 楚文王二年(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在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于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yǎng)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于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编嚻詈畈宦牥凑?guī)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xù)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國(今河南上蔡縣)。從郢都到蔡國,全程約400公里,楚伐蔡必須向一些小國假道,不像在江漢平原上來往那么自由自在。論戰(zhàn)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進,楚文王用兵則跳躍式突進。自從楚武王揚言:“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只過22年,其子楚文王就開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個姬姓封國。楚文王伐蔡的緣由,從表面上說,是應息侯之請,去懲罰無無禮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鄰,故址在今河南息縣。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陳國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陳過蔡,將赴息,蔡侯以姐夫名義阻留求見,有輕浮的言談舉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于是派人對楚國國君楚文王說:“請您假裝進攻我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哀侯一定會派軍隊來,楚國再乘機攻擊蔡國,可以建立戰(zhàn)功?!背耐趼爮南⒑畹挠嫴吡⒓凑姵稣鳌>旁?,楚師與蔡師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內(nèi))相遇,楚師勇銳,蔡師一觸即潰,蔡哀侯被楚師俘獲并被帶回郢都。 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戰(zhàn)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為了報復,蔡哀侯便故意向楚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聽到蔡哀侯之言,貪戀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為名來到息國。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見息夫人果然容貌極美。次日,楚文王設宴招待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滅亡息國。楚文王將息夫人帶回楚國,納娶息夫人為妃,并讓息侯擔任守衛(wèi)城門的士兵。息夫人聞訊后,想投井自殺,但遭斗丹勸阻作罷。息夫人為保全息侯的性命,無奈嫁給楚文王。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語,幾乎從不先開口。一次,楚文王詢問息夫人何以如此不歡,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說什么?”楚文王認為是蔡哀侯的緣故才滅亡息國,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國,同年七月,楚軍進入蔡國。并繼續(xù)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國被軟禁9年后去世。 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齊、宋、陳、衛(wèi)、鄭五國國君會盟于鄄邑。齊,成為五國中的霸主。楚文王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為霸主的齊國示威,于五國會盟的次年,舉兵伐鄭。史稱“鄭居天下之中”。鄭都的故址在今河南新鄭。 文王即位到滅鄧,伐鄭為止,在國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冻贰贩Q他,“強硬如挾雷帶電,詭譎如翻云覆雨?!背似叻中埴v,還有三分昏庸。但若順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鷙,七分昏庸。由于受著楚國政治體制的約束,才使他不至于淪落為昏君庸王。 先王的訓誡,師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閱歷,使文王漸漸學會分辯直臣和佞臣。同時,注意選賢舉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級,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傳·哀公十七年》說文王以俘獲的申人彭仲爽為令尹,彭仲爽不負所望,戰(zhàn)勝攻取,使楚國的邊界達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魯莊公十八年秋,巴師襲擊楚國權縣的那處。楚國君臣輕視巴人,疏于防范,終至于釀成大禍。事出突然,權尹閻敖因無備而棄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師長驅北上,一度進逼郢都的南門。文王大怒,處死閻敖,他的族人作亂竟與巴國同謀反叛。次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縣或枝江縣)被巴軍打得大敗。文王率楚師回到郢都,司官門守衛(wèi)之責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納。文王無奈,為了以功補過,就轉而進攻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黃國是淮河上游的一個小國,公族為嬴姓,西北與息縣為鄰。文王接受因輕敵而致的教訓,調(diào)將用兵又像先前那樣得心應手,在踖陵打敗了黃國的軍隊,文王迅即撤兵,到達湫地時得了病。 夏季,六月十五日,在一個名為淵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绖,然后自己也自殺身亡,葬在地宮的宮門內(nèi)。 為政舉措
人物生平 楚武王五十一年(魯莊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熊貲的父親楚武王去世,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楚文王繼位后,開始從丹陽遷都郢都。
楚文王二年(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在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于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yǎng)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于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编嚻詈畈宦牥凑?guī)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xù)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國(今河南上蔡縣)。從郢都到蔡國,全程約400公里,楚伐蔡必須向一些小國假道,不像在江漢平原上來往那么自由自在。論戰(zhàn)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進,楚文王用兵則跳躍式突進。自從楚武王揚言:“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只過22年,其子楚文王就開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個姬姓封國。楚文王伐蔡的緣由,從表面上說,是應息侯之請,去懲罰無無禮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鄰,故址在今河南息縣。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陳國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陳過蔡,將赴息,蔡侯以姐夫名義阻留求見,有輕浮的言談舉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于是派人對楚國國君楚文王說:“請您假裝進攻我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哀侯一定會派軍隊來,楚國再乘機攻擊蔡國,可以建立戰(zhàn)功。”楚文王聽從息侯的計策立即整軍出征。九月,楚師與蔡師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內(nèi))相遇,楚師勇銳,蔡師一觸即潰,蔡哀侯被楚師俘獲并被帶回郢都。
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戰(zhàn)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為了報復,蔡哀侯便故意向楚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聽到蔡哀侯之言,貪戀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為名來到息國。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見息夫人果然容貌極美。次日,楚文王設宴招待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滅亡息國。楚文王將息夫人帶回楚國,納娶息夫人為妃,并讓息侯擔任守衛(wèi)城門的士兵。息夫人聞訊后,想投井自殺,但遭斗丹勸阻作罷。息夫人為保全息侯的性命,無奈嫁給楚文王。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語,幾乎從不先開口。一次,楚文王詢問息夫人何以如此不歡,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說什么?”楚文王認為是蔡哀侯的緣故才滅亡息國,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國,同年七月,楚軍進入蔡國。并繼續(xù)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國被軟禁9年后去世。
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齊、宋、陳、衛(wèi)、鄭五國國君會盟于鄄邑。齊,成為五國中的霸主。楚文王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為霸主的齊國 *** ,于五國會盟的次年,舉兵伐鄭。史稱“鄭居天下之中”。鄭都的故址在今河南新鄭。
文王即位到滅鄧,伐鄭為止,在國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冻贰贩Q他,“強硬如挾雷帶電,詭譎如翻云覆雨?!背似叻中埴v,還有三分昏庸。但若順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鷙,七分昏庸。由于受著楚國政治體制的約束,才使他不至于淪落為昏君庸王。
先王的訓誡,師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閱歷,使文王漸漸學會分辯直臣和佞臣。同時,注意選賢舉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級,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傳·哀公十七年》說文王以俘獲的申人彭仲爽為令尹,彭仲爽不負所望,戰(zhàn)勝攻取,使楚國的邊界達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公元前676年(文王十四年)秋,巴師襲擊楚國權縣的所那自。楚國君臣輕視巴人,疏于防范,終至于釀成大禍。事出突然,權尹閻敖因無備而棄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師長驅北上,一度進逼郢都的南門。文王大怒,處死閻敖,他的族人作亂竟與巴國同謀反叛。次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縣或枝江縣)被巴軍打得大敗。文王率楚師回到郢都,司官門守衛(wèi)之責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納。文王無奈,為了以功補過,就轉而進攻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黃國是淮河上游的一個小國,公族為嬴姓,西北與息縣為鄰。文王接受因輕敵而致的教訓,調(diào)將用兵又像先前那樣得心應手,在陵打敗了黃國的軍隊,文王迅即撤兵,到達湫地時得了病。
夏季,六月十五日,在一個名為淵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后自己也自殺身亡,葬在地宮的宮門內(nèi)。
為政舉措
楚國是中國最早創(chuàng)立縣制的諸侯國家。它突破商周以來的分封制的成規(guī),開秦以后郡縣制的先河。
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君主分封諸侯的制度,周滅商后,大規(guī)模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及上古帝王后裔,諸侯在其封國內(nèi)有世襲的統(tǒng)治權,對天子有服從命令、定期朝貢和提供軍賦、力役的責任。
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緣的疏遠,聯(lián)系的減少,西周后期至東周初葉,諸侯與周王朝的關系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諸侯的威權日重,周王的權力被逐漸架空,諸侯們尾大不掉,藐視王室,如申伯聯(lián)絡犬戎,攻打周幽王。鄭莊公向周天子動武,射傷周桓王。而南方諸侯楚國,連最廉價的貢品苞茅草也長期不按規(guī)定進貢。中央政權,名存實亡。分封制阻礙歷史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
楚人在向江漢發(fā)展中,征服了一些小國。因此,是繼續(xù)讓這些被征服的小國統(tǒng)治者繼續(xù)統(tǒng)治,成為楚國的國中之國,還是將原來的統(tǒng)治者(貴族)遷出,由楚王派人進行管理,成為楚國的一級地方政權呢?楚人吸取周朝分封制的教訓,改間接統(tǒng)治為直接管理。首見于史籍的是楚武王滅權(今湖北荊門市)之后,設權為縣,并派大夫斗緡為縣公(長),出現(xiàn)縣制的雛形。公元前687年,楚文王伐申(今河南南陽),申國的國君原是周宣王的大舅。服申之后,楚文王曾想復申之國,使之與楚結盟。但令尹彭仲爽從分封制的歷史教訓與申的地理位置考慮,建議楚文王滅申而設縣。之后滅掉息國(今河南省息縣)而設縣。楚國的縣制由此真正開始。
申、息北接中原,東連淮夷,正是楚國的北疆門戶,是懸于楚國門之外的邊防要塞和楚國揮師北進中原的橋頭堡。
楚文王以后,楚國在被滅的國家設縣的,有史可稽的有20處,其地點大多是在楚長城方城以外。楚莊王縣沈(今河南平輿)。楚靈王縣陳(今河南淮陽)、蔡(今河南上蔡)、東不羹(今河南襄城)、西不羹(今河南舞陽)。楚平王縣城父(今河南寶豐)。楚惠王縣葉(今河南葉縣)。這些縣都在淮北,在從西向東的一條線上,構成一道中原防線。
措施
一是建立大城。楚靈王大城陳、蔡、不羹,一個縣的田賦,能有兵車千乘,可見其人口之眾多,生產(chǎn)力之發(fā)展。在這些大城周圍,還筑有許多衛(wèi)星城以作拱衛(wèi)。明代周圣楷《楚寶》記載:“楚方城之外,別有萬城,是時楚爭霸中,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華夏?!彼忠评盏脑挘骸拔沂浅玻腊阅贤?,勿越以至葉垂(葉縣),宏境萬里,故號萬城是也?!?/p>
二是選拔優(yōu)秀官員,擔任縣公縣尹。楚共王時,派德才兼?zhèn)涞溺妰x為鄖公。楚靈王選派曾經(jīng)用劍追趕過他,且直言不諱,性格剛強的穿封戍為陳公。楚平王選派公忠不私的奮揚為城父司馬。楚惠王選派名臣沈諸梁為葉公。戰(zhàn)國時期,楚悼王派吳起為宛守,楚考烈王派荀卿為蘭陵令。這些地方官長,除了致力治理縣政外,還對楚國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作了重要的貢獻。
三是規(guī)范縣、郡的權力范圍與工作職能。戰(zhàn)國時,楚國還設過郡,郡設在邊境??な窃谶吺戮o急的情況下臨時設置的,如改處于秦楚邊境的新城縣為郡,如改封春申君,因原封地“淮北十二縣邊齊,其事急”。聯(lián)十二縣為郡??さ臋嗔εc職能和縣有所區(qū)別??h尹的權力有限定,必須聽命于代表楚王行使中央 *** 權力的令尹。如《淮南子》:“子發(fā)為上蔡令,民有罪當刑,獄斷論定,決于令尹前?!背目h邑之獄,令尹親斷;邑官之責,令尹親察??梢姵闹醒氲胤叫纬闪艘惶纵^為系統(tǒng)的行政管理機構與管理措施。
四是加強郢都與各縣城的水陸交通建設。楚國志在中原,為了便于車馬行進,在文王縣申、息后,就修建了從郢至申的道,到楚靈王時,郢都已有驛道通到豫皖交界處,即楚國在淮北一帶的中原防線,陸路貫串了各大城邑。楚懷王時,鄂君啟節(jié)的商船,也溯流達河南、安徽境。
五是將滅國之民向縣邑大城遷移。楚靈王滅賴,遷賴于鄢,遷許于賴。其間公子棄疾遷許于城父。靈王又遷許、胡、沈、房、道、申于荊。楚昭王時,申公壽余、葉公諸梁遷蔡于負函,遷方城外之人于繒關。在遷人的同時,還進行益田,如許人遷城父后,還“益以州來之田”。楚人對各縣遷人益田的目的,是要解決從郢都到前線兵站線太長的困難。以就地解決組建大兵團的兵源和就地解決糧秣供應,使中原防線更為鞏固。這種措施,可能對后來的“屯田”、“戍邊”政策有所啟示。它既可以免除師旅長途跋涉之苦,又減少了輜重前后轉運之勞。且能對邊警作快速反應,使縣真正成為懸于國門之外的軍事基地。
正由于楚國重視縣制的建設,就成功地實現(xiàn)了中央的統(tǒng)一與集權,使這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南方大國,沒有出現(xiàn)象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三桓主魯?shù)姆至丫置?。楚國不僅統(tǒng)一了南國山河,更融合了東夷、南越、百濮、三苗等數(shù)十個部族,為華夏的大一統(tǒng),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點
楚王對縣公、縣尹有任命與調(diào)遣的權力。它不是世襲之官。如楚文王首先派彭宇為第一任申公。其后申公,屢易其姓。
楚王可以直接從縣邑征集軍隊。如城濮之戰(zhàn),楚帥子玉被晉打敗,楚成王對他說:“申、息子弟都從你而戰(zhàn)死,你有何面目見其父老?”可見此役的兵員,是楚王直接從申、息調(diào)出的。這是一支直屬于楚王的正規(guī)軍。
申、息之師是一支強悍的部隊,楚成王三十七年,調(diào)它去戍守商密;楚共王六年,調(diào)它去援救蔡國,抵御晉軍。楚王對它可謂如臂使指。
楚王可以直接從縣邑征集賦稅。設縣之后,土地占有形式,賦稅制度都發(fā)生了變化。楚共王七年,大臣子重請求將申、息作為賞田,申公巫臣說:“不可,申、息之所以設縣,是為了收取賦稅,抵御北方,要是作為大臣的賞田,楚國中央 *** 就等于失去了這兩個縣邑。”可見,縣邑是楚王的直屬轄地,也是征收賦稅的基地。
由此可見,楚國創(chuàng)立縣制,是把地方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權力都集中到國君的手中。為全國的政令統(tǒng)一與中央集權開創(chuàng)了歷史的先例。
葆申性格謹慎,兢兢業(yè)業(yè)地教導楚文王,不在話下。后面這位學富五車的學者還會有出彩的表演。
楚文王接班時,已經(jīng)是一個年富力強的中年人。應該說,父親武王留給他的是一份豐厚的遺產(chǎn):一套精明能干的領導班子,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威武之師。這讓楚文王做起事來,顯得稱心如意。比如,為了更好的“觀政中國”,楚文王一上任就進行遷都,把首都遷到了郢(今宜城楚皇城),這件龐大的工程就完成得相當順利。比如,楚文王相當長時間都親自率部在外面南征北戰(zhàn),家里的事情被一班文臣們治理得井井有條。
與治理國家相比,楚文王指揮軍隊沖鋒陷陣的興趣似乎更大一些。楚文王二年(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在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于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yǎng)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于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编嚻詈畈宦牥凑?guī)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xù)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此事還衍生一個歷史典故“噬臍莫及”。自己的肚臍怎么能咬得到呢?由此比喻做某些糗事,后悔也來不及。唐代詩人胡曾有詩言道:“鄧侯城壘漢江干,自謂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謀楚計,臨危方覺噬臍難?!?/p>
至于始都郢的地址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史家意見不一致。自杜注為湖北江陵北紀南城起,一直成為流行的說法,也為人們所普遍接受。近人根據(jù)史籍與考古發(fā)掘材料,進一步考證郢都的地址問題,提出很有價值的見解。
石泉認為:春秋、戰(zhàn)國的楚郢都及秦漢江陵城應在當時的沮漳二水間(今蠻河流域下游)、漢水以西不遠處。今楚皇城遺址(指今湖北宜城西。筆者注)應即楚郢都及其后繼城市秦漢江陵城故址石泉《古代荊楚地理新探》(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
張正明認為郢都先后有好幾個,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境。公元前506年,吳師入郢,楚昭王出逃,后雖回郢,但楚吳戰(zhàn)爭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遷都于[若阝],而仍稱郢。幾年后,楚昭王又遷都于江陵,即紀南城,也仍稱郢。故楚國以紀南城為都,長達220年左右(張正明《楚文化史》)。王光鎬認為,“如果拋棄一切先入為主的偏見,實實在在地面對紀南城遺址的地層、遺址、遺物材料,它之絕非楚郢都當毋庸置疑”。所謂郢都,無疑是一座相當都城建制的城,……這是一座楚宣王至楚頃襄王元年前后的楚陪都,稱“[艸/喬戈]郢”?!罢嬲某紤跐h水西部的今宜城楚皇城遺址(王光鎬《楚文化源流新證》。)
此外,還有其他不同說法,此不一一列舉。我們這里采取的是傳統(tǒng)說法,即從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紀南城)起,至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取郢都、楚徙都陳,一直定都在此,前后長達411年之久(其中楚昭王時曾有短時遷徙)。
郢都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兼有水陸之便,東接云夢,西扼巫巴,北連中原通衢,南臨長江天險,不僅自然條件優(yōu)越,而且戰(zhàn)略地位重要,從此成為楚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對楚國的發(fā)展與強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楚文王定都郢后,表明楚國已牢固地控制江漢地區(qū)。為承繼楚武王“欲觀中國之政”的意愿,立即全力北進。當時漢東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漢北,以直接叩開北通中原的大門。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領兵攻申。申,姜姓國,周宣王所封,是原西周王朝控制荊楚的重鎮(zhèn)。攻申必經(jīng)鄧。鄧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國(楚武王夫人鄧曼是鄧人。)但它與楚近鄰,當時征服鄧更有直接意義。鄧人對此是有警覺的,如騅甥、聃甥、養(yǎng)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機殺掉楚文王,說:“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后君噬齊,其及圖之乎?”(《左傳·莊公六年》。)鄧侯不聽。楚文王經(jīng)鄧攻打申后,回歸時果然又攻打鄧國。楚文王這次雖未滅申、鄧,但楚國勢力實際上已伸入南陽盆地。
楚文王在北伐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圖謀東向,以擴大北上的通道。恰在此時,地處汝水之蔡(今河南新蔡西南)和地處淮水之息為息侯夫人息媯發(fā)生矛盾,給楚文王出兵蔡、息提供機會。據(jù)《左傳·莊公十年》載,蔡侯娶陳(今河南淮陽)女為妻,息侯亦娶陳女息媯,當息媯出嫁息侯經(jīng)過蔡時,蔡侯無禮,息侯惱怒,遣使至楚要楚文王攻打息國,息向蔡求救,楚可借口攻蔡。楚文王依計行事,于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秋,出兵攻蔡,在蔡之莘地大敗蔡國,并虜蔡侯歸,接著把他釋放。這件事影響很大,《史記·楚世家》說:“楚強,陵江漢小國,小國皆畏之?!倍蓬A《春秋》注說:“楚辟陋在夷,于此始通上國。”“上國”指中原華夏之國,一向被華夏諸國視為蠻夷小國的楚,現(xiàn)以強有力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中原的舞臺上,為諸夏所側目。過四年,楚文王又滅息以為縣,虜息媯,并長驅直入蔡國,占領其地。
正當楚文王東拓北進節(jié)節(jié)勝利時,齊國經(jīng)一段時間內(nèi)亂后,公元前685年(楚文王五年),齊桓公立,以管仲為相,進行改革,開始強大起來。公元前679年(楚文王十一年),齊桓公盟宋、陳、鄭諸國,開始稱霸。楚文王也不示弱,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為徹底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與齊桓公抗衡,出兵攻鄧,一舉滅掉鄧國。史籍雖無楚滅申的具體時間記載,但從前述“伐申過鄧”來看,滅申與滅鄧時間大體是一致的。至此,北通中原的大門業(yè)已洞開。同年,楚文王以鄭厲公復位“緩告于楚”為由,發(fā)兵討伐鄭國,直抵棟(今河南禹縣)而還。鄭是姬姓國,又是春秋初期大國,楚文王竟借口懲罰,足見楚國已挺進中原與齊國爭霸。楚文王和齊桓公幾乎是同時步入春秋大國爭霸的歷史舞臺。楚國經(jīng)過武、文王兩代的不斷奮戰(zhàn),“欲觀中國之政”的愿望已經(jīng)實現(xiàn)。清人顧櫟高說:“楚橫行南服,由丹陽遷郢,取荊州以立根基。武王取羅、[若阝],以鄢郢之地,定襄陽以為門戶,至滅申,遂北向以抗衡中夏?!薄3耐醯亩ǘ价c北進,為后來楚國北上爭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趣聞軼事
等到楚厲王去世,楚武王繼位后,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讓玉匠鑒定,玉匠又說:“這是塊石頭?!背渫跻舱J為卞和欺騙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繼位后,卞和就抱著那塊璞玉在楚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淚哭干直到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后,便派人去詢問卞和哭泣的原因,說:“天下受斷足之刑的人那么多,為何獨獨你哭得這么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背耐蹙妥層窠臣庸み@塊玉璞,發(fā)現(xiàn)真是一塊寶玉。于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呂氏春秋·貴直論第三·直諫》: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聞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變,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於淵,請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過也,葆申何罪?”王乃變更,召葆申,殺茹黃之狗,析宛路之,放丹之姬。後荊國兼國三十九。令荊國廣大至於此者,葆申之力也,極言之功也。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家庭成員
母親:鄧曼
楚成王(熊惲),母息夫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0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