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為什么被流放,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三國時期,是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與運籌帷幄的謀士紛紛大展身手的好時機。在他們之中,有不少人雖然才能出眾,但因為性格的問題而往往不得善終。比如呂布戰(zhàn)斗力雖強,但因太過自負、剛愎自用而忽略了手下的感受,最終身死于白門樓,退出了爭霸天下的舞臺。而謀士許攸本可憑借官渡之戰(zhàn)中為曹操出謀劃策,打贏袁紹而位高權(quán)重,但他卻在此戰(zhàn)之后一直居功自傲,常常當眾稱呼曹操小名,更是時常說出沒有許攸就沒有曹操的今天之類的話,正因如此,許攸最終被曹操誅殺也算是咎由自取。
在蜀漢,也有這么一位身負才學但性格自負,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的臣子,這位臣子便是廖立。在劉備入川時,諸葛亮坐鎮(zhèn)荊州,當時孫權(quán)派使者前來與諸葛亮會面,使者曾代孫權(quán)詢問諸葛亮,希望能了解一下荊州有什么治世之才,而諸葛亮當即說出了龐統(tǒng)與廖立的名字,足見諸葛亮對廖立才學的認同。但即便諸葛亮十分肯定廖立的才學,最終卻依舊將其流放,其原因就是廖立在公眾場合評論劉備的過失。
當時廖立指出劉備此生的兩大失誤,一個是劉備用人不當,錯用關(guān)羽等有勇無謀之人,導致荊州盡入東吳之手;二是劉備在戰(zhàn)略上存在重大失誤,廖立認為劉備在奪得益州后沒有立即奪得漢中,而是和東吳爭奪荊州南部三郡,這明顯就是錯失了重大良機。正因為劉備在這兩點上犯下的錯誤,才會導致蜀漢至今羸弱不堪。
事實上,劉備用關(guān)羽并不是劉備此生的錯誤,畢竟關(guān)羽自劉備起兵時就跟隨劉備征戰(zhàn)四方,關(guān)羽不僅對劉備忠心耿耿,其帶兵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重用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并沒有什么問題。而在劉備奪得荊州之后并沒有立即攻打漢中張魯,而是與孫權(quán)爭奪荊州南部三郡,確實是劉備的政治眼光不足。當時劉備低估了曹魏奪得漢中后的危險性,這才將漢中對曹魏拱手相讓。若當時先攻漢中,同時與孫權(quán)就荊州之事達成一致,劉備在后來的戰(zhàn)場中,絕不會如此被動,幾乎被張郃等人攻入蜀川,差一點就失去了益州。
筆者認為,廖立的分析雖不全對,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只可惜當時蜀漢的政治環(huán)境不允許廖立這樣的言論存在,因此廖立即便有天縱之才,最終也只能在流放之地郁郁而終,而這也是他個人的性格所造成的。
其實在當時漢先帝在發(fā)生這種情況以后,并沒有說出一些比較不好聽的話,或者說一些抱怨的語句,反而是一直處于一個大笑的狀態(tài),而這份兒笑無疑是漢武帝自己內(nèi)心中無奈的苦笑。在漢獻帝眼中,此時劉備的行為雖然說劉備也是他劉家的人,但是他的做法跟曹操有什么區(qū)別呢?
漢獻帝從小可以說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當初他的皇位也是被別人扶持上去的,而這個人就是董卓,董卓當初之所以要扶持漢獻帝上位,為的就是以漢獻帝的口吻來命令天下諸侯,以此達到他把握朝政的目的。所以說漢先帝這個人從小可以說就是察言觀色。而且說比較窩囊。
可以說在漢獻帝剛剛繼位的時候,他對于他這位名義上的皇叔劉備,還是抱有那么一絲絲的希望與幻想的,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去光復漢室,但是當劉備真正的入蜀地以后,漢獻帝的心可以說已經(jīng)是徹底涼了。雖然說這個時候表面上的現(xiàn)象是劉章選擇對劉備動的手,可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是龐統(tǒng)的計謀。鳳雛用自己的死才換來了劉備去攻打蜀地的一個合格的借口。
現(xiàn)在很多人看來,雖然說劉備這個人成天滿嘴的仁義道德,但是他這些滿嘴的仁義道德,不過是他希望能夠為自己拉攏幫手的說辭而已,實際上有人認為劉備這個人可以說是心狠手辣。甚至是會對自己同宗同族的人下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1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