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秦檜也是血氣方剛的,留下的兩句詩成為教師口頭禪!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懲惡揚善一直是中國人的行為標桿,人們推崇正義抵制反派,所以大家對于漢奸、奸臣一黨人的仇恨久久不能忘懷。說到奸臣,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南宋時期的宰相秦檜,他為了自己的富貴生活屈膝求和、迫害英雄岳飛,成為民族罪人。至今提及他,人們也是滿臉的不屑與唾棄。為了讓英雄瞑目,為解心頭之恨,人們在岳飛墓前修建秦檜跪像,讓其對生前言行進行長久的懺悔。
若不是他在專權期間無所顧忌地迫害忠良,霸占宰相之位十七年之久,南宋朝廷怎會岌岌可危,百姓又怎會流離失所。人們對于其滔天罪行懷恨在心,此人萬死不足惜。
然而就是這個遺臭萬年的奸臣,早年創(chuàng)作的兩句詩卻廣為流傳,現如今還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他出身于貧窮人家,為了補貼家用,在其進士及第之前曾做過私塾先生,教孩子讀書,靠著微薄的收入堪堪度日。他曾不滿于自己的現狀,稱"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其實他早年根本就沒有權傾朝野的宏大理想,只要有水田三百畝,萬不會做教書先生,說明之前他不求此生多大富貴,吃飽穿暖就令他心滿意足了。
可見秦檜當年對教書先生一職有諸多不滿,而今一些老師發(fā)牢騷也會借用他的名句來自嘲。
而進士及第之后,他開始入仕為官。他在剛當官之時,也是血氣方剛的男兒,剛正不阿,力主抗金。當年金軍揮師南下,勢如破竹,要求北宋割讓大片土地附贈巨額賠償。秦檜聽聞義憤填膺,上書稱金國貪得無厭,萬不可聽其安排、屈辱求和。國家應當加強兵馬操練,強軍可自保,示弱毫無用處,只能增長敵人囂張氣焰,損自身利益。結果,當時執(zhí)政的宋欽宗并沒對其回應,讓秦檜前往金軍議和。秦檜對于君主此舉非常不滿和委屈,他表示皇帝一意孤行要求割地,跟自己的提議存在諸多出處,寒了自己的心。當年他所言所舉皆是忠心耿耿,為國家而想。
在靖康事變之后,讓秦檜性格大變。曾經為人稱道的抗金義士,戰(zhàn)亂中跌爬滾打,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從朝廷重臣淪為過階下囚,一番歷程之后,讓其徹底淪為為求自保、搖尾乞憐的求和派。大肆主張求和,瘋狂迫害抗金義士,甚至為幫助金軍割地求和,他不惜不顧千百年后的名聲,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南宋民族英雄。
直到宋孝宗為岳飛平反,秦檜徹底成了眾人眼中釘。一代宰相最終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人從宋后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是秦氏族人的肺腑之言,可見他的名聲多臭。不知道秦檜百年之后,對其犯下罪行是否有悔意,寧可做階下囚,不能做賣國賊,希望他在岳飛墓前長年跪拜讓英雄解恨,萬不能讓忠臣寒了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3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