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典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時候的中原王朝再一次陷入了戰(zhàn)爭之中。古代史中,出現(xiàn)的亂世非常多,三國亂世就是其中之一。在后人的眼中,三國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段歷史。在歷史上,三國之所以能夠變得盡人皆知,原因就在與三國演義。
明朝的羅貫中寫出了三國演義這樣經典的小說,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梢哉f是人人必讀了。在小說中,出現(xiàn)了很多經典的情節(jié)描寫,比如說三顧茅廬、空城計、三英戰(zhàn)呂布等等,不過很多小說中的情節(jié)在歷史上是沒有的。
三國演義中的情節(jié)描寫無疑是非常精彩的,這讓后人們對此記憶猶新。三英戰(zhàn)呂布是不得不說的三國經典描寫,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大戰(zhàn)呂布,結果打了一個平手,要知道三人可是三國時期非常厲害的武將,這樣的三人與呂布一人交戰(zhàn),竟然是平手,這就足以看出呂布的厲害程度。不可否認的是,呂布的實力確實有過人之處。
可是要說三國戰(zhàn)斗力第一,這個人肯定不是呂布。在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比呂布還要厲害的人,他就是典韋。在曹操的陣營中,典韋是非常厲害的存在。傳說典韋使用的武器達到了八十余斤重,這樣的力量簡直是驚人的。值得一提的是,典韋曾與呂布交手過,雙方經過了幾十回合的打斗,最終雙方沒有分出勝負。
典韋先是追隨的陳留太守張邈,后來轉投了曹操。在曹操這里,典韋給曹操建功立業(yè),典韋在曹操這里最大的功績就是在濮陽之戰(zhàn)擊退呂布。典韋投靠了曹操后,在與呂布的交戰(zhàn)中,立下了大功。曹操跟呂布大戰(zhàn)時,被呂布困在濮陽的西寨中。
這時候的典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典韋前往營救曹操,這時候的典韋刺殺敵軍,又以一人阻擋呂布手下的四位大將。后來呂布想要活捉曹操,結果呂布親自追擊,面對呂布這樣的強敵,曹營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抵擋。這時候的典韋再一次出現(xiàn)了。
典韋的形象是高大魁梧的,這一點與呂布很是相似。歷史上的呂布身高大約在2米左右,那么典韋的身高也差不多如此。兩人在身高方面差距不大,由此典韋和呂布又一次打成了平手,這時候的曹操趁機逃走。假如沒有典韋的營救,那么曹操的結局就不好說了。甚至是三國的走勢都會發(fā)生很大的改變。
典韋與呂布打了一個平手,這時候的曹操對典韋是刮目相看,他竟然沒有想到,自己的曹營中,竟然有如此能征善戰(zhàn)之人。這絕對是曹操的失誤了。不過很快典韋得到了重用。典韋被冊封為武猛校尉,這個職位雖然不高,但是可以接觸到曹操。換句話說武猛校尉類似于曹操的保鏢。
史書對此記載為“引至左右,將親兵”,說白了就是曹操的保鏢。武猛校尉所統(tǒng)不僅是軍中的精銳,并會被選為親軍宿衛(wèi)之用。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對典韋的信任。不過典韋最終的結局是戰(zhàn)死沙場,無論是小說還是正史中,都是如此。
正史中的典韋在建安二年,跟隨曹操出征,這時候的曹操征戰(zhàn)的目標是張繡。結果張繡投降了。后來曹操娶了張繡的嬸嬸,這讓張繡感到了恥辱,結果選擇了叛變。于是曹操與張繡開戰(zhàn),曹操處于劣勢,幸好有典韋保護,否則曹操再一次命懸一線。
曹操得救了,可是典韋就沒那么幸運了,最終的典韋被殺死。曹操知道典韋戰(zhàn)死后,退住舞陰,為之痛哭。那么呂布和典韋誰厲害呢?三國演義出現(xiàn)后,就有了“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從這里看呂布厲害。但是細細一想就知道,典韋厲害。
在正史中,面對呂布軍中萬箭齊發(fā),典韋毫無懼色,同時典韋以一已之力,使危急形勢為之逆轉。史書記載了三個字“布眾退”,從這一點來看,典韋的能力也在呂布之上。即使是三國演義中,也評價典韋為“典韋救主傳天下,勇猛當先第一人”。
曹操的第一猛將是典韋
相信喜歡看評書的看官都知道那句經典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作為曹操早期麾下的第一戰(zhàn)將,典韋為曹操前期打下北方的基本盤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典韋身為大將,卻在正當盛年的時期早早離世,他的英年早逝不僅曹操陣營一個巨大的損失,也是整個三國的沉痛損失。
典韋是陳留人(今河南商丘)。從小膂力過人,青年時曾經“逐虎過澗”,是個追著老虎打的猛人。后來歸屬曹操陣營,多建奇功,甚至在濮陽擊退過不可一世的呂布。他的英勇被曹操注意,被曹操收到自己身邊擔當宿衛(wèi),保護曹操的人身安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典韋為漢高祖時期的猛將樊噲一般的人物,甚至在當時,典韋被人拿來與古代的戰(zhàn)神惡來相媲美,被稱為古之惡來,可以說是與關,張相當的“萬人敵”一般的人物。
雖然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曹操的宿衛(wèi),并且有著超絕的武藝,但是典韋并沒有像關羽一樣“驕而自矜”,也沒有像張飛一樣“暴而無恩”。典韋非常忠厚老實,日夜守在曹操身邊,非常盡職。更可貴的是,他和軍隊的兵士們相處得也十分融洽,他和兵士們縱情吃喝,醉酒時就與他們同寢。于是軍中流行著“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的軍諺。
既然典韋那么優(yōu)秀,人緣又那么好,為什么會在壯年時期早早的去世呢?原來在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宛城,守城將領張繡看曹操兵多將廣,糧草充足,連猶豫都沒有就投降了。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曹操當然很高興,于是開開心心地入城了,邀請降將張繡和其他將帥一起開慶功酒會。酒會中,典韋手持巨斧,逼目而視,站立在曹操左右,嚇得張繡等人不敢出聲,頭都不抬地埋頭喝酒,完全一副失敗者認慫的模樣。曹操很滿意,即拿下了宛城,自己的大將又在外人面前立了威,從此北方我曹操的聲威會更加隆盛。但是,這俗話說得好啊,人有了成績,就會開始膨脹。眾所周知,曹操是一個奪妻愛好者,三國愛好者親切地稱他為“ *** 曹”。因此,在和張繡的家屬會面后,曹操又不可自拔地愛上的張繡的嬸嬸。十多天后竟然納她為妾。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人,張繡當然感覺自己受到了羞辱,于是在軍師賈詡的慫恿下發(fā)起了反叛,偷襲曹操軍營。曹操沒有防備,措手不及,只能騎著單馬倉皇出逃。典韋作為宿衛(wèi)頭領,在門前與大軍奮戰(zhàn),以一敵萬,為曹操出逃爭取時間,頗有西楚霸王項羽的風范,據說典韋血戰(zhàn)中怒目而視,以已經力竭的身軀,愣是嚇得張繡大軍不敢寸進。最終,典韋因為寡不敵眾而戰(zhàn)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曹操得救后聽說典韋戰(zhàn)死后,流涕痛哭,招募細作拿回他的尸體以厚葬,典韋的后代也得到了優(yōu)待,他的兒子典滿受其父的蔭庇,也擔任曹操的宿衛(wèi),并且后來受封關內侯。典韋本人也入享曹魏配祀,得到敬仰。
典韋之死是個意外,卻令人扼腕惋惜。如果沒有宛城那場血戰(zhàn),典韋或許能活躍在赤壁戰(zhàn)場,與孫劉聯(lián)軍一較高下,甚至能改寫天下三分的歷史。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縱使典韋是天縱之才,也無法抵擋源源不斷的兵馬,畢竟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典韋為了護主,獨戰(zhàn)大軍,令人欽佩,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是個(33)大軍(6)兵士(4)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3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