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備關系最密切不謀臣,不是諸葛亮而是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許多人都把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當成最完美的君臣關系,但是劉備最親近的大臣,其實并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
關羽大意失荊州后,劉備不聽諸葛亮與趙云的勸阻,出兵進攻東吳,要為關羽報仇。諸葛亮嘆息說:“可惜法正死了,如果他還在,一定能勸說陛下不要東征。即使東征,也不至于敗得這么慘。”劉備和法正其實認識也沒幾年,劉備為什么會和法正如此親近?很簡單,正是在法正的幫助下,劉備才得到西川,有了安身之地。
諸葛亮曾經(jīng)說過:“主公當年在荊州,北邊有曹操,東邊有孫權,身邊還有個孫夫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發(fā)生變故。這個時候,主公進退不得。幸虧有了法正輔佐,才有今日。”這段話很清晰地講述了劉備之前的處境,處在孫權和曹操的夾縫之中,處處掣肘于人,只能在生存線上掙扎。但是得到西川之后,劉備才真正有了大本營,不再受制于人。 法正幫劉備拿下西川,雖然對劉備來說是大功,但他原是劉璋手下,這個行為就難免為人垢病。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法正的行為究竟算不算是賣主求榮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可否認法正原是劉璋手下,他之所以和劉備里應外合,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自己能夠有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有一點需要說一下,劉璋雖然占據(jù)西川,但他也是漢臣(宗親)。劉備也是為漢室宗親,又曾受過“衣帶詔”,以恢復漢室為己任,是民心所向的。當時天下大亂,那是一個“君擇臣,臣亦擇君”的時代。對于法正這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來說,主動去尋找可以輔佐的明君,然后盡心輔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像法正這樣經(jīng)常跳槽的謀士,在三國不是個例。人稱鬼才的郭嘉,也是先在袁紹手下,后來發(fā)現(xiàn)這位老板沒有長遠眼光,才跳槽投到曹操門下。與曹操對話后,郭嘉出來高興地說:“此真我主也?!睆倪@一點來說,法正和郭嘉的行為都是一個性質(zhì)。法正是國士級別的大才,在劉璋手下卻被完全忽視。先是置之不理,過了很久才做了個新都縣令,雖然后來又做了軍議校尉,也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位置??梢哉f,劉璋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到法正的才能,也因此沒有給予法正應得的待遇和尊重。
在劉璋手下做事,對于法正來說,可謂是明珠暗投,他的心情是相當郁悶的。后來劉備入蜀之后,法正曾刻意報復過一些人,也說明當初他在劉璋手下時,曾經(jīng)遭受過一些不堪的待遇,才會積累那么多怨憤。因此,法正行為的性質(zhì),就相當于一家公司的員工,因為得不到公司領導的公正對待,而選擇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這能算是其人品的污點嗎?當然不能!
郭嘉和法正是一類人,但有些人放過對郭嘉跳槽的吐槽,只批判法正。究其原因,無非是喜歡曹操討厭劉備而已。如果法正投的是曹操,郭嘉投的是劉備,可能挨罵的就是郭嘉了。這樣對劉備,對法正公平嗎?總而言之一句話:劉璋從來沒有尊重過法正的價值,法正當然有權利選擇新主,何錯之有?
劉邦幾乎一生敗于曹操,但唯獨漢中之戰(zhàn),不僅擊敗曹軍奪取戰(zhàn)略要地漢中,還陣斬了大將夏侯淵,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三國志》記載,曹操獲悉戰(zhàn)敗過程之后,感慨萬千的說了一句話,?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誰為劉備策劃了這一戰(zhàn)?其實,這個人就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法正,曹操苦求不得,孔明自嘆弗如!
想要成為劉備手下第一謀士,最起碼要具備兩個條件:能力,信任!
赤壁之戰(zhàn)前,法正是益州劉璋手下的一個小縣令,混跡多年不得重用,所以認為劉璋成不了大事。赤壁之戰(zhàn)后,法正和張松暗自接觸了劉備。史書記載法正和劉備見面是?盡其殷勤之歡?,兩人一見如故,關系好的一塌糊涂,于是就決定奉劉備為主公!
此后,在法正和龐統(tǒng)的策劃之下,劉備一步步的奪取了四川。在這一過程,有兩件事足以顯示出法正的能力!注意,龐統(tǒng)死于中途,其后便是法正獨撐大局,諸葛亮功勞不大。
其一,劉備兵臨成都城下前,劉璋手下勸他堅壁清野,然后與劉備打持久戰(zhàn)。當時,成都兵糧充足,至少可以維持三年。劉備獲悉很著急,原因很簡單,劉備兵糧不足拖不起。但法正卻很淡定,說以劉璋的水平,肯定不會采取這一戰(zhàn)術,你安心備戰(zhàn)吧,后來果不其然!
其二,劉備兵圍成都,老名士許靖想從城墻上吊下來投降,卻又怕被摔死,于是作罷!劉備獲悉后非常不齒,準備給他點顏色看看。法正勸他,許靖固然無恥,但卻名滿天下,一旦動他,四川士人就不敢投靠你了,可以表面尊重、內(nèi)心鄙視。劉備作為一個外來人,能在四川站穩(wěn)腳跟,與拉攏本地豪強和士人之心極有關系。
這兩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法正對人心的精確把握??傊诜ㄕ牟邉澲?,劉備成功拿下四川,在此稱帝建國。
眾所周知,四川雖是天府之國,易守難攻,但卻有同樣的弊端,就是也難以打出去,所以歷史上很難有四川勢力一統(tǒng)全國。劉備拿下四川之后,法正敏銳的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建議劉備立即兵發(fā)漢中。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酥?,廣農(nóng)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法正判斷,漢中張魯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卻沒有進兵四川,說明內(nèi)部有問題,才留下夏侯淵、張郃守漢中。但以這兩人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所以現(xiàn)在趕快征伐漢中。拿下漢中之后,上可以討曹操,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下可以固守要害。
正是在法正建議之下,劉備才發(fā)兵漢中。后來,拿下漢中之后,諸葛亮才有機會五出祁山,蜀國才有機會抵擋魏國大軍,一切皆如法正的預測。
漢中之戰(zhàn)中,最經(jīng)典的是定軍山之戰(zhàn),夏侯淵和張郃卡主兩個據(jù)點,讓劉備無可奈何。法正給出一個聲東擊西之計,讓劉備將萬余精兵分作十隊,趁夜輪番進攻張郃,導致夏侯淵分出一半兵力援救,于是法正建議劉備重兵進攻夏侯淵,最終黃忠陣斬夏侯淵!
對于定軍山之戰(zhàn),曹操除了說了開篇之語外,還說了一句話,?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顯然,對于法正此人,曹操是苦求不得,收盡天下奸雄,卻獨獨得不到法正。
不過,漢中之戰(zhàn)第二年,法正就英年早逝,享年45歲。法正去世之后,劉備非常痛苦,一連哭泣數(shù)日,而且追謚他為翼侯劉備在世時唯一追謚行為。關羽去世時,劉備只是沒有一連哭泣數(shù)日,也沒有?追謚?。可以說,法正不僅能力強,而且還是劉備最信任最認可的謀士。
對于法正的能力,諸葛亮自嘆弗如。關羽敗走麥城,慘遭東吳截殺之后,劉備怒而興兵,導致夷陵之戰(zhàn)慘敗,讓蜀國損失了大批精銳。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正智術.......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一句?亮每奇正智術?,說明諸葛亮都感嘆法正的智謀,豈非自嘆弗如?而且,從劉備信任角度來看,諸葛亮也是自嘆弗如!法正在,能勸說劉備;法正死,諸葛亮卻做不到這一點。
可見,一個小縣令出身的法正,比關系網(wǎng)復雜的諸葛亮,可能更得劉備信任。加上法正能力的確出眾,由此成為劉備第一謀士也就順理成章了。既然法正如此了得,身為劉備第一謀士,為何《三國演義》卻著墨較少?其實,這可能和法正行事有關,陳壽在《三國志》中指出: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tǒng)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諸葛亮和法正兩人興趣愛好不同,法正看重成敗,奇謀迭出,但私德不好。陳壽認為,法正應該與郭嘉、程昱差不多。顯然,法正私德不好,不如諸葛亮光明,加上英年早逝,所以歷史名聲就比較小。
劉備攻占四川之后,法正咸魚翻身掌握大權,于是對有恩與他之人,都給予照顧;對于有仇于他之人,都加以報復,甚至濫殺多人。因此,這一點應該為人詬病,影響了法正形象。
有趣的是,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明確說了劉備手下第一謀士是誰,但世人偏偏認為諸葛亮,還真讓人無奈又無語:?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視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
諸葛亮對劉備的幫助巨大
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就連漢朝天子漢獻帝都要稱劉備為皇叔,但是劉備因為家道中落,已經(jīng)淪落到賣草鞋為生,雖然后來得到了關羽和張飛的鼎力相助成功起兵,但是因為身邊缺乏能力強大的謀士,所以依舊沒有取得成功,一直到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構想,并且?guī)椭鷦浍@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以及其他戰(zhàn)役的勝利,幫助劉備拿下了荊州,益州和漢中地區(qū),建立了蜀國,可謂是居功至偉,劉備也十分信任諸葛亮。
諸葛亮十分感激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
諸葛亮雖然是三國時期的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jīng)評價: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可見諸葛亮的能力出眾,但是諸葛亮卻想要等待一個明主到來;而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放下了皇親國戚的身份,三顧茅廬終于打動了諸葛亮,也給諸葛亮提供了一個大展才華的平臺和機會,所以諸葛亮在輔佐劉備的時候盡職盡責,每一件小事都要權衡利弊,最終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集團;所以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不只是君臣,而是好友。
劉備的諸葛亮關系十分親密
在三國后期關羽因為大意丟失了荊州,就連自己也被呂蒙殺害,面對義弟被害的情況,劉備想要討伐東吳,但是這個時候諸葛亮卻站出來說希望劉備能夠和東吳議和,雖然遭到了劉備的無視,要是換其他臣子可能劉備會痛下殺手,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感情深厚;后來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后,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將平庸的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并且還給諸葛亮說:君可取而代之,這足以說明劉備十分信任諸葛亮,并且兩人關系十分親密。
劉備的身邊有著幾位運籌帷幄的謀士,分別是諸葛亮,龐統(tǒng),還有法孝直。三國時期,天下三分,魏蜀吳三足鼎立,水火不容,劉備屬于白手起家,但是他的身邊是有著不少的能人志士的,有著與他桃園結(jié)義,共同打拼的關羽和張飛,還有著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諸葛亮,可惜的是,劉備死后他的江山被自己的兒子拱手相讓。在劉備身邊的三位謀士中,我覺得劉備最信任的一位是法孝直法正。
法正被舉薦給劉備
法正在幼年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才華,他一直勤于學習,在少年時期就表現(xiàn)出了軍事方面的才能,才高八斗,滿心壯志的他自然不肯讓自己的才華就這樣被埋沒,他一開始跟隨的是劉璋,可惜的是劉璋有眼無珠,沒有發(fā)現(xiàn)出身邊有著這樣一位智多星,還任由法正被別人污蔑誹謗,法正就對劉璋失去了信任。后來,法正被自己的好朋友張松推薦給了劉備,劉備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才能,于是就把法正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法正為劉備解決了很多的難題
法正在成為了劉備的謀士之后,沒有讓劉備失望,給劉備帶來了很多錦囊妙計,為劉備取得最后的成功獻出了很多的計策。劉備素來都有著仁義的美稱,在他占據(jù)了益州之后,有人勸他迎娶自己已經(jīng)去世的一個兄長的前妻,但是劉備卻覺得這不合禮法,更不和情理,所以就拒絕了。但是法正卻用歷史的典故勸服了劉備,劉備覺得法正的話很有道理,還獲得了和關羽,張飛一樣的賞賜,足以可見劉備對他的重視程度。
法正死后還得到了劉備親封的謚號
法正在還不到五十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劉備知道后悲痛萬分,在那個時候,劉備的結(jié)義兄弟關羽和張飛都已經(jīng)戰(zhàn)死了,而且鳳雛龐統(tǒng)也已經(jīng)去世了,這幾位舉足輕重的人都沒有得到劉備親封的謚號,但是法正卻有劉備為他親封的謚號?翼侯?,這樣看來劉備對法正的重視絕非一般,甚至得到了一種依賴的地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3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