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鄭莊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是曹植有名的七步詩,講得是曹丕當上皇帝之后,為了鏟除自己的弟弟,逼曹植要在七步之內(nèi)做一首詩,否則就要治他死罪。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也并非浪得虛名,飽含著熱淚做了這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詩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深刻地刻畫出生在帝王家的兄弟之間爭奪王位的無奈與可悲。
后世有名的兄弟之爭要屬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康熙的幾個兒子王位之爭了。兩個故事不同的版本不斷地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之上,成為了唐朝影音、清廷劇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從我們后代的角度來看,不論是雍正殘害他的幾個兄弟,還是唐太宗"被逼無奈"殺害他的哥哥李建成,也不論他們在位時做出了多大的貢獻,迫害兄弟這點永遠都是都成為了他們的污點。但是在他們之前,也有一位君王,迫害了自己的弟弟,卻沒有被人指罵,反而被人稱頌。
鄭莊公應該算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了,但是在他的霸主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鄭莊公出生的時候,母親姜氏難產(chǎn),受了很大的痛苦,所以鄭莊公從小便不受母親疼愛。與之相反,姜氏很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共叔段,多次在鄭莊公的父親武公面前讒言要把太子鄭莊公廢掉,立自己小兒子為太子。不過武公多少還是深明大義的,最后還是沒有廢掉鄭莊公。
武公死后,鄭莊公剛剛繼位,母親姜氏便為自己小兒子討要制地作為封邑,因為制邑地勢險要,是關系國家安危的軍事要地,所以鄭莊公自然不想給,但在姜氏的威逼之下,鄭莊公最后也只得把京邑給了共叔段。京邑乃鄭國大邑,城垣高大,人口眾多,且物產(chǎn)豐富。共叔段到了京邑,整頓軍備,與他的母親武姜陰謀襲擊鄭都。
共叔段在京城的反常舉動引起了人們議論,大夫祭仲對莊公說:“凡屬都邑,城垣的周圍超過三百丈,就是國家的禍害。所以先王之制規(guī)定:封邑大的不超過國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現(xiàn)在京城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鄭莊公很無奈的說:"姜氏要這樣,我哪里能避開這個災禍呢?"
不久之后,共叔段果真襲擊鄭國國都,姜氏作為內(nèi)應。不過知曉一切的鄭莊公將計就計,不費吹灰之力便打敗了共叔段。由于共叔段搞得民怨四起,京邑的百姓也早就背叛了他,最后共叔段也只能逃出鄭國,凄慘地度過自己的余生,而百姓們對此還鼓掌喝彩呢!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是成祖朱棣的嫡長子,并且很早便被冊立為儲君,但由于他體型肥胖、身患殘疾,個人形象比較差,所以朱棣對其很是不滿意,屢有改易儲君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的兩位親弟弟朱高煦、朱高燧便站出來,通過各種方式來誣陷、排擠兄長,意圖奪取他的儲君之位。
朱高煦、朱高燧為了扳倒兄長,除了不斷地在其父面前大進讒言外,還將他的心腹僚屬解縉、楊溥、黃淮等人或迫害致死,或誣陷入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朱高熾雖然處境危險,但苦于其父對他猜忌很深,所以不便、不敢公開辯白,只能采取隱忍的態(tài)度。
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對他的兒子朱瞻基卻是極為溺愛,正因如此,解縉在皇帝面前大夸特夸太孫聰慧,認為他將來必能成為一代明君。朱棣聞言深有感悟,便就此打消改易儲君的念頭。再加上朱高煦、朱高燧行事過于囂張,從而引起朱棣的警覺、申斥,才使得朱高熾僥幸的躲過一場場危機。
然而,朱高煦、朱高燧并未就此罷手,為了扭轉(zhuǎn)敗局,不惜上演“最后的瘋狂”。永樂二十一年五月,明成祖臥病在床期間,朱高燧為了篡奪皇位,一方面指使親信散布皇帝不喜歡太子、有意傳位給他的謠言,一方面則又授意太監(jiān)毒死皇帝,以便讓自己盡快上位。
然而,朱高燧的陰謀尚未實施便被告發(fā),明成祖聞訊大怒,在嚴厲申斥逆子的同時,還將同謀者全部處死。此事過后,朱高燧被其父徹底拋棄,再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次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在歷經(jīng)磨難后即位,是為明仁宗。
在常人看來,正因為朱高煦、朱高燧在此之前曾瘋狂地迫害明仁宗,就算他們是皇帝的親弟弟,也理應遭受重罰,即使僥幸不被殺頭,也要落得被廢黜、幽禁的結(jié)局??勺屖廊藳]想到的是,明仁宗非但沒有懲罰兩位弟弟,反而對他們以禮相待,甚至在發(fā)現(xiàn)朱高煦、朱高燧依然有謀逆的舉動后,也都是采取籠絡的態(tài)度。
據(jù)史書記載,明仁宗登基后,賊心不死的朱高煦依然對皇位懷有覬覦之心,為此命長子朱瞻圻在京窺視朝廷舉動,并派遣心腹入京伺機叛亂。然而還沒等朱高煦采取行動,朝廷便得到奏報,對此明仁宗并未采取懲罰手段,而是下旨將朱高煦召至京城,不僅對他溫言勸慰一番,還增加其俸祿,賞賜寶物數(shù)以萬計。
事后,明仁宗命朱高煦返回樂安,并將朱瞻圻冊封為漢王世子,其余兒子均封為郡王。朱高煦猖狂、悖逆到如此程度,明仁宗卻依然對他采取籠絡的態(tài)度,度量不是一般的寬宏。
至于朱高燧,因為在其父駕崩前鬧出那般大的動靜,所以在兄長即位后一直比較低調(diào),由是深得明仁宗的嘉許。然而在背地里,朱高燧并沒有放棄“東山再起”的野心,為此不止一次地跟朱高煦密謀反叛。明仁宗對此雖有耳聞,但卻裝作不知道,并且還大幅增加朱高燧的俸祿以示恩寵。
明仁宗在位8個月間,利用各種手段來安撫兩位弟弟,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本沒有感化他們。洪熙元年,明仁宗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次年八月,朱高煦便在樂安舉兵造反,而朱高燧則在彰德準備呼應。明宣宗聞訊后御駕親征,很輕易地便平息叛亂,消息傳至彰德后,朱高燧甚至還沒做好反叛的準備。
叛亂平息后,明宣宗不忍心處死自己的叔父,便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并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nèi)。然而朱高煦是個死不悔改的主兒,在某日接受明宣宗的視察時,竟然趁皇帝不注意,伸出一腳將他絆倒。明宣宗對叔父的舉動惱羞成怒,下令將他鎖在銅缸中,然后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將他活活烤死。
至于朱高燧,大臣們的建議是將他廢黜或處死,但宣宗卻并沒有這樣做,而只是命人把群臣的奏議送給他看,讓其好自為之而已。朱高燧見到這些奏議后大驚,于是連忙上表向侄兒謝罪,明宣宗見三叔很識趣,便就此打消懲罰他的念頭。此后,朱高燧又在趙王的位子上坐了6年時間,直到宣德六年才病死。
史料來源:《明史》、《明成祖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
朱棣的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長子朱高熾當了皇帝之后,僅僅只過了一年的時間就生病死掉了。次子朱高煦死的最慘,他被自己的親侄子活活的烤死了。三子算是朱棣兒子里面最好命的一個吧,雖然曾經(jīng)謀反過,但是朱瞻基并沒有對付他,反而是讓他安穩(wěn)的活到了50歲,是病死的。
大兒子: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出生于公元1378年,當時其父朱棣乃是明朝的燕王,因為朱高熾幼時深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喜愛,所以朱元璋就冊封了年幼的朱高熾為燕王世子,讓他將來承襲燕王的爵位和權勢。
朱高熾天生仁厚安靜,他酷愛美食和文學,除了箭術之外,對行伍打仗之事并不太感興趣,而且因為其天生有腳疾而且身體肥胖,所以這個大兒子在能征善戰(zhàn)的朱棣眼中并未受到過多的重視。在朱棣的思維中,兒子應當與父親性情相近,但有腳疾的長子朱高熾?yún)s喜文避武、喜靜厭動,實在沒辦法日日將其帶在身邊親自調(diào)教培養(yǎng)。然而在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眼中,長孫朱高熾?yún)s是個喜好讀書、言行有度、端穩(wěn)持重的好孩子。
公元1395年,被朱元璋欽定為燕王世子的朱高熾,被祖父明太祖進行了若干“品性測試”,通過對國事和軍務的我問你答,朱元璋認為長孫朱高熾性情仁厚、頗有見識和胸襟,直言這個皇孫有“君人之識”并大加褒贊。
朱高熾21歲那年,父親朱棣發(fā)動了“靖難之役”,4年后,善于攻伐的朱棣大獲全勝,從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下了大明的皇權,于公元1402年6月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從此開始了他長達22年的君王統(tǒng)治。
明成祖朱棣功業(yè)卓著、能力超然,通過他的文功武治,大明迎來了安泰繁榮的順治時代,史稱“永樂盛世”。
永樂二年,明成祖朱棣欲確定大明的儲君人選,當時朱棣的心目中已經(jīng)屬意將嫡長子朱高熾冊立為太子。
然而朝中的大臣卻各有想法,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伺機推舉二皇子朱高煦為太子,理由就是朱高煦曾在靖難之役中勠力追隨在朱棣身邊并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完全當?shù)闷稹拔奈淙拧边@幾個字。
心有動搖的朱棣轉(zhuǎn)過頭又征求大臣解縉、黃淮、尹昌隆3人的意見,黃淮和尹昌隆適時拿出了“立嫡立長”的立儲傳統(tǒng)論調(diào),而解縉還不失時機地進言道:皇長子仁孝,立之則天下歸心。好圣孫則可保大明三世無憂。
解縉口中的“好圣孫”恰恰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棣最疼愛的皇孫朱瞻基,因為重臣解縉的一句良言,使得明成祖朱棣如夢初醒,很快就冊封了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隱含的目的就是希望未來大明的江山社稷,將由自己最疼愛的好皇孫朱瞻基來承襲、統(tǒng)治。
明成祖朱棣薨逝后,太子朱高熾即位為帝,朱高熾當上皇帝的時候已經(jīng)年過四旬,健康狀況并不太好的他上位后就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使得整個大明整肅一新、煥發(fā)了出了新的氣象。
可惜,體胖多病的明仁宗朱高熾于公元1425年猝然薨逝在皇宮之中,終年47歲的朱高熾從登基到過世才僅僅做了10個月的皇帝,滿朝文武皆哀慟難過、傷心不已。
二兒子:朱高煦
朱棣二兒子朱高煦,身高七尺,相貌英俊,武藝超群,騎術很高,早年跟隨朱棣征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朱棣看在眼里,在各方面都和朱棣最為相似,在立太子的時候,朱棣的天平是傾向朱高煦的。但是朱棣最終還是選擇了大兒子朱高熾,而將朱高煦封為漢王,封地是云南,但他卻一直居住在南京不走,依舊想找機會謀取太子之位。放任手下的兵,胡作非為,終于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強制分到了安州,但是奪位之心不滅。
朱高熾死后,兒子朱瞻基繼位,也就是明宣宗,這時朱高煦模仿老爹的行為,想造侄子的反,朱瞻基并沒有將曾經(jīng)謀害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反而還給了他很多賞賜。這些對朱高煦來說都不能滿足,毅然決然地選擇布老爹的后塵,起兵造反??上У氖?,他沒有老爹的運氣和能力,起兵不久便以失敗告終。
投降后的朱高煦被貶為庶人。但是朱高煦奪位之心不死,在一次明宣宗來拜訪他時,還想著將皇帝絆倒,這讓明宣宗大為惱火,遂下定決心處死朱高煦,還將他的家人誅殺了,朱高煦的悲慘下場正是印證了"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的說法。
三兒子: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成祖朱棣的三皇子,與朱高熾和朱高煦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朱高燧天性魯莽、行事沖動,從小最喜歡跟著二哥朱高煦玩耍嬉戲,因此成年之后,朱高燧就仿佛是二哥朱高煦的跟班隨從一樣,總是受到朱高煦的指使和擺布。
永樂二年,朱高燧被父皇朱棣冊封為趙王,但因為朱高燧是徐皇后和朱棣最為寵溺的小兒子,所以他被封王之后仍然奉命留居在京城之內(nèi),始終過著極受寵愛而且逍遙自在的日子。由于朱高燧總是恃寵而驕、任性妄為,所以他曾屢屢做下觸犯法令之事。一開始,因朱高燧擁有著當朝三皇子的特殊身份,故他那些作奸犯科之事得以被暫且姑息縱容。
雖說朱高燧一直與二哥朱高煦關系密切,但那并不意味著他對皇位沒有半點覬覦之意。身為大明嫡出的皇子,朱高燧亦曾想過先聯(lián)合朱高煦扳倒太子朱高熾,然后自己再靜待時機除掉二哥朱高煦,一舉坐上大明的皇帝寶座。
不久,曾犯下諸多違法之事的朱高燧被擁護太子的朝臣揭露了累累罪行,明成祖朱棣大為光火,當即就下令褫奪了朱高燧的冠服并誅除了一直輔佐他的長史顧晟。
生性仁厚的大哥朱高熾害怕父皇會責罰過重,便在朝堂上跪地求情,希望父皇朱棣饒過弟弟朱高燧一回,給朱高燧改過自新的機會。
明成祖朱棣薨逝后,當上皇帝的朱高熾并沒有“翻舊賬”、尋找由頭懲治曾經(jīng)對自己不利的朱高燧,反而還顧念手足親情厚賜了朱高燧、對這個親弟弟照顧有加。
明宣宗朱瞻基繼承大統(tǒng)之后,因為二皇叔朱高煦心中猶懷恨意而不得不將其處死,但當一眾大臣上書提議要徹查朱高燧的時候,朱瞻基心里很清楚三皇叔朱高燧再無謀逆之意,因此他力排眾議,堅定地維護了朱高燧的聲名,不僅放了三皇叔一馬,還對其寬待優(yōu)撫,彰顯了一代帝王的仁厚和大氣。
公元1431年10月,因病終老的朱高燧在當了29年趙王之后善終離世,終年50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