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時期,作為人質(zhì)居住在帝都長安的吳王太子與漢文帝太子劉啟下棋,不料發(fā)生爭執(zhí),蠻橫的當(dāng)朝太子劉啟毫不猶豫地抓起棋盤砸死諸侯吳王太子。
當(dāng)時在位的漢文帝心里很是過意不去,畢竟吳王是自己的堂兄,于是派專門的部隊和儀仗隊護送吳王太子的靈柩回到江南。
悲憤的吳王劉濞,聽說兒子慘死,現(xiàn)在看著兒子的靈柩回來了,氣急敗壞地說:“大家都是皇室子弟,既然死在京城,那就葬在京城,何必運回來?”賭氣之下,他竟然名人將太子靈柩又轉(zhuǎn)回長安埋葬。這種不嫌來回麻煩的行為,無異于是向漢文帝做了一次抗議和示威。
太子劉啟是殺人兇手,也是漢帝國的繼承人,他是政治地位上正確的一方,也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所以不用因為失手殺人而付出代價。吳太子是被害者,劉濞是被害者家屬,他們在情理上是正確的一方。
然而,情理上的正確不能取代政治上的正確,作為諸侯,他們?nèi)淌茉┣蛔鋈魏慰範(fàn)?,才是?yīng)有的正確態(tài)度。悲憤的劉濞只能以托病不上朝的方式進行抗議。兇手的父親漢文帝做了一次妥協(xié),他御賜給自己的堂兄劉濞一根手杖,恩準他可以不進京上朝,這其實也就承認了堂兄抗議的正確性。
時光流轉(zhuǎn),父親漢文帝去世,兒子劉啟繼位成為漢景帝。
劉濞在南方的勢力日益壯大,漢景帝想著要削藩了,晁錯洞悉到了漢景帝的心思,提出必須消滅掉南方最大的“諸侯王”劉濞。當(dāng)年殺劉濞兒子的兇手,也就是現(xiàn)在高高在上漢景帝,立即采納了晁錯的建議。
已經(jīng)62歲的劉濞自從兒子死了以后就有了謀逆之心,殺兒子的仇人、當(dāng)今的皇上既然已經(jīng)采取了行動,他也無所顧忌了,毅然牽頭起兵反攻朝廷。出兵之前,劉濞發(fā)表告全軍書籍討伐檄文,他說:“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將。少子年十四,亦為士卒先?!边@就是說,他的兒子多年以前就已經(jīng)討伐過朝廷,已經(jīng)為此而犧牲。如今,
想當(dāng)年,作為父親的漢文帝多少對侄兒子的死懷有愧疚之心,他的態(tài)度是“寬,不忍罰”。然而,一旦兇手上臺,劉啟當(dāng)年用棋盤砸死吳太子的猙獰面目就暴露了。很多人認為,漢景帝是受了晁錯的謀劃才急于削藩,其實,晁錯一方面從政治的高度看到了南方勢力對中央政府的威脅,同時看到了漢景帝的心虛,他急于要清洗掉當(dāng)年砸死吳太子的血跡。
漢景帝給前線的一份詔書,我們從中就可以看到他屠殺清洗舊罪的心態(tài)。他命令,對于職位在三百石以上的叛軍人員,一律格殺勿論,有敢質(zhì)疑這項命令的,一律腰斬。殺得越多,洗刷得越干凈。
雖然中間經(jīng)歷了很多波,最終的勝利當(dāng)然還是漢景帝的,以當(dāng)政者皇家的勝利而告終。這樣的發(fā)展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只是,劉濞父子的冤屈和血淚永遠得不到伸張,這才是真實的悲劇。
太子黨之爭,這是一筆糊涂賬,所謂正義和公正,在大的歷史發(fā)展潮流中不值一提,根本不可能得到計算,也沒法子做到“親兄弟明算賬”,注定是一場悲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5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