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對章惇的評價很有意思:從《宋史.章惇傳》所講的,足可以讓他是奸臣嗎?就拿他不肯把官位給自己的親友一件事來說,他潔身自好的品格已經(jīng)可以影響世俗了。……他最為世人所詆毀的,莫如驅(qū)逐元祐諸大臣和請求廢宣仁太后這兩件事。請求廢除太后確實是有罪,說到驅(qū)逐流放元祐的那些大臣,則又是以元祐間的大臣用來對待熙豐的方法來做的。如果元祐的那些人做的對,那章惇做的也對;如果章惇做的不對,那么元祐間的人所做也不對。議論者人肯定要說:元祐的那些人是君子,所以可以驅(qū)逐小人;章惇是小人,所以不可以驅(qū)逐君子。我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君子和小人是怎么來區(qū)分的。如果按私德來論,章惇的耿直,恐怕是元祐間的那些賢人比起來也是有愧的;如果按政見來論,我沒有聽說有用政見來判別君子和小人的。攻擊新法的人既然可以把奉行新法的人認作小人,那么奉行新法的人也可以指責攻擊新法的人為小人,他們之間能差多少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宋史. 章惇傳》,是怎樣評判章惇的吧?!舅问?章惇傳】譯文: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今屬福建),父親章俞時遷到蘇州。章俞官至職方郎中,辭官,因章惇的顯貴,歷官銀青光祿大夫,八十九歲時去世。
章惇豪爽俊秀,博學善文。考中進士后,以名字在他侄子章衡之下為恥,所以辭去了皇上任命官職的詔敕。后來再次考中甲科后,調(diào)為商洛令。
章惇和蘇軾同游南山,到仙游潭,潭下是萬丈絕壁,有木頭橫在上面,章惇請?zhí)K軾在絕壁上寫字,蘇軾害怕不敢寫。章惇穩(wěn)步走過橫木,把大繩子拴在樹上,他提起衣服,順著繩子下去,用漆墨軟筆在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幾個大字?;貋砗?,神色不變,蘇軾撫著他的背說:“你他日必能殺人?!闭聬獑枺骸盀槭裁?”蘇軾說:“能自己判決生命的,就能殺人。”章惇大笑。章惇被召用為館職,遭王陶彈劾被罷去。
熙寧初年,王安石掌權(quán),喜歡章惇的才能,用他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加官為集賢校理、中書檢正。當時宋正經(jīng)制南、北江蠻族,任命他為湖南、北察訪使。提點刑獄趙鼎說,峽州群蠻苦于他們酋長的刻剝,謀求歸附,辰州平民張翹也說南、北江群蠻歸順朝廷,宋廷就把這事交給章惇。章惇召募被流放的人李資、張竑等去招撫群蠻,而李資、張竑卻奸淫蠻族婦女,被蠻族的酋長殺死,并發(fā)兵攻討宋,因此兩江騷動。神宗懷疑章惇違背命令,王安石告誡章惇不要輕舉妄動,章惇竟用三路兵平定懿、洽、鼎三州。因蠻人占據(jù)潭州的梅山,章惇就乘勢南下。轉(zhuǎn)運副使蔡燁說這件事不能馬上成功,神宗也同意,把這事專門委托給蔡燁,王安石支持章惇,雙方爭論不止。不久蔡燁得到蠻人的地盤,王安石恨蔡燁阻撓章惇,只給他薄賞,卻提升章惇修起居注,從此宋廷在南方久不能撤軍。
宋廷召回章惇,提升他為知制誥、直學士院、判軍器監(jiān)。三司著火,神宗在御樓觀看,章惇部署役兵趕去救火,經(jīng)過樓下,神宗問后知道是章惇,第二天就任命他為三司使。呂惠卿被罷,鄧綰論奏章惇與他一樣有惡,章惇被貶出朝任湖州知州,轉(zhuǎn)為杭州知州。章惇入朝任翰林學士。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章惇被任命為參知政事。朱服為御史,章惇暗中派門客同朱服溝通,被朱服告發(fā)。章惇的父親強占百姓沈立的土地,沈立攔住章惇并向他訴說,被章惇抓到開封。章惇因以上二件事獲罪,被貶為蔡州知州,又歷任陳、定二州知州。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章惇被召入朝任門下侍郎。豐稷上奏說:“官府剛開始刷新就首先任用章惇,這不是研習古事、設(shè)置官府的意思?!必S稷獲罪降職。諫官趙彥若又奏論章惇沒有德行,皇上沒答復。
哲宗即位,章惇為知樞密院事。宣仁后掌政,章惇和蔡確詐稱有定策功。蔡確被罷,章惇不安,就駁斥司馬光所改的役法,達數(shù)千言。大略說:“保甲、保馬法一日不罷去,有一日的危害。役法在熙寧初年就改為免役,后來才有弊端;現(xiàn)在又恢復為差役,應該全面討論,然后施行,不該馬上改變,留下后悔。”呂公著說:“章惇說的固然有可取之處,但他專在求勝,不顧朝廷大體?!彼抉R光的建議施行后,章惇憤恨地在太后面前爭辯,他的話十分不恭敬。宣仁后大怒,劉摯、蘇轍、王覿、朱光庭、王巖叟、孫升接連攻擊他,他被貶出朝任汝州知州。在七八年內(nèi),他多次被言官彈劾。
哲宗親政后,有恢復熙寧、元豐時各法的意圖,首先任用章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于是章惇專以“紹述”為國事,凡是元祐所改的全都恢復。引用蔡卞、林希、黃履、來之邵、張商英、周秩、翟思、上官均居要職、任言官,他們朋比奸邪、報復仇怨,大小官僚,無一幸免,死去的殃及妻、子。甚至詆毀宣仁后,說元祐初年是老奸擅國。又請求掘司馬光、呂公著的墳,砍他們的棺材。哲宗沒答應,章惇不滿,請求編輯、分類元祐時大臣們的章疏,有見識的人知道禍患沒消除。于是就處治劉安世、范祖禹勸諫宮中雇乳母的事,又用文及甫陷害別人的文書引導蔡渭,讓蔡渭告發(fā)劉摯、梁燾有反謀,興起同文館案,命令蔡京、蹇序辰窮究到底,想使那些人家破人亡。又建議派呂升卿、董必去嶺南訪察,將把被流放的人全殺死。哲宗說:“朕遵循祖宗遺制,不曾殺戮大臣,釋放他們不要治罪?!钡侵匦碌米锏挠惺嗳耍械谋蝗拇钨H謫遷移,天下人都認為他們冤枉。
章惇用邢恕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齊婁太后宮名叫宣訓,曾廢她的孫子少主而立兒子常山王高演的事,假托司馬光對范祖禹說:“如今主少國疑,北齊宣訓事仍猶可慮?!庇忠T高士充上書,說他父親高遵裕臨死時屏退左右對高士充說:“神宗彌留之際,王珪派高士充來問:‘不知皇太后想立誰為帝?’我斥責高士充離開?!边@都是想誣陷宣仁后,用這些來證實。章惇就追貶司馬光、王珪,贈高遵裕為奉國軍留后。章惇勾結(jié)宦官郝隨,讓他幫助自己,想追廢宣仁后,皇太后、太妃都極力同他爭辯。哲宗感悟,燒了他的奏疏,被郝隨偵知,秘密告訴章惇和蔡卞。第二天章惇、蔡卞又上奏,哲宗生氣地說:“你們不想讓我進英宗廟嗎?”章惇、蔡卞才作罷。
章惇又以孟皇后是宣仁后所立,迎合郝隨,勸哲宗在后宮興起獄案,假托邪門旁道,廢掉孟后,讓她居住瑤華宮。后來哲宗十分后悔,嘆道:“章惇壞了我的名節(jié)?!闭聬峙c劉友端結(jié)成表里,請求立劉賢妃為皇后。
當初,神宗采納王安石的建議,開邊熙河,謀取靈、夏二州,十多年興兵不止。等到聽說永樂之敗,神宗當廷慟哭,隨后得病,所以大臣推測他的本意,就是專門致力于懷柔外國。西夏請求還故地,宋國把那些不重要的城寨還給他們。章惇認為縮國棄地,罪在帥臣,于是采用騷擾敵人阻撓他們耕種的說法,擅開邊隙,不給夏人歲賜,進占汝遮等城,陜西各路有五十多個地方開戰(zhàn),宋損兵折將,又丟棄青唐,死傷無數(shù)。章惇知道天下人怨恨自己,想堵塞天下人的議論,請皇上下詔在各地探察百姓有妄言者按律論罪。他還立下賞格,告密之風日益興盛。有個酒醉胡說的人,皇上下詔免去死罪,章惇竟按律殺死了他。章惇用刑更加苛峻,但不能阻止人們的議論。
哲宗去世,皇太后商議立皇上的事,章惇厲聲說:“按禮律而言,應立哲宗的同母弟簡王。”皇太后說:“我沒兒子,各王都是神宗的庶子。”章惇又說:“按年紀應立申王?!被侍笳f:“申王有病,不能立?!闭聬€想說話,知樞密院事曾布呵斥他說:“章惇,聽太后安排?!被侍鬀Q定立端王,就是徽宗。章惇升為特進,被封為申國公。
章惇為山陵使,靈車陷在泥水坑中,過了一宿才走出來。言官彈劾他不恭,他被罷職,任越州知州,不久被貶為武昌軍節(jié)度副使,潭州安置。右正言任伯雨彈劾他想追廢宣仁后,他又被貶為雷州司戶參軍。當初,蘇轍被貶到雷州,不許他占官舍,他就租用了一個百姓的房子,章惇又認為是強奪民居,讓州官追究處治,因租約很明白,這才停止。此時,章惇也想租用這個百姓的房子,這個人說:“先前蘇公來住這兒,因為章丞相我差點破家,現(xiàn)在不能出租了。”章惇被轉(zhuǎn)到睦州,去世。
章惇的才識超人,窮兇極惡,不肯把官爵給自己的親信,他的四個兒子接連考中進士,只有四兒子章援曾任校書郎,其余的都隨著進士名冊被選任為州縣官,始終沒有顯貴的。
章惇的妻子張氏很賢慧,章惇任宰相時,張氏病重將死,囑咐他說:“你做宰相,千萬別做報復的事。”祭祀完張氏,喪期滿后,章惇對陳瓘說:“不能忍受喪妻的痛苦,怎么辦?”陳瓘說:“與其悲傷無益,不如記住她臨死前的話?!闭聬獰o以回答。
政和中期,追贈章惇為觀文殿大學士。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高宗看任伯雨的奏疏,下手詔說:“章惇詆毀宣仁后,想追廢她為平民,全賴哲宗不答應他的請求,假使他的話施行,能不累及泰陵嗎?貶章惇為昭化軍節(jié)度副使,子孫不許在朝中為官?!痹t書頒布后,舉國稱快,只有他家還做了《辯誣論》,被見到的人譏笑。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文化和經(jīng)濟一個繁榮的高峰,同時也是軍事的低估,究其原因,除了宋太祖當年杯酒釋兵權(quán)以及宋太宗得位不正對于武將的猜忌,造成軍事實力的孱弱,還有就是少數(shù)民族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也開始學習漢族政權(quán),建立穩(wěn)定的政權(quán),不在過遷徙的生活,這才讓宋朝沒能完成大一統(tǒng)。 而宋朝又分為北宋和南宋,本來北宋就沒能完成大一統(tǒng),幽云十六州在遼國手里,西北地區(qū)則在西夏手里,云南是在大理的統(tǒng)治之下,南宋更加是偏安一隅的政權(quán),造成這一切的就是藝術(shù)皇帝,宋徽宗。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宋徽宗實際上是個文藝青年,宋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xiàn)出非凡的天賦,他的字畫都有很高藝術(shù)成就,大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宋徽宗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個皇帝,宋徽宗是非常的不合格的。 宋徽宗名叫趙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他是宋哲宗的異母弟,趙佶當上皇帝以后,也打算勵精圖治的,但是藝術(shù)家有一個通病,就是太感性,而政治家需要的則是理性,具體來說,雖然宋徽宗有勵精圖治的心,但是并沒有這個實力,往往都是好心做壞事,具體我們來看一下。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為了國家富強,在王安石的協(xié)助下,主持了王安石變法,而變法在宋神宗之前就有過,宋仁宗時期就曾短暫嘗試過,自此變法到宋徽宗就沒有停止過,宋徽宗上位以后,支持變法的新黨和反對變法的舊黨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當時的向太后反對變法,于是新黨的人都被罷黜,宋徽宗為了提升國力,支持新法,但任命的卻是首鼠兩端的蔡京,倒并不是蔡京有多大能耐,主要是因為蔡京也是個文人,而且蔡京很會投其所好,還是有名的書法家,但蔡京是個投機者,在支持變法和反對變法之間搖擺,主要還是看皇帝支持誰,蔡京成為宰相以后,打著變法的名義做了很多喪盡天良的事情,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而且都是明碼標記,史書記載:「 ”三千索(「 ”索”意與貫同),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為了多撈錢,巧立名目,增稅加賦,搜刮民財。又如征收所謂經(jīng)制錢,史書記載「 ”取量添酒錢及增一分稅錢,頭子、賣契等錢,斂之于細,而積之甚眾”,這樣的形勢下,老百姓當然受不了,所以宋徽宗在位期間,爆發(fā)了多次農(nóng)名起義,方臘起義、梁山起義等都爆發(fā)在他的任內(nèi)。 如果僅僅是如此的話,可能還不會出現(xiàn)靖康之變,靖康之變的發(fā)生,完全是宋徽宗一手造成的,首先就是面對遼國,宋朝和遼國兩國和好已經(jīng)五十多年,這種狀態(tài)對于雙方來說都是好的,而遼由于政治腐朽,也造成了內(nèi)部的起義,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女真人的起義,女真派人到宋朝要求聯(lián)合攻遼,成功以后,幽云十六州就是宋朝的,這讓宋徽宗沖昏了頭腦,于是答應了,其實宋朝內(nèi)部也是有很多人反對的,遼當時雖然戰(zhàn)斗力下降,但是比宋強多了,如果遼宋聯(lián)合,那么金也不會那么快就滅了遼,遼內(nèi)部還是有厲害的人物的,比如建立西遼的耶律大石。 但是在宋朝的助推下,遼天祚帝被俘,遼滅亡,但是幽云十六州宋朝還是沒能力拿下,于是就求金幫忙,金過來一看,宋這么孱弱,拿下就不想歸還了,還繼續(xù)攻宋,面對金的攻打,宋徽宗嚇破了膽,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宋欽宗,雖然打退了金的第一次進攻,后續(xù)卻昏招迭出,最終造成了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掠到北方,而宋朝很多珍貴的文物字畫等毀于戰(zhàn)火。 除了趙構(gòu)之外,皇族無一幸免,當時趙構(gòu)是在與金國談判的路上,而趙構(gòu)就是后來的宋高宗。 宋徽宗真的是一個人把宋朝玩壞了,追究起來,其實宋徽宗本來可能當不了皇帝,只是因為黨爭和向太后的考慮,這才陰差陽錯當上了皇帝。 宋徽宗自幼養(yǎng)尊處優(yōu),逐漸養(yǎng)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這樣性格的人是不適合當皇帝,宋神宗駕崩以后,接替宋神宗的是宋哲宗,宋哲宗是宋神宗的第六子,其母為宮嬪朱氏,但是由當時的太后高氏撫養(yǎng)長大,宋哲宗九歲的時候,宋神宗去世,有高太后擁立當上了皇帝,沒想到,宋哲宗也比較短命,二十四歲就駕崩了,宋哲宗沒有子嗣,只能在他的兄弟里找一個當皇帝了。 于是朝堂上就有了爭論,由向太后主持,向太后是宋神宗的皇后,沒有子嗣,宋哲宗即位以后,尊向皇后為太后,現(xiàn)在宋哲宗也駕崩了,迫切有新的皇帝,于是就有了討論。 向太后首先向大臣發(fā)問,國家不幸,皇帝這么年輕就死了,又沒有子嗣,皇位之事應該早點定下來。 當時的宰相章惇則回答:如果按照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 向太后:以年齡大小應該立申王趙佖,但申王眼睛有毛病,順序排下來應該立端王(宋徽宗)。 章淳大聲說到:如果按照年齡應該立申王趙佖,否則就應該立同母弟簡王趙似,而且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向太后:都是神宗的兒子,不可以按照母親來區(qū)別,而且先帝曾經(jīng)說過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 章淳則無言以對,那么為什么向太后堅持立端王呢,主要是考慮到自己的地位,向太后自己無子,如果兩任皇帝都是朱氏的兒子,那么自己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如果力主端王,則會得到端王的感恩,而且向太后意志堅定的反對變法,宋哲宗是支持變法的,章淳等都是變法的能臣,兩下一考慮,讓向太后支持端王。 沒想到的是章淳一語成讖,而向太后則辦了一件壞事,從宋徽宗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就這樣在宋徽宗的統(tǒng)治下,宋朝逐漸走向衰落,發(fā)生靖康之變也是宋徽宗一手導致的,真是陰差陽錯當上的皇帝毀了大宋。
很多人都喜歡把李煜和宋徽宗放在一起比較,他們二位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有人會把他們當成同一人。李煜和宋徽宗都是亡國皇帝,實際上他們并沒有太多能拿出手的政績,但在藝術(shù)上的造詣,李煜和宋徽宗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李煜在作詞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對后世詞壇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宋徽宗則是一位繪畫愛好者,是他推動了宋朝繪畫藝術(shù)的發(fā)展,并且還自創(chuàng)“瘦金體”??赡芤舱且驗檫@樣,很多人會覺得他們不太適合當皇帝。
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朝代,一個朝代的衰敗,就會有一個新的朝代興起,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個末代皇帝,他們成為了亡國之君,后人對他們的評價一般都是憤恨和遺憾。他們亡國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自己的無用與殘暴,有的是因為奸人的迷惑與指使,有的也是因為前人的敗壞,等他接手時已經(jīng)無力回天。
南唐后主李煜是唐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宋徽宗是宋朝的末代皇帝,生活在兩個朝代的皇帝本來不會有關(guān)系,但他們都是末代皇帝的身份讓人們經(jīng)常將他們放在一起作比較。
李煜和宋徽宗確實有很多的相同之處,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亡國之君,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首先,原本他們都不可能繼位當皇帝的,最后卻因為各種湊巧的原因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宋徽宗是因為當時的太后和宰相在商量立誰為皇帝時,兩人產(chǎn)生了激烈的爭論。結(jié)果太后一氣之下,真的立了宋徽宗趙佶為帝。而南唐后主是因為自身的運氣好,他前面幾個哥哥不是病死了,就是自己作死了,最后他成了大皇子,當上了皇帝。其次,兩個人在文學方面上都有著很高的成就。趙佶創(chuàng)造了瘦金體,對書法方面影響極大,他的花鳥畫也是精工到極點。而李煜很會寫詞,佳作層出,被稱為“詞中之帝”。最后,李煜和趙佶都是治國無方,缺乏治國才能,都把先祖?zhèn)飨聛淼慕街卫砹藗€亂七八糟。
但這兩個人同樣是亡國之君、醉心藝術(shù),大家對于李煜和宋徽宗評價卻完全不同。李煜更多的是讓人感覺很可憐,后來人都說李后主亡國最為可憐。他本身沒有做過什么大錯事,只是生錯了時代。而宋徽宗趙佶亡國,就是可恨,他把祖宗留下的一座大好江山,朗朗乾坤糟蹋成這樣,可謂是非??珊?。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么后人的評價差別會那么大呢?主要原因是因為李煜是南唐后主,他接手時當時的國力早已大不如前。所以就算他再努力也難免滅國之禍,因為對手已經(jīng)太強大了。盡管這樣,李煜最后也算盡力委曲求全,雖然沒有什么效果,但還是為保有南唐盡了些力。
而宋徽宗和他的情況不一樣,大金雖然厲害,但當時的大宋依然繁榮。而他竟然能落到都城不保,自己被擒的局面,這跟他的懦弱無能、迂腐愚蠢都有著直接關(guān)系。所以宋徽宗犯下的罪過可謂是萬死莫贖。
在面臨滅國之難時,李煜和趙佶的不同做法與選擇其實將兩人區(qū)別開來了。李煜是大勢已去但并未放棄,因此后人只是心疼他,對他的評價態(tài)度也自然寬容一些。而趙佶是無用迂腐,將大好的江山毀于一旦,因此他是自取滅亡,令人生恨。這也就是世人對兩人態(tài)度不同的根本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45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鴻門宴的項羽有多幼稚幼稚到堪稱愚蠢!